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能感觉到那层膜嘛-
感冒、
咳嗽
、刮痧拔
罐疗法!
参考文
1
感冒咳嗽刮痧部:
咳嗽在医学将其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伴随
上呼吸道感染 的症状,特点是咳嗽声重有力,咳痰稀薄或咳痰不爽,鼻塞流涕,全
身痫,恶寒发热无汗。偏热者痰稠、 咽苦;偏寒者痰消稀。内伤咳嗽病程长,时轻
时重,特点是阵阵咳嗽,咳时而赤,自感痰滞咽喉咳之难出 ,咽干,痰量少质黏,
胸闷作痛,口苦。
感冒咳嗽刮痧部位
和方法如下:
(
一
)
刮痧取穴
1
.背部:大椎至至阳、大俞至肺俞。
2
.胸部:天突至膻中、中府、前胸由内向外刮拭。
3
.上肢:尺泽、列缺、合谷。
(
二
)
刮痧取经
督脉、任脉、肺经、大肠经、膀肮经。
(
三
)
康复刮痧步骤
1
.做好刮痧操作前的一切消毒准备工作。
2
.
患病轻 者取坐位,
重者取卧位,
根据刮拭的部位先涂活血剂,
用按摩的揉法将局
部预 热,然后用刮痧手法进行刮拭。
3
.刮脊背、督脉、膀恍经。
4
.刮前胸。
5
.利上腹部。
6
.加强重点穴位的刮拭。
参考文
2
感冒是 一种外感风邪或时行病毒所引起的发热性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呼吸道感染
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喉肿痛、脉浮。
感冒一年四季皆可 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为多,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由于外感病
邪不同,感冒有风寒、风热和暑湿之分。
一、风寒感冒
(
一
)
症状
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为主要症状。
(
二
)
治法
(1)
选穴
风池 、大椎、风门、肺俞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放痧穴:
少商、大椎。
(
见图< br>2-1-1
、图
2-1-2
、图
2-1-3
、图
2- 1-4)
(2)
定位
风池:
在头后项部,
头枕 骨下,
与风府穴相平,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
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 上方,云门穴下
1
寸,前正中线旁开
6
寸,平第一肋间隙。
足三里:膝盖下
3
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旁
0.1
寸。
(3)
刮拭顺序
先刮后头部风池,
再刮颈部大椎及背部肺俞、
肩胛 部,
然后刮中
府及前胸,放痧少商,最后刮拭足三里。
(4)
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
由于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
从风池穴一直到肩髑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
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胸部正中线,从天突穴
经膻中穴向下刮至鸠 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
向下刮拭。
< br>少商、大椎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
毒后,左手拇、食、 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
1
~
2
分深,随即将针退出,
轻轻挤压针孔周围,
使少量出血,
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二、风热感冒
(
一
)
症状
以恶寒轻、发热重、头痛、有汗、流 浊涕、痰黄稠、口渴、舌苔薄黄为主要症
状。
(
见图
2-1-1
、图
2-1-5)
(
二
)
治法
(1)
选穴
大椎、合谷、曲池、尺泽、外关、风池。
(2)
定位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合谷:第一、第二掌骨问,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外关:
在前臂背侧 ,
在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腕背横纹上
2
寸,
尺骨与桡骨之间。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
陷处。
(3)
刮拭顺序
先刮后头部风池,
再刮颈部大椎,
然后刮拭上肢内侧曲池、
尺泽,
最后刮外关、合谷。
(4)
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从风池穴直向下刮
3寸,中间
不要停顿,用力不宜过重。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
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上肢内侧部
2
穴,由上向下刮,尺泽穴可重刮。刮拭
上 肢外侧部
2
穴,由上向下刮。
三、暑湿感冒
(
一
)
症状
多见于夏季,感受 当令暑邪,暑多夹湿,暑湿并重,以发热、汗出热不解、鼻
塞、流浊涕、头昏、头痛、头胀、身重倦怠、 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
黄腻为主要症状。
(
二
)
治法
(1)
选穴
孔最 、合谷、中脘、足三里、支沟、膻中。
(
见图
2-1-2
、图
2-1 -3
、
图
2-1-4
、图
2-1-5
、图
2-1- 6)
(2)
定位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
7
寸处。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问,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
4
寸。
足三里:犊鼻下
3
寸,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
支沟:手背腕横纹上
3
寸,尺骨与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膻中: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3)
刮拭顺序
先刮胸部的膻中,
再刮腹部的中脘,
然后是上肢内 侧的孔最,
刮
拭上肢外侧支沟和合谷,最后刮拭足三里。
(4)
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
由膻中至中脘,
用刮板角部白
上而下刮拭,中间不要停顿,用力不可过重。然后刮上肢内侧孔最,上肢外侧支沟
和合谷,最后刮拭足三里,顺序都为由上至下。
咳嗽的刮痧疗法
咳嗽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本病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多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
能失调,内邪干肺 。外感咳嗽,即急性咳嗽,除咳嗽主症外可兼见表症,若调治失
当可转为慢性咳嗽;内伤咳嗽是肺系多种 疾病迁延不愈导致肺脏虚损,气阴两伤,
肃降无权而为咳,内伤咳嗽经久难愈,感受外邪亦可急性发作。
一、外感咳嗽
(
一
)
症状
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
表证。
(
二
)
治法
(1)
选穴
大椎、风门、肺俞、身柱、膻中、中府。
放痧 穴:肺俞、太冲。
(
见图
2-2-1
、图
2-2-2
、图< br>2-2-3)
(2)
定位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身柱: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膻中: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中府: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
