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做人流-
1.
食管癌患者进食呛咳,提示
A.
癌侵犯吞咽神经
B.
上段食管癌
C.
食管气管瘘
D.
癌肺转移
E.
伴有气管炎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
C
食道癌的晚期症状:
1.
咽下 困难:
进行性咽下困难是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的主要症状,
但却是本病的较晚期
表现。
因为食管壁富有弹性和扩张能力,
只有当约
2/3
的食管周径被癌肿浸润时,
才出现咽
下困难。因此,
在上述早期症状出现后,
在数月内病情逐渐加重,< br>由不能咽下固体食物发展
至液体食物亦不能咽下。如癌肿伴有食管壁炎症、水肿、痉挛等,可加重 咽下困难。阻塞感
的位置往往符合于癌肿部位。
2.
食物反应:常在咽下困难加重时出现,
反流量不大,内含食物与粘液,也可含血液与
脓液。
3.
其他症状:
当癌肿压迫喉返神经可致声音嘶哑;侵犯膈神经可引起呃逆或膈神经麻痹;
压迫气管或支气管可出现气急和干咳;侵蚀主动脉则可产生致 命性出血。并发食管
-
气管或
食管
-
支气管瘘或癌肿位于食管上段时 ,吞咽液体时常可产生颈交感神经麻痹征群,可引起
进食呛咳及肺部感染。
2.
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
阑尾穿孔腹膜炎
B.
门静脉炎
C.
膈下脓肿
D.
盆腔脓肿
E.
肠间脓肿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
A
急性阑尾炎的并发症:
(
1
)腹腔脓肿:是 阑尾炎未经及时治疗的后果。在阑尾周围形成的阑尾周围脓肿最常
见;也可在腹腔其它部位形成脓肿,< br>常见部位有盆腔、膈下或肠间隙等处。
临床表现有麻痹
性肠捌阻所致的腹胀、压痛性肿块 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等。
B
超和
CT
扫描可协助定位。一
经诊断即应
B
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
冲洗或置管引流,
必要时手术切开引流。
由 于炎症粘连
较重,切开引流时应十分小心,防止副损伤,尤其注意避免肠管损伤。阑尾周医学教
,
育网
原创围脓肿切开引流后,
如阑尾根部及盲肠充血、
水肿不甚明显,可继续切除阑尾,似乎同
样安全且能明显缩短病程。
但如果脓肿巨大且进一步分离会发生危 险时,
仍以单纯引流最为
恰当。
中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有较好效果,
可选择应 用。
阑尾脓肿非手术疗法治愈后其复发
率很高,因此应在治愈后
3
个月左右择 期手术切除阑尾,比急诊手术效果好。
(
2
)内、外 瘘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如未及时引流,少数病例脓肿可向小肠或大肠内穿
破,亦可向膀胱、阴道或腹壁穿 破,形成各种内瘘或外瘘,此时脓液可经瘘管排出。
X
线钡
剂检查或者经外瘘口置管造 影可协助了解瘘管走行,有助于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
3< br>)门静脉炎:少见。急性阑尾炎时,阑尾静脉中的感染性血栓可沿肠系膜上静脉至
门静脉,导致门 静脉炎症。临床表现为寒颤、高热、轻度黄疸、肝肿大、剑突下压痛等。如
1
病情 加重会导致全身性感染,
治疗延误可发展为细菌性肝脓肿。
治疗除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外,
应及时手术处理阑尾及其它感染灶。
其手术并发症是:出血;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阑尾残端炎;粪瘘。
3.
男性,
29
岁。刺激性咳嗽
1
个月,头痛
l0
天。胸片显示左肺门块状阴影;颅脑
CT
发现颅内占位性病变。考虑肺癌脑转移,肺内 原发癌最可能的病理类型是
A.
鳞癌
B.
腺癌
C.
小细胞癌
D.
大细胞癌
E.
细支气管肺泡癌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择
C
。小细胞癌发病年龄较低,多见于男性。其恶性程度高,生长
快,
较早出现淋巴和血 行广泛转移。
通常癌细胞直接侵入肺静脉,
然后经左心随着大循环血
流而转移到全身各 处器官和组织,常见的有肝、脑、肾上腺等。结合本题病例分析,故本题
选择
C
。
1.
