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家种芦荟可以直接擦脸吗4味中药治好胃病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19 04:43

幼儿园园长管理经验-

2021年1月19日发(作者:计侨)
4
味中药治好胃病






砂仁米
10
克、元宝贝
10
克、赤瓜实
10
克、贡桂
10
克;研细粉,制水丸(梧桐子大小)
,一日
3
次,一次
5-- 9
丸。
药材解读:
砂仁米阳春出产的“春砂仁”,
是地道的中国“春
砂仁”,
属芳香性的南方名贵药材。
《中国药学大辞典》
记载:
“阳春砂仁饱 满坚实,
气味芬烈……其他砂仁则干缩扁薄,

味俱弱。
”春砂仁有甜、酸、
苦、
辣、
咸味,
花、
果、
根、
茎、
叶均可入药。自唐代以来,历代药书均有关于砂仁的记载,
《开宝本草》和《本草纲目》以及有关辞书 说:“姜科植物阳
春砂仁,性温味辛,功用行气调和,和胃醒脾,主治胸脘胀
满,胃果食滞,噎 膈呕吐等症。”春砂仁不仅药效神奇,而且
还是调味的良料。一碟鱼肉,放上一粒半粒砂仁清蒸,芳香< br>之味溢满酒楼。阳春饮食部门根据砂仁的特点调出的“砂仁
肉”、“春砂鸡”、“春砂鱼”、“春 砂上汤”等食谱,风味非凡,深
受游客赞赏。
云南砂仁用法与用量:
内服:
煎 汤
(不宜久煎)

0.5-2
钱;或入丸、散。

⑴和胃气 ,消宿食,理腹痛,快膈,调脾:沉香一两,缩砂
仁、乌药各二两,净香附四两,甘草(炙)一两二钱。 上除
沉香不过火,余四味锉焙,仍同沉香研为细末。每服一钱,
用温盐汤无时调服,或空心烧盐 汤调下亦好,紫苏,枣汤尤
妙。
《活幼心书》缩砂饮。

⑵消食和中,下气止心腹痛:砂仁炒研,袋盛浸酒,煮饮。
《纲目》缩砂酒。

⑶治痰气膈胀:砂仁捣碎,以萝卜汁浸透,焙干为末。每服
一、二钱,食远,沸汤服。
《简便 单方》


⑷治气虚肿满,痰饮结聚,脾胃不和,变生诸症者:人参一
钱,< br>白术二钱,
茯苓二钱,
甘草七分,
陈皮八分,
半夏一钱,
砂仁 八分,
木香七分,
生姜二钱。
水煎服。
《古今名医方论》
香砂六君子 汤。

⑸治妊娠胃虚气逆,
呕吐不食:
缩砂仁不拘多少。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入生姜自然汁少许,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济
生方》缩砂散。

⑹治冷滑下痢不禁,虚羸:缩砂仁、炮附子(末)
、干姜、
厚朴、陈橘皮等分。为丸。 日二,服四十丸。
《药性论》


⑺治妇人妊娠,偶因所触,或坠高伤打,致 胎动不安,腹中
痛不可忍者:缩砂不计多少。慢火炒令热透,去皮用仁,捣
罗为末。每服二钱, 用热酒调下,须臾觉腹中胎动处极热,
而胎已安。

⑻治遍身肿满,阴亦肿者:缩砂仁 、土狗一个,等分。研,
和老酒服之。
《仁斋直指方》


⑼治小儿 滑泄,
肛头脱出:
缩砂一两。
去皮为末,
每用一钱,
以猪腰子一片批 开,入药末在内,绵系,米泔煮熟,与儿食
之,次服白矾丸。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缩砂散。< br>
⑾牙齿疼痛:缩砂常嚼之。
《仁斋直指方》


⑿治一切食 毒:缩砂仁末,水服一、二钱。
《事林广
12


9
各家论 述

【各家论述】

1.
《汤液本草》
:缩砂,与白檀、豆
蔻为使则入肺,与人参、益智为使则入脾,与黄柏、茯苓为
使则入肾,与赤、白石脂为使则入大 、小肠。

2.
《纲目》
:按韩矛《医通》云:肾恶燥,以辛润之,缩砂仁< br>之辛,
以润肾燥。
又云:
缩砂主醒脾调胃,
引诸药归宿丹田,
故补肾药用同地黄丸蒸,取其达下之旨也。

