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益生菌知识篇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0-12-14 06:52

成功率高的试管医院-参茸保胎丸

2020年12月14日发(作者:穆僖)
益生菌知识篇
每当说起细菌,很多人都会皱起眉头,甚至有人会联想到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 的“731
细菌部队”,然后敬而远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细菌并不都是有害的,在一个成人体内约有< br>100万亿个细菌,在这些细菌中,有益菌群与有害菌群的数量维系着人体微生态的平衡。也
就是 说,一些有益菌不仅对人体无害,还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帮助人们远离很多疾
病的困扰。

它是益生菌
益生菌源于希腊语,其意思是“有益于生命”。早在1965年,益生 菌的概念由里尔和斯
弟威尔这两位科学家提出,但当时仅用于描述那些能够支持微生物生长的物质。19 74年益
生菌的概念由帕克作为“有益健康且自然存在的微生物”被提出。直到1987年,英国的罗< br>伊·富勒博士才给出益生菌较完整的定义:“益生菌是一种活的微生物喂养补充剂,通过改
善宿主 动物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从而对宿主动物产生有益的效果。”2001年,联合国粮
食及农业粮农组 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专家们给益生菌的定义为:“益生菌是
活的微生物,当摄入充 足的数量时,它会赋予宿主某种健康益处。”2002年,欧洲食品和饲
料菌种协会(EFFCA)给益 生菌定义作了如下修正:“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通过给予(摄入)
充足的数量,对宿主产生一种或多种 特殊且经临床论证的功能性健康益处。”

益生菌的由来
据考证,乳酸发酵类的食 品在远古人类的日常饮食中就已经出现了。早期人类就已经懂
得食用发酵食品,这比人类懂得如何使用火 的时间还要早。
早在公元前200年,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希腊就用有益于人体的乳酸菌制成发酵食品 。
因为乳酸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所以当时用自然发酵奶制造游牧民族的上等食品。古埃及
的 壁画上就有挤牛奶的的场景,及相关的文字记载,当时有一种叫做“生命”的强酸性乳饮
料。古巴比伦游 牧民族也用家畜的奶做成发酵乳饮料用来增强体质。古代的中东和近东都有
食用发酵乳的习惯,并用发酵 乳来治疗胃肠疾病。
在1008年,德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酸奶作坊。
公元12世纪,成 吉思汗的军队就已将马奶和牛奶作为日常饮品。士兵们在出征前先将
马奶和牛奶制成乳饼放入皮囊中,再 将皮囊中注满水。这样在远征的途中乳饼就会发酵,这
种发酵乳是蒙古军队的中重要饮品。
到 了16世纪中叶,发酵乳酪渐渐成为一些民族的传统食品。在我国,酸奶的历史也很
悠久。北魏的贾思勰 所著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酸奶的做法:“牛羊乳皆得作,煎乳四五
沸便止,以娟袋滤入瓦罐中,其酪 暖如人体,熟乳一升用香酪半匙,痛搅令散泻,明旦酪成。”
古人虽然能够制出酸乳饮品,但并不知道其 中的原理,只是凭经验制作。
1665年,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了微生物;1857 年法国化学家巴斯德
描述了乳酸菌;1899年蒂赛报道了双歧杆菌;1900年毛洛鉴定了嗜酸乳杆菌 。1905年梅契
尼科夫出版了《The Prolongation of Life》一书,他在保 加利亚旅行时惊奇地发现那里很
多人都可以健康地活到100岁甚至更长。于是,他向一位叫玛利亚的百 岁老人请教养生之道。
这位老人大半生都在保加利亚南部的孟奇洛维斯特度过,她并不知道真正使她长寿 的原因。
梅契尼科夫通过与老人的深入沟通了解到,她一直食用乳制品尤其是酸奶。于是,他通过对这一地区人们饮食习惯的研究发现,这些长寿的人都有经常饮用发酵牛奶的习惯。经过进一
步考察, 他发现:肠道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身体的健康。人类的肠道里本来有许多的腐败
菌,会产生各种毒素使 人生病,缩短人的寿命。如果每天食用酸奶,酸奶中的“好细菌”会
取代肠道中不好的细菌,使肠道保持 良好的消化功能。这样人类就有可能活得更长久。他还
提出了乳酸菌可以抵抗大肠杆菌,起着清除腐败物 质和减少酚、氨等有害物质的作用。这是
第一次有关乳酸菌生理功能的报道。
在19世纪末, 法国法学家路易斯·巴斯德挽救了法国当时濒临倒闭的养蚕业和酿酒业。
因为他发现了蚕病和酒的腐败都 与微生物有关。巴斯德认为肠内发酵是必需的,并提出了微
生物有益的观点。
1899年,法 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学家蒂赛在对婴儿消化不良病因的研究中发现,在婴
儿的粪便中存在一种多形态细菌 。而且,这种细菌含量在母乳喂养的婴儿体内比在人工喂养
的婴儿体内更多,这就是双歧杆菌。双歧杆菌 是人体肠道内最重要的微生物菌群,它们主要
存在于人体结肠部位,是儿童尤其是断奶前婴儿肠道中占绝 对优势的菌群。蒂赛还发现双歧
杆菌与婴儿患腹泻的频率以及营养都有关系。此外,德国的妇产科医生D oderlein最早发现,
健康女性的阴道是由革兰氏阳性杆菌所主导的,这种菌群的减少及革兰氏阴 性杆菌和其他菌
群的增加,往往导致女性阴道炎症的产生。Doderlein在1891年发表了一篇 题为《关于阴
道分泌物和阴道细菌》的论文。1894年Doderlein还第一个描述了正常的怀孕 女性册阴道
菌群主要由乳酸杆菌组成。这些发现都成为了阴道微生态学和阴道益生菌制剂的基础。191 5
年纽曼第一个使用乳杆菌制剂来治疗女性阴道炎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Rettger和他的同事们开始对从肠道中分离得到的嗜酸乳杆菌进行
系统的研究和最初的人体临床 试验。他们发现这种嗜酸乳杆菌比酸奶中常用的保加利亚乳杆
菌催人体的健康更加有益。
20 世纪50年代,美国农业部已开始批准使用益生菌类产品作为药物来治疗猪和牛的腹
泻病,此病主要由大 肠杆菌所引起。有研究报告显示,益生菌疗法治疗的有效率很高,此治
疗率与用抗生素治疗的效果相差无 几。不同的是,摄入天然的益生菌产品不会给猪带来任何
不良反应,而且成本较低。而使用抗生素药物却 会使抗生素残留在猪体内。
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对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 益生菌的研
究也成为国际上的热门研究课题。世界上对新型高效益生菌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化并逐步拓< br>宽到与人类健康和疾病预防相关的更多领域。含有益生菌的市场产品除了在动物饲料和酸
奶、干酪 、发酵肉制品、发酵蔬菜等方面的成熟应用外,还进一步被用于营养和功能性食品
(如中老年奶粉、婴儿 配方奶粉、谷物食品、口服液、益生菌果汁、豆奶和营养饮品等)、
膳食补充剂、微生态药品和化妆品等 诸多领域中。
益生菌真正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研究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它们与人体有< br>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对益生菌的研究发展迅猛。对益生菌的深入研究对人类的健康将有
更深远 的意义。

