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氏的玛特纳-
中医辨证要点
1
.抓住病机特点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湿热为病,腺体瘀浊阻滞,腺液排泄不畅。
故治疗过程中需紧紧围绕瘀浊阻滞这一 特点来辨证用药,无论何证都要选用祛瘀排浊之品,
如穿山甲、皂角刺、天花粉、败酱草、薏苡仁、冬瓜 仁、浙贝母、石菖蒲等。
2
.注重局部辨证
辨证过程中除全身整体辨证外,还要注重前列腺指检及各种理化检
查的局部辨证。湿热证者,前列腺多肿 大,可有灼热感,白细胞多有成堆;瘀血证者,前列
腺质地偏硬,可有结节但结节光滑,
EPS
按出较困难,可见红细胞,卵磷脂小体减少明显。
3
.分清寒热虚实
湿热为病,常易阻遏阳气和伤阴、 伤阳,故治疗时需分清寒热虚实。湿
热阻遏阳气者,临床除见湿热证外,还有会阴、睾丸、下腹部畏寒怕 风感;湿偏胜易伤阳,
而见足心凉、大便溏或全身怕冷等阳虚症状;热偏胜易伤阴,而感手足心热,潮热 盗汗,口
干等阴虚症状。
中医论治
1
.总的治疗原则
清利湿热,祛瘀排浊是本病的治疗原则。临床治疗,可根据辨证情
况,或 以清热利湿为主,或以活血祛瘀为主,或偏于排泄为主。病程日久,还可出现寒热错
杂之象。或伤于阴, 或伤于阳,治疗需寒热之品并投,伤阴加二至丸,伤阳加附、桂等。
2
.辨证论治
(
1
)湿热证
①临床表现
本型病程较短。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有余沥,小 便有灼热感,尿
黄赤,会阴部、肛门、后尿道坠胀不适或疼痛,排尿终末或大便时尿道口有乳白色分泌物 ,
伴口苦口干,肛门灼热,大便或干或溏。前列腺略肿大,有压痛,多有热感;
EPS
镜检,白
细胞多有成堆现象,或满视野,卵磷脂小体减少可不明显;
EPS
细菌培养阳 性率高。舌红,
苔黄腻,脉弦滑稍数。
②证候分析
湿热为病,
排出物及分泌物多且滞涩而不畅。
故湿热之邪留滞前列腺,
前列腺
液分泌较多且排泄不畅,
见排尿终末或大便时尿道口 常有乳白色分泌物。
前列腺导管直接于
前列腺尿道底精阜两侧,与后尿道相通,湿热波及尿道, 则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
感及排尿不尽等症状;
前列腺与直肠毗邻,
湿热波及 直肠则出现肛门坠胀不适或疼痛、
灼热
感等直肠刺激征;
湿热入络,
阻碍气血 ,
故见前列腺略肿大、
压痛,
且有发热感。
口苦口干,
小便黄赤,大 便溏滞,舌苔黄腻,脉弦滑稍数,是湿热常见之象。
③治法
清热解毒,祛湿排浊。
④方药
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方取黄柏清热解毒燥湿;萆薢、车前子清利
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一测血压眼部检查湿热;石菖蒲祛湿排浊;丹参凉血活血。加虎杖、
败酱草、 红藤、金银花清热解毒、活血消痈之品,有助前列腺湿热清、气血通;土茯苓、瞿
麦清热解毒、利水渗湿 之品,有助于尿道湿热去而不流注前列腺,且前列腺湿热亦有去路,
即从尿道去之。大便干者,配大黄; 刺痛明显者,加桃仁、赤芍、穿山甲等祛瘀之品;口干
者,合天花粉,既可养阴生津,又可祛瘀排浊。< br>
以上药物一般用量为:黄柏
12
克,萆
薢
15
克,
车前子
15
克,
石菖蒲
12
克,
丹参
15
克,
虎杖
12
克,
败酱 草
15
克,
红藤
15
克,
金银花
15
克 ,瞿麦
15
克,大黄
6~9
克,桃仁
15
克,赤芍
12
克,穿山甲
15
克,天花粉
15
克。
(
2
)瘀血证
①临床表现
本型病程较长,接受过前列 腺注射治疗史者多见。疼痛明显,
常见会阴部、后
尿道刺痛,
痛引睾丸、
阴茎 、
腹股沟或小腹,
尿频,
排尿不适,
尿有余沥,
排尿时尿道刺痛,< br>尿道口乳白色分泌物反不常见,性生活次数常因疼痛而减少(主要是射精疼痛)
。伴忧愁思
虑,
烦躁不安、
失眠多梦等精神抑郁症。
前列腺触摸质地偏硬,
大小正常或 偏小,
或有结节,
但结节光滑;
EPS
较难按出,镜检白细胞可出现成堆,但 不似湿热型大量成堆,亦可见红细
惠氏的玛特纳-
惠氏的玛特纳-
惠氏的玛特纳-
惠氏的玛特纳-
惠氏的玛特纳-
惠氏的玛特纳-
惠氏的玛特纳-
惠氏的玛特纳-
本文更新与2021-01-20 06:2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7888.html
-
上一篇:精浊病(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下一篇:前列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