3.
《本草经疏》
:缩砂蜜,辛 能散,又能润;温能和畅通达。
虚劳冷泻,
脾肾不足也,
宿食不消,
脾胃俱虚 也,
赤白滞下,
胃与大肠因虚而湿热与积滞客之所成也。辛以润肾,故使气
下行,兼温 则脾胃之气皆和,和则冷泻自止,宿食自消,赤
白滞下自愈,
气下则气得归元,
故腹中 虚痛自己也。
缩砂蜜,
气味辛温而芬芳,
香气入脾,
辛能润肾,
故为 开脾胃之要药,
和中气之正品,若兼肾虚,气不归元,非此为向导不济。本
非肺经药,
今亦有用之于咳逆者,
通指寒邪郁肺,
气不得舒,
以致咳逆之证,若咳嗽多缘肺热,此 药即不应用矣。

4.
《本草汇言》
:砂仁,温中和气之药也。若上焦之气梗 逆而
不下,下焦之气抑遏而不上,中焦之气凝聚而不舒,用砂仁
治之,奏效最捷。然古方多用以 安胎何也?盖气结则痛,气
逆则胎动不安,此药辛香而窜,温而不烈,利而不削,和而
不争,通 畅三焦,温行六腑,暖肺醒脾,养胃养肾,舒达肝
胆不顺不平之气,
所以善安胎也。
沈 则施曰:
砂仁温辛香散,
止呕通膈,达上气也;安胎消胀,达中气也;止泻痢、定奔
豚 ,达下气也。与木香同用,治气病尤速。

5.
《药品化义》
:砂仁,辛散苦 降,气味俱厚。主散结导滞,
行气下气,取其香气能和五脏,随所引药通行诸经。若呕吐
恶心, 寒湿冷泻,腹中虚痛,以此温中调气;若脾虚饱闷,
宿食不消,酒毒伤胃,以此散滞化气;若胎气腹痛, 恶阻食
少,胎胀不安,以此运行和气。

6.
《本草新编》
:砂仁, 止可为佐使,以行滞气,所用不可过
多,用之补虚丸中绝佳,能辅诸补药,行气血于不滞也。补
药味重,非佐之消食之药,未免过于滋益,反恐难于开胃,
入之砂仁,
以苏其脾胃之气,
则补药尤能消化,
而生精生气,
更易之也。
砂仁止入脾,
而不入肾,
引补肾药入于脾中则可,
谓诸补药必借砂仁,引其由脾以入肾,则不可也。
《神农本
草》井未言其入肾,不过说主虚劳冷泻耳。夫冷泻有专属乎
脾者,何可谓脾寒俱是肾寒。
7.
《玉揪药解》
:缩砂仁,和中调气,行郁消滞,降胃阴而下
食,达脾阳而化谷 ,呕吐与泄泻皆良,咳嗽与痰饮俱妙,善
疗噎膈,能安胎妊,调上焦之腐酸,利下气之秽浊。清升浊降,全赖中气,中气非旺,则枢轴不转,脾陷胃逆。凡水胀
肿满,痰饮咳嗽,噎膈泄利,霍乱转筋, 胎坠肛脱,谷宿水
停,泄秽吞酸诸证,皆升降反常,清陷浊逆故也。泄之则益
损其虚,补之则愈 增其满,清之则滋其下寒,温之则生其上
热。惟以养中之味,而加和中之品,调其滞气,使枢轴回旋运动,则升降复职,清浊得位,然后于补中扶土之内,温升
其肝脾,清降其肺胃,无有忧矣。和中之 品,莫如砂仁,冲
和调达,不伤正气,调醒脾胃之上品也。

8.

