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美素奶粉真假破伤风分类、症状及急救治疗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0-10-18 14:36

婴儿吃奶时间短-儿童皮炎

2020年10月18日发(作者:强育林)
破伤风分类、症状及急救治疗
破伤风杆菌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在化脓菌感染的伤口 中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的中
枢神经系统暂时性功能性改变。破伤风的临床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持续性
强直和阵发性痉挛,严重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衰竭。破伤
风杆菌侵入伤口后,在低氧条件 下(破伤风杆菌是专性厌氧菌)就能在
局部迅速繁殖而产生毒素。
破伤风 - 分类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
产科破伤风
产后(产褥期)(分娩)破伤风
破伤风伴有流产或异位妊娠
其他破伤风
破伤风 在其他方面未特指
强直性破伤风
破伤风 - 病因
破伤风梭菌 < br>破伤风是一种历史较悠久的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
(Clostridiumtetan i)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
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 常的皮肤和粘
膜,破伤风(tetanus)是常和创伤相关联的一种特异性感染,除了可能
发 生在各种创伤后,还可能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
病菌是破伤风梭菌,为专性厌氧,革 兰染色阳性。平时存在于人畜的肠
道,随粪便排出体外,以芽胞状态分布于自然界,尤以土壤中为常见。
此菌对环境有很强的抗力,能耐煮沸。
创伤伤口的污染率很高,战场中污染率可达25 %~ 80%。但破伤风发病
率只占污染者的1%~2%,提示发病必须具有其他因素,主要因素就是
缺氧环境。
创伤时,破伤风梭菌可污染深部组织(如盲管外伤、深部刺伤等)。如
果伤口外口 较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血块充塞,或填塞过紧、局 部
缺血等,就形成了一个适合该菌生长繁殖的缺 氧环境。如果同时存在需
氧菌感染,后者将消耗伤口内残留的氧气,使本病更易于发生。
破伤风 - 病理生理
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
在缺氧环境中,破伤风梭菌的芽胞发育 为增殖体,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
外毒素,主要是痉挛毒素引致病人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菌体及其外< br>毒素,在局部并不引起明显的病理改变,伤口甚至无明显急性炎症或可
能愈合。但痉挛毒素吸收至 脊髓、脑干等处,与联络神经细胞的突触相
结合,抑制突触释放抑制性传递介质。运动神经元因失去中枢 抑制而兴
奋性增强,致使随意肌紧张与痉挛。破伤风毒素还可阻断脊髓对交感神
经的抑制,致使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体温升
高、自汗等。
破伤风 - 临床表现
潜伏期
破伤风
破伤风的潜伏期平均为6~10日,亦有短于24小时或长达20~ 30日,
甚至数月,或仅在摘除存留体内多年的异物如子弹头或弹片后,才发生
破伤风。新生儿 破伤风一般在断脐带后7月左右发病,故俗称“七日风”。
一般来说,潜伏期或前驱症状持续时间越短, 症状越严重,死亡率越高。
发病症状
病人先有乏力、头晕、头痛、咬肌紧张酸胀、烦躁不安、打呵欠等前驱
症状。
这些前 驱症状一般持续12~24小时,接着出现典型的肌强烈收缩,最
初是咬肌,以后顺次为面肌、颈项肌、 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
肌。
病人开始感到咀嚼不便,张口困难,随后有牙关紧闭;面 部表情肌群呈
阵发性痉挛,使病人具有独特的“苦笑”表情。
颈项肌痉挛时,出现颈项强直, 头略向后仰,不能做点头动作。背腹肌
