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一看就懂简单的中医入门基础书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2 00:52

闻康网-

2021年1月22日发(作者:翟中和)
,.
一看就懂——最简单的中医入门书








这里讲的中医,一般指以中药治疗疾病的一套技
术,也可以说 是中医内科学,但是广义的中医内科学其实是
包括除了骨伤科和针灸推拿科之外的全部科的。中医的精华
是什么,就是辨证论治,一般上指的是从张仲景撰写的伤寒
论开始确立的理法方药体系。此前不 成系统的偏方,只能说
属于中医大范畴,但是不符合严格的辨证论治范畴。辨证论
治大概上可以 分为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两大体系,近代中医
也有所谓伤寒派和温病派的两大派系划分,但其实古代中医
还有好几大派系的,但时日久远影响较小。近年又冒出个火
神派,
传的很火,
大家听过否?


OK

前面这几句枯燥无
味的话也够多的 了,现在提出中医的核心公式:


辨证论

=
辨证
+
论治,


辨证
=
体质
+
病机
+
症状,


论治
=
调补
气血
+
调补五脏
+
治疗症状。


这三个公式就概括了中医的
精华了(当然不是全部)




打赏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脱水
模式

只看楼主




广 告揭秘:
少妇买双色球中
5.2
亿大奖的
内幕!





MRTCM
楼主


2014-11-15 22:59

1






体质是指什么?具体而言,体质可以细分为很多类,但是总
而言之,病者 的体质可以简单的分为两类,即偏阳或偏阴,
或者说偏实与偏虚,这阴阳虚实到底说的是什么呢?



,.
单的说,就是指气血偏盛的状态!

气偏盛而血较亏,为
阳,为实。血偏盛而气较亏,为阴,为虚。你看阴阳虚实的
概念其实很 简单吧
^_^


血指的是津液,包括汗水,血液,
胃液等等水分。 气,这个概念,其实在中医界目前而言还没
有统一的说法,大概上指的是机体的活力,或者你可以暂且< br>理解成津液中的热力。


因此辨证首先需要得到个结论,
气偏盛的体质,或者血偏盛的体质。

这结论怎么来的
呢?大家看过中医吧,中医一上来干什么?对了,看舌头,
把脉。这脉与舌 的功夫,首先就是判断体质,当然,功夫深
的中医,看舌和把脉还能进一步进行辨证的其余部分,辨病< br>机和症状。我们这里是初级中医学,只讲初步的。看舌,如
果舌色偏淡白,舌体偏胖大,则是血偏 盛,如果舌色偏赤,
舌体偏瘦,则是气偏盛。




@TA
评论

只看楼主







MRTCM
楼主


2014-11-15 23:04

2






再讲讲症状。
症状,其实大家都容易理解,就是外部表现出来或自己感觉
到的不正常或不舒服的现象,比如咳嗽,比如头痛,比如怕
冷,
比如便秘,
比 如失眠等等。
中医以前叫证,
证状和症状,
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很大部分交集的,所 以暂且用较通行
的症状。


接着讲病机。




@TA
评论

只看楼主





笑米人
2016-7-28
广告


急用钱,快速办
3-100
万高额度
信用卡,
1
天下卡



查看详情
>>



u_94447959

2014-11-16 15:34

3






,.
好啊!期待







@TA
评论

只看
TA






MRTCM
楼主


2014-11-16 22:24

4






病机是什么呢?中医的病机
是指疾病的变化规律,把握了规律才谈的上治 疗。如何把握
疾病的规律呢?这里开始引入五行的概念。五行其实也很简
单,就是用金木水火土 五个符号来代表(中医学意义上)机
体的组成部分。中医专业名词叫藏象,一般称呼为五脏,这
里注意中医的五脏与现代西医科学中的五脏概念不一样,中
医的五脏包括西医的五脏,但还包括其他一些 组织和机能,
因为中医认为这些部分都是紧密联系随时联动的,共同完成
某些功能的。


金代表肺,包括肺脏,然后还包括联动的
部分:肺主皮毛,大肠为腑,开窍于鼻。



水代表肾,
包括肾脏,
然后还包括联动的部分:
肾主骨 ,
膀胱为腑,开窍于耳。



木代表肝,
包括肝脏,然后还包括联动的部分:
肝主筋,
胆为腑,开窍于目。



火代表心,包括心脏和脑部,然后还包括联动的部分:
心主血,小肠为腑,开窍于舌。



土代表脾,包括脾脏,然后还包括联动的部分:脾主肌
肉,胃为腑,开窍于口。


古代五行理论有一些这样的内
容: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 水,
所以金为水之母,水为金之子。其他同理。知道这点在初级
,.
中医学就够了。



为什么这就够了呢?中医治病的重大法则是结 合藏象
学说来表述的:
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




@TA
评论


看楼主







MRTCM
楼主


2014-11-16 22:31

5






这里举例来说吧。比如慢性鼻炎的病者来看中医,病者会说
主要是鼻子不 舒服,医院检查是慢性鼻炎,
那中医师说
OK

先把脉和看舌,然后对病者的 体质有个初步了解(气血偏盛
的状态)
。然后呢,中医师运用五行藏象学说,因为肺开窍
于鼻,所以(一般上)慢性鼻炎的病因在肺,肺功能较差,
这就是把握到病机了。




@TA
评论

只看楼主




广告
90
后美女分享
【双色球
+3D

2.96
亿中奖内幕惊人!




