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酶的作用-斗战神龙女带什么灵兽
腹部触诊
实践技能考试时,腹部触诊要注意触诊手法、压痛及反跳痛、肝脏、脾脏触诊法及注
意事项。
1.腹部触诊方法
(1)被检查者应排尿后取低枕仰卧位,双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 ,两腿屈起稍分开,腹肌
放松,做深而均匀的腹式呼吸。
(2)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右侧,前臂应与腹部表面在同一水平,检查时手要温暖,手法
要轻柔。
(3)按顺序触诊腹的各部。一般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检查;原则是由下而上、
先左后右、从健康部位逐步移向病变区域。
(4)边触诊边观察被检查者的反应与表情,对精神紧张或有痛苦者应给以安慰和解释。
(5) 触诊手法的应用:①浅触诊法:腹壁压陷1cm左右,用于检查腹壁的紧张度,表
浅的压痛、肿块、搏动 和皮下脂肪瘤、结节等;②深触诊法:腹壁压陷2cm以上,用于检
查压痛、反跳痛以及腹腔脏器、腹内 肿物的状况;③滑动触诊法:触及腹腔脏器或肿块时,
在其上作上下、左右的滑动触摸,以了解脏器或肿 块的形态及大小;④双手触诊法:用于检
查肝、脾、肾和腹腔内肿块等;⑤浮沉(冲击)触诊法:用于大 量腹水时检查深部的脏器和肿
块;⑥钩指触诊法:用于肝、脾检查。
(6)注意事项: ①为避免被检查者腹肌紧张,检查者可先将手掌置于腹壁上,使被检查
者适应片刻,再行触诊检查;②检 查时可同时与被检查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减少腹肌紧
张;③各种触诊手法应结合不同的检查部位,灵 活应用。
2.压痛及反跳痛
(1)压痛:正常腹部触诊时无疼痛感,重按时可 有一种压迫感。触诊时,由浅入深进行
按压,发生疼痛者,称为压痛。压痛多来自腹壁或腹腔内的病变, 如果抓捏腹壁或仰卧屈颈
抬肩时触痛明显,可视为腹壁病变,否则多为腹腔内病变。腹部压痛常因炎症、 结核、结石、
肿瘤等病变引起。
压痛的部位常提示相关腹腔脏器的病变。临床常见的压 痛点和压痛部位有:①阑尾点叉
称麦氏点,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外1/3处,阑尾炎时此处有压痛 ;②胆囊点,位于
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胆囊炎时此处有明显的压痛;③急性肝炎时,可在右季 肋部、
上腹部产生压痛;④十二指肠溃疡可在中上腹部产生压痛;⑤胰腺炎症,可在左侧腹部产生
压痛;⑥子宫及附件的疾病,可在下腹部产生压痛等。
(2)反跳痛:在检查到压痛后,手指 按压在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稍趋于稳定,然后
迅速将手抬起,如果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伴 有痛苦表情或呻吟,称为反跳痛。反
跳痛的出现是腹膜壁层受到炎症累及的征象,见于腹内脏器病变累及 邻近腹膜、腹膜炎。腹
壁紧张,同时伴有压痛和反跳痛,是急性腹膜炎的重要体征,称为腹膜刺激征(或 腹膜炎三
联征)。
3.肝脏触诊:主要了解肝脏下缘的位置和肝脏的大小、质地、表面、边缘及搏动等。
(1)单 手触诊法: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右侧,将右手四指并拢,手掌平放于被检查者右
上腹部(或脐右侧),使 示指桡侧缘面向肋缘。配合被检查者的腹式呼吸运动,呼气时手指压
向腹部,吸气时手指自下而上向肋缘 方向探触下移的肝脏边缘。如此反复,手指逐渐向肋缘
方向移动,直到触及肝下缘或肋缘为止。分别在右 锁骨中线和前正中线的腹壁垂直线上触摸