男性,
18
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
12
小时人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当晚行阑尾
切除术,病理为坏疽性阑尾炎。自术后次晨 起,患者表现为腹痛,烦躁不安,未解小便,体
查:面色较苍白,皮肤湿冷,心率
110
次
/
分,较弱,血压
10.67/8kPa
(
80/60mmHg
),腹
稍胀,全腹压痛,轻度肌紧张,肠鸣音减弱
为明确诊断,最好选择采取何种措施
A.
继续观察病情变化
B.
腹部
X
线透视
C.
腹部
B
超
D.
诊断性腹腔穿刺
E.
导尿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择
D
。该患者为阑尾炎手术后,
“腹痛,烦躁不安,未解小便;腹稍胀,全腹压痛,轻度肌紧张,肠鸣音减弱”可 提示
腹腔有积液,已出现腹膜炎;
“面色较苍白,皮肤湿冷, 心率
110
次
/
分,较弱,血压
10.67/8kPa
(< br>80/60mmHg
),”
提示有休克,且初步考虑为失血性休克;
考虑为阑尾炎术后并发失血性休克,腹腔内有积液,为明确积液性质需即行腹腔穿刺,
以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治疗。医学教育网,原创
故本题应选择
D
。
2.
男性,36
岁。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
5
天。腹胀痛不适,恶心停止排气排便,查体:
全腹胀,
未见肠型,
全腹压痛尤其以右下腹明显,
轻度肌紧张,< br>肠鸣音消失,
血常规,
白细胞
11
×
109/L
,中 性
86%
,腹部
x
线平片,肠腔积气并可见小液气平面,应考虑为
A.
急性阑尾炎
B.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C.
粘连性肠梗阻
D.
麻痹性肠梗阻
E.
弥漫性腹膜炎
2
答案及解 析:本题选择
D
。机械性与麻痹性肠梗阻体征不同。机械性肠梗阻可见肠型、
逆蠕动波 、有压痛。若为较窄性则有腹膜刺激征,可触及肿块,肠鸣音亢进等。麻痹性肠梗
阻,主要为腹部膨隆, 而无上述体征。直肠指检如肿瘤所致肠梗阻可触及内、肠壁外肿块。
据上述知识点结合题干即可得出本题应选择
D
。
3.
A.
B.
C.
D.
E.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择
D< br>。中心静脉压(
CVP
):中心静脉压代表了右心房或胸腔段腔
静脉内的压力变 化,在反映全身血容量及心功能状态方面比动脉压要早。
CVP
的正常值为
0.49< br>~
0.98kPa
(
5
~
10cmH2O
)
。
当
CVP<0.49kPa
(
5cmH2O
)
时,
表示血容量不足;
高于
l.47kPa
(
15cmH2O
)时,则 提示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或肺循环阻力增高;若
CVP
超过
l.96kP a
(
20cmH2O
)时,则表示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实践中,强调对
CVP
进行连续测
定,动态观察其变化趋势,其临床价值较单次测定为大。另外,无心脏器质性 病史者的
CVP
可控制在偏高水平(约
1.118
~
1.47kPa
),将有利于提高心排出量。此应在治愈后
3
个月
左右择期手术切除阑尾,比 急诊手术效果好。(
2
)内、外瘘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如未及时
引流,
少数病 例脓肿可向小肠或大肠内穿破,
亦可向膀胱、阴道或腹壁穿破,形成各种内瘘
或外瘘,
此时脓液可经瘘管排出。
X
线钡剂检查或者经外瘘口置管造影可协助了解瘘管走行,
有 助于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3
)门静脉炎:少见。急性阑尾炎时,阑尾静脉中的感染性
血栓可沿肠系膜上静脉至门静脉,导致门静脉炎症。临床表现为寒颤、高热、轻度黄疸、肝
肿大、剑突 下压痛等。如病情加重会导致全身性感染,治疗延误可发展为细菌性肝
女性,
28
岁,周期性乳房胀痛,月经前加重,月经后减轻或消失。双乳可扪题弥漫性
结节,最可能的诊断为
A.
乳腺纤维腺瘤
B.
乳管内乳头状瘤
C.
乳腺癌
D.
