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脊髓型肌肉萎缩症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3 20:22

-

2021年3月3日发(作者:李蓉)
脊髓型肌肉萎缩症




脊髓型肌肉萎缩症是什么





1
、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
SpinalMuscularAtrophy
)是最常见的致死性神经肌 肉疾病之一,
是由于脊髓前角细胞运动神经元变性,
导致患者近端肌肉对称性、
进行性 萎缩和无力,
最终
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居致死性常染色体遗传病第二位。
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发病
率为
1/6000-1/10000
,若夫妻 双方生过一个
SMA
患儿,则再生患儿的概率为
25%
,生无症
状的 携带者的概率为
50%
,生一个正常的孩子的概率为
25%





2
、脊髓性(进行性)肌萎缩是一种具有进行性、对称性、以 近端为主的弛缓性瘫痪和
肌肉萎缩为特征的遗传性下运动神经元疾病。




3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仅累及下运动神经元,患者四肢呈进行性弛缓性瘫痪,近端重 于
远端,
下肢重于上肢等临床表现,
可结合颈椎或腰椎影像学未见与临床相一致的表现 ,
以及
肌电图、肌肉病理检查等特点进行诊断。



脊髓型肌肉萎缩症的分类




1
、Ⅰ型,又称 重型、急性型、婴儿型,患者在出生六个月内即出现症状,病患之四肢
及躯干因严重肌张力减退而呈现无 力症状,颈部控制、吞咽及呼吸困难,哭声无力、肌腱反
射消失,一般在两岁前就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2
、Ⅱ型,又称中间型,其症状常出现于出生后六 个月至一岁半之间,病患之下肢呈对
称性之无力,
且以肢体近端较为严重,
患者无法自 行站立及走路,
有时可见舌头及手部颤抖,
肌腱反射消失或减弱,
但脸部表情正常,< br>患者可依靠物理治疗及呼吸照护存活至成年,
孩童
期因呼吸道感染而死亡的占很大比例。




3
、Ⅲ型,又称成人型,属于轻型脊髓性肌萎缩症 ,其发病年龄从一岁半至成年。以轻
度、对称的肢体近端肌肉无力为表征,下肢较上肢易受侵犯,
在跑步、
跳跃及上下楼梯时会
有轻度不便,肌腱反射减弱,通常此类患者长期存活率高。


脊髓型肌肉萎缩症的症状




1
、婴儿脊髓性肌萎缩





1
)对称性肌无力:自主运动减少,近端肌肉受累最重,手足尚有活动。





2

肌肉松弛:
张力极低,当婴儿仰卧位姿势时下肢呈蛙腿体位、
膝反射减低或消失。





3
)肌肉萎缩:主要累及四肢、躯干、其次为颈、胸各部肌肉。





4
)肋间肌无力、膈肌多不受累、膈肌运动正常, 故呼气时胸部下陷呈现矛盾呼吸。





5
) 病程为进行性,晚期延髓支配的肌肉萎缩,以咽肌最为显著,伴有肌纤维震颤,
咽腭肌肉萎缩引起呼吸及 吞咽困难,易有吸收性肺炎。




2
、少年型脊髓性肌萎缩




是婴儿型的一种 轻型病损,起病常在
2-7
岁,间或更晚,开始为步态异常,下肢近端肌
肉无力,病情 进展缓慢,逐渐累及下肢远端和上肢。




3
、中间型脊髓性肌萎缩




又称慢性婴儿型 ,起病在出生后
3-15
个月,开始为近端肌无力,继而波及上肢,病情
进展缓慢,面 肌常不受影响。




4
、少年型显性遗传肌萎缩




本型为特殊型 显性遗传性疾病,起病多在
3-4
岁时,主要表现为近端肌无力及萎缩,病
情较轻,不 影响寿命,可正常生活。




5
、中年男性脊髓性肌萎缩




表现为双手活 动软弱无力,手的内在肌萎缩,可有

爪形手



猿手< br>”
畸形。系衣服扣、
拣小物件及写字困难。以后肌无力波及邻近肌群,
累及臂和 肩,再发展到下肢。也有从足发
病,扩展到下肢,然后上肢者。肌肉萎缩软弱对称发展,有时仅累及一只 手。肌张力减低,
腱反射减弱与受累肌相应。
括约肌无功能障碍,
病理反射多不出现,
但可见于频发肌束震颤
时。
肌束震颤可不定部位出现,
有寒冷、
情绪 波动或受到机械刺激时可诱发和加重肌束震颤。
病程中无自发疼痛和感觉异常出现,舌肌萎缩,软腭运动 障碍伴发音及吞咽症状极少产生。



脊髓型肌肉萎缩症诊断




1
、实验室检查:





1
)血清
CPK SMA-
Ⅰ型血清
CPK

均为正常。Ⅱ型偶见增高,其
CPK
同工酶
MB
常有
升高。 Ⅲ型
CPK
水平常增高,有时可达到正常值
10
倍以上,且同工酶变化以MM
为主
;


CPK

常随着肌肉损害的 发展而增加,至晚期肌肉严重萎缩时,
CPK
水平才开始下降。





2

基因诊断对于儿童型
SMA

一 般可通过
PCR
方法扩增
SMNt
基因的
7

8< br>号外显子
并结合单链构象多态分析(
SSCP
)或应用:
DraI
DdeI

SMNt
基因
7

8
号 外显子酶切图
谱分析进行诊断。




2
、其他辅助检查:





1

CT
肌肉扫描,此有助于
SMA
与各型肌营养不良的鉴别。
SM A

呈现不完整轮廓
的弥散性低密度改变,肌组织反射丧失
;
而肌 营养不良则表现大量低密度损害,全部肌肉均
受累。一般假性肥大在
SMA
患者中很少见。





2
)电生理检 查,
EMG
可反映
4
种主要类型
SMA
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 况。但其异常
改变相似,
包括纤颤电位和复合运动单位动作电位

MUAPs

的波幅和时限增加以及干扰相
减少。在
SMA-
Ⅲ、Ⅳ型病例中, 有时可见神经源性和肌源性电位,混杂存在于同一肌肉。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20:2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8545.html

脊髓型肌肉萎缩症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