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排卵的食物-七色花幼儿园
小班语言 蓝天上的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学习安静地倾听散文。
2、初步理解散文的内容,产生喜欢幼儿园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蓝天背景图一幅、月亮阿姨一个、星星若干个
2、月亮阿姨头饰一个、星星头饰若干个
3、配乐散文录音带、欢快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流程:
一、星星来做客,导入课题。
(唱歌曲《满天都是小星星》使幼儿安静下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我们早就认识的朋友,这个朋友它藏在我们刚刚唱过的歌里,你猜它会是谁?(请
幼儿说说)对,是可爱的小星星!(出示纸偶星星一个,请大班小朋友帮忙)星星:我是一颗小星星,大
家好,我从天上来,小朋友你们知道天上是怎样的吗?那你们知道天上有什么吗?(请幼儿说说天上有什
么?)
师:小星星,天上是不是有好多好多好玩的东西啊?星星:对呀,天上可好玩了,有好多好 多的东西。那
你们知道我什么时候出来吗?(晚上)我每天晚上出来玩,我还在蓝天幼儿园上学,跟你们 一样,读小班,
我有好多好多的朋友,你们想听听我们幼儿园发生的有趣的事?
二、听录音。
师:你听到了什么?(请幼儿说说)
(出示背景图,纸偶剧表演,教师念一遍散文,幼儿再欣赏。)师:那我们再来仔细地听听好吗?
1、倾听散文(前半段)教师提问:
(1)小星星的幼儿园是怎样的?(好蓝好蓝的幼儿园)
(2)蓝天幼儿园上有小朋友吗?它们是谁?(小星星)
(3)那这些“小朋友”在干嘛呢 ?(这个走过来,那个走过来,好象在游戏,好象在跳舞)它们开心吗?
(它们玩得可开心了!)
(4)那蓝天幼儿园有老师吗?是谁呢?(请幼儿自由说)
师:那让我们接着听蓝天上的幼儿园吧!
2、倾听散文(后半段)教师提问:
(1)现在谁出现了?(月亮阿姨)
(2)她来干嘛的呢?(给小星星讲故事)小星星们怎 样呢?(玩累了,听故事)它们喜欢听吗?(喜欢,
它们静静的听得入了迷)
(3)那蓝天 幼儿园有老师吗?是谁呢?(是月亮阿姨)那月亮阿姨象不象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呢?我们再
好好地来听一 下好吗?
三、角色表演。
师:你们喜欢蓝天幼儿园吗?那你们也想做一回小星星吗?那 我们跟小星星一起来做一回蓝天上的幼儿园
的小朋友好吗?老师做月亮阿姨。
小班科学活动 好听的声音
活动目标: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2、初步了解同 种物体,由于数
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4、培养幼 儿的操作兴趣。
活动准备:1、人手一个套桶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2、《小手 爬》的音乐,透明的瓶子若干。活
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 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教师摇
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1、 教师设 问:你有什么办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
(在套桶里装上东西)“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 ,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
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幼儿探索、操作。2、集体探索:“ 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
听听。”(幼儿集体摇动套桶。)“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
么?(个别回答)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集体) 这个声音像什么?二、探索比较,知道
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1、分组活动:让幼儿尝试 换一种东西放在套桶中,摇一摇,听一
听。“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 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
音一样吗?”“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 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2、教师
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
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 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3、集体
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 声音一样吗?”“请你们猜一猜, 小
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的对不对呢 ?”教师帮助个别幼儿把东西倒进透明瓶
子里让幼儿验证猜的是否正确。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 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三、观察、比较
同种物体在套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教师演示两个装有同种物体 的,数量不同的套桶,让幼儿比较。“你
们既能听出声音来又能猜出来,你们真能干。”“我这里也有两 个套桶娃娃,你们听一听,他们发出的声
音一样吗?”“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套桶里装的是什么?”(幼 儿猜测后,打开让幼儿验证)两次。“为
什么一样的东西,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一个多、 一个少)得出结论:一样的东西,一个多,
一个少,它们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四、集体用会响 的套桶为乐曲伴奏。“小朋友的套桶娃娃发
出这么好听的声音,那我们来为乐曲《小手爬》伴奏。”(集 体伴奏两遍)五、结束活动。观摩意见和建
议: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层层推进,幼儿很感兴趣,在操作活 动中尝试、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成分体
现了“玩中学”的理念。建议提供给幼儿两个套桶,让幼儿同 时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最好选择声音差
别大一点的物品放在套桶里。
水的秘密
水的秘密
一、活动产生的背景
每天,小朋友洗手,上厕所的时候,都在盥洗室里停 留很久,而老师、保育员“不要玩水”的提醒犹如耳边风一样,听过
就忘。幼儿对盥洗室如此留恋,水对 孩子的魅力竟如此之大!
