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类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位的摆放
1
.
股骨颈骨折:
相关因素:
①骨折整复后,要求病人被动体位,且时间较长、
②老年病人耐受力差。
护理措施如下:
(
1
)
老年病人因皮下脂肪较薄,
长时间以同一姿势卧床难免不适,
因此应保持
床铺清洁平整、干燥,硬板床上褥子医学教育网 应厚些,经常按摩受压部位,同
时可协助病人适当半坐位,避免时间过长,以减轻不适。
(
2
)抬高患肢,以利消肿止痛。
(
3
)
病人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内收型骨折外展
2
0< br>°~
3
0
°;外展型
骨折外展
1
5
°左右即 可)
,忌侧卧、盘腿、内收、外旋,以防鳞纹钉移位,造
成不良后果
.
(
4
)必要时穿丁字鞋,两腿之间放一枕头,以防患肢外旋、内收。
(
5
)
可向病人讲解股骨颈的生理解剖位置,
说明保持正确体位的重 要性和非正
确体位会出现的不良后果,以取得病人积极合作。
2
.
股
骨
干
骨
折
.
悬吊牵引法
:用于
4-5
岁以内儿童。将二下肢用皮肤 牵引向上悬吊,重量约
1-2
公斤,
要保持臀部离开床面,
利用体 重作对抗牵引。
3
~
4
周经
X
线照片有骨痂形成后,
去掉
牵引
,
开始在床上活动患肢,
5-6
周后负重。对 儿童股骨干骨折要求对线良好,对位要求达功复位
即可,不强求解剖复位。如成角不超过
10°
重叠不超过
2
厘米,以后功能一般不受影响。在
牵引时,
除保持臀部 离开床面外,
并应注意观察足部的血液循环及包扎的松紧程度,
及时调
整,以防足趾缺 血坏死。
动滑车皮肤牵引法
:
(罗索氏
Russell
牵引法)
:适用于
5
岁至
12
岁儿童。在膝下放
软 枕使膝部屈曲,
用宽布带在腘部向上牵引,
同时小腿行皮肤牵引,
使两个方向的合力与 股
骨干纵轴成一直线,合力的牵引力为牵引重力的二倍。有时亦可将患肢放在托马氏夹板及
Pe arson
氏
连
接
架
上
,
进
行
滑
动
牵
引
。
牵
引
前
可
行
手
法
复
位
,
或
利
用
牵
引
复
位
。
平衡牵引法:
用于青少年及成人股骨干骨折。在胫骨结节处穿针,如有伤口可在股骨髁
部穿针(
克氏针
或斯氏针)
。患肢安放在托马氏夹架上,作平衡牵引,有复位及固定两 种作
用。可先手法复位小夹板维持,然后,用维持重量持续牵引(维持重量为体重
1
/
2
)
,
或
直接用牵引复位(复位重量为体重
1< br>/
7
)复位后改为维持重量。根据骨折移位情况决定肢
体位置:上
1< br>/
3
骨折应屈髋
40-
50°
,
外展约
2 0°
,适当屈曲膝关节;中
1/3
骨折屈髋屈膝约
20°
,并按成角 情况调整外展角度;下
1
/
3
骨折时,膝部屈曲约
60-80°,以便
腓肠肌
松弛,
纠正远侧骨端向后移位。牵引后
24-48
小时要进行床边
X
线
照片,了解骨折对位情况,同
时每日多次测量骨端肢体长 度,并加以记录,以资参考。要根据
X
线照片及测量情况,及
时调整肢体位置,
牵引重量和夹板。
要防止牵引不够或牵引过度。
在牵引时还应注意观察穿
针部位有无 感染,以及肢体保温,并教会病人锻炼躯体,上肢、患肢关节和肌肉的方法。使
用平衡牵引,病人较舒适 ,牵引期间能活动髋、膝和
踝关节
,擦澡和大小便较方法。一般
牵引
4-6< br>周,
经
X
线照片有
骨痂
形成后,
可改用髋人字石膏固 定
4-8
周。
在牵引中可同时应
用小夹板固定,
纠正成角。
去除牵引后也可用小夹板外固定,
但要经常复查以防骨折移位或
成角。
3
.