乳房肉瘤
E.
乳腺囊性增生
答案:
E
解析:
乳腺囊性增生突出的表现是乳房胀痛 和肿块,
特点是部分病人具有周期性。
疼痛
与月经周期有关,
往往在月经前疼 痛加重,
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
有时整个月经周期都有
疼痛。
体检发现一侧 或两侧乳腺有弥漫性增厚,
可局限于乳腺的一部分,
也可分散于整个乳
腺,肿块呈颗粒 状、结节状或片状,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
明显。
【外科学】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主要病因是
A.
雌、雄激素比例失调
B.
雌、孕激素比例失调
C.
乳汁淤积
D.
细菌入侵
E.
月经不规律
3
答案:
B
解析:乳腺囊性增生系内分泌障碍性增生病,一是体 内女性激素代谢障碍,允其是雌、
孕激素比例失调,
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
二是部分乳腺实质成分中女性激素受体
的质和量异常,使乳房各部分的增生程度参差不齐。
【外科学】乳房乳晕下脓肿切开引流,应选择最佳切口为
A.
放射状切口
B.
横切口
C.
“十”字切口
D.
沿乳晕弧形切口
E.
乳房下缘弧形切口
答案:
D
解析:
脓肿已形成应及时切开引流,
切口一般以乳头、乳晕为中心呈放射形 ,
乳晕下浅
脓肿可沿乳晕做弧形切口,
脓肿位于乳房后,
应在乳房下部皮肤皱 襞
1
~
2
厘米做弧形切口。
【外科学】不属于乳腺癌的常见
X
线表现的是
A.
密度增高肿块影
B.
毛刺征
C.
粗大、散在钙化点
D.
泥沙样钙化点
E.
肿块边界不规则
答案:
C
解析:
乳腺癌的常见
X
线表现:
①肿块或局限性致密影。 肿块为乳腺癌最常见、
最基本
的
X
线征象。其特点为多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块 影,亦可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多有毛刺,
参差不齐,或有较为粗大的触角;密度较周围腺体增高;②钙 化。钙化的形态可多种多样,
如可呈颗粒状、短杆状或蚯蚓状,圆形或椭圆形,或呈细沙粒样。
男性
l8
岁患者,左上臂近端疼痛、肿胀
1
月 ,就诊拍
x
线片显示:左肱骨上段膨胀性
囊状透亮区,边界清,内有骨性间隔将囊腔分 成蜂窝状。最可能的诊断是
A.
骨囊肿
B.
骨纤维异样增殖症
C.
动脉瘤样骨囊肿
D.
内生性软骨瘤
E.
骨肉瘤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
C.
动脉瘤样骨囊 肿:
X
线表现为长管状骨干骺端处有膨胀性溶骨破坏,向骨外突出,皮质
骨壳变薄,< br>呈单气球状的局限透亮区,边界清楚,
边缘有狭窄的硬化带,可有粗细不规则的
分隔,成 蜂窝状,即栅栏状。
骨肉瘤:肿瘤呈浸润性破坏,过界不清并有皮质破坏及骨膜反应。
软骨肉瘤:骨内溶骨性肿瘤,可引起周围骨皮质膨胀、变薄,但一般不发生皮质穿破。
常表现为密度 减低的阴影,病灶中有斑点或块状钙化。
骨巨细胞瘤:偏心性溶骨破坏 ,
无反应性新骨生成,
病变部骨皮质变薄,呈肥皂泡状改
变(注:近年发现此并非骨巨 细胞瘤的特征性改变),常伴有病理性骨折。
骨软骨瘤:
长管 状骨干骺端表面骨性隆起,
由骨皮质及骨松质所组成,
可为有蒂或无蒂。
4
骨瘤:
颅骨骨瘤表现为局限性、
弥漫性密度增高及 边缘清晰的成熟骨块,与骨相连。长
骨骨瘤表现为骨局限性隆起,无软骨帽。
女,
35
岁,体重
50kg
,汽油火焰烧伤,Ⅱ度烧伤面 积
73%
,第一个
24
小时补液总量为
A.5500ml
B.6500ml
C.7500ml
D.8500ml
E.9500ml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
C
24
小时内
第一个
24
小时补液量
=50
×
73
×
1.5+2000
=
7475ml
每
1%
面积、公斤体重补液量(为额外丢失):成人
1.5ml
儿童
1.8ml
婴儿
2.0ml
;晶
体液:
胶体液
中、
重度
2
:
1
,
特重
1
:< br>1
;
基础需水量:
成人
2000ml
;
儿童
60
——
80ml/kg
;
婴儿
100ml/kg.
