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筛查要做哪几项-
.
2014
年面瘫(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概述
面瘫又称
Bell
’
s
面神经麻痹,俗称口眼歪斜,即西医所说的周 围性面神经
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炎。
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症,
任何年龄均可 发病,
但以青壮年为多见。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针灸学》
(石
学敏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
2007
年)
(
1
)起病突 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
的疼痛或发热。
(2
)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
口角向健侧牵拉。
(
3
)一侧不能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
4
)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
国家规划教材
《神经病学》
(王
维治主 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年)
(
1
)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
2
)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
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 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
侧舌前
2/3
味觉丧失,听觉过 敏,多泪等。
.
.
(
3
)脑
CT
、
MRI
检查正常。
(二)鉴别诊断
1.
中医鉴别诊断
(
1
)与痉证的鉴别: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
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而 面瘫主要为口眼歪斜,是以口、
眼向一侧歪斜为
主要表现的病症,无其他肢体症状。
(
2
)与中风的鉴别: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呙斜,
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而面瘫则精神无异,无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症,故容
易鉴别。
2.
西医鉴别诊断
(
1
)格林
-
巴利综 合征:周围性面瘫多为双侧性,并常伴有四肢对称性,迟
缓性瘫痪及脑脊液蛋白
-
细胞 分离现象,容易鉴别。
(
2
)中耳炎、腮腺炎、乳突炎所致之周围性面瘫: 多有原发病的特殊临床
表现及病史,鉴别不难。
(三)疾病分期
1.
急性期:发病
15
天内。
2.
恢复期:发病
16
天至
6
个月(发病半月
---
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
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运动)
。
(四)症候诊断
1.
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 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
薄白,脉浮紧。
2.
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
.
.
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
风痰阻络证:
突然 口眼歪斜,
眼睑闭合不全,
或面部抽搐,
颜面麻木作胀,
伴头重如蒙、胸闷或 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
气虚血瘀证:
口眼歪斜,
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
面肌时有抽搐,
舌淡紫,
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中医综合治疗方法
(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局部三线法取穴。
1.
体针
(
1
)急性期
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第一周:循经取穴,取四肢和头部外周的百会、风池、 太冲、合谷等穴位。
针刺
0.8
—
1
寸,百会平补平泻,风池、合谷 泻法,太冲补法,留针
30
分钟。
第二周:循经取穴,取头部及面部外周的 百会、风池、太冲、合谷(健侧或
双侧)等,刺法同前。取神庭、太阳、下关、翳风、巨
髎等,针刺
0.8
—
1
寸,
平补平泻手法,留针
30分钟。
随症配穴:舌前
2/3
味觉丧失加廉泉;听觉过敏加听宫。
亦可采 用阳明经筋排刺,
即按照阳明经筋循行路线,每隔
0.5
寸
1
针,排 列
成两排(约针
8
—
10
针)
,留针
30
分钟。
(
2
)恢复期
治法:活血化瘀,培补脾胃、荣肌养筋。
循经取穴、头部穴位、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采用循经取穴配用局部面部外周穴位:
百会、
风池、
太冲、
合谷,
刺法同前。
.
. < br>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
0.8
—
1
寸。神庭、太 阳、下关、
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留针
30
分钟。
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从神庭、印堂、水沟至承浆,这些穴位在人体面部正
中线上称为中线;< br>阳白、
鱼腰、
承泣、
四白、
巨
髎
、
地仓在面 前旁正中一条线上,
称为旁线;太阳、下关、颊车在面部侧面的一条线上,称为侧线。始终以三条基本线上的穴位为主穴。随症配穴:眼睑闭合不全取攒竹、鱼尾穴,鼻翼运动障碍
取迎香穴,颏肌运动 障碍取夹承浆穴。针刺
0.5
一
1.5
寸,采用平补平泻、间断
快速 小幅度捻转手法,
200
转/分,捻针
2
分钟,间隔留针
8
分钟,重复
3
次,
留针
30
分钟。
亦可采用阳明 筋经排刺,
即按照阳明经筋循行路线,每隔
0.5
寸
1
针,排成两排(约针
8-10
针)
,留针
30
分钟。
(
3
)联动期和痉挛期
治法:培补肝肾、活血化瘀、舒筋养肌、息风止痉。
采用循经取穴配用面部局部三线 法取穴针灸治疗:百会、针刺风府、风池、
太冲、合谷刺法同前。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 庭,针刺
0.8
一
1
寸。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 、内庭采用补法。若面
肌跳动选行间、
阳陵泉,
采用泻法;
若面肌萎缩则选用 脾俞、
三阴交穴针灸治疗,
采用补法,留针
30
分钟。若出现倒错或联动,可 以采用缪刺法(即在针刺患侧
的同时配合刺健侧)
,根据倒错或联动部位选用太阳、下关、阳白 、鱼腰、承泣、
四白、巨
髎
、地仓、颊车等穴,还可配合艾灸或温针灸或者热敏灸治疗 。
随证配穴:风寒袭络证加风池、列缺;风热袭络证加大椎、曲池;风痰阻络
证加足 三里、丰隆;气虚血瘀证足三里、膈俞。
.
.
2.
灸法
适应于风寒袭络证者,选取太阳、下关、翳风、承浆、阳白、鱼腰 、承泣、
四白、地仓、颊车、印堂、巨
髎
、夹承浆等面部穴位,采用温和灸、回旋灸、 雀
啄灸、温针灸等方法。每次施灸约
20
分钟。
3.
拔罐
适应于风寒袭络证者,选取患侧的阳白、下关、巨
髎地仓、颊车等穴位。采
用闪火法,于每穴位区域将火罐交替吸附及拔下约
1
秒钟, 不断反复,持续
5
分钟左右
,
以患侧面部穴位处皮肤潮红为度。< br>每日闪罐
1
次,
每周治疗
3-5
次,
疗程以病情而定 。
4.
本科特色治疗
名老中医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运用:
(
1
)刺络拔罐法 :分别位于瘫痪侧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经筋所过之处
的阳白、颧
髎
、下关、颊车等 部位刺络拔罐。
操作:每次选取两个部位用三棱针点刺
3
—
5个点,速用闪火罐法,观察其
出血情况,
令每个部位出血
3
—
5 ml,
留罐时间不得超过
5
分钟,
以上部位交替使
用。
< br>(
2
)经筋刺法:以面部瘫痪肌群的经筋透刺和排刺为主,如:阳白四透、
承浆 透地仓、颊车地仓互透、颊肌排刺、瘫痪肌群围刺等。
操作:以瘫痪经筋透刺、围刺、排刺为 主。阳白穴以四枚针分别向上星、头
维、丝竹空、攒竹方向透刺,进针
1-1.5
寸, 施捻转平补平泻
1
分钟;攒竹透向
睛明,进针
0.5
寸,手法同前, 施术轻柔,以免皮下出血;丝竹空沿眉横刺,进
针
1.5
寸,施术同前;四白、迎香分 别透向睛明,进针
1.5
寸,施术同前;人中、
.
宫颈癌筛查要做哪几项-
宫颈癌筛查要做哪几项-
宫颈癌筛查要做哪几项-
宫颈癌筛查要做哪几项-
宫颈癌筛查要做哪几项-
宫颈癌筛查要做哪几项-
宫颈癌筛查要做哪几项-
宫颈癌筛查要做哪几项-
本文更新与2021-01-19 06:4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5894.html
-
上一篇:张氏之面瘫经验
下一篇:中枢性面瘫VS周围性面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