为什么人们要补充益生菌?
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中,益生菌的摄入量非常 少。越来越多的“垃圾”食品或快餐食品随
处可见,这些食品仅仅提供一些热量,不是缺乏营养就是提供 的营养超过人体的需求而变成
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包括: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 加工类食品(肉
干、肉松、香肠、火腿等)、饼干类食品(不包括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饮 料、
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和水果类)、话梅蜜饯果脯
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雪糕等)、烧烤类食品。这些食品根本无法满足
人们对营养 与健康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另外,现代人饮食中的大量糖类会促进有害菌和酵
母的生长且抑制有益菌的 繁殖。现代人的膳食中摄入的肉类过多,但摄入的蔬菜水果过少,
这样的饮食结构会削弱益生菌的活性。 植物性食品通常含有较多的益生元,它是益生菌最喜
欢的食物,益生元可显著促进益生菌在体内的繁殖和 生长。与西方的饮食结构的习惯相比,
亚洲人的饮食结构更合理,但现在亚洲人的饮食习惯也日趋西化, 这着实令人担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的居住环境不够理想。我们的日常 生
活用水往往都经过自来水厂的工业化技术处理,而水经过氯处理后,含氯的饮用水会损害体
内 益生菌的生长及其功效。
现代人的生活总与紧张、忙碌相联系,从而使生活压力增大。益生菌对人体的 压力状况
极为敏感,因为压力增大会改变人体内的荷尔蒙平衡,导致人体内的益生菌群数量减少。 抗生素自20世纪40年代问世以来,显著减少了细菌性感染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对人类
的健康和发 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现如今,抗生素的普及和滥用带来了很多副作用。抗
生素类药物在杀死体内有 害菌的同时,也会杀死体内的有益菌。
另外,现代人的旅行和出差机会更多,而各地的环境和饮食都有 很大差异。因此,初到
异地的人容易出现菌群失衡、紊乱的症状。这种益生菌群的减少经常表现为腹泻和 水土不服。
以上这些饮食和环境的改变都会使人体内的菌群发生很大变化,包括它们的组成、数量和平衡。而体内菌群失调又会引起一系列的潜在疾病。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补充益生菌。
最需要 补充益生菌的群体包括:中老年人、婴儿、儿童和妇女。另外一些人群是急需补
充益生菌的,比如:使用 抗生素药物者、经常吸烟喝酒者、习惯性便秘者、办公室工作人员
及电脑工作人员、心血管疾病病人、肝 脏疾病病人等。

试管10天试纸两道杠-耳膜修补


试管和人受那个几率大-嘴皮发紫怎么回事


试管备孕营养食谱-石斛汤煲汤大全


试管移植手术后不能吃什么好-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试管婴儿怀孕两个月同房-猝死的前兆


试管婴儿移植之前需要做宫腔镜吗-疥疮怎么引起的


试管婴儿的男性步骤-背痛的原因


试管7天测出的水印图-青椒热量



本文更新与2020-12-14 06:5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83442.html

益生菌知识篇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