本草求真》

缩砂,
书号为醒脾调胃要药。
其言醒脾调胃,
快气调中 ,则于腹痛痞胀有功,入大肠则于赤白泻痢有效,
入肺则于咳嗽上气克理。至云止痛安胎,并咽喉口齿浮 热能
消,亦是中和气顺之意。若因实热而云胎气不和,水衰而见
咽喉口齿燥结者,服之岂能是乎 。故虚实二字,不可不细辨
而详察耳。

9.
《本草正义》
:缩砂密 ,虽辛温能升,未尝不治中、下二焦
之气,尤以专治肝肾为特长。甄权谓温暖肝肾,藏器谓治上
气奔豚,
盖皆有见于此。
又得肠澼滞下一症,
腹痛皆由气滞,
必以调气为要务 ,然须疏通开泄,宜降而不宜升,故芳香辛
温,升阳动火之药,皆在禁例。惟砂仁既能治虚寒之泄泻,< br>似乎亦在升清消滞一边,而《开宝》竟以主治赤白痢疾,此
症惟湿热积滞为独多,
温升之 品,
宁非大忌。
不知砂仁气辛,
虽似温升,而开泄下降,是其本色。且能破滞解结,则 虽湿
热实积,亦不妨藉为引导,直入下焦而通淤滞,不患其升举
秽浊,上逆为疟。故甄权又以为 止休息气痢,濒湖引《药性
论》
,谓治冷滑下痢不禁,则温涩之中,尚有行气消积之作
用在,固不可与肉蔻、益智之一味温涩者同日而语。石顽谓
今人治血痢亦多用之,若积欲尽时,良非所宜 。岂不以消滞
导淤,是其所长,故适宜于积滞初下之症。又谓新产忌之,
恐其气辛燥而动血,于 以知砂仁泄降下气,力量颇专,与其
他辛温芳香之药,以气用事,能升而不能降者,显然有别。

10.

药性论》

主冷气腹痛,
止休息气痢,
劳 损,
消化水谷,
温暖脾胃。

11.
《本草拾遗》
:主上气咳嗽,奔豚,惊痫邪气。

12.
《日华子本草》
:治一切气,霍乱转筋,心腹痛。

13.
张元素:治脾胃气结滞不散。

14.
杨土瀛:和中,行气,止痛,安胎。

15.
《本草蒙筌》
:止恶心,却腹痛。

16.
《纲目》
: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通滞气,散寒
饮胀痞,噎膈呕吐,止女子崩中,除咽喉口齿浮 热,化铜铁
骨哽。

17.
《医林纂要》
:润肾,补肝,补命门,和 脾胃,开郁结。
元宝贝贝母为常用中药,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陶弘景
谓:其形似 聚贝子,故名贝母。因来源和产区的不同及其性
状的各自特点,
商品主要有浙贝、
川贝 、
平贝、
生贝四大类。

1
、浙贝母

别名:大贝、珠贝、元宝贝、象贝。

产地:主产于浙江宁波地区的鄞县、奉化象山等地。

采收加工:立夏(
5< br>月上旬)前后采挖。洗去泥土,摘除心
芽,分成二片呈元宝状(商品“元宝贝”)
:个小 的,不摘除心

(商品称“球贝”)

分别放入特制的“木闯笼”内,
悬空挂起,
进行闯动,使贝母相互摩擦约
20~30
分钟,将

表 皮擦净。至贝母有极少的淡黄色液汁外溢滴下时为度。然
后每百斤贝母加石灰粉或贝壳粉
3~4
斤,
使灰粉均匀地粘在
贝母之上,以吸上擦出的浆液,再晒干或烘干。
性状鉴别:

1
)元宝贝:均为单一的鳞瓣,半圆形,外凸内
凹。高约< br>1.7~2
厘米。直径约
3~4
厘米,厚约
0.6~1
厘米。
外表面黄白相兼,显粗糙如泛碱状或被有白色粉末。内表面
凹陷部分黄棕色,质坚实。断面淡黄 白色,显粉性。气微,
味较苦。


