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人流-
2019
年南通市高一年级调研测试
生
物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25
题,
1
—< br>10
题每题
1
分,
11-25
题每题
2
分, 共计
40
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能发生联会的染色体
B
.在分裂中一定会发生联会
C
.形态、大小一定相同
D
.存在于一个染色体组中
2
.下列有关基因与核酸、染色体、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
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基因与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D
.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来控制性状
3
.不同双链
DNA
分子中比值不同的是
4
.下列有关高等动物精于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都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B
.都存在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
C
.都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周期性变化
D
.都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5
.下列属于纯合子的是
A
.
DDee B
.
DdEE C
.
ddEe D
.
DdEe
6.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萨顿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
B
.孟德尔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D.
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
7.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突变只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
B
.没有外界因素时,基因突变也可自发产生
C.
基因突变是随机的、普遍存在的
D.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8
.利用六倍体普通小麦
(6n=42)
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为
A.
单倍体
B
.二倍体
C
.三倍体
D.
六倍体
9
.两只贵宾犬交配所产多只幼崽的毛色各异,这种变异的主要来源是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染色体数目变异
10
.下列有关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B
.
21
三体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
C.
通过患者家系调查可推测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发病率
D.
夫妇双方都不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则胎儿出生前不需产前诊断
11.
艾弗里团队花了
10
年的时间研究“转化因子”
,他们将
S
型菌进行破。碎过滤得到无菌
提取液,然后进行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去除提取液中蛋白质、多糖、
RNA
后,与
R
型菌混 合不会引起转化
B
.实验中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来判断是否发生转化
C.
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DNA
是“转化因子”
D
.提纯的
DNA
中混有极少量蛋白质,其实验结论在当时受到质疑
12
.科研人员用
P
标记的
T
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 菌,探究保温时间与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度的
关系,结果如右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用含
P
的大肠杆菌培养
T
2
噬菌体,标记噬 菌体
DNA
B
.
b
点时离心速度减慢会导致放射性强度降低
C.
保温时间过长、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
D.
若用
S
标记的
T
2
噬菌体进行实验,结果将相似
13
.某双链
DNA
分子共含有
3000
个碱基对,
G
与
C
之和占全部碱基的
40
%,其中一条链中
的
A
与
C
分别占该链碱基的
20
%和
10
%,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
A.
互补链中
A
:
C
:
G
:
T
的比值为
4
:
3
:
1:
2
B
.该
DNA
分子中
A
和
G< br>的数量分别为
1800
个、
1200
个
C
.该
DNA
分子复制
2
次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5400< br>个
D
.该
DNA
分子第
2
次复制需要游离 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3600
个
14
.
培养液
A
中含有
P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培养液
B
中含有P
标记的尿嘧啶核糖
核苷酸,
两种培养液中其它成分相同且不含放射性。
用这两种培养液分别培养等量的人体造
血干细胞,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32
32
35
32
32
A
.进行细胞培养时还需要提供适宜温度、
0
2
等条件
B
.培养液
A
培养的细胞中,
P
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中
C
.培养液
B
中含
P
的物质用作
RNA
合成的原料
D
.培养液
A
中细胞的放射性比培养液
B
中细胞的放射性强
15
.
HIV
是一种含有逆转录酶的
RNA
病毒,下图表示
HIV
入侵人体淋巴细胞后遗传信息传递
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过程需要淋巴细胞提供核糖核苷酸
B
.②③过程都需要解旋酶
C
.④过程发生在
HIV
的核糖体上
D
.碱基互补配对保证遗传信息准确传递
16
.右图表示人体细胞 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
DNA
数目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纵坐标中
m
、
n
分别为
92
和
46
B
.
bc
段细胞中
DNA
聚合酶活性明显增强
C
.处于
cd
段的细胞中不能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D
.处于
de
段的细胞可能含有
23
个四分体
17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染色体组成为
XXY
且表现为红绿色盲 的男孩,原因可能
是其父母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出现了下列何种性染色体异常分配
(
图中
b
为红绿色盲基
因
)
32
32
1 8
.基因型为
AaBb(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
的
1
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
4
个基因型为
AB
、
Ab
、
aB
、
aB
的精细胞。可推测减数分裂过程中
A. B
基因突变为
b B
.
b
基因突变为
B
C
.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
D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易位
19
.西葫芦的皮色有绿色、黄色和白色三种, 由两对等位基因
C
、
g
和
Y
、
y
所控制。 现用纯
系黄皮西葫芦和白皮西葫芦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右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亲代黄皮、白皮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
GGYY
、
ggYY
C
.
F
2
中黄皮个体中的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1
/
4
D
.
F
2
中全部绿皮个体自交,后代绿皮:白皮
=5:
1
20
.
α
-
半乳糖苷酶
A
缺乏 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的遗传特点是
A.
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B
.患病男性的女儿一定患病
C
.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患病
D
.患病男性的外孙一定患病
21
.大肠杆菌某基因的中间位置插入一个碱基对后,其表达产生的多肽不可能的是
A.
氨基酸的数目增加
B
.氨基酸的数目减少
C
.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
D
.氨基酸连接方式发生改变
22
.下列有关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体数目变异改变基因数量,不改变生物性状
B
.染色体结构变异改变基因结构,不改变基因数量
C
.染色体变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D
.染色体变异大多对生物有害,对生物进化没有意义
23
.右图为甲、乙两只果蝇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中的一个染色体组由Ⅱ、Ⅲ、Ⅳ构成
B
.甲图中
2
个染色体组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C
.乙图中
2
个染色体组所携带的基因数量完全相等
D
.乙图中一个染色体组各染色体形态大小完全不同
24
.某地区 生活着一种蛾,体色有深色的,也有浅色的,分别受一对基因
A
、
a
控制。< br>1930
年该地区工业迅速发展,煤烟大量排放,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地区
1920198 0
年浅色蛾和深色
蛾的比例,结果如下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1930
年以前,浅色蛾生存的机会更多,留下后代的机会也更多
B
.
1940
年两类蛾各占
50
%,说明该种群中
A
、a
的基因频率都是
0.5
C
.
1930
~
1 980
年期间,种群中基因型为
Aa
个体比例逐渐增加至相对稳定
D
.这一事实说明,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不定向的改变
25
.
调查发现,
某地区新生儿耳垂缺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周边其他地区,
欲 分析这种现象是
否由遗传因素引起,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
对该地区出生的双胞胎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B
.对患者个体与正常人进行基因组比较研究
C
.对患病个体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D
.对该地区水质、空气进行检测分析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7
题,共计
60
分。
26
.
(9
分
)
大肠杆菌
DNA
呈环状,下图表示 其复制过程。据图回答:
(1)
环状
DNA
分子中每个磷酸基连接
个脱氧核糖,其上基因的特异性是由
决
定。
(2)
复制原点是
DNA
分子中复制起始的一段序列,该序列中
A- T
含量很高,有利于
DNA
复制
起始时的解旋,原因是
。
(3)
酶
1
作用时需要由
直接供能,
酶
2
催化子链延伸的方向是
(
“
5
'
→
3
'
”
或“
3
'→5
'
”
)
(4)
大肠杆菌
DNA
的复制属于
。
海淀人流-
海淀人流-
海淀人流-
海淀人流-
海淀人流-
海淀人流-
海淀人流-
海淀人流-
本文更新与2021-01-20 06:1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7874.html
-
上一篇:血虚风燥的症状及护理
下一篇: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