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 33soso com-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
1
)实验名称:
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器材:
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
、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
、将温度计悬挂,
(离 地面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
温度计)
。
3
、读数。
4
、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
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
2
)实验名称:
气温的测量
实验器材:
温度计
实验步骤:
1
、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
、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
、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
方。
2
、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一天中的气温
时从 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的。
(
3
)实验名称:
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实验器材:
温度计
实验步骤:
1
、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
、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
3
、换算成
24
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
根据
24
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
4
)实验名称:
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器材:
烧杯
2
个、搅拌棒
2
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
、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2
、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
现
3
、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
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
5
)实验名称:
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器材:
烧杯
1
个、搅拌棒
1
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
、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
、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
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
6
)实验名称:
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
实验 器材:
铁架台
1
个、漏斗一个、烧杯
6
个、玻璃棒
3
根、滤纸三个、
(面粉、沙、
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
1
、折叠过滤纸。
2
、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3
、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
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4
、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
5
、观察比较滤纸,记录观察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过滤后,食盐没有出现颗粒,沙留在滤纸上,面粉留在滤纸上。
(
7
)实验名称:
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器材:
烧杯
1
个、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
1
根、水。
实验步骤:
1
、轻轻地往杯中的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2
、用搅拌棒轻轻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3
、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结果:
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形成颜色均匀、稳定的紫红色透明液体。
(
8
)实验名称:
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器材:
面粉、沙、食盐、高锰酸钾各一份,烧杯
4
个、钥匙、水。
实验步骤:
1
、将四种物质分别放入盛有相同水的烧杯内,观察物质在水中的状态。
2
、根据实验现象完成教材
26
页记录表。
实验结果:
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面粉、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
9
)实验名称:
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于水的
实验器材:
烧杯
2
个、钥匙、搅拌棒
2
根、水。
实验步骤:
1
、取一小匙(约
2
毫升)胶水或洗发液,慢 慢地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
2
、观察胶水或洗发液是怎样进入水中的。它们在水中是 漂浮的还是下沉的它们在
水中是怎样扩散的
3
、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 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
溶解了吗。
实验结果:
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
(
10
)实验名称:
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器材:
试管
3
个、醋、酒精、食用油、三支滴管、水。
实验步骤:
1
、在三个试管中,
各盛约
15
毫升 的水。分别用滴管往试管中加入
2
毫升醋、酒精
和食用油。充分震荡后,静置一会儿。
2
、观察、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
醋和酒精在水中溶解了,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
11
)实验名称:
观察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目的:
比较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器材:
烧杯
2
个、
2
克食盐
20
包、
2
克小苏 打
20
包、搅拌棒
2
根、水。
实验步骤:
1
、取一小份食盐,加入到盛水的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食盐完全溶 解后,再
加入第二小份食盐,继续搅拌。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
……
直到 食盐不能
溶解为止。
2
、按照同样方法往另一个成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小苏打,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3
、完成教材
29
页记录表。
实验现象:约溶解了
7
份食盐,
2
份小苏打。
实验结果:
食盐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说明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演示:
(
12
)实验名称:
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器材:
汽水、注射器、橡皮塞。
实验步骤
:
1
、轻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
1
/
3
管汽 水,再用橡皮塞封住管口。
2
、观察汽水析出的气泡。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 再慢慢地往回推,反复
3
次
.
观察注射器里的变化。
实验结果:
气体既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
(
13
)实验名称:
哪一个溶解得快
实验目的:探究溶解的快与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
烧杯
2
个、搅拌棒
1
根、热水、冷水、相同克数的食盐
4
份
.
实验步骤
:
1
、将两份食盐分别放入盛有相同水的烧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
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2
、
将剩余的两份食盐分别放入盛有相同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
观察比较哪一杯中
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实验现象:
用搅拌棒搅 拌的那杯比不搅拌的那杯溶解的快一些;
放入热水中的食盐比放
入冷水中的溶解的快一些。
实验结果:搅拌能加速物质的溶解,温度高也能加速物质的溶解。
(
14
)实验名称:
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实验目的:探究怎样加快方糖的溶解速度。
实验器材:
.
筷子、方糖、冷水、热水、烧杯、小刀、
实验步骤
:
A
、搅拌能否加快方糖的溶解
1.
在
2
个烧杯中分别倒入水温相同的
100
毫升水。
2.
把
2
块大小相同的方糖同时放入
2
个烧杯中。
3.
把其中一个烧杯中搅拌,另一杯不搅拌。
4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B
、切碎能否影响方糖的溶解。
1.
在
2
个烧杯 中分别倒入水温相同的
100
毫升水。
2.
把
2
块大小相同的方糖取出一块切碎,另一块不切碎。
3.
