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背带-
胆囊示意图
胆道系统主要是为了行使运送、贮存、浓缩以 及排泄胆汁的作用,因此倘若胆道系统本
身解剖生理构造或者胆汁成分有所变异,则会在胆道系统任何部 位形成固体结晶的“胆
结石”
,甚至造成胆道阻塞,更进一步刺激胆道系统衍生癌症病变。虽然 ,胆结石是一种
古老的疾病,但经过几千年的临床观察及研究,其真正导致结石的原因尚未很明确,但< br>根据流行病学探讨,发现胆结石以及其它胆道结石在病因、临床症状、治疗、疾病预防
以及治疗预 后也不尽相同。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尤其是在
20
~
25
年龄段发病率高, 胆
结石还有一个特点:
“重女轻男”
。据有关资料统计,女性是男性的
2到
4
倍,胆结石的
形成与不良的习惯关系密切,常见的原因有:喜静少动、身体肥 胖、饮食过量、不吃早
餐等,多孕多产的妇女更容易患胆结石。
事实上,胆结石与肝功能及胆汁的新陈代谢有关,由于肝机能异常亦会使得胆汁成
分 有所改变;因此,在临床上慢性肝炎﹝尤其肝硬化﹞患者,有较高的胆结石罹患率。
反之,其它胆道结石 最常见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是由于胆管本身发生先天性狭窄,或者胆
道受到肠管中潜进细菌﹝主要是大肠杆 菌﹞的感染,而使得胆道内皮细胞损伤,再加上
胆汁成分变异而形成结石。
再者,胆结石成分还是以胆汁为主﹝其余包括胆固醇、胆色素、甚至钙离子﹞,而
1
/
32
下载文档可编辑
在正常的化学及物理环境下,大多数的人 都不会产生胆结石,但假若个体本身饮食不当
或胆道发生病菌感染,再加上排泄通路阻塞,则会使得其中 过量的成分析出沉淀而形成
结石。因此,在日常饮食习惯中,应该避免食用高醣类、高油脂类﹝尤其是高 固醇类﹞
食物,以免使得胆汁中的三种脂类﹝胆固醇、卵磷脂以及胆汁酸﹞成分分配不均,而易
析出结石结晶;假若个体摄取过多胆固醇类食物,则容易产生“胆固醇性结石”
;此外,
个体罹 患习惯性便秘亦较易使得肠内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沿着胆道上行而使得胆道
发生细菌感染,如此容易 生成结石;再者,根据流行病学的探讨,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患者,亦较易得色素性结石。
胆结石的产生和发作是以胆郁气结,湿热蕴结肝胆为病理因素。在消石 的同时不可
忽视肝与清肝利胆,通泄郁结,并每须配通化瘀排石之法。治疗胆结石务必须“早”
,祛
邪注重“尽”
,即早期应用清热利胆法,使湿热之毒祛尽,而胆为中清之腑,传化物而不< br>藏,略有所积,皆为有形之失谐
=
邪,治应顺之降之,通之泻之,祛其实邪,利其气机,
使
“结着散之,
留着去之”
,
即通法也。
结石已成则要选择 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溶石化石,
促使结石从体内溶化、排出,即消法。
编辑本段分类
胆结石是胆管树内(包括胆囊)形成的凝结物, 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作性腹痛、急性炎症,如果结石进入胆总管后可 出现下列并发症:
黄疸、胆管炎和胰腺炎等;但大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
依据结石发生部位不同,分为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从我国80
年
代初
2
/
32
下载文档可编辑
人黄
(
人胆结石
)
全国调查结果看,
胆囊结石发 生率约为
52.8%
,
肝内胆管结石为
36.2%
,
胆总管 结石为
11%
。
依据结石化学成分不同,
结石通常包括胆固醇结石、
胆色素结石或二者的混合物
(混
合型结石)
。
胆道是胆汁生成、储存、排送入肠的通道,胆道是人体 解剖结构最复杂的区域之一,
