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婴儿安全岛-
迈瑞
BC
—
3000
三分类血液分析仪操作规程
1.
原理
BC
—
3000
用阻抗法测量
WBC
、
RBC
和
PLT
的体积分布和数目。
电极插在液体 中计数孔的
两边,
在计数孔的两边周围建立了一个电场环境,
根据血细胞非传导性的性 质,
当有细胞通
过计数孔时,将引起阻抗变化,阻抗变化的大小与细胞体积成正比。
2.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2.1
标本的采集
静脉血标本:推 荐用
K2EDTA
抗凝剂,含量规定为
1.5-2.2mg/ml
血。静脉采 集血样
。
稀释标本:
a
、用
20ul
的采血管采集血样,注意,不要用力捏挤指尖使组织液混入血
样造成分析结果不准。
b
、用棉球擦拭干净附着在血管外壁的血。
c
、
立即把血样注入盛有
1.6ml
稀释液的样品杯。
d
、立即将样品杯摇匀。
2.2
标本的处理
采集后的标本立即送检,
不能立即送检的在4~8
℃冷藏(不超过
4h
)如分析冷藏样品,
应先
在室温下放 置
30 min .
3.
操作步骤
3.1
打开电源前的检查
3.1.1
试剂的检查:检查当天检测样品所需的试剂量,如果不够,应更换试剂,更换试
剂后,进行几次空白检 查,当空白计数结果低于标准才能开始检测样品。
3.1.2
检查废液桶、液体管路、电缆、记录仪、打印机
3.2
打开电源,按下机器后部的开关键,电源指示灯亮。
3.3
自我检测,检测系统硬件工作是否正常,有无溶血试剂、稀释液、冲洗液。约一分
钟后出现计数界面。< br>
3.4
质控:分析样品前按质控操作程序进行质控,如出现问题应检查仪器,标本,试 剂
等有无错误,并排除问题。
3.5
样品分析:混匀标本,看标本是否合格 。如标本不合格应重抽。将标本编号并将标
本信息输如系统,选择分析模式进行样本分析。
< br>全血测量:按“菜单”选择“模式”项,将模式设置为“全血”。用
EDTA-K2
作抗 凝
标本,混匀抗凝血,让采样针插入抗凝血,按“开始”键测量样本。
末梢血测量: 按“菜单”选择“模式”项,将模式设置为“稀释液”。将稀释血样置
采样针下,按“开始”键测量样本 。
4.
结果审核:标本分析后,对标本结果进行审核,并打印。如结果异常,根据情 况做
血涂片进行镜检,以确定结果是否可靠。但以下几种情况必须进行镜检:
a:W BC
、
RBC
、
PLT
、
Hb
任何一项明显异常< br>b:WBC
分类异常或者任何一个直方图或散点图
异常
c:
仪器显示警 示信号
5
临床意义
5.1
白细胞计数
5.1.1
白细胞生理变化:初生儿白细胞较高,以中性粒为主,后以淋巴细胞细胞为主。
白 细胞早静息状态下较低,运动进食、日光等均可使其增高。
早晨较下午白细胞低。妊娠期
常见白 细胞增高。
5.1.2
白细胞病理变化
5.1.2.1
白细胞增高:早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急
性中毒、白血病、类白血病 、肿瘤等都可引起白细胞增高。
5.1.2.2
白细胞减低: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或 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理化损
伤、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等都可引起白细胞减低。
5.1.2.3
白细胞分类异常
a
中性粒细胞
①增加:见于急性感染化脓性炎症、中毒、急性出血、急性溶血及手术后等。
②减少:见于某些传染病(伤寒、疟疾等)化学药物、放射损害等。
b
淋巴细胞
①增加:见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水痘、结核病
等
②减少:见于免疫缺陷病、淋巴细胞减少症、放射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5.2
红细胞计数异常
5.2.1
生理性变化:初生儿红细胞明显 增高,两周后下降。男性
6~7
岁时最低,
25~30
岁达高峰。女性
13~15
达高峰。感情冲动、兴奋、冷水浴、剧烈体力劳动、气压降低可使红
细胞暂时升高 。妊娠中后期血容量增加使红细胞计数减少。
5.2.2
红细胞增高
5.2.2.1
相对性增高:常见于剧烈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多尿和水的摄入不足。
5.2.2.2
绝对性增高:与引起组织缺氧的疾病有关。
5.2.2.3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细胞可达(
7-10
)ⅹ