新《纲要》指出:“发现孩子的兴趣,关注孩子的热点,开展孩子喜欢的活动 。”针对班中孩子的这一情况,随着天气的
变化,孩子们穿的衣服少了,我们设计了“水的秘密”这一主 题活动。
二、活动准备
1.了解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总开启孩子智慧的金钥 匙,任何活动的效果与幼儿兴趣的高低直接相关,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是我
们活动前的一项准备,我们 发现:
① 盥洗室洗手的肥皂用的很快,孩子们常常搓了又搓——幼儿对肥皂泡产生了兴趣。
② 有的孩子偷偷将小花片、木头积木等小玩意放入水池中——幼儿对物体沉浮产生了兴趣。
③ 种植地种上了小朋友带来的毛豆、黄瓜等植物,常常偷偷的打开水龙头去浇水——幼儿对水的作用、 流动产生了兴趣。
2.讨论方向
有了幼儿兴趣为基础,我们开始讨论主题开展的思路。 < br>水——生命的伴侣,万物生长的源泉。可是让小班幼儿来认识水决不是靠说、讲、听所能理解掌握的。幼儿 对物体的知识
依靠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思维发展阶段,他们对 事物的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
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摆弄、实践是最适合的途 径。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认知概括能力还较弱,如很难发现水的特性,因此,要借助某些材料设法使水 的特性显露出来,使幼
儿
亲眼目睹,亲身体验,这样幼儿才容易了解、掌握
。根据我班幼儿的特征,我们以引导幼儿做实验为
主要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发现幼儿的新热点,开展一
系列的主题活动。
三、主题实施
1.对水的特性的了解
我们在区域活动、集体活
动中为幼儿准备了许多实验器材,让幼儿操作。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让幼儿摆弄,在实践中幼儿对
水的特性
有了初步感知。
① 沉浮
我们为幼儿准备了泡沫塑料、小花片、扦塑、木头积木、小钉、
回型针、小石子、盆子、调羹、白纸、大水盆等,让幼儿
将各种材料放于水中,观察沉浮现象,然后请幼
儿将物品按沉浮不同分别归类。
幼儿发现泡沫塑料、木头积木等都是浮在水面的,而小钉子、小花片等
都是沉下去的,实验中幼儿了解了“浮在水面”、
“沉在水底”的概念。最让幼儿感到奇怪的是白纸开始
是浮的,最后也会沉下去并烂慢慢烂了。
② 溶解
我们准备的有糖、盐、沙子、透明杯、
调羹等,让幼儿通过摇、搅拌,观察物体的溶解,了解怎样加速溶解,知道有的东
西能溶于水,有的不能
溶于水,知道了怎样加速物体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③ 感知水的特性
我们准备的有矿泉水
瓶、针筒、竹水筒、玻璃杯、水枪、点滴管、海绵等,让幼儿看一看、闻一闻、玩一玩,感知水是无
色、
无味、透明的,水是会流动的。实验中幼儿还发现针筒、水枪用力射、快速射就会射得远。
2、了解水的作用
在一系列的实验活动后,幼儿对水的基本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以后的活
动中,孩子们会将自己发现的结果愉快地告诉
大家,然后共同实践,随着对水的进一步了解,孩子们的探
索兴趣越来越浓,那么水与人们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呢?
