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3 23:38

-

2021年3月3日发(作者:什么是子宫内膜移位)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1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
十七、解热镇痛抗炎药
1.
解热镇痛
用及主 要不良反应

抗炎药


2
)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双 氯芬酸、布洛芬、美洛昔
与抗痛风药

康、塞来昔布的作用特点与应用

2.
抗痛风药

秋水仙碱、别嘌醇、丙磺舒等抗痛风药的作用和应用







一、解热镇痛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



(一)共同特点



【共同作用机制】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所必需的环氧酶(
COX
),干扰前列腺素合成。






补充:
COX
有两种同工酶, 即
COX

1

COX

2







补充:解热镇痛消炎药的分类



1.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对
COX

1

COX

2
均有抑制 作用。



2.
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选择性抑制
COX

2
,而对
COX

1
的抑制作用弱。



意义:胃肠道不良反应减轻。



代表药:尼美舒利、

塞来昔布、美洛昔康、罗非昔布等。



【共同药理作用】



一、解热作用



机制:
抑制中枢
COX
,使
PG
合成减少




特点:
NSAIDs
只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但 不能降至正常体温以下,而且不影响正常人的体温



二、镇痛作用



机制:
抑制外周病变部位的
COX




特点:
对慢性钝痛有效,对急性锐痛、严重创伤的剧痛、平滑肌绞痛无效。无成瘾性。




三、抗炎作用



机制:
抑制炎症局部的
COX




特点:
对抗炎症早期的红肿热痛,不能防止炎症发展和后遗症



(二)常用药物



1.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1






【药动学】



◇吸收:口服后易从胃和小肠上部吸收。



吸收过程中和吸收后,可被胃肠黏膜、血浆、红细胞和肝脏的酯酶迅速水解,产生 水杨酸,故阿司匹
林的
t1/2
仅有
15min
左右。



水杨酸以盐的形式存在,具有药理活性。



◇分布:



水杨酸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
80%

90%




“阿依水、抢蛋白”




格列类、华法林、



被抢劫、被游离;



易过量、易中毒、



低血糖、低凝血。



游离型可分布于全身组织,也能进入关节腔、脑脊液、乳汁和胎盘。



◇代谢:主要经肝药酶代谢。



◇排泄:



①约
25%
以原形由肾脏排泄,其 余与甘氨酸和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尿液排出。



②改变尿液的
PH
值,使
碱化尿液,可加速排泄




【药理作用】



一、解热镇痛作用



较强。适用于:感冒发热、肌肉痛、关节痛 、痛经、神经痛和癌症患者的
轻、中度疼痛
等。



二、抗炎抗风湿作用



三、抑制血栓形成



二、抗炎抗风湿作用



◇作用较强,但用量要比解热 镇痛剂量大
1

2
倍,
最好用至最大耐受量
(口服每日3

4g
)。




急性风湿热患 者服用后
24

48h
内退热
,缓解关节红肿及剧痛,血沉减慢—— 因控制急性风湿热疗
效确切,故用于该病的鉴别诊断。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只是对症,可使关节炎症消退,疼痛减轻。



三、抑制血栓形成:



注意:
小剂量(
100mg/
日)



机制:
抑制血小板中的
COX

1
,减少
TXA
2
(血栓素
A
2
)的生成。




应用:
心血管恶性事件的一级预防
,可降低心梗、脑梗发生率。



【不良反应】



乙酰水杨酸,抑制
COX

PGE




解热又镇痛,抗炎抗风湿;



抑制血小板,防治血栓塞;



不良反应多,为您扬名易。



“为”——胃肠反应



“您”——凝血障碍



“扬”——水杨酸反应



“名”——过敏反应



“易”——瑞夷综合征



1.
胃肠道反应




原因:
直接刺激胃黏膜




抑制
COX-1
,抑制胃黏膜
PGs
合成。



表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及畏食常见。



























2




可损伤胃黏膜,呈无痛性出血,甚至诱发或加重溃疡和出血。



2.
凝血障碍:



原因:
一般剂量抑制血小板



长期或大剂量还可抑制凝血酶原合成



表现:易引起出血,如牙龈出血等。



处理:
维生素
K
可以预防




肝功能不全、凝血酶原合成功能低下者慎用。



手术前
1
周停用。



3.
过敏反应:



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



4.
阿司匹林哮喘:



哮喘患者服用本品
可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性哮喘”。



5.
水杨酸反应:



①剂量过大(
5g

d
)导致



②中毒反应: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等



③处理:停药;碱化尿液,加速排出



6.
瑞夷综合征:



表现:病毒感染伴发热的儿童或青 年应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合并脑病,严重者可致死。



注意:
10
岁左右儿童,患流感或水痘者忌用本品




WHO
推荐首选:对乙酰氨基酚)



【禁忌证】



胃溃疡



严重肝损害



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
K
缺乏症、血友病、



哮喘、鼻息肉、慢性荨麻疹。



2.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作用特点:



解热作用和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



几乎
不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



对血小板和凝血时间无影响




应用:



①临床用于感冒发热、关节痛、头痛、神经痛和肌肉痛等。




阿司匹林过敏、消化性溃疡病、阿司匹林诱发哮喘的患者,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代 替阿司匹林





WHO
推荐儿童因病毒感染 引起发热、头痛需使用
NSAIDS
时,应首选对乙酰氨基酚




④本药不能单独用于抗炎或抗风湿治疗。



不良反应:



治疗量、疗程短时,很少产生不良反应。



长期大剂量服用可能造成肾毒性,如慢性肾炎和肾乳头坏死。



过量中毒可造成肝坏死;



对于中毒的患者及时使用蛋氨酸(甲硫氨酸)或乙酰半胱氨酸可防止肝损伤




3.
吲哚美辛(消炎痛)



作用特点:



是最强的
PG
合成酶抑制剂之一




其抗炎、镇痛作用强于阿司匹林,对急性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与保泰松相似。



除抑制
COX
外,可能也抑制磷脂酶
A
和磷脂 酶
C
,以及抑制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的增殖。



























3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23:3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9100.html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