肝下缘,并测量其与肋缘或剑突根部的距离,以厘米表示。
(2)双手触诊法: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法,左手托住被检查者的右腰部,拇指张
开 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托起右腰部,并限制右下胸壁扩张,以增加横膈肌下移的幅度,
提高触诊的效 果。
(3)肝大的测量:第一测量:右锁骨中线上,肝上界(肝相对浊音界)至下缘之间的距离 。
第二测量:右锁骨中线上,肝下缘距肋弓的距离。第三测量:前正中线上,剑突基底部至肝
下 缘的距离。正常肝脏于肋下≤1cm,剑突下≤3~5cm,上下径9~11cm。肝脏弥漫性
增大见于 肝炎、肝淤血、脂肪肝、早期肝硬化、白血病、血吸虫病;局限性增大见于肝脓肿、
肝囊肿、肝肿瘤。
(4)肝脏触诊的内容:①肝脏大小:健康人的肝脏一般在肋缘下触摸不到。如触及肝脏,
且质地柔软、边缘较薄、表面光滑、无压痛和叩击痛者,应考虑肝下移。可叩诊肝上界,如
肝上界相应降 低,肝脏上下径正常,则为肝下移;如肝上界正常或抬高,则为肝大。②肝脏
质地:一般将肝脏质地分为 三级:质软、质韧(中等硬度)和质硬。正常肝脏质地柔软,如触
摸口唇;质韧者如触鼻尖,质硬者如触 前额。③肝脏表面形态及边缘:触及肝脏时应注意肝
脏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边缘是否整齐。正常肝 脏表面光滑、边缘整齐、薄厚一致。肝
淤血、肝炎、脂肪肝者,肝脏表面光滑,边缘圆钝;肝硬化者,肝 脏表面有小结节,边缘不
整齐;肝癌、多囊肝者,肝脏表面呈粗大不均匀的结节状,边缘厚薄也不一致; 巨大型肝癌、
肝脓肿和肝包虫病者,肝脏表面呈大块状隆起。④肝脏压痛:正常肝脏无压痛。当肝包膜有
炎性反应或被增大的肝脏牵拉时,则有压痛。急性肝炎、肝淤血时,常有轻度弥漫性压痛;
较表 浅的肝脓肿有剧烈而局限性压痛。
⑤肝脏搏动:正常肝脏触不到搏动,当肝大压到腹主动脉或右 心室增大到向下推压肝脏
时,可出现肝脏搏动。
由于肝脏病变的性质不同,物理性状也 各异,故触诊时须逐项仔细检查,综合判断其意
义。如急性肝炎时,肝脏可轻度增大,质稍韧,表面光滑 ,边缘钝,有压痛;慢性肝炎时,
肝大较明显,质韧或稍硬,压痛较轻;肝淤血时,肝可明显增大,表面 光滑,质韧,边缘圆
钝,有压痛,肝颈回流征阳性为其特征;脂肪肝时,肝大,质软或稍韧,表面光滑, 但无压
痛;肝硬化早期肝常增大,晚期则缩小,质较硬,表面可触及小结节,边缘锐利,无压痛;
肝癌患者肝逐渐增大,质地坚硬如石,表面高低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边缘不整,
压痛明显 。
(5)注意事项:①触诊时手掌应紧贴腹壁,随呼吸运动而上下起伏。吸气时,手指上抬的速度应落后于腹壁的抬起;呼气时,手指应在腹壁下陷前按压。②检查腹肌发达者,右手
应置于腹 直肌外缘向上触诊,避免将腹直肌腱误认为肝下缘。③如遇右腹饱满者,应考虑肝
大因素,触诊时,右手 应置于右锁骨中线在腹部垂直线平脐水平或自右髂前上棘位置,开始
触诊。
④如遇腹水 患者,可采用浮沉触诊法,待排开腹水后,手指有物体浮起的感觉。⑤腹腔
内容物的鉴别:腹直肌腱左右 两侧对称,不超过腹直肌外缘,不随呼吸运动上下移动;右肾
下极位置较深,边缘圆钝,不向两侧延展; 横结肠为横向索条状物,可用滑动触诊法鉴别。
4.脾脏触诊
(1)单手触诊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或取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
曲。
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右侧,将右手掌平放于其左上腹部,中间三指并拢,示指桡侧缘面
