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士在院感防控中的重要性及工作中如何
预防院感
一、护士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的重要性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证医疗质量和 医疗安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任何主观、
客观上的差错、
过失和问题,
都 可能导致感染,
给患者带来重大损失,
给医疗卫生系统带来影响,引起负面的社会反响。
05
年的宿州眼球事件,
08
年
8
月—
09
年< br>3
月,
西安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天津蓟县妇幼保健院先后发生
新生儿医院 感染暴发事件;
09
年
10
月广东汕头市朝阳区古饶中心卫生院和河北
保定市一家诊所先后发生患者切口和臀部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暴发事件;
09
年
12
月霍山县医院和安庆宜城医院又先后发生血透感染丙肝事件等等均引起社会
各界的关注。
我们知道,
医院感染和医疗安全与护理专业息息相关,
渗透到护理工作的各
个环节。而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密切
,
几乎所有的护理操作都是围绕患者而进行
,一旦发生医院感染
,
不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日
,
加重其经济负担
,
而且影响医院的
社会效益甚至医疗安全
,
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都造成危害
,
医院感染管理的发
展历史证明
,
在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中
,
护理是主力。
大家都记得,
1998
年深圳妇儿医院发生的龟形 分支杆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近两个月内
292
名手术患者中,
166
名发生感染,
切口感染率为
56.85%
。
主要原
因是用于浸泡刀 片和剪刀的戊二醛配制错误未达到灭菌效果。据了解,该院
199
7
下半年和
1998
上半年,先后购入两批强化戊二醛,使用说明书相同,均未标
明有效浓度。
1 997
年第一次使用时由负责配臵的药剂人员向生产厂家了解浓度
为
20%
, 稀释
10
倍后供临床使用。
第二批继续使用时,未再次核对浓度,仍稀释< br>10
倍。至感染暴发,查找原
因时才经检测发现,第二批购入原液的浓度仅为
1
%。在此,我们权且不讨论医
院管理者的责任和药剂人员的失职,那么,这次感染暴发与护理工 作有何关系
呢?
首先,卫生部在
1994
年发布的《医院感染管理 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
即已经要求
“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 菌……手术器械应用压
力蒸汽灭菌,
尽量不用化学消毒剂浸泡处理”
。
而我们 的护士对于手术中需要临
时添加的刀片和剪刀仍按照老的观念和做法,
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 br>其实,
这些
器械可采取小包装进行压力蒸汽灭菌。
其次,消毒剂配臵,在很多医院由临床科室护士承担,该院的教训应作为我
们的前车之鉴。
《规 范》要求“医务人员要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以及使用方
法。配臵时,应注意有效浓度、作用时间及影 响因素”,
“使用中的消毒剂必须
保持其有效浓度,并定期检测”
“使用中的戊二醛应 加强监测,常规监测每周不
少于一次,
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戊二醛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 ”
。
未了解
浓度错误配臵看起来是该院导致感染暴发的首要原因,
但是如果我 们的护士在长
达半年的使用中稍微注意一下戊二醛有效浓度的监测,
不是也可以避免感染的发< br>生吗?这应是我们的职责,需要在常规制度中落实!
再次,《规范》还规定
,
“消毒灭菌后,应进行效果监测”。即要求对采用
物理、化学方法消毒灭菌后的物品进行效果检 测,压力蒸汽灭菌需要进行监测,
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
(灭菌剂)
进行浸泡消毒或灭菌 时,
同样需要对经其浸泡消
毒或灭菌的器械进行效果监测。
而她们在半年中从未进行监 测,
在这一环节又未
能把住关口。
上世纪
90
年代及近 期发生的新生儿医院感染暴发,多为护理人员为新生儿
洗澡时散包、打包同用一台,共用物品(护垫、粉 扑、油脂等)污染,奶瓶清洗
消毒欠彻底,手卫生不规范,产妇为健康带菌者,通过手污染自己的婴儿, 又通
过护理人员的手污染其他婴儿以及诸多物品、
环境清洁消毒不彻底等等而造成医
院 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
二、护士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护士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认识不足
医院感染 预防和控制工作是医院管理的一项任务,
但一部分护士对医院感染
预防和控制工作的认识不足、
责任意识不强,
认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是领
导及个别部门的事,
对管理 制度不能长期坚持执行,
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
的范围模糊不清等。
2
、护士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知识有待提高
由于 我国现行的护士在校教育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相关知识的学
习较少,
毕业后继续教育又 没有将其作为重点科目,
所以目前部分护士还缺乏医
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存在着相关理论知识不扎实、
概念不
清,消毒技术不熟练、监测方法不标准等。
3
、
护士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
“缺陷”
所导致的医院感染危害认识不足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已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护理
管理工作的 加强,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也在逐步完善。
但仍然存在着部分护
士对医院感染预防 和控制工作的
“缺陷”
所导致的危害认识不足,
如不具备执业
资格的人员参与 手术、
随意出入手术室而无人阻止、
手术室管理不到位、
规章制
度不健全等。
近年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质量虽有所提高,
但其符合率高低
不稳定,科室与科室 之间发展不平衡。
三、护士在工作中如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1
、提高对医院感染防控的意识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易感人群、侵袭 性操作、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医
院感染已成为影响医疗效果和医院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
医院感 染的管理重在预
防,医院的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感染和重要手段,是护理工作重要
基础的内容。
因此,
提高护士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面对在控制医
院感染中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
使护士都具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而在认识上跟得上、行动上展得开、在效果上显成效。
a.