不仅胆道本身,而且与之邻近的血管也均有众多的变异。
胆囊是含有平滑肌及弹力纤维的囊性器官,它具有储存胆汁,分泌、吸 收胆汁成分
及通过收缩运动向肠内驱送胆汁的作用。胆囊形似梨状,宽约
3
~
5cm
,长约
7
~
10cm
,
容量约为
30
~
60ml
,胆囊内部压力可达
4kpa
。
胆囊的收缩有三种形式:节律性收缩,每分钟出现
2
~
6
次;张力性收缩,由进食或
其它排胆刺激引起;蠕动性收缩,发生于胆囊颈部及胆囊管,犹如括约肌样运 动。三种
形式交替作用,使胆囊内的胆汁间歇地排出。
胆囊可将肝胆汁浓缩
5
~
10
倍,浓缩时,
90%
的水 及部分电解质被重吸收。
胆汁由肝脏及胆管持续生成。胆汁 是机体的一种极重要的体液,每日的生理分泌量
约
800
~
1000ml,也即每小时约
30
~
40
ml
的生成量。胆汁不仅参与脂质 和脂溶性维生素
的消化吸收,而且还是体内许多代谢产物的内外源性有害物质的排泄途径。通常肝胆汁< br>色浅、稀薄、偏碱;胆囊胆汁色深、粘稠、相对偏酸。胆汁的主要成分为水,其主要溶
质除了与血 浆成分相似的电解质、蛋白质外,还有大量经肝脏生物转化等处理后的经胆
排泄物,其中有些是被扬弃的 代谢尾产物或有害物质。胆汁成分甚为复杂,临床
胆结石
3
/
32
下载文档可编辑
上受到重视的溶质有胆汁酸盐、胆色素、胆固醇、磷脂 、脂肪酸以及胆汁中的各种电解
质和酶(如碱性磷酸酶、亮氨酸氨基转肽酶、乳酸脱氢酶、
-< br>谷氨酰转肽酶等)
。
胆汁的流动取决于胆汁 分泌率、
胆囊和胆道括约肌以及十二指肠第二段的舒缩状态,
其流向依存于管腔各处的压力梯度 ,其流速则与驱动压成正比,与阻力成反比。胆汁的
分泌率受生活习性及肝脏功能状态影响,依不同的种 属而异,如食草动物一般高于杂食
动物。
编辑本段常见症状
发热与寒颤:发热与胆囊炎症程度有关。坏疽性胆囊炎及化脓性胆囊炎可有寒战高
烧。
胃肠道症状:胆囊结石急性发作时,继腹痛后常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 反应。呕吐
物多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无明显缓解。急性发作后常有厌油腻食物、腹胀和消化不
良等症状。
黄疸:部分胆囊结石患者可以出现一过性黄疸 ,多在剧烈腹痛之后,且黄疸较轻。
胆囊结石伴胆管炎,肿大胆囊压迫胆总管,引起部分梗阻,或由于感 染引起肝细胞一过
性损害等,都可造成黄疸。表现为眼睛巩膜颜色变黄。
腹痛:腹痛是胆囊结石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胆囊结石发作时多有典型的胆绞痛。其
特 点为上腹或右上腹阵发性痉挛性疼痛,伴有渐进性加重,常向右肩背放射。腹痛原因
为结石由胆囊腔内移 动至胆囊管造成结石嵌阻所引起。由于胆囊管被结石梗阻,使胆囊
内压升高,胆囊平滑肌收缩及痉挛,并 企图将胆石排出而发生剧烈的胆绞痛。
90%
以上 胆绞痛为突然发作,常发生在饱餐、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后。平卧时结石容
易坠入胆囊管,部分病人可以 在夜间突然发病。除剧烈疼痛外,常有坐卧不安,甚至辗
转反侧、心烦意乱、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等表现 。每次发作可持续
10
分钟至数小时,如
此发作往往需经数日才能缓解。疼痛缓解或消 失表明结石退入胆囊,此时其他症状随之
消失。
4
/
32
下载文档可编辑
编辑本段成因及过程
作为结石形成的一般规律,它们具有胆汁成分的析出、沉淀、成核及积聚增长等基
本过程。其发 病机理包括几种要素,首先,胆汁中的胆固醇或钙必须过饱和;其次,溶
质必须从溶液中成核并呈固体结 晶状而沉淀;第三,结晶体必须聚集和融合以形成结石,
结晶物在遍布于胆囊壁的粘液,凝胶里增长和集 结,胆囊排空受损害有利于胆结石形成。
胆固醇结石
----
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基础为胆汁中胆固醇、胆汁酸以及卵磷脂等成分
