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大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误区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3 19:22

-

2021年3月3日发(作者:胃癌症状)
大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误区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精神健康越来越重视。 然而,由于目前对精
神健康知识的普及还不够,人们在精神健康或精神疾病的认识上存在许多的误
区,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误区一:精神病就是神经病。受影视作品或小说、报刊等传播媒介 的影响,
社会上把精神病误称为神经病由来已久,
事实上,
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疾 病。
其主要区别在于精神疾病指精神活动有严重紊乱,
精神状态有显著障碍,
导致病< br>人在认知事物、
情感生活以及意志活动等方面出现障碍,
如精神分裂症,
表现妄
闻、多疑、行为怪异等。而神经病是指神经系统有器质性病变,如脑外伤、脑梗
塞等使脑部神经 系统受到伤害,可导致肢体疼痛、麻木、瘫痪、意识不清甚至死
亡。

误区二:精神障 碍就是精神病。许多人一听到

精神

两字就想到

精神病


误以为

精神障碍

就是

精神病

。实际上,精神障碍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了
人格障碍、神经衰弱、强迫症 、恐怖症、焦虑症、情绪障碍、创伤后精神障碍、
癔症、性心理障碍,甚至单纯性失眠症、儿童行为障碍 、儿童多动症等;而精神
病是指精神分裂症、
偏执性精神病等疾病,
是严重的精神障碍 。
现实生活中许多
人都可能有

精神障碍

,但不是许多人 都有精神病。

误区三:心理障碍比精神障碍轻。现实中,许多人可以接受

心理障碍

的诊
断,而不能接受

精神障碍

的诊 断,误以为前者比后者在疾病严重程度上要轻。
殊不知,

心理



精神

是同义语,

心理健康

就是< br>“
精神健康



心理障碍




精神障碍




误区四:精神疾病都是受精神 刺激所致。确实,有一部分精神病患者,发病
前有一定的精神刺激因素。
但对相当一部分患者,
精神刺激是外因,
它要通过患
者的内因来起作用,而内因就是人对某种疾病的

易感素质

,包括遗传,个性因
素,大脑神经递质的分布等等。

误区五:精神疾病都言行异常。在不少人的心目中,精神疾病患者都表现为
胡言乱语、哭笑无常 ,行为怪异,不存在任何正常的方面。其实,这是一个认识
误区,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只是在感知、记忆力 、注意力、智力、情感反应和意志
活动等的某个方面的表现异常,
而其他方面可以基本正常,< br>特别是在疾病早期或
恢复期,说话依然可以有条不紊,上班干活一如既往,待人接物也较礼貌,行 为
有序,不深入了解,并不能发现有病。

误区六:精神病人都有暴力倾向。持这种观 念的人不在少数,故对精神病人
非常恐惧,看见精神病人犹如看到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其实这是误 解,更
是对精神病人的一种不尊重,
大部分病人都是怕事、
退缩的,
只有少数 病人在怀
疑别人加害自己,即在

被害妄想

症状的支配下,为了< br>“
保护

自己才可能出现冲
动攻击行为。

误区七: 用吵闹衡量病情轻重。在一些家属的心目中,吵闹是衡量精神疾病
病情严重与否的惟一标准,
只 要不吵不闹,
病情就轻微,
可以不用药或小剂量用
药;而一旦大吵大闹,病情就严重, 自然会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其实,这
是一个认识误区,
吵闹并不能衡量精神病的轻重。< br>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幻觉、
妄想
等症状支配下,可出现到处乱跑、冲动、伤人、毁物,也可 能出现食欲亢进和性
欲亢进,
甚至吃大小便等怪异行为。
不过精神衰退的精神分裂症病 人,
往往表现
为孤僻、生活懒散、行为退缩、与现实社会隔绝等阴性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并不< br>代表病情不重,
由于这些症状往往不易引起家人的重视,
延误了诊治时机,
治疗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19:2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8429.html

大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误区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