第二个
24
小时内每
1%
面积、公斤体重补液量(为额外丢失)是第一个
2 4
小时的
1/2
,其余同。
患者女性,
49
岁。 颈肩痛
5
年余。出现四肢麻木,无力半年,行走时步态不稳,查体见双
手尺侧以下皮肤 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Ⅲ一Ⅳ级,
x
线片见颈椎骨质明显退行
性改变,其 诊断可能为
A.
颈椎增生
B.
神经根型颈椎病
C.
脊髓型颈椎病
D.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E.
椎管内肿瘤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
C
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繁多,有感觉,运动。交感神经。血管受累的多种表现, 基本
可归纳为:
a.
锥体束受压或脊髓前动脉痉挛缺 血症:下肢无力。沉重,步态笨拙,颤抖,脚尖不能
离地,易摔到,肢体肌肉抽动,晚期可出现痉挛性瘫 痪;
b.
由于脊髓的脊髓丘脑束受累,
造成肢体麻木 。
一般先出现下肢麻木,
以后逐渐向上发
展。
c.
共济症状;站力不稳,步态蹒跚,震动感及位置觉障碍,闭目行走时左右摇摆,指鼻
试验 ,跟膝胫试验阳性。
d.
植物神经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瘫痪或 麻木的肢体怕冷,酸胀,血运障碍,浮肿等,起
初可有尿急,排尿不尽。严重者可发展成为尿潴留,大便 无力。便秘和失控现象。
另外,此病的体征可表现为:
a.
四肢不完全性瘫痪。
(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
)
躯体可有明显的感觉障碍平面
.
b.
林米特氏征 阳性
(患者直立,
屈颈或伸颈片刻即可出现上肢过电样麻木,
并沿躯干向
下放 射到小腿及足部,即为阳性)。此法是检查颈脊髓受压的重要体征。
c .
反射: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提肛反射等)消失,深反射(肱二。三头肌腱
反射,膝 反射,跟腱反射等)亢进,病理反射(霍夫曼,巴彬斯基等征)阳性。
综合以上知识,根据题干,可选出答案
C
为本题的正确答案。
5
【外科学】
患者女性
,40
岁
,
体重
60kg,
因机械性肠梗阻长期胃肠减压而出现低渗性缺水
.
测 血清钠为
130mmol/L,
如用
5%
葡萄糖盐水纠正首日应滴注量为
A1000ml
B1500ml
C2000ml
D2500ml
E3000ml
答案及解析:
B
根据测得的血
Na+
浓度来计算。
补钠量(
ml
)
=[
血钠测得值(
mmol
)
-
血钠正常值(
mmol
)
]
×体重(
kg
)×0.5
。
17mmol/LNa
相当于
1g
钠盐,氯化钠量约
21g
,当天应该补一半,即
10.5g
。加 每天正
常需要
4.5g
共
15g
。输
5%
葡萄糖盐 水
1500
可完成。
【外科学】肾癌患者出现血尿时肿瘤已
A.
累及肾包膜
B.
转移至膀胱
C.
累及肾周脂肪囊
D.
血行转移
E.
侵及肾盂肾盏
答案及解析:
E
肾癌高发年龄为
50~60
岁,男女比例为
2
:
1.
病变初期可无任何症状,仅仅 经过体检发
现。常见症状为血尿、肿块和疼痛。肿瘤穿入肾盂肾盏会出现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 br>
【外科学】男性。
50
岁。咽都异物感
1月,肝炎病史
20
年。查体:锁骨上未触及肿大
淋巴结,肝脾不大。进一步检查。 首先应考虑
A.
食管镜
B.
胸部
CT
C.
腹部超声波
D.
食管
x
线钡餐透视
E.
