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幻化-
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胃气以通降下行为顺;寒、湿、热、痰、食
积、
气滞 、
血瘀、
情志、
虚损等因素均可影响胃的生理功能而罹病。
胃病的发生,与肝脾颇为密切。肝得疏泄,则脾(升)运、胃(降)
和;肝失疏泄,则脾壅胃塞,此 谓木(肝)土(脾胃)不和。脾胃
互为表里,脾不运化,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必影响胃主纳谷和腐熟水谷的功能;脾气不升,气机阻滞,必碍胃通降浊气的功能;脾喜
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在脏属阴 ,胃在腑属阳,一阴一阳,相互
为用,相互制约,维系相对的平衡,以行消运之能事;如湿盛伤脾
阳,燥盛伤胃阴,均可以破坏这相对平衡而罹病。故施治胃病常依
辨证而肝胃同治或脾胃同治,
以冀肝疏、
脾运、
胃和,
则胃病自除。
胃病证型复杂 ,常虚实互见,寒热相兼,施治时务求把握主证,辨
证求因,审因施治。根据临床辨证,结合罹病的相关 脏腑,总结出
十种常用治法。
一、疏肝理气法:
适用于肝郁气滞、横逆犯胃之肝胃不和。
证见胃脘痛胀,
引及胁 肋,
胸闷嗳气,
每因气恼而加重,
舌苔薄白,
脉弦。
< br>可用
四逆散、金铃子散
加味:柴胡,白芍,枳实(或枳壳),苏梗,
木香,砂仁 ,川楝子,延胡索,甘草。泛酸嘈杂,加煅瓦楞子;恶
心呕吐,加半夏。
病例:张
xx
,女,
42
岁,
1969
年
4
月
11
日诊。素有胃病,近因
气恼而胃脘胀痛引胁,
胸脘满闷,
喜 太息,
嗳气频作,
纳差,
泛酸,
舌苔薄白,脉小弦。乃肝胃不和。予疏肝理气 ,和胃降逆法:柴胡
9
克,
白芍
12
克,
枳壳
9< br>克,
苏梗
9
克,
木香
9
克,
砂仁
6
克
(后
下),川楝子
12
克,延胡索
9
克,煅瓦楞 子
18
克,甘草
6
克。
服药一帖痛减,三帖痛除。
二、理气和胃法:
适用于中焦气滞,胃失和降。
证见脘腹胀痛,
脘梗塞,
嗳气频,
矢气觉舒,
苔白腻,< br>脉滑或细缓。
可用
香砂二陈汤
加味:木香、砂仁、白蔻仁 、陈皮、半夏、茯苓、
藿梗、苏梗、甘草。泛酸、嘈杂,加煅瓦楞子,煅蛤壳;恶心呕吐,
加生 姜。
病例:胡
x
x
,女,
52
岁。
1975
年
12
月
7
日诊:前诊胃脘小胀
而痛,苔 白腻,舌质淡,脉细弱,用黄芪建中汤以致脾壅,胃失和
降。脘腹胀满疼痛,中脘似有物梗塞,嗳气,纳 呆,口粘,泛恶,
苔白厚腻,脉细滑。此乃湿困中焦,气机阻滞,胃失通降。改用理
气化湿,和 胃降逆法:木香
9
克,砂蔻仁各
4.5
克(后下),陈皮
9
克,半夏
9
克,茯苓
12
克,藿苏梗各
9
克,甘草
2
克。服药三
帖,脘腹胀痛除、梗塞消,腻苔化,纳谷馨。守方继进而愈。
三、消食和中法:
适用于食停气滞,胃失降和。
< br>证见胃脘胀痛拒按,
呕恶厌食,
嗳腐吞酸,
或腹痛欲泻,
泻后痛减,< br>苔腻,脉滑。
可用
保和丸
加减:陈皮,半夏,茯苓,藿香 ,佩兰,厚朴,白蔻仁,
神曲,山楂,莱菔子,白芍。积蕴化热,加黄芩;大便滞下,加槟
榔。
病例:王××,男,
25
岁。
1972
年12
月
3
日诊:过用酒食,脘
腹胀痛拒按,
嗳腐吞酸,
呕吐酸败之物,
肠鸣腹痛欲泻,
泻后痛减,
