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使用避孕套-
第三章血液
试题精选
一、填空题
1.
体液约占体重的①
%,
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②
%
,细胞外液约占体重
的③
%
,血浆约体重的④
%
。
2
血装的渗透压大约与①
%
葡萄糖或②
%
氯化钠溶被相等,当血浆渗之
压明显降低时,
进人红细胞内的水分③
,
致使红细胞④
这种现象称为渗透
性⑤
。
3.
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①
、②
和③
三大类。其中含量最
多的是④
它是构成血浆⑤
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⑥
是防御功能的的
重要组成部分,⑦
则参与血液凝固。
4.
正常人血家的
PH
值为①
,成它取决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②
的比值,正
常值为③
。
5.
造血过程可分为①
阶段、②
阶段和③
阶段等三个阶段。
6.
红细胞的功能是①
和②
。生成红细胞所需的原料主要有③
、
④
、⑤
和⑥
。
7.
白细胞可分为①
、
②
、
③
、
④
和⑤
等五类。
8.
正常成人血小板的数量是①
,当血小板数减少到②
_
以下时,可出现紫
癜。
9.
参与凝血过程的物质称为①
。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以②
统一命名。
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③
、
④
和⑤
。
按始动凝血的因子来源
的不同,凝血过程可分为⑥
性凝血和⑦
性凝血两条途径。
10.
体内的抗凝系统可分为①
抗凝系统和②
抗凝系统两类。
11.
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①
、②
、③
和④
。
12. ABO
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①
型、②
型、③
型和④
型四种血型
;Rh
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⑤
和⑥
两种血型。
二、选择题
[A
型题
]
1.
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
+
A. [Na
]
+
B. [K
]
2+
C. [Ca
]
D.
胶体渗透压
E.
总渗透压
2.
用溶血标本测定血清中的离子浓度
,
其结果是(
)
+
A.
血
[K
]
偏高
+
B.
血
[Na
]
偏高
+
C.
血
[Ca2
]
偏高
-
D.
血
[Cl
]
偏高
E.
各种离子浓度变化不大
3.
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的(
)
A.
膜通透性增大
B.
脆性增大
C.
脆性减小
D.
悬浮稳定性差
E.
可塑性差
4.
红细胞沉降率加速,主要是由于(
)
A.
血细胞比容增大
B.
血浆卵磷脂含量增多
C.
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
D.
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E.
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5.
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场所主要是(
)
A.
肝和肾
B.
脾和肝
C.
胃和肠
D.
肺和淋巴结
E.
肾和骨髓
6.
成年人的造血组织是(
)
A.
肝脏
B.
脾脏
C.
淋巴结
D.
所有骨髓腔的骨髓
E.
扁骨及长骨近端骨骺骨髓
7.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是促进(
)
A.
铁的吸收
B.
叶酸的吸收
C.
维生素
B2
的吸收
D.
骨髓造血和红细胞成熟
E.
雄激素的释放
8.
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的(
)
A.
髓系多潜能干细胞
B.
原始多潜能千细胞
C.
淋巴系干细胞
D.
成纤维细胞
E.
红系定向祖细胞
9.
刺激淋巴干细胞发育成
T
淋巴细胞的是(
)
A.
朐腺激素
B.
调理素
C.
雄激素
D.
集落刺激因子
E.
促淋巴细胞生成素
10.
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占白细胞总数的
20%~30%
B. B
淋巴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
C. T
淋巴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
D. T
淋巴细胞的寿命可长达数月至一年以
E. B
淋巴细胞从骨髓迁移,在胸腺中胸腺激素的作用下发育成熟
11.
人类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是(
)
A. T
淋巴细胞
B. B
淋巴细胞
C.
中性粒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
E.
嗜碱性粒细胞
12.
在患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病时,下列中细胞计数百分率增加的是(
)
A.
中性粒细胞
B.
单核细胞
C.
淋巴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
E.
嗜碱性粒细胞
13.
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主要作用于(
)
A.
磷脂酶
A
2
B.
血栓素合成酶
C.
血栓素
D.
环加氧酶
E.
前列环素合成酶
14.
血小板减少性紫振是由于血小板(
)
A.
不易黏附血管内膜
B.
不易吸附凝血因子
C.
使血块回缩出现障碍
D.
释放血管活性物质不足
E.
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15.
外源性凝血需要而内源性凝血不需要的凝血因子是(
)
A.
因子
IV
B.
因于
VI
C.
因子
VII
D.
因子
X
E.
因子
XII
16.