① 水与人
我们从让每天自己感
受渴了要喝什么开始,使幼儿知道水是我们人体必须的,还让幼儿观察家中大人做哪些事情需要用水,
观
察食堂里叔叔阿姨什么时候需要水。通过引导观察,幼儿知道了爸爸妈妈烧饭、洗衣、小朋友洗头、洗澡……都需
要水,
水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东西。
② 水与植物
我们通过让幼儿对比二
盒植物,(一盒经常浇水、一盒不浇水),使幼儿知道植物也需要水,植物的根犹如小朋友的嘴巴
会吸水
,通过翻种植物,让幼儿学习自己为植物浇水,观察植物的生长。
③ 水与动物
我们引导幼儿饲养小蝌蚪、小金鱼、螃蟹等许多动物,并带领一起换水,使幼儿知道动物也离不开水。
3、懂得节约、保护水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对水已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但是他们对水资源
的保护方面还是一张白纸,为此,我们开展了简单
的保护水资源的活动。
① 参观水厂 <
br>通过联系,我们组织幼儿参观了樵依水厂,通过水厂工人的讲解、介绍,知道矿泉水生产的过程,知道水是
很有限的,懂
得要节约用水(由于污水处理厂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联系好以后又放弃了参观),提醒幼
儿平时洗手将水龙头开得小些,
喝水时要注意喝多少倒多少。
② 平时观察
利用
幼儿上下学、平时外出参观等,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小河里的水,有的幼儿会告诉老师小河里的水脏脏的,有时会
有
人乘着小船在捞东西,使幼儿懂得水被污染后就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四、总结
以
往,我们把教育看成是幼儿生活以外的一个因素,认为外加的教育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没有看到幼儿园课程事实上
就是
幼儿的生活世界,就是幼儿发展的生活本身。把课程看成是外加于幼儿的,就很同意把幼儿生活于课
程割裂开来。后现代
主义课程专家多尔指出:“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
、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课程
不再只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
展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
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
“水的秘
密”这一主题从确立、产生、实施都是来自于幼儿生活,幼儿对它再也熟悉不过了。因此,有较强的探索欲望,<
br>这样幼儿在兴趣的驱使下,通过师幼共同收集物品,操作探索,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水的特性、作用的
了解及保护水
资源的欲望。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抓住幼儿的兴趣及希望了解了热点,采用多种活动
形式:自由活动、区域活动、
集体活动、谈话活动等,我们选择的活动是符合大多数小朋友的探究欲望的
,还根据天气、碰到的随发事件进行随机的操
作、谈话。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为主体的理念,发挥了幼儿
的主题性、积极性、探究性。结合日常活动,在幼儿已生活经
验的基础上,又适当增加一些玩的知识,使
幼儿通过活动懂得节约水保护水。
以往,我们把教育看成是幼儿生活以外的一个因素,认为外加的教育
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没有看到幼儿园课程事实上就是
幼儿的生活世界,就是幼儿发展的生活本身。把课程
看成是外加于幼儿的,就很同意把幼儿生活于课程割裂开来。后现代
主义课程专家多尔指出:“适应复杂
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课程
不再只是特定知识
体系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
完
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
温州七幼 金湘绣
小班社会活动:忍一忍
活动目标:
1、会从结果出发,提醒自己要忍住,并学会等待与分享。
2、通过实务活动中抗诱惑经验的积累,进一步体验抗住诱惑所得到的良好结果的喜悦。
活动准备:
小兔头饰;新鲜的水果、饼干、糖等若干零食;手机、音乐
活动过程:
一、 创设小兔子过生日的情境(幼儿随音乐进场)
1、
认识桌子上的东西,引起幼儿的食欲。
2、 提问:小兔子不在我们该怎么办?为什么等?
3、 小结:小朋友真棒,知道到别人家做客吃饭,要等主人和客人都到齐了才能吃,即便是很想吃也要
忍
一忍,这样才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 帮小兔布置餐桌
1、
请幼儿帮小兔子布置餐桌。
2、 提问:我们用什么办法忍住不去动呢?
