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
树
雪
分
校
培训教材
第二张
皮肤生理知识
第一节:皮肤的基本知识
一、皮肤:
●皮肤的表面结构:
皮肤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我们把凸
起来的部位叫做皮丘,把凹陷处的部
位叫做皮沟,在皮丘的最顶点有一个
孔叫汗孔,下面连接着汗腺,在皮沟
的最低点也有一个孔叫毛孔,上面长
有毛发下面连接着毛囊,在毛囊的旁
边有一个小布袋结构,我们称它为皮
脂腺。
●
皮脂膜:
每天汗腺分泌的汗水和皮脂腺分泌的 油脂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弱酸性的保护膜
我们称它为皮脂膜,具有消炎、杀菌、保湿的作用。正常皮肤皮 脂膜的
PH
值为
4.5-6.5
平均
5.7
。呈酸性的皮脂 膜对碱性物质起到缓冲作用。
●皮肤的切面结构:
一、皮肤分层构架:
角质层
透明层
表皮
颗粒层
棘层
基底层
皮
肤
真皮
乳头层
0.5-4mm
网状层
皮下组织
皮肤附属器:皮脂腺、汗腺、毛发、爪甲
二、表皮:
1
、角质层:是表皮的最外层,●由
4-8
层扁平
无核的死细胞构成
,排列紧密 ,●对皮肤有
保护功能。
皮肤的角质细胞到一定时间会自行脱落同时会有新的细胞补充,
经常摩擦的皮肤
角质层较厚,如:手掌脚掌的皮肤厚。
●角质层的薄厚对人的肤色 以及皮肤的吸收能力有一定影响,
角质层厚皮肤发黄无光泽,
皮
肤吸收能力差。护理时 可去除角质。角质层薄者不能去角质,以免损伤皮肤。
例:人体常见的角质脱落:如:头皮屑。
2
、透明层:●为一层老化无核的死细胞●起保护作用●只有手掌脚掌才有此层。
< br>3
、颗粒层:●由
2-4
层几乎接近死亡的细胞构成,正要脱变成角质细胞,● 含有细小颗粒,
有折射紫外光的作用。可减少紫外线射入人体,
4
、棘层: ●有许多的感觉神经末梢,可感觉外界刺激,●棘层内的棘细胞含有棘突,可传
递营养,是皮肤表层物质 交换的场所。
5
、基底层:●由基底细胞和黑色素细胞构成,●是表皮各层的生发根 源。●当皮肤受到损
失时,
如基底细胞未被破坏,经一段时间皮肤可完全恢复正常,且不留疤痕 ,如基底细胞损
伤,则易留下疤痕。另外,皮肤色泽的深浅就是根据表皮中的黑色素颗粒的多少来决定的 。
表皮的各层实际上是由处于角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细胞形成的。
例:人的一生: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新陈代谢:基底母细胞分裂子细 胞推移到角质层,直至死亡脱落的过程称新陈代谢,
一般
28
天。
基底母细胞 分裂新生细胞推移至颗粒层约需要
14
天,
从颗粒层至角质层脱落又
需
14
天,共
28
天,称细胞更新时期。
●决定皮肤颜色的因素:
黑色素:
由皮肤表皮 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颗粒的大小,多少及黑色素细
胞所处皮肤位置的深浅决定了皮肤颜色的 黑白深浅。
黄色素:
皮肤黄色的深浅是由表皮角质层中胡萝卜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的,因此黄色素
又 称为胡萝卜素。
血红素:
血红素包括氧化血红素和还原 血红素两种。红色的深浅是由皮肤中微血管分
布的疏密及其流量的多少而定。
另外,紫外线的强弱、环境污染等也会通过影响上述决定皮肤颜色因素的变化而影响
我们的皮肤 颜色。由于皮肤分布的部位不同,不但有薄有厚、还有软又硬、颜色有深有浅,
还由于种族、地区、季节 的关系皮肤也不一样。
三、真皮:
与皮肤承波浪状相连,厚度为表皮的