的比例失调,导致 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而发生成晶、析出、结聚、成石。大部
分胆汁中的胆固醇来源于肝细胞的生 物合成,而不是饮食中胆固醇的分泌。胆固醇结石
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肝细胞合成的胆汁中胆固醇处于过 饱和状态,以及胆汁中的蛋白质
促胆固醇晶体成核作用,另外的因素则应归因于胆囊运动功能损害,它们 共同作用,致
使胆汁淤滞,促发胆石形成。此外,目前还有一些研究显示,胆囊前列腺素合成的变化和胆汁中钙离子浓度的过高也可能促发胆石形成。在部分患者中,胆石形成的前提条件
是胆泥生成。 所谓胆泥,是由含胆固醇晶体的粘滞的糖蛋白组成。这种胆泥在超声下可
以查见,并且可能是胆绞痛、胰 腺炎或胆管炎患者进行辅助检查所能发现的唯一异常处。
胆色素结石
胆色素结石
----
包括黑色结石和棕色结石两种。黑色结石主 要在患有肝硬变或慢性
溶血性疾病患者的胆囊内形成,而棕色结石则既可在胆囊,又可在胆道内形成。细 菌感
染是原发性胆管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原发性胆管结石在亚洲十分常见,感染源可能归
咎于 寄生虫如华支睾吸虫或其它不太清楚的病因。
胆结石患病随 年龄增加而增加,并且好发于女性。育龄妇女与同龄男性的患病比率
超过
3:1
,而七 十岁以后则下降到
2:1
。怀孕、肥胖、西化的饮食、全胃肠外营养等因素
可增加胆结 石的患病风险。另外,人种因素亦与发病相关,如美国西部印第安人患病率
超过
75%
,是全球胆石最高发的人群。
1983
~
1985
年对我国
26
个省市
11342
例胆石患者调查显示,胆石的分布、
类型与地
5
/
32
下载文档可编辑
域、饮食、职业、感染相关。在饮食习惯中,凡蛋白质、脂肪、或糖类其中任何一类吃
得多者, 其胆
肝内胆管结石
囊结石或胆固醇结石发病率较高,而普通饮食或蔬菜吃的多得则胆管结石和胆色素结石
增高。
城市胆管结石:
胆道结石约为
3
~
5:1
,
农村为
15:1
。
职业中职员胆囊结石接近
70%
,
胆管为
20%
;
工人中胆囊结石接近
60%
,
胆管为
30%
;< br>农民中胆囊结石仅
25%
,
胆管占
65%
。
胆固醇结 石
73%
在胆囊,
17%
在肝内外胆管;胆色素结石
62%
在肝内外胆管,
27%
在胆囊。
在美国,约有
10%
~
20 %
的男子和
20%
~
40%
的女子患胆石症,后者每年造成约
10000
人死
亡。因与胆石有关的疾病而每年都有
50
多万人的胆囊被切 除,其费用超过
60
亿美元。
造成胆结石“重女轻男”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1
、喜静少动。
许多女性尤其 是中年女性,往往呆在家里的时间多,运动和体力劳动少,天长日
久其胆囊肌的收缩力必然下降,胆汁排 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析出,
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另外由于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 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
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而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汗 淤滞,促发
结石形成。绝经后用雌激素者,胆结石发病率明显增多。
2
、体质肥胖。
许 多女性平时爱吃高脂肪、高糖类、高胆固醇的饮品或零食,这一嗜好的直接成
果就是身体发福,
而肥胖是患胆结石的重要基础。
研究表明,
体重超过正常标准
15%
