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线-
蚕豆病
溶贫概念:
红细胞破坏多于生成导致的贫血称为溶血性贫血。
溶贫分类:
溶血性贫血有多种分类诊断。
基于病情,分为轻、中、重型乃至溶血危象;
基于病程,分为急、慢性溶血;
基于红细胞形态,分为球形、非球形红细胞溶血;
基于溶血部位,分为血管内、血管外溶血;
基于病因,分为先天(遗传)性、后天(获得)性溶血;
基于病理机制,
分 为红细胞自身
(膜、
酶、
球蛋白等)
异常、
红细胞外在
(抗
体、生物毒素、药物、化学中毒、渗透压改变、机械性损伤等)异常性
溶血。
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步骤(思路):
确定是否贫血:确定贫血是否合并其他细胞异常及红细胞形态异常
溶血性贫血多表现为单纯贫血,但在溶血发作期,可有白细胞数偏高、外周
出现幼稚粒细胞、有核红细胞及单核细胞数稍高
确定是否增生性贫血
溶血病人的红细胞系统多呈反应性(代偿性)
增生,即具 有增生性贫血的特点:
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增高(绝对值受红细胞总数的影响,不一定增高!);外周血可出现数量不等的有核红细胞;骨髓涂片及活检示红细胞系统明显增生(以
中幼红细胞为主),极 个别病人甚至会因骨髓代偿、红髓扩张出现骨痛
。
确定是否溶血性贫血:
一旦确定增 生性贫血后,应进一步检查有否溶血,并尽可能排除非溶血性增生
性贫血:主要包括造血原料缺乏(叶酸 、维生素
B6
缺乏、缺铁等)及失血引起
的贫血。
常见的溶血表现 有:红细胞寿命缩短(同位素法测定);红细胞破坏产物
(红细胞碎片、血钾、血浆游离血红蛋白、间接 胆红素、尿“二胆”或尿含铁
血黄素等)增多及其引起的异常表现(黄疸、深色尿、高血钾等);消化红 细
胞破坏产物的单核
/
巨噬细胞系统代偿增生(脾大、肝大)。即使是无贫血的溶血病人也会有这三方面的溶血表现。找到正面支持溶血的证据后,还应通过问
病史、体格检查,甚至 必要的化验(红细胞体积、营养素测定),并排除其他
增生性贫血(特别是巨幼细胞贫血),做到确诊溶 血。
确定先天抑或后天溶血性贫血:
确定溶血后,
即可行对症治疗,
如:
清除体内过多的红细胞破坏产物
(碱
化利尿,利胆、血浆臵换)改善内环境、纠正贫血(输红细胞)、促造血(补
充造血原料) 等。
与此同时,应速追查溶血原因:是先天遗传所致?还是后天获得?先天性
溶血一 般有如下特点:中、重型多见于婴幼儿,轻型可见于成人;多有体格发
育异常、肝脾肿大、多次输血者可 见血色病体征;我国病人多见华南、西南地
区;多有家族遗传史;可有红细胞形态异常;有特异实验室发 现;
某些氧化性药物或食品可诱发溶血发作或加重;无特殊有效治疗方法,部
分病人 切脾后能缓解病情。
无上述特点者应考虑后天溶血之可能。当然,后天溶血性贫血也有某些可
佐证诊断的特点,如:继发性溶血往往有可查及的病因(与父母血型相关的新
生儿溶血、输血相 关性溶血、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瓣膜术后溶血、烧伤或错输
液引起血浆渗透压改变继发的溶血、生物或化 学中毒引起的溶血、严重感染继
发的溶血、肿瘤性疾病继发的溶血等)。后天原发性溶血相对多见于成人 ,无
地区聚集性及遗传史,体格发育正常,多有相应实验室发现,用肾上腺皮质激
素治疗反应较 好。
确定溶血机制
(溶血性贫血诊断的最重要步骤)
: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的特异实验室检查大体包括:
红细胞膜异常检测:红细胞形态及渗 透脆性(盐水法、酸化甘油法、蔗糖高渗冷溶
法)、红细胞膜蛋白(电泳)、膜蛋白编码或调控基因(测 序,基因芯片);
红细胞酶异常检测:酶活性(底物法)、酶蛋白(免疫法)、酶编码或调控 基
因(测序
!