2
)珠贝:鳞茎呈不规则的扁球 形。高约
1~1.5
厘米,直

2~3
厘米,略如算盘球故称“珠贝 ”,由于
2~4
片鳞瓣及芽
心组成,外层两片较肥厚,内层鳞片幼,中间带有芽心。白
色,气味同元宝贝。

以鳞片肥厚,粉质、坚实、色洁白者为佳。

性味:苦寒。

归经:人心、肺经。

功能:清肺热化痰,止嗽,解毒。

主治:外感及内热咳嗽,肺痈,肺痿,乳痈,发背及一切疮
疡肿毒。

2
、川贝类

包括松贝、青贝、炉贝三种。


1
)松贝

别名:尖贝、珍珠贝。

产地: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的黑洼、
若儿盖、
毛儿盖、
黑水,理县、马尔康等地。 过去集散于松潘,故称“松贝”。
青海的果洛;西藏的昌都以及云南等地亦产。

采集 加工:
6~7
月积雪融化后采挖。洗净泥沙,用矾水擦去
橡外皮,再用硫黄熏数小时, 而后用无烟微火烘干或晒干。
也有不经水洗,先薄摊于烈日之下暴晒,待贝母收干起粉,
再筛除 泥沙,将贝母放入麻布袋内,轻轻闯动,撞去附着物
和表皮。然后用硫黄熏数小时。再烘干或晒干。
性状鉴别:

松贝:是川贝中最小的一种,如豆如球,故又有“珍球贝”之称。
桃形、
苡米形或圆椎形,
颗粒均匀、
完整。
高约
0 .4~0.8
厘米,直径约
0.4~0.1
厘米,均由两片鳞瓣合抱而成,一瓣
特大略呈马蹄形;一瓣特小呈披针形。小瓣被大瓣包裹

并略凸陷于大瓣之中,俗称“怀中抱 月”。顶端钝尖,均为闭
口而无芽孔或开裂,底部略平坦,能放平坐稳。底部的中心
有残留的褐 色根蒂,除根蒂外,全体白色或微带黄色。质坚
实,光润而显粉性。将两个鳞瓣剥开后,中心仍有更小的 鳞
瓣。断面白色显粉性颗粒。气微,略微苦。

以粒小,均匀,完整,质坚实、色白而有光泽者为佳。


2
)青贝

产地:主产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青海玉树、果洛; 西藏
昌都、山南地区;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德钦、贡山、中甸
等地。

加工方法:同松贝。

性状鉴别:鳞茎略呈桃形,大小不一。直径
0.6~2
厘米,高
0.6~1.8
厘米。外层两鳞大小几乎相等,相对合抱。顶端钝
尖 而多偏斜,多为开口呈孔状或微开裂,残茎及幼小的鳞瓣
多吐露于孔口。底部略平坦,一般多能放平坐稳 ,根蒂略凹
陷,残留有黄褐色根痕。全体淡黄色,较光洁,显粉性质坚
实但不及松贝。剥开两瓣 可见幼鳞瓣一二枚及茎芽一枚。断
面白色。气微、味苦。

以鳞茎均匀完整,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3
)炉贝

别名:知贝。

产地:主产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昌都地区以及那曲
的 索县、巴青、比如、加黎等地。过云多集散于康定(三国
时期诸葛亮曾在这里设炉造箭,
故地名 为打箭炉)
故名炉贝。

加工方法:同松贝。

性状鉴别:鳞茎呈棱 形或心脏形。高约
1.5~2.5
厘米,直径
0.8~1.8
厘米。外层两瓣 几乎相等,单鳞瓣形如马牙或白贝
齿。顶端较瘦尖,均呈开裂或开口状。底部偏斜,钝尖或钝
圆 ,根蒂亦向外突出,不能放平坐稳。全体淡黄白色或黄褐

白色相兼,形如虎皮,故又有虎皮贝 之称。质亦坚实,剥为
两瓣可见幼鳞瓣二三枚及残留的茎芽一枚。断面白色,略显
粗糙,亦显粉 性。气微,味甘苦不一。

以鳞茎完整。均匀,色白,有粉性者为佳。

3
、平贝

产地:主是于黑龙江五常、尚志、吉林大华甸、抚松、临江
以及辽宁等地。

采集加工:
6
月上旬,
地上部枯萎时,
挖取
3~4
年生的鳞 茎,
炕干;
将炕烧至温热
(最高
40℃)
于炕上薄铺一层柴草灰(为
吸收水分)
,把贝母均匀地排列在炕上,不可重叠,再盖一
层柴草灰,约炕一 昼夜,即可干燥。干后筛云柴草灰,再炕
或晒一日即可。