以上6
/
32
下载文档可编辑
的人,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人高
5
倍。
40
岁以上体胖女性,是胆结石最高发人群,此时,
女性雌激 素会使得胆固醇更多地聚集在胆汁中。
3
、不吃早餐。
现代女性中不 吃早餐的恐怕要比吃早餐的多,
而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
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促进 胆结石的形成。如果坚持吃早餐,可促进部分胆汁流出,降
低一夜所贮存胆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胆结石的 危险。
4
、多次妊娠。
女性在妊娠期间胆道功能容易出现紊乱,造成平滑肌收缩乏力,使胆囊 内胆汁潴
留,加之妊娠期血中胆固醇相对增高,容易发生沉淀,形成胆结石的机会则大大增加,
而多产妇女发病率则更高。
5
、餐后零食。
现在我国很多 家庭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一家人吃完晚饭后,悠闲地坐在沙发上,
边吃零食边聊天边看电视。这种餐后 坐着吃零食的习惯可能是我国胆结石发病率逐高的
原因之一。当人呈一种蜷曲体位时,腹腔内压增大,胃 肠道蠕动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
化吸收和胆汁排泄,饭后久坐妨碍胆汁酸的重吸收,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 汁酸比例失调,
胆固醇易沉积下来。
6
、硬化者。
这与肝硬化病人 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有关,
身体中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
则雌激素水平较高,加上肝硬 化病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
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可造成胆结石。
7
、遗传因素。
遗传因子在明确胆结石危险性方面显然起着重要作用。胆结石在胆固醇胆石症患< br>者的近亲中更经常产生。
美国西南部的当地美国人患胆固醇胆石症的危险性很大
(>80 %)
,
这一点似乎包含一种遗传因素。
7
/
32
下载文档可编辑
中年妇女为何易得胆结石
胆石症是各种年龄的人都可能罹患的疾病,但以女性居多,调查显示,女性高出男
性
2
~
4
倍以上,从年龄上看又中年女性居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内分泌改变女性体内的雌性激素能直接影响肝脏酶的代谢,从而使肝细 胞分泌胆汁
的成分发生改变———胆酸含量减少,胆固醇含量增加。此外,雌性激素还能干扰胆囊
收缩功能,使胆汁排出受阻,造成胆汁淤积,促使胆结石形成。
< br>多次妊娠多胎生育的妇女发病较多。因为妊娠期间血液中胆固醇上升,胆汁中胆固
醇亦随之增多, 胆固醇与胆汁、卵磷脂比例改变后,形成一种不平衡状态,胆固醇易沉
积形成结石。
缺乏锻炼中年妇女家务缠身,又喜静不爱运动,从而使胆囊收缩能力下降,排空延
迟,导致胆汁淤积,浓缩过度,胆盐溶解胆固醇的能力下降,胆固醇易结晶析出,并逐
渐层叠为 结石。
不吃早餐有部分妇女为减肥而不食早餐也易患胆结石 。不吃早餐的人,胆汁长时间
储存在胆囊内,水分重吸收增加以致过度浓缩,其中胆盐成分的化学刺激可 使胆囊粘膜
发炎改变其功能。且胆汁滞留时,胆汁碱度增高,胆盐溶解胆固醇的能力降低,促使胆
石形成。
爱吃甜食易患胆结石
美国科 研人员研究发现,
50
岁左右的妇女吃甜食过多,会导致发生胆结石:过量的
糖会增加 胰岛素的分泌,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和卵磷脂三者比例关系严重失调。
