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蒜苔是怎么长出来的儿童保健知识大全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0 04:50

早教好-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强桑)
儿童保健知识大全

母乳喂养优点

1
、母乳喂养可降低婴 儿死亡率,国内外资料表明,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其死亡率不同,人
乳喂养者显著低于其他方式喂养。< br>
2
、降低婴儿患病率,如完全母乳喂养的婴儿很少患腹泻,是因为人乳中各营养素的含 量及
比例适合于婴儿的消化功能,而且还含有多种免疫因子,又不会受到污染的缘故。

3
、减少营养不良的危险性,人乳是最适合婴儿营养需用和消化能力的食物,又能使乳儿少
患 传染病,故能保证婴儿正常生长。

4
、增进母婴感情交流,使婴儿获得安全感,有利于婴儿情感发育。

5、其他,尽早进行母乳喂养能促使胎粪排出,降低胆红素肠肝循环,有利于减轻新生儿黄
疸的程度。 资料表明,母乳喂养还能减少乳母患乳腺癌和卵巢肿瘤的可能性。


辅食添加

一、辅助食品

是除母乳或配方奶粉以外,为过渡到成人 固体食物所添加的富含能量和各种
营养素的食物。

二、添加目的

为完全断离母乳作准备。

1
、产后
6
个月以后的母乳营养已不能满足婴儿成长,如铁营养素。

2
、婴儿消化功能逐步成熟。

3
、促进婴儿咀嚼、吞咽功能及味觉发育。

三、
添加时间

取决于婴儿消化道发育成熟程度以及婴儿生长所需,
一般婴儿
4

6
个月龄应
逐步添加其他食物,
过早添加易增加婴儿食物过敏和肠道感染的机会,
延迟添加会使婴儿错
过咀嚼、吞咽功能和味觉发育的敏感期(
4

6
月)
,使以后进食其他成人食物困难、营养摄
入不足而产生营养不良。

四、添加食物的选择原则

第一种辅助食物的选择,应是婴儿易于吸收、不易产生过敏 、可
补充一定量的铁营养素的食物,
强化铁米粉为首选,其次是根、块茎、蔬菜和不易产生过敏
的水果如香蕉、苹果,动物性食物应延迟到
6
个月以后,以减少食物过敏的机会。
五、添加方法

1
、用勺

有利于咀嚼与吞咽功能发育。

2
、一种到多种

先习惯一 种食物,再引入另一种食物,引入新食物时暂停用其他辅食,
以便
观察婴儿对引入食物的反应。 引入食物品越多越利于婴儿味觉发育。

3
、从少量到多量

先每日 一到二匙,至婴儿会吞咽不吐,习惯味道后逐渐加量,
7

8
月后
可 替代
1

2
次母乳或配方乳。

4
、从细到粗、从稀到稠

4

6
个月龄半流质,
7

9
个月龄后小块固体食物。

六、杯与奶瓶使用

应训练婴儿
7
个月后用杯饮奶与水,有益于口腔 和心理行为健康,婴儿
一岁后应完全断离奶瓶。

七、自己进食

8

12
月龄始让婴儿学习抓握食物,有利于眼手协调和独立能力、自信心的
发 展。


生长监测

对个体儿童的体重进行定期连续的测量,并将测量值记录在生长发育图中,
观察分析其体重
曲线在生长发育图中的走向,
目 的是早期发现生长缓慢现象,
及时分析原因,
采取相应的干
预措施,促使小儿充分生长 。

一、
定期、
连续、
准确测量个体儿童体重

新 生儿出生时要测量出生体重,
一岁内测
5


1

3

5

8

12
月龄)

1< br>~
2
岁测
3
次(
16

20
24
月龄)

2

3
岁测
2
次(30

36
月龄)

每次测量时间最好在小儿出生日期。

二、在生长发育图中描记小儿的体重曲线

每次测量小儿体重后在生长发育图横坐 标上找出
小儿本次测量体重的月龄,
在纵坐标上找出体重测量值,
在月龄上方与体重值 相交的空格内
画一圆点,再画一条线将本次圆点与前次画的圆点连接成线。

三、评价小儿的体重曲线在生长发育图中的走向,分析曲线变化的原因。

四、根据监测儿童体重曲线的变化的形式及变化原因,指导家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定期健康检查

是儿童保健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检查达到如下目的:

1
、了解体格和 神经精神发育状况、喂养、护理、教养和环境等,有无不利于小儿生长和发
育的因素,设法预以消除。< br>
2
、检查有无营养性疾病和其他异常情况,给予矫治。