基因芯片);
珠蛋白检测:异常珠蛋白功能(红细 胞形态)、性质(珠蛋白小体、乙丙醇试
验)、含量(定量、血红蛋白电泳)及编码或调控基因(测序, 基因芯片)
治疗性诊断及动态随访
蚕豆 病概述
:是人类
最常见的遗传性溶贫
.
是由于红细胞
G-6-P-D
基因突变所致
.
G6PD
基因定位于
Xq28
, 男性杂合子
,
女性纯合子发病。。男性半合子和
女性纯合子均发病,
G6PD
缺乏显著,而女性杂合子发病与否,取决于其
G6PD
缺乏的细胞数量在细胞群中所占 的比例,在临床上有不同的表现,
故称为不完全显性。
G~
6PD
缺陷者仅部分人发病,占
10
.
3
%一
31
.
5
%,故并不每次
吃均发病,有的学者认为是多毒物协同作用的结果 。
发病及病情轻重与食用蚕豆量无关
进食蚕豆或蚕豆制品发生 急性溶贫
.90%
于
2-5
月发病,
长江流域以
南高发(
南高北低特点
)
。
自限性 疾病,造成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严重贫血(输血)
;肾衰(碱
化尿液)
。
临床症状: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严重者循环衰竭、肾衰等
1
贫血病因分类:
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①造血物 质的缺乏
:
铁
,
维生素
B12,B6,C,
铜等缺乏
②骨髓造血功能的障碍
:
再障
,
单纯红再障
③其他
:
感染或炎症性贫血
②溶血性贫血
①
红细胞内在异常:红细胞膜异常
(
如遗传性球形红细
增多症
)
红细胞酶的异常(如
G-6-D)
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等
②红细胞外在因素:免疫性,非免疫性
③失血型贫血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特征:贫血、黄疸、脾大
球形红细胞增多
(血涂片见胞体小、
染色深、
中
心淡染区消失的球形 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
治疗:输血、切脾等
地中海贫血
(又称海洋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2
诱因:
进食干、鲜蚕豆或蚕 豆制品(如豆腐、豆酱、蚕豆粉丝、蚕豆酱油)
、食
蚕豆乳母喂奶等引起的急性血管内溶血性贫 血。
3
临床表现:
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
8
:
l
。
潜伏期由
2 h
到
15 d
不等,一般为
l
~
2 d
发病年龄主要< br>5
岁以下多见,占
77
.
8
%,
1
~
3
岁最多。
3
~
6
岁占
20.4
%,
6
岁以上
1
.
8
%,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
发病季节多在
3
~
6
月蚕豆成熟季节,
占
61
,
1
%,
其它月份也有散在发病,
主要与进食干蚕豆及蚕豆类制品有关。
有遗传倾向者仅占
7
.
4
%。我区各民族中发病率无显著差异。
临床表现:
。②前驱症状:全身不适、头晕、倦怠、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持续
l
一
2 d
。
③
急性血管内溶血性贫血表现:迅速出现面色苍黄、黄疸、尿色
深或酱油色尿,部分病例可有肝脾肿大 。
④
④重症病例出现全身衰竭:重度贫血、嗜睡、休克、惊厥、昏
迷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临床分型:
Casbarrini
分型:
①顿挫型:头痛、四肢痛、黏膜皮肤苍白以及某些消化道症状如恶心、
妊娠线-
妊娠线-
妊娠线-
妊娠线-
妊娠线-
妊娠线-
妊娠线-
妊娠线-
本文更新与2021-01-19 22:3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7171.html
-
上一篇:护理教学竞赛教案模板
下一篇:新生儿ABO溶血临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