过量的糖还能自行转化为脂 肪,导致人体肥胖。肥胖并不会使所有的人长结石,但对中
年妇女来说,它却是招致胆结石的温床。长期 食糖过量,还会加速细胞的老化。因为,
糖属于酸性食物,大量吃糖可使体液变成中性或弱酸性,促使细 胞衰老。大量吃糖,还
会过多消耗体内的钙,造成骨骼脱钙,导致骨质疏松和易发生骨折。
编辑本段保胆取石新概念
8
/
32
下载文档可编辑
在
100
年以 后的今天,我们已经揭开了老式保胆取石容易复发的秘密,在治疗中采
取有效措施,解决了复发问题,保 胆取石就成了现实可行的方法。从
10
年多来对近千例
实施新式保胆取石病人的随访表 明:术后
5
年复发率仅
4%
,这是在未行系统术后保健的
病人进行的 统计,如结合术后旋磁等保健治疗,复发率还会明显下降。同时,对保胆取
石后的患者通过特制药物针对 性调节患者体质,摒弃可能诱发胆囊结石的原因,以避免
复发的可能性。使保胆取石具有了非常的意义和 价值。因此,复发率高这一问题已被我
们圆满攻克。
切除胆囊的弊病
胆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对胆囊切除术后种种弊病的探索,提示胆囊具有极
为复杂和重要的 功能,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消化和免疫器官。就目前所知,胆囊至
少具有储存、浓缩和收缩的功能。 当然还具有复杂的化学和免疫功能。胆囊能将稀薄的
肝胆汁浓缩
30
倍,储存于胆囊, 进食高脂饮食时,将胆汁排入肠道参加消化。若切除胆
囊,患者进食高脂饮食时,已无高质足量的胆汁相 助,身体只好耐受消化不良、腹胀、
腹泻之苦。
但是此症状常被外科医师忽略,
推至消 化内科就诊,
成为内科难治的
“顽症”
。
同时,众所周知,胆囊切除术有一定的胆管损伤率
(0.18%
~
2.3%) ;
且有一定的死亡
率,早期为
5%
~
8%
,目前仍有
0.17%
。手术损伤包括:胆管损伤、肝管损伤、血管损伤、
胃肠损伤等。
新式微创保胆取石手术
新式微创保胆取石技术是借助纤维胆道镜、胆道硬镜、腹腔镜及其它相关设备,在
9
/
32
下载文档可编辑
肋缘下行小切口(
1.5
~
2cm
)入腹,切开胆囊底,在纤维胆道镜或胆道硬镜的直视下取
出胆囊内结石, 既保留胆囊及其功能,又取净结石,消除了临床症状,充分体现了“微
小创伤”的理念。严格的讲,所谓 “微创”主要是指对器官功能损伤的大小,而切口的
大小都是次要的。保留了一个重要器官的功能,是最 大体现微创含义的标准。如果胆囊
器官被切掉了,胆囊功能被丧失了,即便是切口小,
“恢复快 ”
,也不能算是微创,应该
是重创了。
纤 维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另一个特点是十分安全。此种手术复发率低,无严重
合并症,无死亡率。这是 目前任何胆囊切除手术所不能比拟的,同时也是患者最关心的
重要内容之一。但应注意,对于胆囊已无功 能、胆囊萎缩、胆囊癌变的病例不应保留胆
囊,应行胆囊切除手术,毫不犹豫。
新式保胆手术切口小,平均
2cm
长,并且不做缝合,不需拆线 ,也不做造瘘;而传
统胆囊切除术的切口长度为
15-20cm
,术后需拆线治疗,并 留有较大的瘢痕;
新式保胆手术由切口进入腹腔不切断腹壁 肌肉,故损伤极小;上午手术,下午下地,
恢复饮食;正因为恢复快,
3-5
日即可出 院,故住院费用低廉,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目前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在国内逐渐开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所认同,并
且于
2007
年
12
月召开了首届全国内镜微创保胆学术大会,特别在
2008
年 第
13
届全国
胆道外科学术大会上我国胆道外科大师黄志强院士明确指出:内镜保胆取 石
(
开展
)
是
21
世纪的大事,
是中国的一件大事
!