3
、了解并督促免疫程序,进行计划免疫。

4
、对家长进行优育、优教的宣传和指导。

因此,
定期健康检查对 保护儿童健康、
预防疾病、
监测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有很重要的
意义。

一般新生儿出生后,
24
小时、
3
天、
7
天、15
天、
28
天各检查一次,一岁内每
3

月检查一次 ,
1

3
岁每
6
个月检查一次,
3
7
岁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内容有问诊、体格测
量、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免疫程序的实施

严格按免疫程序实施接种,
才能充分发挥疫苗 的免疫效果,
使接种疫苗的人群达到和维持高
度免疫水平,
有效地控制相应传染病的流 行,
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
我国卫生部制定
的儿童免疫程序为:

免疫年龄

制品名称

出生

卡介苗(初种)

2
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初服)

3
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复服)

百白破混合制剂(第一针)


4
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复服)

百白破混合制剂(第二针)

5
个月

百白破混合制剂(第三针)

8
个月

麻疹减毒活疫苗(初种)

1.5

2


百白破混合制剂(加强针)


4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复服)

7


卡介苗(复种)

麻疹减毒活疫苗(复种)

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

12


卡介苗(复种

农村)

除计划免疫的四种疫苗外,根据当地流行情况,还可实施下列预防接种:

1


乙型脑炎疫苗

初种年龄为
1
岁, 共注射
2
针,间隔
7-10
天,
2

3
岁 各加强一针。

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

每 年
10-11
月份为
6
月以上小儿接种,皮下注射
1
针为基 础免
疫,第二年再注射一次作为加强免疫。

3


乙肝疫苗


1

、对于
HBsAg
、< br>HBeAg
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出生后
6
小时内和
1
月龄时 ,各接种
1
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

,2
3

6
月龄各接种乙肝疫苗。


2

、对
HBsAg
阴性的母亲,新生儿按
0

1

6
方案接种乙肝疫苗。


3


对婴幼儿和学龄 前儿童普遍接种乙肝疫苗,
2
岁以下未接种乙肝疫苗,
可以免验接种,
2岁以上者均需筛查
HBsAg


-HBs


-HBc

如果三项均为阴性
(包括低滴度抗
-HBs
者)
应视为易感者,按
0

1

6
方案接种乙肝疫苗。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预防

简称佝偻病,是一种 常见的小儿全身性疾病,因体内维生素
D
不足而引起钙磷代谢失调和
骨骼改变,同时影 响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一旦出现症状,机体抵抗能
力降低,容易并发肺炎、腹泻等 疾病。

综合预防措施:

1
、卫生宣传教育

普及科学育儿和佝偻病防治知识。

2
、系统管理

对孕妇、新生儿、婴儿开展系统保健管理。

3
、科学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

4
、利用日光经常带小儿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获取维生素
D


5
、加强护理

指导家长及卫生护理,
按程预防接种,积极防治上呼 吸道感染及腹泻、贫血等
慢性疾病。

药物预防

1

胎儿期

妊娠期孕妇和胎儿对维生素
D
钙、
磷的需求日益增加,
孕妇应经常到户外活动,
多晒太阳,
食用营养丰 富的食物,患有低钙血症者应积极治疗,对孕妇缺乏日光照射者、食
欲低下者、体弱多病者、妊娠后期在 冬季时,应补充维生素
D
和钙剂。于妊娠
7
个月时补
充维生素
D
每天
400

800IU
口服,
或每月
5
IU
一次或分次口服,
或只给予一次
15

20IU
同时服钙剂。

2
、婴儿期

小儿出生后
2
周即应用维生素
D
预防。

1

、每日法
每天口服维生素
D400

800IU
,至周岁。

2

、每月法

每月一次或分次口服维生素
5
万单位,
,至周岁。

3

、每季


每季一次口服维生 素
D15

20

IU
,至周岁。

3
、幼儿期

小儿一岁以后可采用夏秋季多晒太阳,冬季服维生素
D
的预防方法,一般冬季
给予维生素
D15

20

IU
一次口服,高发地区可间隔
2

3
个月再给予维生素
D 15

20

IU
一次。


小儿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小儿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病,
系因食物中铁摄入不足,
体内铁储存缺乏,

成机体缺铁,导致血红蛋白生成减少而 引起贫血,
缺铁小儿反应低下,
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
力差、易怒、智力减退等 ,还与感染有关。预防措施如下:

1
、胎儿期

孕妇膳食中应供给 足够的铁,特别是妊娠最后三个月,增加胎儿体内的铁贮存,
孕妇每日必需吸收
1
~< br>3mg
铁,
食物中应每天供给
20

48mg
铁,< br>鼓励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
如鱼、肉、肝、血等动物性食物,饭后多吃水果或加服维生素
C100