肝硬化病人容易发生凝血障碍,主要是由于(
)
A.
血小板减少
B.
缺乏
Ca
2+
C.
缺乏维生素了
D.
某些凝血因子不足
E.
缺乏维生素
B
12
17.
枸橼酸钠抗凝血的机理是(
)
A.
去掉血浆中的纤维蛋白
B.
与血浆中的
Ca
2+
结合而沉淀
C.
抑制凝血酶的活性
D.
抑制因子
III
的活性
E.
抑制因子
X
的活性
18.
甲状腺手术容易出 血的原因,是由于甲状腺含有较多的(
A.
血浆激活物
)
B.
组织激活物
C.
纤溶酶
D.
抗纤溶酶
E.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9.
一般血型抗原是红细胞膜上的(
)
A.
蛋白质
B.
磷脂
C.
脂蛋白
D.
糖蛋白或糖脂
E.
胆固醇脂
20.0
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
)
A. A
抗原
B. B
抗原
C. A
、抗原
D. H
抗原
E.
无
21.
输血时下列哪种血型不易找到合适的供血者
?
(
)
A. AB
型
,Rh
阳性
B. AB
型
,Rh
阴性
C, B
型
,Rh
阳性
D. A
型
,Rh
阳性
E. B
型
,Rh
阴性
22
输血时主要应考虑供血者的(
)
A.
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浆所凝集
B.
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
C.
血浆不使受血去者的血浆发生凝固
D.
血浆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
E.
红细胞不发生叠连
23.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可能发生在(
)
A. Rh
阳性母亲所生的
Rh
阳性婴儿
B. Rh
阳性母亲所生的
Rh
阴性婴儿
C. Rh
阴性母素所生的
Rh
阳性婴儿
D. Rh
阴性母亲所生的
Rh
阴性婴儿
E. B
和
D
都有可能
24.
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O
型血可输给其他各型血
B. AB
型血的人可接受其他各型血
C. Rh
阳性的人可接受
Rh
阴性的血液
D.
将
O
型血液输给其他血型的人时,应少量地、缓慢地输血
E. ABO
血型系统相符合便可输血,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25.
血库储存的血液
,
若时间较久
,
可出现(
)
2+
A. Ca
增多
+
B. K
增多
2+
C. Mg
增多
D. H
+
增多
E. Na
+
增多
26.
临床上应用丙酸睾丸酮治疗肾性贫血,其机制是(
)
A.
抑制红细胞的破坏
B.
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C.
促进维生素
B2
的吸收
D.
提高红细胞生成酶的活性
E.
作用于骨髓,提高其造血能力
27.
肺心病病人的血液黏稠、红细胞数量增多,是由于(
)
A. CO2
增多
B. H
+
增多
C.
纤溶酶减少
D.
纤维蛋白原增多
E.
红细胞生成酶增多
28.
外科手术中
,
医生 用温热盐水纱布按压创口,从而减少了创口的渗血,其机制是(
A.
抑制纤溶酶
B.
减少游离
Ca
2+
C.
使血管反射性收维
D.
激活凝血因子加速血凝
E.
以上都不是
[B
型题
]
A.
细胞内液
B.
细胞外液
C.
血浆
D.
血清
E.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1.
体液是指(
)
2.
内环境是指(
)
3.
血液中除去血细胞的液体部分是(
)
4.
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是(
)
A.
白蛋白
B.
球蛋白
C.
珠蛋白
D.
血红蛋白
E.
纤维蛋白原
5.
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
6.
与血液凝固有关的蛋白质是(
)
7.
与免疫功能有关的蛋白质是(
)
8.
血浆与血清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
)
A.
增快
B.
减慢
C.
在正常范围内变动
D.
先不变后增快
E.
先不变后减慢
)
9.
将血沉快的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正常的人的血浆中红细胞的沉降率(
)
10.
将血沉正常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快的人的血浆中
,
红细胞的沉降率(
)
A.
血浆胶体渗透压
B.
血浆晶体渗透压
C.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
组织液静水压
E.
血液静水压
11.
影响血管内、外水平衡的主要是(
)
12.
影响细胞内、外水分正常分布的主要是(
)
A. cAMP
B. cGMP
C. ATP
D. ADP
E. mRNA
13.
供红细胞膜上的钠泵活动的能耻物质为(
)
14.
血小板聚集活动中释放的的物质为(
)
A.
溶血性贫血
B.
缺铁性贫血
C.
再生障碍性贫血
D.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
β
季型红细胞性贫血
15.
内因子缺乏将患(
)
16.