内镜保胆取石术的规范已收编入高等院校的教材——全
国药学系外科教科书。
编辑本段胆结石不治疗的后果
1
、当 胆囊结石堵塞了胆囊管或胆囊炎胆总管后引起急性胆绞痛,胆囊炎剧烈时难以
忍受,胆囊癌并牵扯至右背 痛,胆结石的危害伴有高热、胆囊炎寒战、恶心、胆囊癌呕
吐,甚至血压下降、胆囊癌烦燥不安、休克、 胆囊癌昏迷危及生命。
2
、胆囊结石还可造成十二 指肠或胆囊结肠胆囊炎而危及机体。胆囊炎胆结石与胆囊
10
/
32
下载文档可编辑
癌密切相关,胆结石的危害因为结石是胆囊癌的重要致 病因子之一,胆管结石胆囊炎或
胆囊结石对胆囊的长期刺激胆囊炎可引起胆管壁黏膜的炎性改变胆囊炎至 黏膜细胞异常
增生,
胆囊癌导致癌症的发生,
胆结石的危害国内外报道,
胆囊 炎
96%
以上的胆囊癌患者
均伴有胆结石。
3
、胆囊结石可导致胆囊疽或穿孔,胆结石的危害引起腹膜炎危及生命。
4
、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炎对人体组织所造成的后果胆囊癌是比较严重的, 胆结石的危
害主要是可引起肝胆化脓性炎症和胆囊炎梗阻造成的肝实质病变,胆囊癌导致肝脏纤维
化,胆结石的危害最终导致肝硬化。患有胆囊结石的老年人很容易诱发心绞痛、心律失
常等,也是很危 险的信号。
5
、胆囊结石会引起许多并发症、心律 失常、胆结石的危害感染性休克、肝脓肿、胆
囊癌胆道出血、胆囊炎肝功能衰竭和肝肾综合症等,胆囊癌 还可诱发糖尿病。
这些胆囊结石的危害希望患者能够了解,胆囊结石是小,危害却大。
编辑本段癌变
胆结石是胆囊癌发病诱因。胆囊长期受慢性炎症 和胆结石内胆酸、胆碱的刺激,容
易使胆囊粘膜发生癌变。由于胆囊癌患者往往都有胆结石,因此诊断时 经常误诊。
胆管内的恶性肿瘤(胆管癌)可沿着胆管树发生在任何部位,发病高峰年龄在
6
胆结石
-B
超显示
0 -65
岁,主要表现为黄疸、偶尔伴有疼痛和体重丢失。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华枝睾吸
虫、先 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硬化性胆管炎、溃疡性结肠炎。胆囊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与胆囊炎相似,常常在胆 囊切除时偶然发现,
90%
胆囊癌是腺癌。一年生存率仅
14%
。
11
/
32
下载文档可编辑
80%
~
90%
胆囊癌伴胆石,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大多与胆结石的相同。美洲 土著的一些
人群有遗传倾向,他们在较年轻时发生胆结石的频率就很高,胆囊癌在他们当中的发病
率为普通人群的
5-10
倍。胆结石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与胆囊癌的危险因素有关。胆囊< br>癌尤其与大结石
(
直径
>3cm)
或有慢性炎症的胆囊壁的钙化
(
瓷胆囊
)
有关,这些发现因此
被许多专家认为是胆囊切除术的指征,即使 是无症状的患者也可行胆囊切除术。然而、
由于胆囊腺癌在胆结石病人中的发生率小于
l/10 00
,因此目前对胆囊癌的预防在大多数
患有无症状胆石的病人不被看作是胆囊切除的指征。< br>
编辑本段预防
饮食调控是防止胆石症、胆 囊癌发生的最理想预防方法。预防胆结石应注意饮食调
节,膳食要多样,此外,生冷、油腻、高蛋白、刺 激性食物及烈酒等易助湿生热,使胆
汁淤积,也应该少食。
这也就从反方面提醒大家,虽然生活条件在不断的提高,亲朋好友间聚会也逐渐增
多。不少人节 日期间“吃大餐”机会多,吃大鱼大肉的频率也很高,暴饮与肥腻成了胆
结石等结石病的主要诱因。一些 经常忙应酬、过夜生活、长期出差的男性甚至会发生肾
结石。专家认为,一般
40
岁左 右的人体内都有不同程度的结石,但小结石一般可通过自
身的排泄机能逐步排出,只要注意合理饮食,大 多可避免结石的疼痛及手术之苦。
富含维生素
A< br>和维生素
C
的蔬菜和水果、鱼类及海产类食物则有助于清胆利湿、溶
解结石,应 该多吃。
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按时吃早餐、避免发胖、减少
妊娠次数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每晚喝一杯牛奶或早餐进食一个煎 鸡蛋,可以使
胆囊定时收缩,排空,减少胆汁在胆囊中的停留时间。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坚果的摄取似乎能降低患胆结石的危险。健康饮食的脂肪来源,
有大部分是来自于坚果类。
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但胆汁中成分的改变,特别是胆盐与胆固醇在胆汁
12
/
32
下载文档可编辑
中含量的变化,是胆结石形成的一个重要 因素。正常情况下,这二者在胆汁中保持一定
的比例关系。胆固醇是溶解状态,随胆汁排出。如果胆盐过 少,或者胆固醇过多,二者
失去正常的比例关系,胆固醇便处于过饱和状态,胆汁中过多的胆固醇便沉淀 下来,形
成结石。
如同时胆囊还有炎症、蛔虫卵、 坏死组织及胆色素者,结石就更易形成。而糖可刺
激胰岛β
-
细胞分泌胰岛素,
胰岛素可使胆固醇增加,
导致胆汁中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
促使胆结石形成。
有人曾对
267
名胆石症病人及
600名健康人的饮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吃糖越多,胆结石发生率就越高。
因此,预防胆结石的发生,必须少食糖。
胆结石生活规范
1.