同时收缩,但背肌力量较强,以致腰部前凸,头及足后屈,形成背 弓,
称为“角弓反张”状。
四肢肌收缩时,因屈肌经伸肌有力,肢体可出现屈膝、弯肘、半握 拳等
姿态。在持续紧张收缩的基础上,任何轻微刺激,如光线、声响、震动
或触碰病人身体,均 能诱发全身肌群的痉挛和抽搐。每次发作持续数秒
至数分钟,病人面色紫绀,呼吸急促,口吐白沫,流涎 ,磨牙,头频频
后仰,四肢抽搐不止,全身大汗淋漓,非常痛苦。发作的间歇期间,疼
痛稍减, 但肌肉仍不能完全松弛。
强烈的肌痉挛,有时可使肌断裂,甚至发生骨折。膀胱手括约肌痉挛又
可引起尿潴留。持续性呼吸肌群和膈肌痉挛,可以造成呼吸停止,以致
病人死亡。疾病期间,病人神志 始终清楚,一般无高热。高热的出现往
往提示有肺炎的发生。
病程一般为3~4周。自第二周 后,随病程的延长,症状逐渐减轻。但
在痊愈后的一个较长时间内,某些肌群有时仍有紧张和反射亢进的 现
象。
少数病人表现为局部破伤风。仅有受伤部肌肉的持续怀强直,可持续数
周至数 月,以后逐渐消退。但有时也可发展为全身性破伤风。局部破伤
风的预后较佳。
并发症
除可发生骨折、尿潴留、窒息和呼吸停止外,尚可发生下列并发症:
1、呼吸系统并发症 主要为呼吸困难,窒息是主要死因。在此基础上
可出现咳痰困难,呼吸道不畅,易继发肺不张和肺炎。
2、水电解质失衡 呼吸道不畅、换气不足而致呼吸性酸中毒。肌痉
挛,缺氧和禁食后体内代 谢不全,使酸性代谢产物淤积,造成代谢性酸
中毒。由于进食困难和补充不足,常有低血钾,由此引起腹 胀。且多汗
也可加重离子失衡。
3、.缺氧、中毒,可发生心动过速,时间过久可导致心力衰竭,甚至发
生休克或心脏停跳。
神经症状主要表现
1、肌痉挛和颅神经麻痹
临床的早期症状为:嚼肌痉挛、牙关紧 闭,因表情肌紧缩,使脸部呈“苦
笑面容”。多数病人常因肌痉挛发作或强直性抽搐而呈现角弓反张、喉
头痉挛、呼吸困难,甚至因此而窒息死亡。短期内曾接种过破伤风类毒
素或感染较轻的病人,产 生局限性或流产型的肌痉挛,或局部或一个肢
体的抽搐。头部受伤的破伤风,约有3%~4%的病人发生 面瘫,伴有对侧
的面肌痉挛,但罕有Ⅲ、Ⅵ、Ⅶ对颅神经同时损害者。
2、中枢神经功能紊乱
重型者常出现一系列症状体征,目前认为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有关。病
人诉心悸,出汗,体温升 高,肢体远端苍白,血压增高,尤以收缩压为
著;尿中儿茶酚胺排泄增多,血糖偏高。
破伤风 - 病因病理
破伤风梭菌是厌氧菌,属条件致病菌,病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或伤口
较深并合 伴有有氧菌感染的情况下易生长繁殖。 破伤风梭菌多生
长在泥土及铁锈中,所以在伤口较深沾染泥 土或被铁锈类铁器扎伤时均
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如果只是蹭破表皮而已,伤口不深,只要做 好适当的清创,不必注射破
伤风抗毒素。或用些消毒药水如红药水外擦一下就可以了。如果创面已
干燥,没有渗出液,可不必再擦拭。
因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具 有抗原
性(过敏反应),因此在用药前先作过敏试验。试验结果为阴性可直接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试验结果为阳性者,则应进行脱敏注射,即小剂量
分4--- 5次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在用过破伤风抗毒素超过一周者,如再
使用,还须重作皮肤试验。
破 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侵人人体伤口并在伤口内繁殖和产生外毒素所
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临床上以 患者全身或局部肌肉持续性痉挛
和阵发性抽搐为主,中医亦名“破伤风”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创< br>伤后,或有感染病灶,失于调治,正气受损,风邪乘隙侵入,由表人里,
引动肝风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致病菌是破伤风梭菌,它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的厌氧性芽
孢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 粪便中。破伤风梭菌必须通过皮肤或黏