矢气、恶臭,肛门作坠,口酸厌食,苔黄腻 ,脉弦滑偏数。乃食积
内停,脾胃气滞,内蕴湿热。予消食导滞,清化和中法:陈皮
9
克,半夏
9
克,茯苓
12
克,厚朴
9
克,白蔻仁
6
克(后下),神
曲
12
克,山楂
15
克,莱菔子
9
克,黄芩
12
克,白芍
12
克,槟
榔
9
克 。服药一帖畅泻两次,又一帖即愈。
四、温散寒法:
适用于寒凝气滞,胃失降和。
证见受凉则胃痛,喜温熨,热饮觉舒,肢冷 形寒,泛吐清涎,肠鸣
腹胀,苔薄白,脉沉迟。
可用
良附丸加味:良姜,香附,吴萸,甘松,桂枝,白芍,甘草,
神曲,煅瓦楞子。
病例:王×,女,
48
岁。
1970
年
11
月
17
日诊,胃病数年,受凉
则“心口痛”,近因吃生山芋致胃痛三天,温熨痛减,按之较舒,肢
冷形寒,腹胀肠鸣,泛吐冷涎,苔白滑,脉沉紧。乃寒邪客胃,寒
凝气滞,胃失和降。予温胃散 寒,行气止痛法:良姜
4.5
克,香附
9
克,吴萸
4.5
克 ,甘松
9
克,桂枝
4.5
克,白芍
12
克,炙甘草
4.5
克,煅瓦楞子
15
克,神曲
12
克,服药二帖胃痛明显减轻, 四
肢回暖,已不吐涎。再进二帖,痛除纳增。据云,每作胃痛即服上
方迅愈。
五、清化湿热法:
适用于湿热阻中,脾胃不和。
证见脘腹胀痛,便溏不爽,口苦,纳差,嘈杂吐酸,肠鸣矢气,苔
黄腻,脉滑数。
可用
香砂平胃丸合香连丸
加味:木香,砂仁,苍术,陈皮,厚朴,
黄连,蒲公英,甘草。恶心呕吐,加半夏、竹茹;嘈杂吐酸,加煅
瓦楞子。
病例:郁××,男
48
岁。
1976
年
4
月
21
日诊:脘腹胀痛,食后
更甚,嗳气,纳呆,泛恶,肠鸣矢气,便溏滞下,口苦,嘈杂,苔
黄腻。乃湿热内阻,脾失健运,胃失降和。予清化湿热,理脾和胃
法:木香
9
克,砂 仁
6
克,苍术
9
克,陈皮
9
克,厚朴
9
克 ,黄
连
4.5
克,蒲公英
30
克,半夏
9
克,竹茹
9
克,煅瓦楞子
15
克,
甘草
3
克。
服药 三帖,
脘腹胀痛明显好转,
纳谷知味,
苔薄黄微腻。
脾胃渐和,湿热余邪未尽 。守原方继服五帖而愈。
六、疏肝清胃滋胃合用法:
适用于肝郁化热,热邪犯胃之肝胃不和;或郁火劫阴,胃失滋濡之
肝胃不和。
证见胃脘灼热疼痛,胸膈痞闷,心烦易怒,嗳气,嘈杂,泛酸,口
干,口苦,或口渴 欲饮,大便燥结,苔黄或黄腻,舌质红少津。
可用
四逆散、金铃子散合左 金丸
加味:柴胡,白芍,枳实,甘草,
川楝子,延胡,吴萸,黄连,蒲公英,白芨,煅瓦楞子。 恶心呕吐,
加竹茹、半夏;热邪伤阴,加玉竹、石斛。偏于阴虚者,亦可用一
贯煎加味治之。< br>
病例:付××,男
51
岁。芜湖帆布厂工人。胃病
30< br>年,先后因剧
烈胃痛伴胃大出血晕倒三次,
曾在上海纺织医院及我院住院,
三次
胃肠摄片均诊断为“慢性胃炎”。
1976
年
5
月
15日胃镜及病理检查,
诊断为“萎缩性胃窦炎”。长治鲜效,胃痛时轻时重。
1979
年
2
月
2
日诊:胃剧痛,引及少腹,胸脘痞闷,口苦,心烦,口干思饮,< br>嗳气、漾恶,嘈杂,泛酸。有时胃脘灼热如焚,大便艰行,舌红苔
天龙八部幻化-
天龙八部幻化-
天龙八部幻化-
天龙八部幻化-
天龙八部幻化-
天龙八部幻化-
天龙八部幻化-
天龙八部幻化-
本文更新与2021-01-19 04:4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5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