维持理想体重。
2.
保持运动的习惯。
3.
注意饮食安全卫生、定时定量。
4.
绝对禁止暴饮暴食。
5.
避免长时间以坐姿从事工作。
6.
避免过于疲劳。
7.
不可穿着束紧胸腹的紧身衣物。
8.
若有便秘症状,须积极治疗。
编辑本段检查和诊断
胆结石检查
1.
超声检查
2.
口服或静脉胆囊造影
3.
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
13
/
32
下载文档可编辑
4.
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ERCP
)
5.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
PTC
)
6.
超声内镜(
EUS
)
7.
核磁共振胆管成像
MRCP
8.
螺旋
CT
胆管成像
9.
放射性核素扫描
胆结石与胆囊炎的鉴别
急性胆囊炎,可出现右上腹撑胀疼痛,体位改变和呼吸时疼痛加剧,右肩或后背部
放射性疼痛,高热,寒颤,并可有恶心,呕吐。慢性胆囊炎,常出现消化不良,上腹不
适或钝疼 ,可有恶心,腹胀及嗳气,进食油腻食物后加剧。
胆石症的 表现很多与胆石的大小和部位有关。如果结石嵌入并阻塞胆囊管时,可引
起胆绞痛,中上腹或右上腹剧烈 疼痛,坐卧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
甚至出现黄疸和高热。但也有症状不典型,不感疼 痛的,称“无疼性胆石”
。
胆囊炎并发胆石症者, 结石嵌顿时,可引起穿孔,导致腹膜炎,疼痛加重,甚至出
现中毒性休克或衰竭。胆囊炎胆石症可加重或 诱发冠心病,引起心肌缺血性改变。专家
认为:胆囊结石是诱发胆囊癌的重要因素之一。胆囊炎胆石症常 可引起胰腺炎,由胆道
疾病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约占
50%
。因此,胆囊炎要及时调治。
编辑本段胆结石治疗
(一)胆结石的非手术疗法
1
.溶石疗法(口服胆酸等药物溶石)
:形成胆囊结石的主要机理是胆汁理 化成分
的改变,胆汁酸池的缩小和胆固醇浓度的升高。通过实验发现予口服鹅去氧胆酸后,胆
汁 酸池便能扩大,肝脏分泌胆固醇减少,从而可使胆囊内胆汁中胆固醇转为非饱和状态,
胆囊内胆固醇结石 有可能得到溶解消失。
1972
年
Danjinger
首先应用鹅去氧胆酸成 功地
使
4
例胆囊胆固醇结石溶解消失。但此药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反应,如谷丙转氨酶 有升
14
/
32
下载文档可编辑
高等,并可刺激结肠引起腹泻。
目前溶石治疗的药 物主要是鹅去氧胆酸和其衍生物熊去氧胆酸。治疗适应证:①胆
囊结石直径在
2cm
以 下;②胆囊结石为含钙少的
X
线能透过的结石;③胆囊管通畅,即
口服胆囊造影片上能 显示有功能的胆囊;④病人的肝脏功能正常;⑤无明显的慢性腹泻
史。治疗剂量为每日
15mg /g
,疗程为
6
~
24
个月。溶解结石的有效率一般为
30
~
70%
。
治疗期间每半年作
B
超或口服胆囊造影
1
次,以了解结石的溶解情况。由于此种溶石治
疗的药物价值昂贵,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和毒性反 应,又必须终生服药,如停药后
3
个月,
胆汁中胆固醇又将重新变为过饱和状态,结石便将复发,
据统计
3
年复发率可达
25%
,
目前
此
种
溶
石
治
疗
还
有
一定
的
限
制
。
此
外
,
一
些新
的
药
物
,
如
Rowachol
,
甲
硝
唑
(
metronidazole
)也有一定的溶石作用。苯巴比 妥与鹅去氧胆酸联合应用常能增加溶石
效果。
1985
年更有人报告应用经皮肝穿刺胆 囊插管注入辛酸甘油单脂或甲基叔丁醚,直
接在胆囊内溶石,取得一定的疗效。
2
.中医药溶石碎石促排石
(
适于结石细沙样而且少
胆囊功能完好的患者)
(二)胆结石的手术疗法
1
.传统开腹手术切除胆囊取石
2
.开腹探查胆管取石
3
.腹腔镜微小切口切除胆囊
4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胆管取石
5.
