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男孩名字-
第二章
小儿保健
第一节
小儿年龄阶段划分及各期特点
(一)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娩出为止称为胎儿期,
约
40< br>周
。胎儿的周龄即为胎龄。此期孕母
状况对胎儿发育有重要影响。
(二)新生儿期
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
28
日止, 称新生儿期。出生不满
7
日的阶段称新生儿早
期。胎龄满
28
周(体 重≥1000g)至出生后
7
足日,称围生期
。此期包括了胎儿晚期、分娩过程和新生 儿
早期,是小儿经历巨大变化和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期,死亡率最高。
(三)婴儿期
出生后到满
1
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此期小儿 以乳汁为主要食品,又称乳儿期。
(四)幼儿期
1
周岁后到满
3
周岁之前
为幼儿期。
(五)学龄前期
3
周岁后到入小学前(
6
~
7< br>岁)
为学龄前期。
(六)学龄期
自 入小学起
(
6
~
7
岁)到进入青春期(
12
~14
岁)
为止,称学龄期(相当于小学学龄
期)。
(七)青春期(少年期)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 时期
称青春期,
一般女孩从
11
~
12
岁开始到
1 7
~
18
岁,男孩从
13
~
14
岁开始到
18
~
20
岁,但个体差异较大,有时可相
差
2
~
4
岁,也有种族的差异。
第二节
生长发育
一、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生长 发育在整个小儿时期不断进行,呈一连续的过程,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一般年龄
越小,体 格增长越快。出生后以最初
6
个月生长最快,尤其是头
3
个月,出现生后第一 个生长高峰;后半
年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至青春期又猛然加快,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二)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人体 各系统的发育顺序遵循一定规律,有各自的生长特点。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淋巴系统 则先快而后减慢。
(三)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生长发育通常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或规 律。
(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小儿生长发育虽按上述一般规律发展,但在一定范围内由于受遗传、营养、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而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体格上的个体差异一般随年龄增长而越来越显著,青春期差异更大。
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
2
个最基本因素。
(一)遗传
小儿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限度等都受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
(二)性别。
(三)孕母情况。
(四)营养
合理的营养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五)生活环境
(六)疾病和药物
二、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一)体重
小儿年龄越小,体重增长越快。出生时体重平均为
3kg
,第< br>1
个月可增长
1000
~
1500g
;
3
个 月时体重
约为出生时的
2
倍(
6kg
)
,
1
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
3
倍(
9kg
)
,
2
岁时 体重约为出生时的
4
倍(
12kg
)
,
2
岁后到青 春前期体重每年稳步增长约
2kg
。进入青春期后体格生长复又加快,体重猛增,呈现第
2
个生长
高峰。
1
~
6
个月:体重(
kg
)=出生体重(
kg
)+月龄×0.7 (
kg
)
7
~
12
月:体 重(
kg
)=
6
(
kg
)+月龄×0.25(
kg
)
2
~
12
岁:体重(
k g
)=年龄×2+
8
(
kg
)
(二)身长
/
身高
身长(高)指从头顶到足 底的全身长度,是反应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3
岁以下仰卧位测量身长,
3
岁
以后立位测量身高。卧位与立位测量值约相差
1
~
2cm
。身长的增 长规律与体重增长相似,年龄越小增长越
快,也出现婴儿期和青春期
2
个增长高峰。< br>新生儿出生时平均
50cm
;
1
岁时
75cm
;2
岁时
85cm
。
2
~
12
岁身长(高)的估算公式为:身高(
cm
)=年龄(岁)×7+
70< br>(
cm
)
(三)坐高
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
3
岁以下取仰卧位测量,称顶臀长。
坐高代表头颅与脊柱的发育,其增长规律与上部量增长相同。
由于下肢增长速度随年龄增加而加快,