带网气囊食管脱落细胞检查
答案及解析:
D
1
、食道吞钡造影:能直接显示食管 癌的征象。早期表现为黏膜皱襞增粗、中断,小的
充盈缺损及浅在龛影。
中晚期则为不规则的充 盈缺损或龛影,
病变段食管僵硬、
成角及食管
轴位。
X
线不能很好地 显示邻近器官的侵犯、淋巴结的转移,食管癌的肿块显示不太理想。
2
、
CT
:能显示食管癌的增厚和肿块,能显示外侵的情况、周围组织的累及,但显示溃
疡不如
X
线钡餐造影。
CT
显示病变的范围不如
X
线准确,
但
CT
检查能够了解肿瘤内部结构、
食管壁的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 情况,对判断能否手术提供依据。
3
、胃镜:对于糜烂及溃疡 、肿块的病变诊断率很高,且可以取活检行病理检查。但缺
乏对食管整体运动性的观察,而且在早期局部 病变不明显时,易漏诊。
4
、细胞学检查:食管拉网采集细胞 检查,常用于本病普查,对早期诊断有意义,阳性
率
90%
。
若题中患者表现为异物感等早期症状,
则考虑先选食道吞钡造影,
下一步进 行胃镜、
CT
等检查。若已表现为中晚期症状如进行性吞咽困难,则医
.
学< br>.
教
.
育
.
网
.
原
.
创< br>.
考虑直接行
6
胃镜检查,可行组织活检通过病理明确诊断。同时 行
CT
,以明确肿瘤向管腔外扩散的的范
围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内镜超声检查应有利于 早期诊断。
【外科学】男性,
50
岁,既往有肝炎病史,近日感腹胀,进食 少量粗糙食物后,出现呕血
700ml
,间断黑便
300ml
,查体,血压:
90/70mmHg
,心率
105
次
/
分,肠鸣音亢进。< br>
1.
此题中考虑患者出血原因为:
A.
急性胃黏膜病变
B.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C.
急性糜烂性胃炎
D.
胃癌
E.
胃溃疡
答案:
B
解析:
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
1
.胃、十二指肠溃疡: 占
40
%~
50
%,其中
3
/
4
是十二指 肠溃疡。大出血部位一般
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或胃小弯,多数为动脉出血。
2
.门脉高压症:约占
20
%。肝硬化引起门脉高压症多伴有食管 下段和胃底黏膜下层的
静脉曲张。黏膜因静脉曲张而变薄,易被粗糙食物损伤或反流胃液腐蚀导致出血。
3
.
应激性溃疡或急性糜烂性胃炎:
约占< br>20
%多与休克、
严重感染、
严重烧伤
(
Curling溃疡)、严重脑外伤(
Cushing
溃疡)或大手术有关。
4
.胃癌:由于癌组织缺血性坏医学教
育网原创死,表面发生糜烂或溃疡,侵蚀血管而
引起大出血。
5
.肝内局限性感染、肝肿瘤、肝外伤(胆道出血):肝内局限性慢性感染可引起肝内
小胆管扩张合并多发性脓肿,
脓肿直接破裂入门静脉或肝动脉分支,
以致大量血液涌入胆道,< br>再进入十二指肠。
患者有肝炎病史,
近日腹胀,
考虑患者为肝硬化可能性大,
进食少量粗糙食物后出现呕
血,考虑患者出血原因为肝硬化门脉 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2.
此时考虑患者紧急止血治疗应采取:
A.
抗酸药治疗
B.
输血
C.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D.
手术治疗
E.
胃黏膜保护剂
答案:
C
解析:
三腔两囊管检查:胃囊和食管囊充气后,
洗净胃内存血,
如果没有再出血, 则可以认定
是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兼有诊断和治疗的作用。
3.
如果患者出血得到了控制,应首选何种检查明确诊断
A.
胃镜
B.X
线钡餐检查
C. B
超
D.
腹部
CT
E.
血管造影
7
答案:
A
解析:
纤 维胃、
十二指肠镜检查:
病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行急诊胃、
十二指肠镜检查能够迅< br>速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
对活动期出血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病因做相 关
的治疗。
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时一般不宜行钡餐检查,但当休克改善后为明确诊断也可采用。
钡
餐检查对食管曲张静脉和十二指肠溃疡或胃癌有较 好的诊断价值。
但对胃底的曲张静脉、
较
小的胃溃疡可能漏诊。
4 .
