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一边大一边小-本草鼻通剂
盆腔肿块鉴别诊断
1
、卵巢畸胎瘤特点:
》女性儿童
》
腹腔内占位
》混合密度:
--
液体、脂肪、骨质
卵巢囊性畸胎瘤
畸胎瘤起源于生殖细胞,还可发生在纵隔、腹膜后、骶骨部。囊性畸胎瘤如仅含外胚叶成份,旧称皮样囊
肿。
畸胎瘤常由
2-3
个胚层组织构成。
畸胎瘤的
US表现较为复杂,
囊内出现一个或数个反光强的漂浮团块,
囊内脂肪分层是畸胎瘤的典型表现 ,在囊内复杂的回声中可见到反光强的回声,伴有明显声影。
CT
亦具特
异性,表现为 囊性肿块,其密度不均壁厚薄不均,有弧形钙化其内出现脂肪或骨质密度。
MRI
诊断畸胎瘤< br>非常敏感。
2
、卵巢囊腺癌
特点:》老年女性
》腹腔内占位
》囊实性
》强化的菜花样、
乳头样壁结节
3
、卵巢
Kukenberg
瘤
特点:》中年女性
》双侧卵巢囊实性占位
》胃癌病史
》大量腹腔积液,腹膜增厚
4
、子宫肌瘤
特点:》中年女性
》实性占位
》漩涡状强化
》与子宫分界不清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 良性肿瘤。子宫平滑肌瘤为最常见的子宫肿瘤,在育龄妇女
中发生率在
20%
~
25
%。
肿瘤常多发,也可单发。
发病与雌激素水平有关。
临床上多无明显
症状
,
常因不孕,反复流产或月经过多导致贫血而引起注意。
子宫平滑肌瘤多发生于子宫体部
,
少数也可位于宫颈 部(占
0.5%)
及阔韧带
阔韧带平滑肌瘤发病率约占妇科肿瘤的
1%-3
‰。
临床上把阔韧带平滑肌瘤分为真、假两种:
(
1
)真性起源于阔韧带内的平滑肌组织或血管平滑肌组织
(
2
)假性是指宫体或宫颈侧壁向阔韧带前后叶腹膜间生长
子宫平 滑肌瘤分为浆膜下、
肌壁间及粘膜下三种,
其中以肌壁间肌瘤最常见,
约占总数
62
%
病理类型
普通型
(ordinary leiomyoma)
:主要由平滑肌纤维束及胶原纤维构成
细胞型
(cellular leiomyoma)
:主要由排列致密的细胞团构成,胶原纤维极少
退变型
(degenerated leiomyoma)
:平滑肌瘤可发生多种变性 ,最常见的有透明变性(
60%
),
其他变性包括水肿(
50%
)、 出血(
10%
)、囊性变(
4%
)和钙化(
4%)
US
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肿瘤内出现区域性低回声与光团相间。
CT
表现
子宫外形呈分叶状增大或自子宫向外突出的实性肿块,密度均匀或较均匀,
CT值与子宫肌层相当,境界
清楚
,
宫旁脂肪层存在。如发生坏死变性,可见不规则的 低密度区,或在增大增厚的子宫肌层内形成囊性低
密度区。长期存在的子宫肌瘤可发生钙化,如见子宫分 叶状增大并含钙化,诊断较为明确。强化扫描子宫
肌瘤与肌层同样增强,变性、液化或坏死部分不强化。
MRI
表现:形态特征
:
子宫增大,单发者,子宫表现为局灶性 增大;多发者,表现为较弥漫
性增大。信号特征:见表。根据
T2 W I
中显示的边界清晰的低
MR
信号特征,一般可作出
普通型子宫平 滑肌瘤的定性诊断,但较难鉴别细胞型和退变型
序列
退变型
细胞型
普通型
T1WI
等信号或各种各样表现
等信号
稍低信号
T2WI
高信号或各种各样表现
较高信号
低信号
GD-DTPA
轻度或不规则强化
明显均匀强化
5
、子宫腺肌症
为正常子宫内 膜侵入子宫肌壁间的一种良性病变,发病率
19%
~
62%
。根据生长方式分
为弥漫型、局限型。病因不清,多认为子宫内膜损伤所致,无特异临床表现,可与多种妇科
疾病 同时发生。
MRI
表现:
文献报道
MRI
诊断子宫腺肌症 特异性
66%
~
91%
,
敏感性
88%
~
93%
,
高于超声
检查。
T2WI
矢状位为最佳。子宫内膜 由宫腔向宫壁异位的通道都发生形态变化,该途径的
结合带变模糊,子宫内膜基底部变毛糙。
弥漫型:
T2WI
结合带厚度
>10mm
,结合带不随月经周期变化 而变化
局限型:在
T2WI
内膜岛呈斑点或圆点状高信号,散在分布,若岛 内出血较多,则在