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数则随年龄增加而下降,< br>由出生时的
67%
降至
14
岁时的
53%
。此百分数 显示了身躯上、下部比例的改变,比坐高绝对值更有意义。
(四)头围
出生时头围相对较大,约
33
~
34c
m
。头围在
1
岁以内增长较快,
前
3
个月和后
9
个月都约增长
6cm
,
故
1
岁时为< br>46cm
。
1
岁以后头围增长明显减慢,
2
岁时为
4 8cm
,
5
岁时为
50cm
,
15
岁时
5 4
~
58cm
(接近成
人头围)
,头围测量在
2
岁 前最有价值。。
(五)胸围
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
胸围大小与肺、胸廓的发育密切相关。
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 br>1
~
2cm
,约
32cm
。
1
岁时头围、胸围相等,以后则胸围超过头围,头围和胸围的增长曲线形成交叉。
1
岁至青春前期胸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约等于小儿岁数减
1
。
(六)腹围
平脐(婴儿以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为腹围。
2
岁前腹围与胸围大约相等,
2
岁后腹围较胸围小。
患腹部疾病如有腹水时需测腹围。
(七)上臂围
常用以评估
小儿营养状况
。
生后第
1
年内上臂围增长迅速,尤以前半年为快。
1
~
5
岁期间增长缓慢。 在测量体重、身高不方便的
地区,可测量上臂围以普查<
5
岁小儿的营养状况。
评估标准为:>
13.5cm
为营养良好;
12.5
~
13.5cm
为营养中等;
<
12.5cm
为营养不良。
(八)牙齿
人的一生有乳牙
20
颗、恒牙< br>32
颗两副牙齿。生后
4
~
10
个月
乳牙萌出,
12
个月
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
延迟,约于
2.5
岁时 乳牙出齐
。
6
岁左右
萌出第一颗恒牙,
6
~
12< br>岁阶段乳牙逐个被同位恒牙替换,此期为
混合牙列期。
12
岁萌出第二恒磨牙,
18
岁萌出第三恒磨牙(智齿)。
(九)囟门
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其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在出生时约
1.5
~
2cm
;
6
个月后逐渐骨化变小,
1
~
1
岁半时应闭合。
前囟过小或早闭见于小头畸形;
前囟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
前囟饱满常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肿瘤、脑出血、脑炎、脑膜炎等疾病;
前囟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后囟出生时已很小或闭合,最迟生后
6
~
8
周闭合。
三、小儿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发育
(一)感知的发育
感知是通过各种感觉 器官从环境中选择性地获取信息的能力。感知的发育对小儿运动、语言、社会适
应能力的发育起着重要促 进作用。
1.
视感知的发育
新生儿已有视 觉感应功能,只有在
15
~
20cm
范围内视觉才最清晰,第
2个月
起可协
调地注视物体,并可使头跟随移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转动
90°
,有初步头眼协调;
3
~
4
个月
时喜看自己的
手,头眼协 调较好,头可随物体水平移动
180°
。
5
~
7
个月
时目光可随
上下移动的物体垂直方向转动
,出现眼手协调动 作,追随跌落的物体,
开始认识
母亲和常见物品如奶瓶
,喜红色等鲜艳明亮的颜色;< br>8
~
9
个月时开始出现
视深度
的感觉,能看到小物体;
18
个月时能区别各种形状,喜看图画;
2
岁时两眼调节较好,可区别垂直线和横线 ;
5
岁时能区别颜色;
6
岁时视深度充分发育,视力达
1.0
。
2.
听感知的发育
出生时听力较差, 但对强声可有瞬目、震颤等反应;出生
3
~
7
日后听力已相当好,
声 音可引起呼吸节律改变;
1
个月时能分辨“吧”和“啪”的声音;
3
~
4
个月
时头可转向声源
(定向反应)
,
听到悦耳声时会微笑;6
个月时能区别父母声音
,唤其名有应答表示;
7
~
9
个月时能确定声源,区别语言
的意义;
1
岁时听懂自己名字;
2
岁时 能区别不同高低的声音,听懂简单吩咐;
4
岁时听觉发育完善。
3.
味觉和嗅觉的发育
出生时味觉和嗅觉已发育完善 。新生儿对不同味道如甜、酸、苦等可产生不同反应,闻到乳香会寻找
乳头;
3
~4
个月时能区别好闻和难闻的气味;
4
~
5
个月的婴儿对食物的 微小改变已很敏感。
4.
皮肤感觉的发育
新生儿已有痛觉,但较迟缓,疼痛刺激后出现泛化的现象,第
2
个月起才逐 渐改善。新生儿温度觉很
灵敏,冷刺激比热刺激更能引起明显的反应,如出生时离开母体环境、温度骤降 就啼哭;
3
个月的婴儿已能
区分
31.5℃与
33℃的水温。
2
~
3
岁时小儿通过接触能区分物体的软、硬、冷、热等属性;
5
岁时能分辨体
积相同而重量不同的物体。
5.
知觉发育
生后
5
~
6
个月时小儿已有手眼协调动作,通过看、摸、闻、咬、敲击等逐步了解物体各方面的属性,
其后 随着语言的发展,小儿的知觉开始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
1
岁末开始有空间和时间知觉的萌芽;
3
岁能
辨上下;
4
岁辨前后;
5
岁开始辨别以自身 为中心的左右。
4
~
5
岁时已有时间的概念,能区别早上、晚上、
今 天、明天、昨天;
5
~
6
岁时能区别前天、后天、大后天。
(二)运动功能的发育
运动的发育可分为粗运动(包括平衡)和细运动两大类。
妊娠后期出现的胎动为小儿运动的最初形式。
1.
