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称:
三七
Panax notoginseng
(Burk.)
sanchi
2.
来源(基源):
为五加科植物三七
Panax
notoginseng
(Burk.)
的干燥根
和根茎。
3.
植物形态:
1
、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
1
~
6cm
,直径
1
~
4cm
。
2
、筋条呈 圆柱形或圆锥形,长
2
~
6cm
,上端直径约
0.8cm
, 下端直径约
0.3cm
。
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或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
4.
药用 植物培育:
中偏酸性砂壤土、排灌方便、具有一定坡度、十年内未种过三七的
地块,最佳为新开 垦的生地。
PH
值为
5.5-7.0
较好。
三七属喜阴植 物。喜冬暖夏凉的环境,畏严寒酷热。三七对光敏感,喜斜射、散射、漫射光
照,忌强光。生长要求一定 的荫蔽条件,三七对光照的要求通常为自然光照的
8-20%
之间,
光照超过
20%
则三七不能正常生长。光照过弱,植株徒长,叶片柔软,主根增长缓慢,容易
得病;光照 过强,植株矮小,叶片容易灼伤。因此,三七的栽培过程中必须人为搭建荫棚,
以满足三七对光照的要求 。
5.
采制:
1
、三七: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
、三七粉:取三七,洗净,干燥,
碾细粉。
3
、熟三七:取净三七打碎, 分开大小块,用食用油炸至表面棕黄色,取出,沥出
油,研细粉。
4
、三七片:取三七 ,洗净,蒸透,取出,及时切片,干燥。
6.
产地:
主产于云南文山、砚山 、马关、西畴、广南、麻栗坡、富宁、邱北,广西田阳、
靖西、田东、德保。云南文山历史悠久、产量大 、质量好,习称“文三七”、“田七”,为
著名的道地药材。
7.
性状:< br>1
、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
1
~
6cm
,直径
1
~
4cm
。表面灰褐色或灰黄
色,
有断续的纵皱纹和支根痕。顶端有茎痕,
周围有瘤状突起。
体重,
质坚实,
断面灰绿色、
黄 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
2.
筋条呈圆柱形或圆锥形 ,长
2
~
6cm
,上端直径约
0.8cm
,下端直径约0.3cm
。
3.
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或条状,
表面有数 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
断面中心灰绿色或白色,
边缘深绿色或灰色。
8.< br>显微特征:
根的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层细胞。韧皮部散布树脂道。形成层环常略弯曲。
木射 线宽广,木质部导管近形成层处稍多,作径向排列。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并有少数草酸
钙簇晶, 射线细胞中淀粉粒尤多。
从播种到收获需三年以上(
3
年价值最高),且 同一块区域收获后
5-8
年才可栽培
9.
化学成分:
三七 中含有多种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甙的活性成分。从根中分得人参皂甙
(
ginsenoside -Rb1
、
Rb
、
-Re
、
-Rg1
、
- Rg2
、
-Rh1
,
20-O-
葡
萄
糖
人
参
皂
甙
Rf
(
20-O-glucoginsenosid eRf)
,三七皂甙(
notoginsenoside)-R1
、
-R2< br>、
-R3
、
-R4
、
-R6
、
-R7
,绞股兰甙(
gypenoside)XVII[1-5]
;从块状根茎中分得:人参皂甙< br>-Rb1
、
-Rb2
、
-Rd
、
-Re
、< br>-Rg1
和三七皂甙
R1[4]
10.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
2g
,加甲醇
15ml
,水浴温浸
30min
,滤过。①取滤液
1ml
。
蒸干,
加醋酐
1ml
与硫酸< br>1-2
滴,
显黄色,
渐变为红色、
紫色、
青色、
污绿 色。
(检查甾类
)
。
②取滤液数滴点于滤纸上,干后置紫外光灯(
3 65nm)
下观察,
显淡蓝色荧光,
滴加硼酸饱和
的丙酮溶液与
10 %
枸橼酸溶液各
1
滴,
干后,
置紫外光灯下观察,
有强烈的 黄绿色荧光。
(检
查黄酮类
)
(
2)
薄层色谱
< br>取粉末
0.5g
,加水
5
滴搅匀,再加水饱和的正丁醇
5ml
密寒,振
摇
10min
,放置
2h
,离心,取上清液,加正 丁醇饱和的水
3
倍量摇匀,放置使分层(必要时
离心
)
。取正丁醇层 ,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甲醇
1ml
使溶解,作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皂
甙
R b1
、
Rg1
,及三七皂甙
R1
加甲醇制成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 种溶液各
1
μ
l
,分别点于
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 以氯仿
-
醋酸已酯
-
甲醇
-
水(
15
:< br>40
:
22
:10)10℃烘约
10min
。供试
品 色谱中,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紫外灯下,
显相同的荧光斑
点。
11.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12.
