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儿歌及其具备的教育功能
摘要:
儿歌是适合于儿 童歌唱并在儿童中间流传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
短诗歌,是儿童一种学习和掌握语言的流行形式之一。因此 ,儿歌在
教育教学方面会有许多的辅助作用。本文从儿歌的定义、特点、表现
形式和教育功能入 手进行了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
儿歌
形式
教育功能
目录
一、儿歌的定义
.
......................... .................................................. .................................................. .
1
二、儿歌的特点
.
............. .................................................. .................................................. .............
1
(一)内容浅显、思想单纯
.
.............................................. .................................................. ..
1
(二)篇幅简短、结构单一
.
....... .................................................. .........................................
2
(三)语言活泼、节奏明快易唱
.
........ .................................................. ................................
2
三、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
..................... .................................................. .......................................
3
(一)摇篮曲
.
.......................... .................................................. ..............................................
3
(二)游戏歌
.
................ .................................................. .................................................. ......
3
(三)数数歌
.
......... .................................................. .................................................. .............
3
(四)问答歌
.
.. .................................................. .................................................. ....................
4
(五)连锁调
.
............................................. .................................................. ...........................
5
(六)拗口令
.
.......................... .................................................. ..............................................
5
(七)颠倒歌
.
................ .................................................. .................................................. ......
6
(八)字头歌
.
......... .................................................. .................................................. .............
6
(九)谜语歌
.
.. .................................................. .................................................. ....................
7
四、儿歌的教育功能
< br>.
.......................................... .................................................. ..........................
7
(一)科学知识教育
.
....................... .................................................. .....................................
7
(二)生活常识教育
.
....................... .................................................. .....................................
8
(三)民俗知识教育
.
....................... .................................................. .....................................
9
(四)思想道德教育
.
....................... .................................................. ...................................
1
0
(
五
)
语言能力培养
................ .................................................. ................................................
11
(
六
)
艺术培养
....... .................................................. .................................................. ...............
1
2
参考文献:
...... .................................................. .................................................. ...........................
1
3
一、儿歌的定义
周作人在
《儿歌之研究》一文的开头讲到:“儿歌者,儿童歌
讴之词,古言童谣。” 《民间文学概论》
一书将民间儿歌定义为:
“民间儿歌是劳动人民及其子弟在符合儿 童理解能力、
生活经验、
心
理特点和欣赏趣味的前提下,
以简洁生动的韵语所 创作并长期流传于
儿童中间的一种口头短歌。”千百年来,儿歌通过口耳相传、代代传
唱的方式 ,承担着对儿童进行教育培养的重任。
我国古代称儿歌为童谣或童子谣 、孺子歌、小儿语等等,
《左传》
中有“卜偃引童谣”的记载。
它原属民间文学,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
儿歌才成为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之一。
“儿歌”这一名称在我国的正
式使用,是“五四”以后歌谣运动大发展时期。
二、儿歌的特点
(一)内容浅显、思想单纯
儿歌的内容十分显浅, 易为幼儿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
叙述事件,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例如,圣野的 儿
歌《布娃娃》:“布娃娃/不听话/喂她吃东西/不肯张嘴巴。”于
天真稚气中表达了幼儿对 周围生活的模仿和思考。
同时,
孩子们在诵
唱这首儿歌时马上就会联想到自己吃饭的情 景,
懂得应该养成良好的
生活习惯。
(二)篇幅简短、结构单一
儿歌的篇幅应当短小精巧,结构应当单纯而不复杂。常见儿歌,
一般有四句、
六句、< br>八句,
当然也有较长的。
就每句所组成的字数看,
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 杂言。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
句式。如全舒的《小青蛙》:“小青蛙/叫呱呱/捉害虫/保庄稼 /
我们大家都爱它”只
19
个字,既描绘出青蛙鸣叫的田野图画,又告
诉儿童 一个常识,简短、单纯,易诵易记。
(三)语言活泼、节奏明快易唱
儿歌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
所以要求
其作品适宜诵唱,
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
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
和节奏感。富有音 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幼
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因此 ,无论是传统
儿歌还是创作儿歌,
也无论是世界上哪一个民族的儿歌,
都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
有些儿歌还采用叠词叠韵,如皮作玖的儿歌《小 鸟学我操
操》:“风吹杨柳飘飘,小鸟学我操操
:
我伸腿,它踢脚;我拍手,它
跳跳;我把腰儿弯弯,它把尾巴翘翘。操好了,再见了,小鸟“噗哧
噗哧”飞走了。”全歌押“iao ”韵,使用摹声词及叠词叠韵,表现
出汉语语言的音响美、
回环美与活泼生动,
切合幼 儿学习语言需反复
记忆的特点。
三、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一)摇篮曲
摇篮曲也称摇篮歌、催眠 曲,属“母歌”。这是一种主要由
母亲或其他亲人吟唱给婴幼儿听的,用于催眠、教话、认物的简短儿< br>歌。例如,陈伯吹先生的《摇篮曲》:“风不吹,浪不高;小小船儿
轻轻摇,小宝宝啊要睡觉。风 不吹,树不摇,小鸟不飞也不叫,小宝
宝啊快睡觉。风不吹,云不飘,蓝色的天空静悄悄,小宝宝啊好好 睡
一觉。”全首儿歌分三小节,每小节都渲染一种静谧的氛围,但有变
化有递进。风越来越小, 四周越来越静谧,摇篮中的孩子正在悄然睡
去。其间流溢出一种温馨的母爱。
摇篮曲的特点是
:
音调柔和动听,抒情性强,母爱永 远是它
的主旋律。
(二)游戏歌
儿童游戏时伴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吟唱的儿歌。像《找朋
友》
、
《丢手绢》
、
《拍手歌》
、
《跳绳歌》等,都是游戏歌,它的特点就
在于有明显的组织 游戏的作用。
(三)数数歌
数数歌是以适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形象描写来巧妙地训练儿
童数数能力的儿歌。
它把数学与文学巧 妙结合起来,
是适合儿童认识
水平的、最早的算术教材。
,如传统儿歌《一二三》:“ 一二三,爬上
山,
四五六,
翻跟头,
七八九,
拍皮球,
张开 两只手,
十个手指头。
”
有的数数歌不仅培养儿童的数序观念,
还 训练他们的运算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如传统儿歌《数蛤蟆》:“一个蛤蟆一张嘴,两个眼睛四
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
两个蛤蟆两张嘴,四个眼睛八条腿,扑通
扑通跳下水……。
”蛤蟆的嘴、
眼睛和腿的数目是随着蛤蟆数目的增
长而成倍增长的。
因此,< br>不仅可以训练儿童的初步运算能力,
还有
《手
指头》:“一个指头按电钮,两个 指头拣豆豆,三个指头解扣扣,四
个指头提兜兜五个指头握一起,
攥个拳头有劲头。
” 它不仅可以帮助
儿童练习数数,
而且还可以让儿童认识自己两手的用途。
渗透了一定< br>的思想教育的内容。
(四)问答歌
问答歌,
指采取一问一答或连问连答的形式来叙述事物、
反
映生活 的儿歌。例如,朱晋杰的《什么好》:“什么好?公鸡好,公
鸡喔喔起得早。
什么好?小鸭好,
小鸭呷呷爱洗澡。
什么好?小羊好,
小羊细细吃青草。什么好?小兔好,小兔玩耍不吵 闹。”采用的是一
问一答的形式,而李海松的《什么船儿》:“什么船儿上月球?什么
船儿海底 游?什么船儿水上飞?什么船儿冰海走?宇宙飞船上月球,
潜水艇儿海底游,气垫船儿水上飞,破冰船儿 冰海走。”采用了多问
多答的形式。
问答歌的特点就在问答。既然要回答问题,总得 动点脑筋,所以
问答歌能启迪儿童的心智,
唤起儿童对各种事物的注意,
帮助儿童认< br>识理解周围的世界。
(五)连锁调
连锁调,
即连珠体儿歌。
它以“顶针”的 修辞手法结构全歌,
即将前句的结尾词语作为后句的开头,
或前后句随韵粘合,
逐句相 连。
这类儿歌大都没有一以贯之的中心,
但节奏韵律感极强。
如金波的
《野< br>牵牛》:“野牵牛,爬高楼;高楼高,爬树梢;树梢长,爬东墙;东
墙滑,爬篱笆;篱笆细,不敢 爬;躺在地上吹喇叭;‘嘀嘀嗒!嘀嘀
嗒!’”也有具有一定意义的连锁调。如《做习题》:“小调皮, 做
习题。
习题难,画小雁;小雁飞,画乌龟;乌龟爬,
画小马;
小马跑,画小猫,
小猫叫,
吓一跳。
学文化,
怕动脑,
看你怎么学得好? ” 前
后句变化迅速连贯,谐音相连,颇具情趣,对培养幼儿的思维和语言
能力十分有益。它的 特点是:“随韵接合”,易唱易记。
(六)拗口令
拗口令,
也称 绕口令或急口令。
它是把一些发音容易混淆的字联
缀成有一定意义的儿歌,是专门用来训练儿童 发音的。如常见的《四
和十》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如钱德慈的
《夸
骆驼》:“骆驼驮着货,货用骆驼驮。伯伯牵骆驼,一个跟一个。穿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19:3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8463.html
-
上一篇:儿歌的定义、特点、作用及表现形式
下一篇:精神障碍护理学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