平衡和大运动
(
1
)抬头:
因为颈后肌发育先于颈前肌,所以新生儿俯卧位时能抬头
1
~
2
秒;
3
个月时抬头较稳;
4
个月时抬头很稳并能自由转动
。
(
2
)坐:
新生儿腰肌无力,至
3
个月扶坐时腰 仍呈弧形;
5
个月靠着坐时腰能伸直;
6
个月时能双手
向前撑住独坐 ;
8
个月时能坐稳并能左右转身。
(
3)匍匐、爬:
新生儿俯卧位时已有反射性的匍匐动作;
2
个月时俯卧能交替踢腿;
3
~
4
个月时可用
手撑起上身数分钟;
7
~
8
个月时已能用手支撑胸腹,使上身离开床面或桌面,有时能在原地转动身体;
8
~
9
个月时可用上肢向前爬;
12
个月左右爬时手膝并用;
18
个月时可爬上台阶。学习爬的动作有助于胸部及
智力的发育,并能提早接触周围环境(如手拿不到的东 西,通过爬可以拿到),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
4
)站、走、跳:
新生儿直立时双下肢稍能负重,出现踏步反射和立足反射;
5
~
6
个月扶立时双下肢
可负重。并能上下跳动;
8
个月时可扶站片刻,背、腰 、臀部能伸直;
10
个月左右能扶走;
11
个月时能独
站片刻
;
15
个月
时可独自走稳;
18
个月时已能跑及倒退走;
2
岁时能并足跳;
2
岁半时能单足跳
1
~
2
次;< br>3
岁时双足交替走下楼梯;
5
岁时能跳绳。
2.
细动作
新生儿两手握拳很紧;
2
个月时握拳姿势逐渐松开;
3
~
4
个月时握持反射消失,开始有意识地取物;
6
~
7
个月时能独自摇摆或玩弄小物体,出现换手与捏、敲等探索 性动作;
9
~
10
个月时可用拇、示指取物;
12
~
15
个月时学会用匙,乱涂画,能几页、几页地翻书;
18
个月时能叠
2
~
3
块方积木;
2
岁时可叠
6
~
7
块方积木,能握杯喝水;
3
岁时在别人的帮助下会穿衣服;
4
岁时基本上能自己脱、穿简单衣服。
第三节
小儿心里发展
(一)语言的发展
语言发育必须听觉器官、发音器官和大脑功 能正常,并需经过发音、理解和表达
3
个阶段。
1.
发音阶段
新生儿已经会哭叫,并且饥饿、疼痛等不同刺激所反映出来的 哭叫声在音响度、音调上
有所区别。婴儿
1
~
2
个月开始发喉音,< br>2
个月发“啊”、“咿”、“呜”等元音
,
6
个月时出现辅音,
7
~
8
个月能发“爸爸”、“妈妈”等语音
,
8
~
9
个月时喜欢模仿成人的口唇动作练习发音。
2.
理解语言阶段
婴儿在发音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语言。小儿通过视觉、触觉 、体位觉等与听觉的联系,
逐步理解一些日常用品,
如奶瓶、
电灯等的名称;
9
个月左右的婴儿已能听懂简单的词意,
如“再见”、
“把
手给我”等。10
个月左右的婴儿已能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
3.
表达语言阶段
在理解的基础上,小儿学会表达语言。一般
1< br>岁开始会说单词
,后可组成句子;先
会用名词,然后才会用代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 等;从讲简单句发展为复杂句。
(二)情感的发展
6
个月后小儿能辨认陌生人时,逐渐产生对母亲的依恋及分离性焦虑,
9< br>~
12
个月时依恋达高峰。
小儿开始认识母亲,见奶瓶表示喜悦的年龄是
A.2
个月
B.3
个月
C.4
~
5
个月
D.5
~
7
个月
E.1
~
1
岁半
【正确答案】
D
小儿机体发育较迟的系统是
A.
消化系统
B.
循环系统
C.
呼吸系统
D.
神经系统
E.
生殖系统
【正确答案】
E
答疑编号
7]
答疑编号
7]
[
[
双胞胎男孩名字-
双胞胎男孩名字-
双胞胎男孩名字-
双胞胎男孩名字-
双胞胎男孩名字-
双胞胎男孩名字-
双胞胎男孩名字-
双胞胎男孩名字-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09:3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4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