小切口保胆取石方法(适合于那些胆囊功能完好,年纪轻的患者,也是目前比较
好的既可以把结 石取出又可以保住胆囊的方法。
)
3.
体外冲击波震波碎石
(ESWL)
:
1984
年< br>Lauerbwch
首先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胆石
症
(extracorpor 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简称
ESWL)
。常用的震波碎石机为
EDAP
LT-01
型,该机由镶嵌在一个抛物面圆盘上的
320
枚压电晶体,同步发 出震波,形成宽
4mm
、
长
75mm
的聚集区,
声压为9
×
107PZ
。
一般采用
1.25
~
2.5
次
/sec
的冲击频率,
100%
15
/
32
下载文档可编辑
的治疗功率,
历时
60
~< br>75
分钟,
胆囊内结石便可粉碎。
此外,
还采用
B
型 超声实时成象,
对结石定位,并监控碎石的过程。
用震波碎石方法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适应证为胆囊内胆固醇结石,口服胆囊造影显
示为阴性结石,结石直 径在
12
~
15mm
者不超过
3
枚,直径在
15< br>~
20mm
者仅
1
枚,并要
求有一个正常的胆囊收缩功能。上 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
1988
年
1
月起已应用
EDAP-LT
01
型震波碎石机治疗
687
例胆囊结石病例,
结石粉碎率为
98%
。
一震波治疗后
1
、
2
、
3
、< br>4
和
6
个月胆囊结石的消失率分别为
27%
、
33%
、
40%
、
45%
和
50%
。治疗后的副作用轻微,如右上腹隐痛不适
(45%)
、胆绞痛
(16%)
和乏力等,未发 现肝、胆、胰和胃肠道等
脏器损害的并发症。
为提 高结石粉碎后的消失率,在震波前后服用熊去氧胆酸
(UDCA)8mg/kg/d
,以达到< br>碎石和溶石的协同作用。结石消失后为巩固疗效,可继续服用半年。此法安全有效,仍
有约
11.2%
结石复发率,治疗费用昂贵,治疗适应范围严格,均属不足之处。
编辑本段胆结石茶疗法
通淋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通淋草素
胆结石茶疗法
不仅具有溶解结石主要成分草酸钙的 作用,还能调节人体嘌呤代谢,增加胆囊、胆总管
的蠕动促进结石外排,对结石病有显著疗效。
通淋草茶是采用野生通淋草,金钱草,海金沙等纯中药精制而成的一种 具有排石功
效的饮品,现代医药研究证明通淋草茶所含通淋草素,活性黄酮等,能有效抑菌止痛、
利尿通淋、溶石排石,并能扩张泌尿系统,预防结石排后复发。
16
/
32
下载文档可编辑
宝宝背带-
宝宝背带-
宝宝背带-
宝宝背带-
宝宝背带-
宝宝背带-
宝宝背带-
宝宝背带-
本文更新与2021-01-19 23:5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7274.html
-
上一篇:急慢性胆囊炎的诊断和用药
下一篇:急性胆囊炎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