MRTCM
楼主


2014-11-16 22:39

6






这么简单?你们看了是否觉得不懂中医也知道啊!鼻子和肺都属于呼吸系统嘛!
我不学中医也能从鼻联想到肺。


等等,中医这套理论的
先进之处,从鼻子不舒服的症状,到肺功能差的病机,然后< br>会产生一个思维的跃进,那就是借助五行学说,自动推理出
治疗法则:肺属金,虚则补其母,土生 金,土属脾。所以自
动推理出肺功能差需要补脾的治疗法则。


你看,如果 你
(在不懂中医的前提下)即使能猜到肺功能差,你最多猜到
需要补肺,多吃点猪肺!




@TA
评论

只看楼主







MRTCM
楼主


2014-11-16 22:48

7






刚才举这个
例子就已经把病机,
症状,
还有基本论治方法都说了。



,.
在再补充完善一下论治的内容。


调补五脏,就是刚才说
的,如果某脏虚,则补其母,如果某脏实,则泻其子。



调补气血,
就是针对前面说的体质,
如果气偏盛的状态,
就需要补血,如果血偏盛的状态,就需要补气,以达到气血
平衡的状态。注意了,这里的补血,不是用 广告常见的某某
补铁口服液之类的补。而是用到中药里的补血药,最广为人
知的应该是当归。同 样,最广为人知的补气药应该是人参。



治疗症状,就是用到中药里对于 某些症状特别有效果的
药材,比如,苍耳子和辛夷之类对于鼻炎比较有明显效果。
综合配方里就 会酌情添加这些中药材。




@TA
评论

只看
楼主







MRTCM
楼主


2014-11-16 22:59

8






关于体质与调 补气血,现在需要讲完整一点。从一个最基本
的药方开始,暂时称为第一方。



党参,当归,甘草。



党参是补气药,当归是补血药 ,甘草是调和诸药性并且
助于肠胃吸收的功能,几乎所有的药方都会配备甘草,中医
里称之为国 老(想想人际关系的和事老,你可以理解为药际
关系的和事老)



为什么是党参,不是人参呢?人参比
较贵嘛!这是一方面原因,主要的原因是人参大补元气,实
际中大多数病者不需要这么强的药效!


党参和当归,正
是比较纯正平和 适宜使用的补气补血药,其他补气或补血的
药,大多数或偏强或偏弱,或副作用较大,不是那么容易使< br>,.
用。甘草作为和事老必不可少。


第一方就是:党参
15

当归
10
,甘草
6





@TA
评论

只看楼主




彩色冰块广



正版巧虎礼包试用



查看详情
>>



MRTCM
楼主


2014-11-16 23:09

9






这个第一方,就蕴涵了阴 阳平衡的道理,也就是
药方中补气和补血的分量基本相等的,加了甘草是便于药效
调和便于人体 吸收的。


大家从公式可以看到,论治
=

补气血
+
调补五脏
+
治疗症状,
因此这个第一方是很基础很重
要的,可说 是用于几乎所有疾病的治疗。


等等,这里还
有个问题,这个第一方,是阴 阳平衡的,但是病者往往是不
平衡的呀!所以,第一方在使用的时候,通常是加减补气和
补血的 药量比例的。如何加减呢?可想而知,如果气偏盛,
则加补血药的量,
如果血偏盛,
则 加补气药的量。
具体来说,
就是一般气虚的病者,
党参可以加到
20g

一般血虚的病者,
当归可以加到
15g
,甘草比例不变。当然,严重气虚 或血虚
还可以加量,以及增加补气和补血药的品种,比如需要大补
元气的话增加人参。




@TA
评论

只看楼主







MRTCM
楼主


2014-11-17 14:43

10






以前面的例
子总结一下,
比如诊治气虚体 质的慢性鼻炎病者
(病仅在此,
无其他疾病症状者)
,一般上开方可为:党参
20
当归
10


6+
黄芪
10
陈皮5+
辛夷
5
苍耳子
5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知
识,黄芪和 陈皮是补脾药。当然实际开方的话,因人而已,

闻康网-


闻康网-


闻康网-


闻康网-


闻康网-


闻康网-


闻康网-


闻康网-



本文更新与2021-01-22 00:5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21163.html

一看就懂简单的中医入门基础书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