维生素
B:
缺乏将导致(
)
17.
叶酸缺乏将导致(
)
18.
人体长期慢性失血后出现的贫血为(
)
19.
骨髓受到
X
射线损害、引起的贫血为(
)
20.
血红蛋白的
B
链合成障码将发生(
)
A. Na
2
HPO
4
/NaH
2
PO
4
B.K
2
HPO
4
/KH
2
PO
4
C. NaHCO
3
/H
2
CO
3
D. KHb/HHb
E. Na-P
r
/P
r
(
蛋白质
)
21.
血浆中的主要缓冲对为(
)
22.
红细胞内的主要缓冲对为(
)
A. T
淋巴细胞
B. B
淋巴细胞
C.
中性粒细胞
D.
单核
-
巨噬细胞
E.
嗜碱性粒细胞
23.
执行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
24.
执行体液免疫功能的是(
)
25.
能释放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的是(
)
26.< br>具有活跃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
,
并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是(
A.
因子
III
)
B.
因子
IV
C.
因子
VIII
D.
因子
IX
E.
因子
XII
27.
启动内源性凝血,是由于激活了(
)
28.
启动外源性凝血的是(
)
29.
参与凝血步骤最多的是(
)
30.
体外抗凝血使用草酸盐的目的是除去(
)
31.
甲型血友病是由于血中缺乏(
)
32.
乙型血友病是由于血中缺乏(
)
A.
抑制凝血酶原形成
B.
促使纤维蛋白分解
C.
抑制凝血酶原澈活物形成
D.
与凝血酶结合成复合物,使凝血酶失活
E.
与抗凝血酶
III
等结合,使之活性增强
33.
抗凝血醇亚的主要作用是(
)
34.
肝素的主要作用是(
)
A.A
型
B. B
型
C. AB
型
D. O
型
E.
以上都不是
35.
血清中既有抗
A
凝集素又有抗
B
凝集素的血型是(
)
36.
血浆中既无抗
A
凝集素又无抗
B
凝集素的血型是(
)
37.
血浆中只有抗
A
凝集素的血型是(
)
38.
血浆中只有抗
B
凝集素的血型是(
)
39.
已知供血者血型为
A
型,交叉配血试验中主侧凝集
,
次侧不疑集
,
受血者的血型为(
【
C
型题】
A.
等渗溶液
B.
等张溶液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1.0.85%
质量浓度
NaCI
属于(
)
2.2.0%
质量浓度
NaCl
属于(
)
3.1. 9%
质量浓度尿素属于(
)
A.
血栓素
A
2
B.
前列环素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4.
有很强的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缩血管作用的是(
)
5.
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舒血管作用的是(
)
A.
松软的止血栓
B.
牢固的止血栓
C.
两者都是理积后
)
D.
两者都不是
6.
血小板聚集形成(
)
7.
纤维蛋白与血小板可形成(
)
8.
红细胞聚集形成(
)
【
X
型题】
1.
血液的生理功能有(
)
A.
运输功能
B.
防御功能
C.
缓冲功能
D.
参与凝血和生理止血
E.
维持内环境稳态
2.
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有(
)
A.
运输功能
B.
营养功能
C.
调节酸碱平衡
D.
凝血及防卫功能
E.
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3.
血浆的总渗透压(
)
A.
大约为
7
个大气压
(1
标准大气 压
=101325Pa)
+
-
B.
主要由
Na
和
CI
所形成
C.
与
0. 85%NaCl
溶液的渗透压相等
D.
与
5%
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相等
E.
可维持毛细血管内外的水平衡
4.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
)
A.
血容量增加
B.
有效滤过压增大
C.
毛细血管血压升离
D.
组织液生成增多
E.
水分回流入血减少
5.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有(
)
A.
细胞膜选择通透性
B.
可塑变形性
C.
悬浮稳定性
D.
渗透脆性
E.
与
O
2
结合的可逆性
6.
影响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因素有(
)
A.
红细胞内的黏度
B.
红细胞膜的弹性
C.
与
O
2
结合与否
D.
与
CO
2
结合与否
E.
表面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7.
影响血沉的因素有(
)
A.
血浆球蛋白含量
B.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
如何正确使用避孕套-
如何正确使用避孕套-
如何正确使用避孕套-
如何正确使用避孕套-
如何正确使用避孕套-
如何正确使用避孕套-
如何正确使用避孕套-
如何正确使用避孕套-
本文更新与2021-01-19 00:1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5348.html
-
上一篇:Rh血型鉴定与临床输血
下一篇: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