把切碎和不切碎的
2
份方糖同时放入
2
个烧杯中。
4.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C
、加热能否影响方糖的溶解。
1.
在
2
个烧杯 中分别倒入
100
毫升冷水和
100
毫升热水。
2.
把
2
快大小相同的方糖同时放入
2
个烧杯中。
3.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D
、水量能否影响方糖的溶解
1.
在
2
个烧杯中倒入不同水量的水。
2.
把
2
块大小相同的方糖同时放入
2
个烧杯中。
3.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实验现象:
A.
搅拌的烧杯中方糖溶解的快。
B.
切碎的烧杯中方糖溶解的快。
C.
热水中的方糖溶解的快。
D.
水量多的烧杯中方糖溶解的快。
实验结果:
搅拌、切碎、加热能加快方糖的溶解速度;水量越多方糖溶解的越快。
(
15
)实验名称:
100
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实验目的:实验探究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多大。
实验器材:
烧杯< br>1
个、搅拌棒
1
根、水、每份
2
克食盐
20
包、
实验步骤
:
1
、取一小份食盐,加入到盛水的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食盐完全溶解后,再
加入第二小份食 盐,继续搅拌。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
……
直到食盐不能
溶解为止。
2
、记录一共放入了多少份食盐。
3
、
100
毫升水大约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实验现象:< br>100
毫升水溶解了
18
份食盐,再加
19
份时食盐便沉到杯 底不能溶解了。
实验结果:
100
毫升水大约能溶解
36
克食盐。
(
16
)实验名称:
探究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
实验目的:实验探究食盐和水会不会一起蒸发。
实验器材:
装有食盐水的烧杯
1
个。
实验步骤
:
1
、观察放在窗台上装有食盐水的烧杯,你发现了什么
2
、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
实验现象:烧杯中的水慢慢蒸发了,杯底留下了白色的痕迹。
实验结果:
食盐不会随水一起蒸发。
(
17
)实验名称:
加热蒸发皿中的浓盐水
实验目的:
分离食盐与水
实验器材:
三脚架一个、
酒精灯 一个、
石棉网一个、
蒸发皿一个、
火柴、
浓盐水、
食盐。
实验步骤
:
1
、在蒸发皿中倒入
10
毫升的浓盐水,放在三角架下加热。
2
、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并与做溶解实验用的食盐颗粒进行比较。
3
、蒸发皿中的白色结晶是盐吗能溶于水吗
实验现象:
加热后蒸发 皿中留下了白色的颗粒。
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比实验用的食盐颗
粒大,
形状不规则,< br>没有实验用的食盐白。
将蒸发皿中的白色结晶放入在水中后能溶于
水,是盐。
实验结果:
蒸发皿中的白色结晶是盐,能溶于水。
(
18
)实验名称:
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实验目的:
比较大、小音叉发出的声音
实验器材:
大、小音叉各一个,音叉锤一个。
实验步骤
:
1
、取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描述这个音叉发出的不同声音。
2
、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大小音叉,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现象:
轻敲大 音叉时,
发出的声音弱、
低音;
重敲大音叉时,
发出的声音强、
低音 。
轻敲小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弱、高音;重敲小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强、高音。
用同样
的力度敲击大小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强。
实验结果:
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强,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弱。
(
19
)实验名称:
使物体发出声音
实验目的:实验探究怎样使物体发出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器材:
锣、鼓、钢尺、皮筋。
实验步骤
:
1
、用力按压锣、鼓,锣、鼓并不发声;轻轻击打却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
2
、用力弯曲钢尺,钢尺并不发声;轻轻拨动钢尺,
,钢尺就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
么
3
、用力拉伸橡皮筋,橡皮筋并不发声;轻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就能发出声音,
这是为什么
4
、观察发声的鼓面、钢尺和橡皮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实验现象:用力按 压锣、鼓,锣、鼓,物体不振动,发不出声音;轻轻击打锣、鼓,锣、
鼓,物体振动了,发出了声音。< br>
用力弯曲钢尺,钢尺并不发声;轻轻拨动钢尺,
,钢尺就能发出声音。
用力拉伸橡皮筋,橡皮筋并不发声;轻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就能发出声音。
实验结果:
鼓面、钢尺和橡皮筋发声时都在振动。
(
20
)实验名称:
观察发声物体
实验目的:观察水面波纹的振动,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实验器材:
水槽一个、音叉一个、音叉锤一个、水。
实验步骤
:
www 33soso com-
www 33soso com-
www 33soso com-
www 33soso com-
www 33soso com-
www 33soso com-
www 33soso com-
www 33soso com-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05:3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3855.html
-
上一篇:最新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
下一篇:玻璃的实验报告四年级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