200mg
,促进铁吸收。

2
、婴儿期

大力提倡母乳喂养,足月儿最迟从
4
个月补铁 ,每日
1mg/kg
,早产儿、低出生
体重儿最迟
2
个月补铁,每日
2mg/kg
。可给铁强化食品,也可直接给予铁剂。应持续补铁

1
岁末,最好能到
2
岁。婴儿期每日铁总量不应超过去时
15mg


3

幼儿及年长儿膳食安排

尽量采用含铁多、
吸收率高的 食物,
保证足够的动物性食物和豆
制品,同时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
C
,能促进铁的吸收。

4
、预防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减少铁额外消耗。

5
、按时进行健康检查。按要求检查血红蛋白。


小儿口服补液

小儿服泻病是儿科常见病,
预防和治疗脱水是降低腹泻死亡率 的关键,
脱水纠正靠液体和电
解质,方法有两种:口服补液和静脉补液,口服补液简便、安全、 家长易掌握,轻、中度患
儿可用此法治疗,静脉补液只有在严重脱水或患儿呕吐及口服补液失败时使用。

根据腹泻时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量及比例以及小肠对糖、
盐及水份的吸收原理,
WHO

UNICEF
推荐口服补液配方为:
氯化钠
3.5 g
枸橼酸钠
2.9 g
或碳酸氢钠
2.5g
氯化钾
1.5g

水葡萄糖
20g
,以上配方溶于
1000ml
水中。

患儿一腹泻就要开始用,
不要等到脱水症状出现时才 用,
液体的入量要比正常多,
尽管有些
患儿可能没有脱水症状,
也要采取少量 多次的办法进水,
坚持继续喂养,
特别是母乳喂养的
患儿,要坚持母乳喂养,不要减少 喂养次数,反应增加喂养次数,不要给患儿进商业饮料,
因为它们多数是高糖溶液,因渗透压高,可加重 腹泻。

当腹泻伴脱水时,最初
4
小时口服补液用量一般按
75ml /kg
,在
4
小时内缓慢给予。患儿呕
吐,可停
10
分种后 再继续喂,在喂口服补液时可能仍有腹泻,故用量应根据检查情况随时
进行调整。


小儿腹泻的预防

预防腹泻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婴幼儿合理喂养、个人卫生、食品 清洁、安全清洁饮水、
粪便处理和预防注射。针对这六个方面,
WHO
提出了七点行之 有效的措施:

母乳喂养,

改进辅食添加,

提供干净的饮用水,

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母亲做饭前和喂养小儿前要洗手)


建立清洁卫生厕所,

及时处理小儿粪便,保证卫生安全,

完成小儿计划免疫。


新生儿疾病筛查

某些遗传代谢 病、内分泌病在新生儿出生时,
尚无症状,
但可以进行筛查,
早期确诊并及时
治疗,以预防症状出现及严重后果的发生,国外新生儿进行筛查病种已有
50
余种,我国目前亦可进行十几种遗传病筛查,上海、北京、沈阳、广州等地区已有检测中心。新生儿筛查
的常见病 种有: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G

6

PD
缺陷症。此
外,尚有枫糖尿症、胱氨酸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因发病率不高, 我国尚未引
入筛查项目。
采血筛查时间以出生
72
小时为宜,
凡筛查 结果为阳性者,
必须重复
1

2
次筛
查,间隔一周,经2

3
次筛查为阳性者,应进行确诊实验检查,一旦确诊即可开始治疗,
一般是在生后
1

3
个月以内进行,并应长期随访。



儿童假性近视

也称屈折性近视或调节性近视,
由于儿童近距离 看书、
写字连续时间太长,
字与眼睛距离过
近,
造成眼睛睫状肌过度收缩,< br>以致引起痉孪,
晶状体凸度明显增加,
以增加屈折力的状态,
就是假性近视,< br>其眼轴没有变化,眼睛也没有发生病理改变,
它是真性近视的前期,若得不
到及时治疗,
就会进一步发展成为真性近视。
假性近视与真性近视,
实际上没有明显的界限,
它们的成像原理没有区别,早期发现方法有:

1

云雾法
先检查儿童远视力,
然后戴
3
屈光度凸透镜,
让儿童向
5
米以外注视或向视力表

早教好-


早教好-


早教好-


早教好-


早教好-


早教好-


早教好-


早教好-



本文更新与2021-01-20 04:5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7753.html

儿童保健知识大全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