1
寸,前正中线旁开
6
寸,平第一肋问隙 。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问隙的后方凹陷处。
(3)
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风门、肺俞、身柱,然后刮胸部中府、膻中,最后刮足背部太冲。
(4)
刮拭方法
泻法。
太冲、
肺俞可放痧。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
颈
后高骨大椎 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
拭背部正中旁开
1.5< br>寸线,
从风门穴经肺俞穴向下刮至身柱穴,
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
刮拭。中府穴处 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至膻中穴。肺俞、太冲放痧,针刺前先
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 ,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
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
1< br>~
2
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
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 压针孔。
二、内伤咳嗽
(
一
)
症状
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内伤咳嗽 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见
他脏见证。
(
二
)
治法
(1)
选穴大椎、风门、肺俞、身柱、膻中、 中府、肾俞
(
见图
2-2-1
、图
2-2-2)
(2)
定位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身柱: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膻中: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3)
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的风门、肺俞、身柱、肾俞,最后刮胸部中
府、膻中。
(4)
刮拭方法
补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
颈后高骨大椎穴,
用力要轻
柔,
不可用力过重,
可用刮板棱角刮拭。
刮拭背部正中旁开
1.5
寸线,
从风门穴经肺
俞穴向下刮至身柱穴,再至肾俞 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
角部从上向下刮拭至膻中穴。
中暑的刮痧疗法
中暑是夏季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下劳动、
生活或活动,
因暑热侵袭,
致邪热内郁,
体温调节功能失常而发生的急性病变。根据不 同临床表现可分为阴暑、阳暑,若头
晕、头痛、懊侬、呕恶者称
“
伤暑
”;猝然昏倒者称
“
暑厥
”
;兼见抽搐者称
“
暑风
”
。
中暑先驱症状有全身软弱、乏力、头昏、头痛、恶心、出汗减少 。继而体温迅速
上升,出现嗜睡、谵妄或昏迷。皮肤干燥、灼热、无汗,呈潮红或苍白;周围循环
衰竭时呈紫绀。脉搏快,脉压增宽,血压偏低,可有心律失常。呼吸快而浅,后期
呈陈一施呼吸。四肢 和全身肌肉可有抽搐。瞳孔缩小,后期扩大,对光反应迟钝或
消失。严重患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 肿、脑水肿,或肝肾功能衰竭、弥散性
血管内凝血。
一、刮痧治疗
(
一
)
症状
本证在临床上分轻重两型,表现各不相同。轻证表现为头昏头痛,心烦胸闷,
口渴多饮,面红为 阳暑;若见精神疲惫,肢体困倦,胸闷不畅,为阴暑。而重证则
见壮热无汗.肌肤灼热,面红目赤,口唇 干燥,神志昏迷,手足痉挛或抽搐。
(
二
)
治法
(1)
选穴
风府、哑门、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穴位、合谷、内关。
< br>放痧穴:大椎。
(
见图
2-17-2
、图
2-18-1
、图
2-18-2)
(2)
定位
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
1
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
哑门: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
O.5
寸,第一颈椎脊突下。
大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问,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
2
寸,在桡侧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
(3)
刮拭顺序
先刮风府、哑门,然后用三棱针放痧大椎穴,再刮 背部膀胱经,
最后刮前臂内关、合谷穴。
(4)
刮拭方法
补泻兼施,
大椎放痧。
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
先刮颈后
部风 府至哑门穴,由上至下,宜用刮板角部,
30
次,出痧为度。大椎放痧,针刺前
先推按 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
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 ,对准穴位迅速刺入
1
~
2
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
挤压针孔周围 ,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然后刮拭背部膀胱经穴,
分别为背部正中线旁开
1. 5
寸和旁开
3
寸二线,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
30
次,出
痧。最后分别刮上肢内侧内关穴和手背部合谷穴,各
30
次,出痧为度。
参考文
3
刺络拔罐治疗咳嗽
咳嗽是肺系疾病 的主要征候之一,
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
采用刺络配拔罐治疗
急、慢性咳嗽,取得满意 疗效。
治疗方法
取穴:
天突、肺俞(左右各一穴)、大椎。
操作方法:
嘱病人取坐位 ,常规消毒天突穴,医者用左手的拇、食指捏紧或舒张局部皮肤,右
手持三棱针快速点刺穴位
3 ~4
下,然后拔罐,(真空拔罐器最佳),留罐
10
分钟,使
每一针刺点含一 小血珠为宜,取罐时用酒精棉球擦去血迹,再嘱病人取俯卧位,常
规消毒两肺俞穴,
用以上相同 的方法刺络拔罐治疗,
每日一次,
多数患者
2~3
次痊愈,
病程长者 或病情顽固者加刺络拔罐大椎穴,可连续治疗
3
次,后隔
2
日
1次。
体会
咳嗽是一种常见症状,多种疾病均可引起,其发生原因有外 感、内伤两类,外感为
六淫犯肺,内伤为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为咳嗽,外感应祛邪
利肺,内伤治应祛邪止咳,扶正补虚。天突穴系阴维脉与阴脉之交会穴,具有宣肺
男生能感觉到那层膜嘛-
男生能感觉到那层膜嘛-
男生能感觉到那层膜嘛-
男生能感觉到那层膜嘛-
男生能感觉到那层膜嘛-
男生能感觉到那层膜嘛-
男生能感觉到那层膜嘛-
男生能感觉到那层膜嘛-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13:1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4591.html
-
上一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疗指南
下一篇:小儿穴位按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