如经第二步的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仍间断黑便,且患者无黄疸,肝功能尚可应采取:
A.
胃大部切除术
B. TIPSS
手术
C.
全胃切除术
D.
纤维内镜硬化剂注射
E.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答案:
E
解析:
应视肝功能情况来决定处理方法 。
对肝功能差的病人应行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
纤维内
镜硬化剂注射或
TIP SS
手术。
对没有黄疸、
严重腹水和脑病的肝功能较好的病人,
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操作简单、对病人创伤小,即刻止血效果确切。
关于地方性甲状腺肿的陈述正确的是
A.
是一种单纯性的甲状腺肿
B.
是因甲状腺素需要量增高所致
C.
均应给予大量甲状腺素治疗
D.
发病有地域性
E.
无论什么病人都无须手术治疗
答案:
AD
解析:
碘的缺乏是引起单纯性甲状腺肿的 主要因素。
高原、
山区土壤带的碘盐被冲洗流
失,以致饮水和食物中含碘量不足,因此 ,我国多山各省(如云贵高原)的居民患此病的较
多,故又称
地方性甲状腺肿
。
地方性甲状腺肿是世界性疾病,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1960
年估计,全世界患地方性
甲状腺肿的病人不少于
2
亿,我国大概 不少于
2
千万~
3
千万。主要流行区是亚洲的喜马拉
雅山区、南美的 安底斯山区、非洲的刚果河流域,大洋洲的新几内亚等。我国的省、区除上
海市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地方 性甲状腺肿流行区。我国新疆乌什县
1964
年甲状腺肿发病率
为
64.3%
,经过
12
年的食盐加碘后于
1975
年复查,发病率降到
10.6%
。青海贵德县
1974
年甲状腺肿发病率为
33.9%
, 通过
3
年食盐加碘后,
1976
年复查发病率降到
9.7%
。
1975
年
陕西省是加碘防治此病的先进单位,该省内若干县的发病率都降到
0.8
~
4.2%
。
女性,
28
岁,周期性乳房胀痛,月经前加重,月经后减轻或消失。双乳可扪题弥漫性
结节,最可能的诊断 为
A.
乳腺纤维腺瘤
B.
乳管内乳头状瘤
C.
乳腺癌
D.
乳房肉瘤
8
E.
乳腺囊性增生
答案:
E.
解析:
乳腺囊性增生突出的表现是乳房胀痛和肿块,
特点是部分病人具有周 期性。
疼痛
与月经周期有关,
往往在月经前疼痛加重,
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 ,
有时整个月经周期都有
疼痛。
体检发现一侧或两侧乳腺有弥漫性增厚,
(医 学教育网原创)
可局限于乳腺的一部分,
也可分散于整个乳腺,肿块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 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增厚区与周
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
男,
58
岁,因右下肢剧烈疼痛、麻木、发凉、苍白
6
小时就诊。既往有多年 房颤病史。
最可能的诊断是
A
血管闭塞性脉管炎
B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C
动脉栓塞
D
雷诺氏病
E
深静脉血栓形成
答案:
C.
解析:慢性房颤史,下肢疼痛,发凉,苍白,首先考虑动脉栓塞。
动脉栓塞是指血块或异物成为栓子,随血流停顿在口径相似的动脉内造成血流障碍。
(一)临床表现
1.
疼痛剧烈,往往最早出现。
2.
皮色和 温度改变:皮肤呈苍白色,或有紫斑。皮温降低可触到变温带,
(医学教育网
原创)
其 平面比真正栓塞平面低约一手宽距离。
确定变温带平面对栓塞部位的定位有一定临
床意义。
3.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近侧动脉搏动增强。
4.
感觉异常甚至丧失,运动障碍。
< br>5.
全身变化:血压下降,代谢障碍,
休克甚至死亡。
受累肢体缺血坏死后引起 严重的代
谢障碍,表现为高血钾、肌红蛋白尿和代谢性酸中毒,最终导致急性肾衰竭。
(二)诊断根据显著的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可以明确诊断,还可以估计栓塞的部位 。结
合一些特殊检查:皮肤测温试验、多普勒超声、动脉造影,尚能获得更多的客观依据。
【外科学】关于髌骨软骨化症手术治疗的目的,下列错误的是
A.