三、招待客人老师,忍住食物对自己的诱惑。
幼儿园小班早期阅读:欣赏《幼儿园里真快乐》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正确的坐姿及传书、收书、划指的方法。
2.引导幼儿初步对文字的兴趣。
3.理解儿歌:幼儿园里真快乐。
4.认读:哥哥、姐姐。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听读游戏识字》第一册(人手一本)、录音机、磁带。
2.字条“跟读”、“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读出声”、“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不出声”。
3.《幼儿园里真快乐》的大范例。
4.“哥哥”“姐姐”大字卡各一张,小字卡若干张。
三、活动过程
1.常规训练:
(1)复习1-6课重点字、词。
(2)听音乐传书,跟读1-6课。
2.学习儿歌:
(1)观看大班两位小朋友的情景表演《幼儿园里真快乐》。
(2)出示挂图及大范例,帮助幼儿理解儿歌。
(3)欣赏儿歌。
(4)跟读儿歌。
(5)听音乐收书。
(6)认读“哥哥”、“姐姐”。
3.送字卡:
每位幼儿从椅子底下拿出字卡说说你拿到什么字卡,并把相应的字卡
送给哥哥、姐姐,并能说礼貌用
语“哥哥好”“姐姐好”。
4.游戏:“摘星星”。
四、区角活动
动动脑:4以内的数量
巧巧手:拓印花、帮娃娃穿衣穿袜
变变变:我让小花转起来
小舞台:唱一唱、跳一跳
说说认:帮动物找家
小班科学:螳螂
生成背景:
9月20日,户外活动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在玩球,忽然,只听一声尖叫,我过去
一看,原来,孩子们在
围墙下面发现了一只螳螂。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冯静亭:“这是蚂蚱。”
韩舒宁:“不对,这是蟋蟀。”
单泉:“我知道,我知道,这是螳螂。”
……
小朋友都认为自己说得对,各有各的理由,他们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差一点吵起来。
老师:这到底是蚂蚱,是蟋蟀,还是螳螂呢?
韩业达:“这是蚂蚱,因为它会跳。”
崔鹏:“这是蟋蟀,蟋蟀会叫。”
单泉:“这是螳螂,我在电视上看见过,它有两把大刀。”
……
幼儿非常喜欢小动物,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兴趣浓厚,更愿意到饲养角去研究。但他们又受
生活经验和年龄
特点的限制,在倾听讨论的过程中,看问题片面,局限,缺乏全面的研究。《规程》中也
明确指出要爱护
小动物,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老师也考虑到有研究价值。鉴于此,老师和幼儿一起共同
生成了“螳螂”
这一主题。
五、生成过程
(一)了解已有经验
小朋友们把螳螂高高兴兴地带回教室,在饲养角给它安了一个家。在观察时,他们又展开了议论。
陈智超:“它喜欢吃什么?”
史丽媛:“它是好的还是坏的?
李璇:“它生活在什么地方?”
马友成:“为什么它是绿色的呢?”
崔鹏:“它到底叫什么名字?”
……
孩子们议论的内容越来越多。
老师
:“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是好的还是坏的?今天回家你们想办法找出答案,明天来告诉老师和小朋
友,
好吗?孩子们开始商量了。有的说问爷爷、奶奶,有的说问爸爸、妈妈。有的说查《十万个为什么》,
查
《百科全书》,有的说用电脑上网查。
(二)探索发现
1、问家长
第二天,第三天,孩子们陆续带回了答案。有的说是螳螂,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告诉的,是益虫。
2、查资料
马有成说雌螳螂在生小宝宝之后会把雄螳螂吃掉,是《十万个为什么》上写的。有
的小朋友是请爸爸、妈
妈用电脑上网查的,那上面介绍螳螂是益虫,吃害虫。韩业达还拿来了VCD,说
可以让小朋友一起看,上
面的螳螂本领可大了,它身体的颜色是保护色。
3、喂养
孩子们在吃午饭、加点时,也用面包、米饭、馒头喂它,结果螳螂毫无兴趣。孩子们又在散步时拔了一些
草,发觉螳螂对草比较感兴趣张天启的爸爸还抓了两只蚂蚱,我们一起放到小盒里,螳螂马上用两把大刀
抓住了其中一只,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孩子们高兴地跳起来,嚷到:螳螂吃害虫,它是益虫。
4、自我保护
李小朋和许多小朋友在一起讨论起来:“螳螂遇到敌人怎么办呢?”“我们试一
试吧。”胆子较大的韩业达
把手伸到盒子里,还没等碰到螳螂,它的两把大刀就举了起来,韩业达吓得连
忙把手缩回去。
通过这个小实验,小朋友们明白了:螳螂是用大刀来防御敌人,保护自己的。
5、让幼儿了解自我保护方法并表征,同时进行知识的迁移
>我适时进行知识的迁移。:小动物都会保护自己,你们会怎么保护自己?
潘敦浩:打110。
战海涛:大声喊,救命啊。
臧元晟:不跟坏人走。
唐雯:赶快跑,找爸爸、妈妈。
马佳奕:不单独自己走。
潘绍文:不往耳朵里、鼻孔里塞东西。
……
6、提出新的矛盾点
好提问
题的李璇问我:老师,青蛙、熊到了冬天会冬眠,螳螂冬天到哪儿去了?这个问题小朋友帮李璇找
到答案
,好吗?