膜的伤口侵入,并在缺氧的伤口局部生长繁殖,产生两种外毒素, 一种
是痉挛毒素,对神经有特殊亲和力,作用于脊髓前角细胞或神经肌肉终
板,而引起特征性的 全身横纹肌持续性收缩或阵发性痉挛,另一种是溶
血毒素,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心肌损害.因此,破伤 风是一种毒血
症.
破伤风 - 诊断
破伤风杆菌在化脓菌
实验室检 查可见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轻度增高。厌氧培养有破伤风
杆菌。伤口脓液培养可培养出今黄色葡萄球 菌或大肠杆菌。
诊断要点
1.患者有开放性损伤感染史,或新生儿脐带消毒不严,产后感染,外科
手术史。
2.前驱期表现乏力,头痛,舌根发硬,吞咽不便及头颈转动不自如等。
3.典型表现为肌肉 持续性强直收缩及阵发性抽搐,最初出现咀嚼不便,
咀嚼肌紧张,疼痛性强直,张口困难,苦笑面容,吞 咽困难,颈项强直,
角弓反张,呼吸困难,紧张,甚至窒息。
4.轻微的刺激(强光、风吹,声响及震动等),均可诱发抽搐发作。
5.局部型破伤风,肌 肉的强直性收缩仅限于创伤附近或伤肢,一般潜伏
期较长,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虽有“角弓反张”状和颈项强直等症状,但无阵发性
痉挛,病人有剧烈头痛 、高热喷射性呕吐等,神志有时不清,脑脊液检
查有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等。
2.狂犬 病。有被疯狗猫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为主,咽肌应激性增强,
病人听见水声或看见水咽骨立即发生痉挛 ,剧痛喝水不能下咽,并流大
量口涎。
3.其他。如颞颌关节炎、子痫、癔病等。
检查
1.患者有开放性损伤感染史,或新生儿脐带消毒不严,产后感染,外科
手术史。
2.前驱期表现乏力,头痛,舌根发硬,吞咽不便及头颈转动不自如等。
3.典型表现为肌肉 持续性强直收缩及阵发性抽搐,最初出现咀嚼不便,
咀嚼肌紧张,疼痛性强直,张口困难,苦笑面容,吞 咽困难,颈项强直,
角弓反张,呼吸困难,紧张,甚至窒息。
4.轻微的刺激(强光、风吹,声响及震动等),均可诱发抽搐发作。
5.局部型破伤风,肌 肉的强直性收缩仅限于创伤附近或伤肢,一般潜伏
期较长,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破伤风杆菌 在伤口的局部生长繁殖,产生的外毒素才是造成破伤风的原
因。外毒素有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两种,前者 是引起症状的主要毒素,
对神经有特殊的亲和力,能引起肌痉挛;后者则能引起组织局部坏死和
心肌损害。破伤风的痉挛毒素由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并附合在血清球
蛋白上到达脊髓前角灰质或脑干的 运动神经核,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后的
毒素主要结合在灰质中突触小体膜的神经节甙脂上,使其不能释放抑 制
性递质(甘氨酸或氨基丁酸),以致α运动神经系统失去正常的抑制性,
引起特征性的全身横 纹肌的紧张性收缩或阵发性痉挛。毒素也能影响交
感神经,导致大汗、血压不稳定和心率增速等。所以破 伤风是种毒血症。
辅助检查
破伤风仅需按照检查框限“A”即可。【鉴别诊断】
破伤风 - 如何急救
破伤风
一、判断
1、有外伤史,曾有过创伤感染 史,哪怕是一点点小创口或创口已愈合,
以及分娩、流产、手术、接产等消毒不严等都可致破。
2、初期病人张口困难、不安、头痛、头晕、疲惫。甚者肌肉强直性痉
挛、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颈 、躯干、下肢后侧肌群痉挛,出现腰部
上挺,颈项上弓者称“角弓反张”现象。重者遇声、光、响动等刺 激时,
发生吞咽困难,窒息等。也可发生肌肉撕裂,关节脱臼,骨折和舌咬伤。
3、患者潜 伏期超过10天以上,起病又慢,每天发作3次左右,及时治
疗预后良好。若潜伏期未过7天,在3天内 ,痉挛发作频繁,多项症状
出现,提示预后不良。
二、急救
1、病人住的室内要安静,温暖,避声、光、风等响动。专人看护,防
跌碰伤。
2、 深创口周围先用1~2万单位破伤风抗毒素(理想的是肌肉注射破伤
风免疫球蛋白250~500单位) 封闭注射后,再将伤口内的泥土异物、
坏死组织、碎骨彻底清理,不缝合,敞开创口。并用3%双氧水或 1:1000
高锰酸力争上游溶液反复冲洗。
3、立即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 3万国际单位,新生儿注射