药理作用:
一、三七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作用
1
、三七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能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
2
、三七能促进各类血细胞分裂生长、增加数目,具有显著补血功效
三七总皂苷除提高白鼠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外,
还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率,提高血
液中淋巴细胞的百分比
3
、三七具有活血化瘀、去瘀生新的明显疗效。
二、三七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实验表明,三七在明显扩张血管,减低冠脉阻力,增 加冠脉流量,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
增加营养性心肌血流量的同时,
能够降低动脉压,
略减心率,
使心脏工作量减低,
从而明显
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可用于治疗心肌缺血、 心绞痛及休克。
三、三七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临床应用证明,
三七地上部份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
表现为镇静、
安定与改善睡 眠
等功用;三七地下部分能兴奋中枢神经,
提高脑力和体力,表现出抗疲劳性;三七的各个部< br>分均有利于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并且还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四、三七抗炎症作用
药理实验表明,
三七对多种原因 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具有较强的
抗炎功效。例
五、三七对免疫系统的功用
三七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六、三七的抗肿瘤作用
三七皂苷和三七多糖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治疗癌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13.
功效: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 血,
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14.
附注:
孕妇慎用。
1.
名称:
云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
Poria cocos (Schw.) Wolf.
Tuckahoe 2.
来源(基源):
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
3.
植物形态:
完整的茯苓呈类圆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 团块,大小不一。
4.
药用植物的培育:
云获苓为
兼性寄生
菌,野生在海拔
600-1000m
山区的干燥、向
阳山坡上的
马尾松、
黄山松
、
赤松
、
云南松
、
黑松
等树 种的根际。孢子
22-28
℃
萌发,菌丝
18-35
℃
生长 ,于
25-30
℃
生长迅速,子实体
18-26
℃
分化生长 并能产生孢子。段木含水量以
50%-60%
、土壤以含水量
20%
、
pH3-7
、坡度
10°
-35°
的山地砂性土较适宜生长。在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下有利获等的生长。
5.
采制:
通常栽后
8-10
个月茯苓成熟,其成熟标志为苓场再次出现龟裂纹,扒开观察菌
核表皮颜色呈黄褐色,未出现白 色裂缝,
即可收获。选晴天挖出后去泥砂,
堆在室内盖稻草
发汗,等水气干了,苓皮起 皱后削去外皮,干燥。野生茯苓一般在
7
月至次年
3
月间到马
尾松林 中采取。生有茯苓的地面,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
一松林中树桩周围地面有裂隙,敲之
发 出空响;二松树附近地面有白色菌丝(呈粉白膜或粉白灰状);三树桩头烂后,有黑红色
的横线裂口;四 小雨后树桩周围干燥得快,或有不长草的地方。加工
:
茯苓出土后洗净泥土,
堆置于屋 角不通风处,
亦可贮放于瓦缸内,
下面先铺衬松毛或稻草一层,
并将茯苓与稻草逐层铺迭,
最上盖以厚麻袋,使其
“发汗”,
析出水分。然后取出,将水珠擦去,< br>摊放阴凉处,
待表面干燥后再行发汗。如此反复
3
~
4
次,至 表面皱缩,皮色变为褐色,再置阴凉干燥处
晾至全干,即为“茯苓个”。切制
:
于发汗 后趁湿切制,亦可取干燥茯苓以水浸润后切制。
将茯苓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切成薄片或小方块,
即为白茯苓;
削下来的黑色外皮部即为茯苓
皮;茯苓皮层下的赤色部分,即为赤茯苓;带有松根 的白色部分,切成正方形的薄片,即为
茯神。切制后的各种成品,均需阴干,不可炕晒,并宜放置阴凉处 ,不能过于干燥或通风
.
以免失去粘性或发生裂隙。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22:1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8915.html
-
上一篇:体育运动如何改变我们的身心健康
下一篇:中药小常识 中药知识大全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