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肌营养不良症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3 20:17

-

2021年3月3日发(作者:什么是头发种植)
肌营养不良症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吕传真

陈向军

200040
上海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9
年第
3
期第
32


肌营养不良症(
muscular
dystrophy,
MD
) 是一组多见的难治性疾病,多数
与遗传因素有关。近
20
年来,特别是自
90
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
使以
MD
为代表的一组肌病在认识和诊断 水平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



一、基因定位

1





1 986

Monaco
等首次将
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症< br>(
DMD

中抗肌营养不
良蛋白
(dystrophin)< br>基因定位于
Xp21.2
之后,目前几乎对所有常见形式的肌营
养不良症的基因 定位和主要基因产物都了解得较为清楚。
例如,
性连锁隐性遗传

MD
定位于
Xp21.2

Emery-Dreifus
基因定位于
X q28

产物为
emerin

隐性遗
传的先天性肌管性肌 病定位于
Xq28,
基因产物为肌管素
(myotubularin)
。常 染
色体显性遗传的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

LGMD


基因 定位于
5q

基因产物
LGMD1A

LGMD1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
LGMD

5
型:
2A
型 基因定位于
15q15.1

q21.1

基因产物
cal pain

2B
型定位于
2p,
产物
LGMD2B

2C
型定位于
13q12
,产物为
γ-sarcoglycan

2D
型定位于
17q12

q21.33

产物
α
-sarcoglycan(adhalin)
2E
型定位于
4q12
,产物
β
-sarcogly can

2F
型定位于
5q33

q34
,产物
δ
-sarcoglycan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 br>(FSHD)

基因定位

4q35

产物
FSHD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远端型肌营养不良症定位于
14
号染色
体,
产物
MPDI

隐性遗传的远端肌营养不良症,
定位于
2p12

p14

产物
ARDMD

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的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定位于
14q11.2

q13
,产物OPMD

遗传性包涵体肌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定位于
9q1
,产物
HIBM
。常染色
体显性遗传的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定位于
19q1 3
,产物为肌强直素蛋白激酶
(myotonin-protein kinase)




基因研究的另一个重大进展是认识到一大组 肌病与离子通道的障碍有关,

Thomsen

(
常染色体显性遗 传
)

Becker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肌强直症的基
因均定位于
7q35
,基因产物均为肌肉氯通道蛋白
(CL C-1)
;属于钠通道病的高钾
性周期性麻痹、先天性副肌强直症,基因均定位于
17 q13.1

q13.3
,基因产物
均为钠通道
α
-
亚单位(
SCN4A)
;而属钙通道病的高钾性周期性麻痹,定位于
1q31

q32
,基因产物为二氢吡啶受体(
CACNL1A3)




除上述肌肉疾病之外,
代谢性肌病
(
如糖原累积病)

线粒体脑肌病的分子生
物学研究亦有长足发展。



二、治疗



对肌肉疾病的治疗仍然十分困难,特别是 与遗传有关的
MD
。本病缺乏治疗
办法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对疾病机制认识不清和进行大 样本多中心研究困难等因
素有关。
目前用于
MD
治疗的有:
(1)< br>免疫抑制剂
:
皮质类固醇类激素
(
如泼尼松
)
是应 用最广泛的药物,
可用于
DMD

LGMD
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的 治疗,
特别是
DMD

Mendell


2

Griggs


3


DMD
患者进行泼尼松治疗
6
个月和
18
个月
的双盲对照试验,< br>得到肯定的效果。
硫唑嘌呤、
环孢霉素
A
等亦有应用报道
[< br>3

4


(2)
成肌细胞移植
(myob last transfer therapy):

Partridge


5


mdx

鼠模型证实成肌细胞移植治疗有效后,
Gussoni


6

进行了
DMD
基 因治疗的临床
研究。
此后华裔学者罗盖博士发展了成肌细胞的快速培养方法,
建立了细 胞治疗
中心,
以成亿计的成肌细胞在患者全身近百点进行多点肌肉植入,
得到较为满意
的效果,但其远期疗效仍在随访之中。
(3)
基因治疗:
dystroph in
基因缺失被
认为是
DMD
的主要致病原因,
因此,
将< br>dystrophin
基因通过质粒或病毒
(
腺病毒、
逆转录病毒)
等载体转入病肌组织中成为研究热点

7


然而病 肌转染
dystrophin
基因的表达不高;
同时由于病毒作为载体具有较高的抗原 性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
应用。
近年来,
虽然在病毒结构方面进行抗原性的改造,
借以达到降低抗原性之
目的,然而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完全解决。
utrophin
属 于
dystrophin
的异构体。
在正常组织中,
它分布于神经肌肉接头和 神经末梢部位,
而骨骼肌膜上表达很低;
若能使它表达增加,即能抑制
dystrop hin
的缺陷,阻止病情的发展。因此,增

utrophin
基因的表达已 作为探索
DMD
基因治疗的新途径

(4)
生长激素
(GH )
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 GH

IGF
具有增加
蛋白质合成、降低脂肪分 解之功能,在正常人群中的作用已被证实;而在肌病,
特别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的治疗中仅部分有效< br>[
9



三、我国
MD
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8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20:1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8527.html

肌营养不良症研究现状与展望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