500国际单位(注射前应做过敏试验)。越早注射越能中和游率的破伤风杆菌的外毒素。
4、速转送医院或呼救医护人员前来对症治疗。
5、最可靠的预防破 伤风发病是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小儿用百日咳、白
喉、破伤风混合疫苗注射,可保证5~10年不得此玻 。
破伤风 - 治疗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要采取积 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消除
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并发症等。破伤风的残废率约为10%。
(一)消除毒素来源(处理伤口):有伤口者,均需在控 制痉挛下,进行
彻底的清创术。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后,敞开伤口以利引流,并用3%
过氧化氢 或1:1000高锰酸钾溶冲洗和经常湿敷。如原发伤口在发病时
已愈合,则一般不需进行清创。 (二)使用破伤风抗毒素中和游离的毒素:因破伤风抗毒素和人体破伤风
免疫球蛋白均无中和已与神 经组织结合的毒素的作用,故应尽早使用,
以中和游离的毒素。一般用2万~5万IU抗毒素加入5%葡 萄糖溶液
500~1000ml内,由静脉缓慢滴入: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血清反应。
对清 创不够彻底的病人及严重病人,以后每日再用1万~2万IU抗毒素,
作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共3~5 日。新生儿破伤风可用2万IU抗毒素
由静脉滴注,此外也可作脐周注射。还有将抗毒素5000~10 00IU作蛛
网膜下腔注射的治疗方法,认为可使抗毒素直接进入脑组织内,效果较
好,并可不 再全身应用抗毒素。如同时加用强的松龙12.5mg,可减少这
种注射所引起的炎症和水肿反应。如有 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或已获得
自动免疫的人的血清,则完全可以代替破伤风抗毒素。人体破伤风免疫< br>球蛋白一般只需注射一次,剂量为3000~6000U。
(三)控制和解除痉挛:病人应住单 人病室,环境应尽量安静,防止光声
刺激。注意防止发生附床或褥疮。控制和解除痉挛是治疗过程中很重 要
的一环,如能做好,在极大程度上可防止窒息和肺部感染的发生,减少
死亡。
1、 病情较轻者,使用镇静剂和安眠药物,以减少病人对外来刺激的敏
感性。但忌用大剂量,以免造成病人深 度昏迷。用安定(5mg口服,10mg
静脉注射,每日3~4次)控制和解除痉挛,效果较好。也可用 巴比妥钠
(0.1~0.2g,肌肉注射)或10%水合氯醛(15ml口服或20~40ml直肠灌注,每日3次)。
2、病情较重者,可用氯丙嗪50~1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从
静脉缓慢滴入,每日4次。
破伤风抗毒素及抗生素
3、抽搐严重,甚至不能 作治疗和护理者,可用硫喷妥钠0.5g作肌肉注
射(要警惕发生喉头痉挛,用于已作气管切开的病人, 比较安全),副
醛2~4ml,肌肉注射(副醛有刺激呼吸道的副作用,有肺部感染者不宜
使用 ),或肌松弛剂,如氯化琥珀胆硷,氯化筒箭毒硷、三磺秀铵酚、
氨酰胆碱等(在气管切开及控制呼吸的 条件下使用)。如并发高热、昏
迷,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30mg口服或氢化可的松200~
4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
(四)防治并发症:补充水和电解质,以纠正强烈的肌 痉挛、出汗及不能
进食等所引志的水与电解质代谢失调,如缺水、酸中毒等。对症状较轻
的病人 ,就争取在痉挛发作的间歇期间自己进食。对症状严重、不能进
食或拒食者,应在抗痉挛药物的控制下或 作气管切开术后,放置胃管进
行管饲。也可作全胃肠外营养。
青霉素(80万~100万U, 肌内注射,每4~6小时1次)可抑制破伤风
杆菌,并有助于其他感染的预防,可及早使用。也可给甲硝 唑500mg,
口服,每6小时1次,或1g,直肠内给药,每8小时1次,持续7~10
日。 据文献报道,甲硝唑对破伤风的疗效优于青霉素。此外,还应保持
呼吸道通畅,对抽搐频繁而又不易用药 物控制的病人,尖早期作气管切
开术;病床旁应备有抽吸器、人工呼吸器和氧所等,以便急救。
[1]