T1WI
上也呈高信号。
6
、宫颈癌
是最常 见的妇女恶性肿瘤之一,
在全球女性中仅次于乳腺癌居第二位,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和< br>死亡率居第一位。发病年龄以
35
~
55
岁最多,
20
岁以前极少发病,
60
岁以后发病率也有下降。最早出现
的症状主要是阴道出血及白 带增多,年轻患者常为接触性出血,老年患者常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出血
量可多可少。
< br>宫颈癌组织学上分为鳞状上皮癌和腺癌。宫颈鳞状上皮癌约占
95
%。近年来资料显示, 子宫颈腺癌发生率
有上升趋势,子宫颈腺癌治疗效果远较鳞癌差。
宫颈癌扩散的主要 方式为直接侵犯和淋巴道转移,也可经血行转移,血行转移多出现在低分化癌或晚期癌
患者。
早期宫颈癌(即病变未超出宫颈):
CT
往往不能准确诊断,早期诊断依赖 于宫颈涂片或活检。此时
CT
的重要作用在于确定盆腔和腹膜后
有无转移灶。
IIb
期以后宫颈癌:
CT
表现为宫颈呈结节状或普遍性肿大,局部可见软组织密度肿 块,如肿块
较大时,中央可出现坏死而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区,与邻近脏器间的脂肪层模糊或消失,部分 患者宫颈肿
块可阻塞宫颈管内口,出现子宫腔积水、积血或积脓,
CT
上表现为子宫腔 扩大,内含有水样密度影。
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绝大部分是鳞癌
,
占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半数以上
,
其死亡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前、< br>
1
、
2
位,
约有的
20%
患者肿瘤位子宫 颈管内。
在加权像上肿瘤和正常宫颈等信号仅表现为宫颈增宽、
肥大。
在
T2 WI
上高信号的肿瘤明显区别于低信号的宫颈间质。中心性生长的肿瘤两侧低信号区呈对称性中断,外生性生长的肿瘤则呈单侧低信号区的扭曲中断,浸润性则无明显肿块,但低信号的宫颈间质部份会全部破坏中断。子宫颈管口堵塞者子宫中央高信号区增宽。增强肿瘤和宫颈组织信号强度明显增强,肿瘤内坏死区可出现不均匀强化,但强化并不能提高子宫颈癌的诊断率。
7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绝经期妇女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三位。
根据子宫肌层浸润深度,
I
期子宫内膜癌又可分为三级期:
IA(T1a)
肿瘤仅局限在子宫内膜
IB(T1b)
期肿瘤侵及浅层平滑肌内
IC(T1c)
期子宫浅层平滑肌外已受侵
T1
加权像上肿瘤和正 常子宫组织等信号仅表现为子宫增大
,T2
加权像上子宫内膜增宽或出现肿块。
交界区中断是子宫肌层受侵的特异性表现。如交界区完整则肯定子宫内膜癌局限在子宫内膜,如子宫内膜癌深部肌层浸润,则肿瘤的范围常超过子宫肌层的一半。增强强化的肿瘤信号增强,可以发现很小的子宫内膜癌,但有时与子宫内膜腺性增生、血块粘膜下肌瘤鉴别困难。
睾丸一边大一边小-本草鼻通剂
睾丸一边大一边小-本草鼻通剂
睾丸一边大一边小-本草鼻通剂
睾丸一边大一边小-本草鼻通剂
睾丸一边大一边小-本草鼻通剂
睾丸一边大一边小-本草鼻通剂
睾丸一边大一边小-本草鼻通剂
睾丸一边大一边小-本草鼻通剂
本文更新与2021-01-17 05:5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2017.html
-
上一篇:常见妇科病的防治知识
下一篇: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对盆底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