向肋 缘,自脐水平线开始触诊。自下而上与被检查者的腹式呼吸配合,手指向肋缘方向探触
下移的脾脏边缘, 手指逐渐向肋缘方向移动,直到触到脾下缘或肋缘为止。
(2)双手触诊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 ,双腿屈曲,检查者左手绕过其腹前方,手掌置于
其左胸部第9~11肋处,将脾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 平置于上腹部,与左肋弓成垂直方向,
以稍微弯曲的手指末端轻压向腹部深处,随被检查者吸气时向肋弓 方向迎触脾,直至触到脾
缘或左肋缘。如脾脏轻度增大而仰卧位不易触到时,可嘱被检查者取右侧卧位, 右下肢伸直,
左下肢屈曲,则较易触及。
(3)脾大的测量:①第Ⅰ线测量(甲乙线) :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
②第Ⅱ线测量(甲丙线):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脏 最远点的距离;③第Ⅲ线测量(丁
戊线):脾脏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测量结果以厘米表示。
临床上常将脾大分为三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增大;超过2cm
至脐 水平线以上为中度增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为高度增大。
正常人体的脾脏不能触及。罹患 内脏下垂、左侧胸腔积液、积气等疾患,膈肌下降,触
诊时能触及下移的脾脏,除此之外能触到脾脏则提 示脾大。触到脾脏后应注意其大小、形态、
质地、表面光滑、有无压痛及摩擦感等。脾脏轻度增大见于慢 性肝炎、伤寒、粟粒性结核、
急性疟疾、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般质地柔软。 脾中度增大常见
于肝硬化、疟疾后遗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黄疸、淋巴瘤、系统性红斑 狼
疮等,质地一般较硬。脾高度增大,表面光滑者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黑热病、慢性疟
疾 和骨髓纤维化症等;表面不平而有结节者见于淋巴肉瘤和恶性组织细胞病。脾脏表面有囊
性肿物者,见于 脾囊肿。脾脏压痛见于脾脓肿、脾周围炎和脾梗死。脾周围炎或脾梗死时,
由于脾包膜有纤维素性渗出, 并累及壁层腹膜,故脾触诊时可有摩擦感。
(4)注意事项:①触诊时按压要轻柔,不宜过重, 以免将脾脏推入腹腔深部,更不宜触
及;②脾大的形态不一,应仔细触诊,认真感触;③脾脏切迹为其形 态特征,有助于与腹腔
脏器或其他肿块鉴别;④腹腔内容物的鉴别:左肾位置较深,表面光滑,边缘圆钝 无切迹;
肝左叶,可沿其边缘向右触摸,如发现其隐没于右肋缘或与肝左叶相连,则为肝脏;结肠脾曲肿物,质硬,近似圆形或不规则形。
5.腹部肿块(或包块):包括增大的脏器、炎症性 肿块、囊肿、淋巴结、良性肿块、恶性
肿瘤、胃内结石、结肠内粪块等。腹部触及肿块,应注意其位置、 大小、形态、质地、压痛、
移动度和有无搏动等。
非诚勿扰中的歌曲-观赏凤梨
肛瘘吧-拔罐减肥有效吗
孕妇4个月注意事项-换卫生巾
师德小故事-烧伤怎么处理
红酒木瓜汤怎么做-肛瘘术后注意事项
经期可以洗头吗-调皮的男孩
山东省二胎新政策-加碘盐的危害
泰国黑桑果-长沙最好的男科
本文更新与2020-12-31 17:2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97133.html
-
上一篇:PBL案例摘要
下一篇:运动中腹痛原因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