破伤风 - 预防
预防本病的方法
1、正确处理伤口。对于一 般小的伤口,可先用自来水或井水把伤口外
面的泥、灰冲洗干净。有条件的,可在伤口涂上碘酒等消毒药 水,然后
在伤口上盖一块干净的布,轻轻包扎后再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对于一些
大的伤口,可
破伤风
先用干净的布压住伤口,然后迅速去医院治疗。
2、注意产妇卫生。
3、注射预防针。
4、内服中药。
预防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 又称四六风、脐风、七日风等,是由于破伤风杆菌
自脐部侵入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是接生时用未经
严格消毒的剪刀剪断脐带,或接生者双手不洁,或出生后不注意脐部的
清洁消毒 ,致使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所致。
本病多发生在出生后4-6天,病初常有烦躁不安、哭闹,以后可 出现吸
奶不紧、牙关紧闭、抽搐、眼裂变小、面肌痉挛,及出现皱眉、举额、
口角向外牵引、口 唇皱缩、撅起成苦笑面容;颈部和躯干四肢肌肉痉挛,
再现双手握拳、两臂强硬、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 状;严重者呼吸肌痉
挛,出现口唇青紫,甚至窒息;而且任何轻微刺激,如声音、光亮、震
动都 能引起痉挛发作;多数患儿有发热,但也可以无热或低热。
此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1、孕妇应接受破伤风免疫注射。
2、分娩时应采用新法科学接生。

在 接生时严格无菌操作,注意脐带端的清洁处理,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
施。若遇急产而来不及使用消毒接生 包,可将剪刀在火上烧红后使用,
并把脐带残端多留4-5厘米,并在24小时之内按严格消毒操作将脐 带
远端再剪去一段,重新消毒结扎。其近端用1:4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
过氧化氢溶液清 洗,再涂以2.5%碘酒。同时,给新生儿肌肉注射破伤风
抗毒素和青霉素,可以预防感染。
破伤风 - 所属分类
败血症
生物致病因子和生物源性疾病

年味图片-脐带过短


孕妇 亲子鉴定-安满孕妇奶粉好吗


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中国最好的肝胆医院


金慧善-终于等到你歌词


小苏打哪里有卖-年轻人早泄能治好吗


kirk cameron-超能宝宝


长颈鹿的特点-黄金搭档怎么样


1112223333-鳄鱼能吃吗



本文更新与2020-10-18 14:3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26745.html

破伤风分类、症状及急救治疗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