过了几天,孩子们陆续找到了答案,螳螂在秋天把卵产在向阳的山坡上、树枝上,有一层硬膜
包着,所以
里面很暖和,而雌雄螳螂就冻死了。到了第二年春天天气暖和了,卵就孵化成小螳螂了,它们
又可以捉害
虫了。
7、表征
马佳奕把螳螂产卵的情景画了下来。韩舒宁把螳螂捉害
虫的样子画了下来。战海涛还画了一只大螳螂带着
一群小螳螂。
8、 经验分享、交流
孩子们把了解到的知识用各种形式告诉小伙伴。有的拿来了VCD ;有的拿来了《十万个为什么》讲给
小
朋友听;有的把螳螂吃害虫的动作画了下来;有的在“悄悄话”角谈论着螳螂的秘密;有的在父母来接
送
时拉着父母看螳螂的各种图片;有的在美工区粘贴、涂色螳螂,他们都在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五、 体会与反思
活动内容的产生来
自幼儿,幼儿探索兴趣很高。教师有机地引导幼儿在饲养角探索、发现,不断丰富已有
经验,又根据幼儿
的已有经验和年龄特点,从螳螂的自我保护迁移到自身的自我保护。在此次活动中,幼
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得到提高,在建构新知识的同时,丰富了认知经验,掌握了许多学习方法,而且能有顺
序地连贯描述螳螂
的外形特征。对以后描述小动物奠定了基础。
小鸭捉鱼
小鸭捉鱼
一、 游戏目标:1、 练习走斜坡,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2、
培养幼儿讲卫生、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
并进行初步的环保意识教育。
二、
游戏重点:帮助幼儿正确掌握两手侧平举、平稳地在斜坡上走。
三、 游戏准备:1、
木制斜坡4条。2、
塑料筛3只;鸭子头饰于幼儿人数相等;塑料玩具鱼
、塑料棒、小树模型、废
纸团、废纸筒、树叶、饮料罐等若干。
四、
游戏过程:
1、开始部分:(1)
老师、幼儿分别扮演鸭妈妈和小鸭的角色,随音乐旋律模仿鸭子走进入场地。(2)
老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的变化做模仿律动:鸭子捉鱼(弯腰点头)、鸭子蹲、
鸭子扑水(跳)。
2、 基本部分:(1)
老师以游戏的口吻交代游戏的名称及玩法,并示范走斜坡的基本动作要领。
指导重点:A.
小鸭捉鱼回来时必须从小路的两边跑回来,并把小鱼放在筛子里。B.
上下斜
坡时要注意重心,两手侧平举。(2)
幼儿听着音乐走到四条小路的起点分别站好,进行游戏:小鸭捉鱼。A.
老师指导:鼓励幼儿勇敢走过斜坡,并站在斜坡旁进行保护。重点:及时纠正
幼儿走斜坡时的动作。B.
游戏玩过一次后,幼儿再去捉鱼时,发现没有鱼了,只有很多其它的东西(垃
圾),老师问:小鸭子,池塘里发生了事呢?有垃圾,池塘的水会变得怎么样呢?怎样才使池塘变干净?
指导:老师启发幼儿回答。重点:初步让幼儿知道要保护环境卫生和热爱劳动。C.
让小鸭子收拾垃圾,直到把池塘的垃圾捡干净。D.