髌骨骨折
a.
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
(1)
适应证
a.
髌骨横行骨折;
b.
能复位的髌骨粉碎性骨折。
(2)
手术方法
髌前横弧行切口,显露骨折线,自远折端骨折面,逆行穿出用两根直径
1.5mm
的克氏针固定骨折端,手伸入关节腔内,触髌骨关节面平整后,用钢丝环绕克氏针
固定。另一针 用同样方法固定。
(3)
术后处理
不用外固定,术后第二天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多数骨折病例在术后
2
周
能屈膝
90 °
并下地行走。
b.
髌骨上极或下级切除,股四头肌腱重新附丽术
( 1)
切除较小骨块或骨折粉碎部分,将髌韧带附丽于髌骨上段,或将股四头肌附丽于髌
骨下段骨 折。
(2)
术后处理
用多量敷料包扎,长腿石膏伸直位固定
3
周,去石膏后不负重练习关节
活动。
6
周后扶拐逐渐负重行走, 并加强关节活动度及股四头肌肌力锻炼。此法可保全髌
骨作用,愈合快,股四头功能得以恢复,无骨折愈 合及关节面不平滑问题。
c.
髌骨全切除
适用于不能复位,
不能部分切除的严重粉碎性骨折。
切除粉碎骨折块时,
应尽量保护其
骨膜及股四头肌腱膜。切除后缝合撕裂的扩张部及关节囊,使其恢复到正常松紧度。然后,
将股 四头肌腱下拉与髌腱缝合。
不能直接缝合者,
可用股四头肌腱翻转修补缝合。
在股四头
肌腱上做
“ V ”
形切口,把切下的腱瓣下翻,修补切除髌骨后新形成的缺损。也可 用股外侧
肌及股四头肌腱的外侧部的肌腱瓣向下翻转修补切除髌骨处的缺损。
术后石膏托固定< br>
4
周,
练习膝伸屈活动。
4.
全髋关节置换术
体位
:是平躺情况下患侧下肢的外 展中立体位。术后髋关节多需作下肢皮肤牵引,置于外
展中和旋转位,用硬的三角形枕头,固定在两下肢 之间,以避免病人在苏醒过程中发生髋
关节极度屈曲、内收、内旋,而造成髋关节脱位。三角形枕头可固 定
5~14
日,它的利用,
特别有利于各非手术侧卧位,患肢膝关节和小腿下放置棉垫 ,以避免皮肤和神经干的不必
要的压迫。翻身活动时,一人轻度牵拉患肢,保持外展中立,顺延翻身向健 侧方向,然后
在两腿件垫枕,保持患肢中立位,切忌髋关节内收。
搬运病人及使用使 盆时要特别注意,
应将骨盆整个托起,切忌屈髋动作,防止脱位。如果病人发生剧烈的髋关节疼痛,肢体 变
得内旋或外旋位时,应立刻报告医生,进一步明确有无脱位的可能。
5.
胫腓骨骨折
★
愈合期
(1)
取平 卧位,患侧下肢用软枕稍垫高以利于静脉回流;
(2)
经骨科处理后
3
~4
天在卧位下开
始行保健体操,
上肢肌力的练习,
患肢髋、
踝、
趾的主动练习,
患肢股四头肌肉的等长收缩;
(3)15
天左右增加髋、膝、 踝关节主动屈、伸和趾的等长收缩、髋部抗阻练习;
(4)45
天左右
有外固定的患者 可持双腋拐做三点式步行,患肢不着地;
(5)
可在足底沿纵轴进行扣击,每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19:3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8479.html
-
上一篇:作业:滑块许用负荷图的制定及其作用
下一篇:流浆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