切除发育异常的髌骨,去除病灶
B.
改变髌股关节的力线
C.
刮除髌骨关节软骨上的较小的侵蚀病灶
D.
增加髌骨在关节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E.
髌骨关节软骨已完全破坏者可切除髌骨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
A
。
CDE
符 合手术目的的描述。手术目的中不包括
A
、
B.
但
B
所述含 义符合
D
的内容。故不
选
B
。
Q
角是股四头肌肌腱与髌韧带力线在髌骨中点相交而成。一般认为由于
Q
角的存在 ,膝
关节在伸直过程中,髌骨受到股四头肌肌力牵拉的同时也产生一向外的分力。
Q
角 越大髌骨
向外分力也越大,髌骨越不稳定,同时也造成髌股关节压力的异常分布。
Q
角 异常作为髌骨
排列错乱的表现之一,与髌骨软化的关系十分密切。
(注:
改变力线以增 加髌骨关节的稳定
性)
9
【外科学】患 者肱骨中段骨折已
6
个月,局部有异常活动,
x
线片对位对线良好,但仍有骨折线,骨痂极少,骨端有硬化现象,采用何种治疗为宜
A.
继续小夹板固定。
B.
胸肩肱石膏外固定
C.
钢板内固定
D.
钢板内固定
+
植骨
E.
钢板内固定加植骨加石膏外固定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
E
。
患者为骨折不愈合 ,
可考虑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予钢板内固,并在骨折处植骨。
对于
肱骨干骨折合并局 部软组织条件差者,可采用外固定(支架),待骨折愈事后拆除外固定。
外固定适用于:
开放性骨折;
闭合性骨折伴广泛软组织损伤;
骨折合并感染和骨折不 愈
合;截骨矫形术或关节融合术后。
石膏绷带固定的适应证:
1
、小夹板难以固定的某些部位的骨折,如脊柱骨折。
2
、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创口尚未愈合,软组织不宜受压,不适合小夹板固定。
3
、病理性骨析。
4
、某些骨关节术后,须较长时间固定于特定位置,如关节融合术。
5
、为了维持畸形矫正术后的位置者。
6
、化脓性骨髓炎、关节炎,用以固定患肢,减轻疼痛,控制炎症。
7
、某些软组织损伤,如肌腱等。
【外科学】关于单纯骨软骨瘤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符合
A.
多见于年轻病人
B.
多发生于干骺端
C.
生长年龄结束后肿瘤不停止生长
D.1
%病人可以恶变
E.
单发性骨软骨瘤比多发性恶变机会少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
C
。
关于单纯骨软骨瘤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符合
A.
多见于年轻病人
B.
多发生于干骺端
C.
生长年龄结束后肿 瘤不停止生长:
(多发生于青少年,
随人体发育增大,当骨骺线闭
合后,其生长也停止 )
D.1
%病人可以恶变
E.
单发性骨软骨瘤比多发性恶变机会少
相关内容
骨软骨瘤又称外生骨疣,是临床常见的骨肿瘤之一,
可以孤立发生,亦可多发。病因不
明,
有人认为骨软骨骨瘤是真性肿瘤,
也有 人认为它是骺板的发育不良所致。
当临床表现多
发性时,称为多发性骨疣,亦称为遗传性多发性 骨软骨瘤,又称为干骺端连续症、
遗传性畸
形性软骨发育异常症等。当骨骼发育成熟后,肿瘤生 长停止。
病变初期表现为局部渐行增大的、硬性无痛性肿块,
固定于骨表面。肿瘤继续生长,可
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和关节功能受限等表现,
其表面可合并 有滑囊。
多发性骨软骨瘤常合
并明显的畸形如身材矮小、桡骨及下肢弯曲畸形等。
10
哈尔滨做人流-
哈尔滨做人流-
哈尔滨做人流-
哈尔滨做人流-
哈尔滨做人流-
哈尔滨做人流-
哈尔滨做人流-
哈尔滨做人流-
本文更新与2021-01-20 18:3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8816.html
-
上一篇:临床医学本科外科学考试试卷
下一篇:临床执业医师外科学 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