垃圾拾完,继续捉小鱼的游戏,幼儿游戏2--3次,把小鱼捉完为止。重点指
导:老师注意控制幼儿上
下斜坡的速度,提醒幼儿注意上斜坡时身体稍向前倾。3、
结束部分:(1) 小鸭妈妈表扬勇敢参与锻炼的小鸭子,及认真学习本领的、
听指挥的小鸭子(2)
鸭妈妈带领小鸭子听着音乐做小鸭子律动模仿抬着鱼回家。
小班艺术活动 好娃娃
活动目标:
1、结合情景表演理解歌曲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知道要尊敬老人,对老人有礼貌。
活动准备:
1、课前教能力较强的幼儿情景表演
2、情景表演所需的道具:茶杯、小凳
3、娃娃家所需材料
活动流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介绍一位很能干的小朋友,他人见人爱,每个
人都夸他是一个懂礼貌,尊敬老人的好
娃娃,那你知道为什么大家都这么说吗?你猜猜他平时的表现是怎
样的?(启发幼儿结合平时对待老人的
态度,猜猜好娃娃的表现。)
师:刚刚大家都说了他的表现,今天老师把他请来了,请看他的表现。
二、在音乐声中情景表演,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并初步感受歌曲。
教师提问:
1、好娃娃带来了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2、爷爷是怎样的?好娃娃是怎样对待爷
爷的?爷爷高兴吗?(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所说清唱:爷爷年纪大,
嘴里缺了牙,我给爷爷倒杯茶呀,爷爷
笑哈哈)
用同样的方法启发孩子说奶奶。
3、爸爸妈妈看了是怎样
的态度?是怎样说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所说清唱:爸爸和妈妈,齐声把
我夸,尊敬老人有礼貌呀,是
个好娃娃)
三、幼儿学唱歌曲。
师:老师给
它编成了一首很好听的歌,你想学吗?(想)歌曲的题目叫做《好娃娃》。
1、教师示范唱一遍,个别幼儿能根据刚刚表演跟唱的一起唱。
2、请幼儿跟唱。
3、请幼儿集体唱。
4、教师和幼儿一起再唱。
四、延伸活动:办家家
师:刚刚那个好娃娃对待老人可有礼貌了,那你是怎样做的呢?(请幼儿说说,提醒他们要做个尊敬老人
懂礼貌的好娃娃。)
师:我请每一组小朋友组成一个家庭,轮流做好娃娃,好吗?(角色游戏:办家家)
冬天不怕冷
活动目标:
1、知道天冷了,要做好保暖工作。
2、鼓励幼儿不怕冷, 坚持天天按时来园,做一个勇敢的人。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流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们,天气冷了,你怕不怕?那你听听这些人怕不怕冷,他们是谁,好吗?
二、教师结合图片,讲述故事。
教师提问:
1、你听到了有哪些人?
2、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3、他们怕不怕冷?他们勇敢吗?
教师小结:叔叔阿姨、
哥哥姐姐真勇敢,虽然天很冷,但是他们不怕冷,仍然像以前那样,打扫马路,洗
菜,锻炼身体,去上学
,那小朋友你们怕冷吗?你们现在是怎么在做的呢?
三、请幼儿说说自己平时的表现。
师:
天虽然变冷了,但我们小朋友仍然能坚持天天按时来园,是个勇敢的人对吗?(可结合个别幼儿迟到
现象
进行随机教育)
师:但是,虽然我们都是小勇士,但是还是得注意一些必要的保暖工作,比如早上来园
时要戴手套、围巾
等等,保护自己的身体。
四、延伸活动:到户外做锻炼
师:你觉得现在外面冷吗?但是我的小勇士们,你们怕冷吗?那我们一起到外面去锻炼身体好吗?
小班英语 wake up]
上海冰厂田幼儿园 张文杰
Wake
up
目标:
观看情景表演,理解表演内容,学习短语“wake
up”,乐意扮演角色并模仿对话。体验用英语在情景表
演中扮演角色对话的乐趣。
Dad:Wake up!
Ben:Hello, daddy!
Dad:Hello, Ben.
准备:
KT板大房子、太阳、月亮道具各一、领带, 录音机,《Hello, Hello》音乐
流程:
一、 热身打招呼
歌曲:《Hello,Hello》
边唱边入场,与同伴打招呼,与客人老师打招呼。在自己位置上坐下。
二、 情景表演
1、 教师扮演角色表演,幼儿和角色人物打招呼,熟悉角色人物
T1:Hello,I’m daddy, say hello to me.
T2:Hello,I’m baby。
T1:Hello,baby
T2:Hello,daddy.
2、欣赏情景表演
(T1升起月亮)
T1:The moon is rising, Ben ,go to bad. Go to
sleep.
(T1升起太阳)
T1:Oh, the sun is
rising, It’s time to get up.
T1:Wake up! Wake
up!
Oh, It’s too lightly, can you say it with
me? ——Wake up! Wake up!
(鼓励幼儿一起说)
T2:Hello, daddy.
T1:Hello, Ben.
再次欣赏情景表演
3、互动练习对话
(出示“大房子”,分别打开窗和里面的人物打招呼)
T1:Look, there
is a beautiful building. Let’s see who live in it.