性状鉴别:
鳞茎呈 扁圆形。

0.5~0.8
厘米,
直径
1~2
厘米。
外层两鳞茎较肥厚,大小相似,相对合抱。顶端平坦,中心
略凹陷,呈敞口状,可见内层鳞茎一二枚合 抱而生。底部根
蒂褐色,
亦略凹陷。
全体白色或黄白色。
质颇坚实而显光润。
断面白色,粉性。气微酸,味微苦。

以鳞茎均匀,皮细坚实,粉质者为佳。

4
、生贝

别名:伊贝

产地:主产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霍城,水定及博乐塔
拉蒙古族自治州等地。
< br>采收加工:在
6~7
月间挖取,洗净晒干即成;亦有洗净用盐
水浸泡后再晒干, 色较白。

性状鉴别:
鳞茎呈扁圆球形,
大小不一。
高约
0 .8~1.5
厘米,
直径
1~2
厘米。外层两鳞瓣大小相似,相对合抱。顶端 呈开
口状、孔形或开裂,孔口多含有残留的茎杆。底部略平坦,
根蒂多平凹,亦有微外突者,一 般能放平坐稳。表皮粗糙,
黄白色或黄褐色。
质略疏松。
断面白色或黄白色,
亦显粉性。
剥为两瓣可见幼鳞一二枚及残留的茎杆一枚。气微、味苦。

以鳞片肥厚,色白,坚实,有粉性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生物硷主要为贝母素甲、贝 母素乙,另有次要
者为贝母新碱、贝母芬、贝母定碱、贝宁替定。此外,还含
有贝母醇。

功效与作用:开泄肺气、除热散结。其作用为:


1
)镇咳。贝母素甲、乙对小鼠有较明显镇咳作用。


2
)阿托品样作用。低浓度下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又有
使实验动物瞳孔扩大;促进肠蠕动。< br>

3
)升压。有一定降血压作用。


4

兴奋子宫。
贝母素甲对家兔子宫有较强大的兴奋作用,
已孕子宫比未孕子宫更敏感。

炮制:磨粉或捣碎,生用。

性味:辛、苦、微寒。

归经:入心、肺经。

功能:润肺化痰,清肺热,除肺燥。

主治:阴虚肺燥的虚症咳嗽,吐血及虚劳咳嗽等症。

临床应用:
1
、治热咳,急性者较适宜,如风热感冒、急性
上呼吸道炎、肺炎之咳嗽,有口于喉痒,痰稠色黄者,可用
浙贝配连翘、牛蒡子、山栀皮、蒌皮等,方如蒌贝汤。又可
配桑叶、杏仁、菊花、牛蒡子、方如 桑杏汤(见杏仁项下)

2
、治瘰疬(颈淋巴结核、慢性淋巴结炎)配玄参、牡蛎,< br>方如玄参牡贝汤
(见玄参项下)

或配玄参、
牡蛎、
夏枯草、
生地,方如颈淋巴结炎方。前人认为浙贝有散结作用,但其
原理尚等进一步研究。
< br>3
、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作为乌贼骨的辅助药,处方和
治疗原理参考贼骨项下。
4
、治痈肿,尤其乳房炎,作辅助药用,配银花、菊花、蒲
公英等。

附:
1
、浙贝与川贝比较:浙贝药性较燥烈,而川贝药性较
缓和,
气 味不浓,
小儿用之颇合适。
浙贝清热散结作用较强,
多用于急性风热咳嗽,川贝润肺化 痰作用较好,多用于慢性
虚劳咳嗽。
2
、前人认为贝母反乌头,现代一些实验初步证< br>明贝母和乌头混合给药后,实验动物并无严生反应。

用量:一般
9~15g
,治瘰疬可用至
18~30g

幼儿园园长管理经验-


幼儿园园长管理经验-


幼儿园园长管理经验-


幼儿园园长管理经验-


幼儿园园长管理经验-


幼儿园园长管理经验-


幼儿园园长管理经验-


幼儿园园长管理经验-



本文更新与2021-01-19 04:4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5753.html

4味中药治好胃病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