10*12/L
5.2.3
红细胞减低:红细胞减少所致的贫血,血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红细胞过多导致的贫血、失血。
5.3
红细胞形态
5.3.1
红细胞大小不一
5.3.1.1
小红细胞:提示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见于缺铁性贫血。
5.3.1.2
大红细胞:常见于巨幼贫等。
5.3.1.3
巨红 细胞:常见于叶酸及维生素
B12
缺乏所致的巨幼贫。
5.3.1.4
红细胞大小不均:常见于严重贫血、巨幼贫。
5.3.2< br>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改变:急性失血、再障、白血病等的正常色素性,缺铁性
贫血等低色素性, 巨幼贫的高色素性,溶血性、急性失血性贫血的多色素性。
5.3.3
细胞形态改变:球形、椭圆形、靶形、口形、镰形、棘形等。
5.3.4
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中毒等出现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巨有贫等 出现豪乔小体、
卡波环,虐原虫感染红细胞内出现相应病原体。
5.4
血红蛋白异常:其临床意义大致与红细胞增减的临床意义相似。
5.5
红细胞比积
①红细胞比积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大 量呕吐,大手术后,腹泻,
失血,大面积烧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②红细胞比积减低:见于各种贫血。
5.6
红细胞平均指数:临床上将红细胞三个指数(
MCV
MCH
MCHC
)作为贫血的形态学分
类依据。
5.7
红细胞体 积分布宽度:
所测标本中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程度常用变异系数
CV
表示。
5.8
血小板:在急性大出血及溶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慢粒、
多发性骨髓瘤以及许多恶性肿瘤早期可见血小板增多。
再障、
急性白血病、
原发性血 小板减
少性紫癜、脾亢、
DIC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 9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见于寄生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病、血液病、风湿
性疾病等。 减少的意义较少。
6
日常维护
每
2
个月蒸馏水清洗溶血素瓶及瓶组件,注意防止污染。
每星期探头清洗液执行一次“探头清洗液浸泡”
每个星期用
E-Z
液执行一次“
E-Z
液浸泡”
7.
干扰因素
a
严重的黄疸或脂血使血红蛋白结果假性增高。
b
红细胞冷凝集可 使红细胞和血小板结果假性减低,白细胞假性减低和
MCV
假性增高。
C
冷凝球蛋白增高使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增高。
D
有血小板凝集者可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减低。
8
仪器性能
8.1
线性范围:
WBC
:(
0.0-99.9
)ⅹ
10*9/L
RBC
:(
0.0-9.99
)ⅹ
10*12/L
HGB
:
(
0-300
)
g/L
PLT
:
(
10-999
)
ⅹ
10*9/L
8.2
显示范围:
WBC
:(
0.0-999.9
)ⅹ
10*9/L
RBC
:(
0.0-9.99
)ⅹ
10*12/L
HGB
:(
0-300
)
g/L
PLT
:
(
10-3000
)ⅹ
10*9/L
8.3
重复性:
WBC
(
CV
℅)≤
2
RBC
:(
CV
℅)≤
1.5
HGB
(
CV
℅)≤
21.5
PLT
:(
10-999
)(
CV
℅)≤
4
广州婴儿安全岛-
广州婴儿安全岛-
广州婴儿安全岛-
广州婴儿安全岛-
广州婴儿安全岛-
广州婴儿安全岛-
广州婴儿安全岛-
广州婴儿安全岛-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20:2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5063.html
-
上一篇:血液科简答题教学内容
下一篇:内科学 血液系统疾病 总结 重点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