T1:Oh, mummy(daddygrandmagrandpa) is sleeping,
let’s call herhim.
All:Wake up! Wake
up!(第一次集体说,第二次分男女说,第三次开小火车说,第四次个别练习)
4、扮演角色表演
①分组表演
T1:Boys, come here. We are daddies.
T2:Girls, come here. We are babies.
②结对表演
You can change two chairs to a bed, and one
act daddy one act baby.
三、退场
和幼儿一起唱《Hello,Hello》,离场。
T:Welcome all the
friends. Let’s sing together.
小班综合活动;小鸟受伤了
综合活动:小鸟受伤了一、活动的生成:
1. 一天
早晨,Emma(家在天津近郊)入园时对我说:“老师,昨天我爸爸用枪打小鸟了!”她的话
令小朋友
们很惊讶,都围了过来。于是我就问她:“爸爸为什么要打小鸟呢?”“为了吃小鸟的肉。” 小
朋友们
眼睛睁得好大好大,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们来说,这真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我继续问:“爸爸
打到小
鸟了吗?”“爸爸站在房顶上,用枪瞄准,没打着,小鸟飞走了。”她的话让我和小朋友们松了一
口气。
班里大多数幼儿可能吃过小鸟的肉,但一定没有把做熟的小鸟和天上飞的、故事中讲的小鸟联系到
一起。
2. 我班的幼儿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家里说一不二,做事情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从来
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因此培养他们关爱、互助,有同情心是非常必要的,这也符合《纲要》的精神。
二、活动目标:
1. 知道小鸟是我们的朋友,要爱护小鸟。
2.
积极参与救助小鸟的活动,团结合作共同救助小鸟。
3.
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拼图,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想法。
确立这样的目标,主要以《纲要》中社会、
语言、科学领域的目标为依据,结合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发
展需要来设计的。
三、活动准备:
1. 图片:(小鸟和妈妈在树枝上),把图片分成十二块儿,作好标记。
图片:受伤的鸟妈妈、哭泣
的小鸟。受伤的鸟妈妈模型。
2.
录音:小鸟和妈妈高兴的叫声——枪声——小鸟的哀鸣。
3. 在娃娃家布置小医院。
4. 小盘子,粮食,皱纹纸(剪成小条和小块儿)水、水杯。
四、活动设计:以小组形式进行。
1. 老师带着幼儿去找小鸟做游戏(进活动室),请幼
儿每人拿一张小图片,老师启发指导幼儿把小图
片一张张拼好,拼成一幅大图。然后请幼儿看图片上有什
么?(小鸟和妈妈在树枝上)猜一猜小鸟和妈妈
在做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2. 请幼儿们坐到黑板前,出示小鸟哭泣的图片。小鸟为什么哭啊?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 请幼儿听录音:发生了什么事情?(反复听)启发幼儿根据录音提示和图片猜想。
4. 鸟妈妈受伤了,翅膀都流血了,从树枝上落下来,小鸟伤心地哭了。启发幼儿来帮助小鸟和妈妈
。
怎样帮助它们呢?请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展开讨论。
5. 老师给幼儿做好分工:给鸟妈
妈包扎;照顾受惊的小鸟;给小鸟和妈妈准备食物:用皱纹纸搓小
虫、团豆豆、画小虫、准备水等。大家
一起救助小鸟一家。
6. 老师和幼儿一起把简单包扎好的鸟妈妈送到医院,请幼儿把准备好的食物
送给它,让小鸟睡在妈
妈身边,大家唱《摇啊摇》。老师提示幼儿:鸟妈妈需要安静养伤,我们改天再来
看它好不好?结束。
延伸:以后每天来看望小鸟一家,及时提供食物,直到小鸟一家恢复健康。
五、活动设计小结:
整个活动幼儿都是在老师设计的特定情境中进行,调动了幼儿各种感官,
看、听、讨论幼儿在全身心的投
入中获得了有益的发展。老师自始至终都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
合作者。支持鼓励幼儿的发现和
表达,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是每个幼儿通过参与这个活动获得了
成功的体验和满足。在活动中有
意为幼儿创设大家共同合作的机会:一起拼图、一起救助小鸟等,使幼儿
感受到与同伴共同生活、活动的
乐趣,初步培养了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