医院感染是可预防的
伴随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及其相关设备的更新换 代,
大量侵入性诊疗技术
在临床普遍应用、放疗、化疗、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医院感染病原 体的复杂
性、
多样性及其新的演变趋势、
社会的老年化等等,
均给医院感染的 预防与控制
提出了新的挑战。
医院感染的管理涉及组织管理、
制度管理、
开展 监测等一系列
工作,
但是降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关键在于:
一是对诊疗、
护 理病人全过程各
环节的管理,包括严格医、药、护、技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和合理给药;二是建立并落实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的规章制度,严格保证直
接进入人体的器械、物品的无菌。
鉴于医院的消毒、
灭菌与隔离等工作主要由护
理人员承担,
可以说一所医院其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高低与护理工作有着密切的
关系。
根据病原体的来源,< br>医院感染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
由于发生机理较复杂,
涉及 病人的基础疾病、
诊疗措施等多种因素,
目前难以预
防。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病 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其他病人、医务人员、
家属及医院环境)。这类感染可呈暴发,但可通过规范无菌 技术操作,加强手卫
生,合理应用抗菌素,加强消毒、灭菌、隔离措施,保护环境,做好宣教等方面得到预防和控制。
b.
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规定切记遵守
自
1986
年我国开始有组织地进行医院感染管理以来,经历了探索、逐步建
立制度和 纳入法制化管理几个阶段。
这一过程中,
在总结各地医院开展医院感染
监测与管理研究 的经验或教训的基础上,
卫生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范、
标准、
政策、
规章 在不断完善,
其中有些规定甚至是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如不认真贯
彻和落实,就有可 能造成不良后果。
c.
汲取教训,引以为戒
我们需要反思,
为什么在一次次医院感染暴发发生后,
医院的管理者只是诚
惶诚恐一段时间后就又逐渐 恢复了内心的平静,
而相应的隐患仍未彻底消除,
院
感事件仍在屡屡发生呢?多数医院 的护理管理者至今还认为,
医院感染是医院感
染管理部门的事,
将护理工作中的医院感 染管理责任拒之于门外。
还有,
就是医
院的护理人员对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淡薄,
知识缺乏,
还存在以前操作不规
范,
也没有发生感染的侥幸心理,
甚 至有感染也不能引起重视,
不及时分析原因,
查找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案例 的分析,
我们可以体会到,
医院感染和
医疗安全与护理工作息息相关,渗透到护理工作 的各个环节。
2
、提高护士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业务技术水平
对护士进行院感防控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建立严格的培训制度。根据护士
对院感的知识面和知 识掌握的程度,
分层次制定相应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学
习计划,并组织实施与考核 。
3
、明确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落实护士对医院感染防控的管理措施
护士必须遵守各项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及工作职责,如遵守清洁卫生制
度、
治疗室院内感染 管理规章制度、
换药室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病区院内感染管
理制度、手术室院内感染管 理制度、各种监测制度等等。
4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医院感染的具体预防
A
、护士在护理技术操作中严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护理技术操作各种注射、< br>输液、
输血、
动静脉臵管、
或接触人体皮肤、
黏膜,
如操作不 当,
易引发医源性感染。
护士在护理技术操作中必须严格无菌观念,
认
真执行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B
、护士在临床护理中严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B.1
预防肺部感染
加强病室管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晨间 护理时对床铺
采用消毒剂湿式清扫,以避免被单上的皮屑等脏物在空气中飞扬。对接受麻醉、
胸 腹部手术的病人、
具有器质性肺功能不全的病人,
鼓励勤咳、
深呼吸以助排痰。
对卧床病人定时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做扩胸运动,保持肺功能。给氧器具、雾化
吸入器具等按要求消毒 与灭菌。对呼吸道
传染病
的病人按隔离要求处理。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19:4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8482.html
-
上一篇:男人帮--百问百答(新)
下一篇:脊髓损伤瘫痪病人的肢体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