10
倍,有丰富的血管神经等。
胶原纤维
●真皮的三种纤维:
弹力纤维
网状纤维
●三种纤维使皮肤具有很好的弹性,
如以上三种纤维减少,
皮肤的弹性就会下降,
就会产生
皱纹。
●真皮中的含水量占全部皮肤的< br>60%
,若低于
60%
皮肤会出现干燥、起皱、缺水等现象。
●真皮分层:
乳头层: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
网状层:主要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构成。
当皮肤划伤真皮层时,皮肤修复过程中纤维会大量增生,伤口愈合后会留下疤痕。
四、皮下组织:
厚度为真皮的
5
倍,由疏松结缔组织和大量脂肪细 胞构成,具有防止热量发散,储藏脂肪,
抵抗外界机械压力的作用,与丰满体型也就是减肥也有着直接的 关系。
●微小循环:我们每天摄入的营养和呼吸
进去的氧气储存在动脉血管中,通过一
种叫细胞间脂质的物质输送给我们的基
底母细胞,基底母细胞得到营养后分裂
子细胞促进新陈代谢,后基底母细胞又
将排泄出的废弃物及二氧化碳通过细胞
间脂质,输送给静脉血管中,我们把这
个循环叫做微小循环。
第三节:皮肤的功能
●皮肤的七大功能:
一、分泌作用:
1
、
汗水的分泌:
2
、皮脂的分泌:皮脂腺分泌与体内雄激素及感觉神经有关。
二、吸收作用 :
吸收的主要部位在角质层。当皮肤受到破坏或皮肤发炎时,
皮肤的吸收功能
则大大增 加。
电子阻碍层:在皮肤的角质层与颗粒层之间有一层阻碍皮肤吸收的屏障,在屏障上呈酸性 ,
下呈碱性,形成了一层电子阻碍层,皮肤自身并没有积极吸收的作用,但特定性质的物质
或通过特殊处理的物质,是可以通过皮肤吸收的,也称为经皮吸收。
三、保护作用:
四、知觉作用:
皮肤为感觉器官之一,具有触冷热痛等知觉。
五、呼吸作用:
皮肤具有吐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气的作用,占肺呼吸的
1%
。
六、调节体温作用:
毛细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可调节体温。
但在整体情况下皮 肤是受下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控
制。
七、表情作用:
皮肤具有喜怒哀乐等表情变化。
第五节:皮肤护理与按摩
一、护理程序:
卸妆
-----
清洁
-----
爽肤
-----
脱屑(去角质)
-----
爽肤
-----
蒸面(热喷)
-----
按摩
-----
爽肤
-----
面
膜
-----
爽肤
-----
润肤
-----
防护
第二节:问题性皮肤的形成原因解决办法
一、干性皮肤:
(一)形成原因:
分类:
1
、干性缺油性皮肤:原因:皮脂腺分泌功能失调无法产生油脂所致。
解决:促进皮脂分泌必要时补充油脂,减少皮肤紧绷感。
2
、干性缺水性皮肤:原因
:
随着年龄增长 ,真皮层含水量减少,细胞产生摩擦
---
脱
皮。
解决:补水。
(二)注意事项:
1
、均衡营养:脂肪类食品是补充皮脂的来源,多饮水补充真皮层水分。
2
、保持充足睡眠,禁烟禁酒。
3
、保持室内湿润,忌环境干燥。防晒、防寒风。
4
、不要过度蒸面按摩。
二、皱纹皮肤:
形成原因:
1
、外因:
1
)、紫外线伤害:又称光因性老化。
2
)、错误的保养:洗脸按摩时大力摩擦,过度的去除角质。
3
)、饮食不当:烟酒的摄入或快速的肥胖或消瘦。
4
)、生活环境的污染:
5
)、干燥:
2
、内因:
1
)、内分泌功能衰退,雌激素下降。
2
)、年龄增长,细胞老化。
3
)、自由基:自由基学说是英国学 者
Harman
于
1956
年首先提出的,它是一种从分子
生物学水 平来解释衰老现象的重要理论,
这个学说认为:
自由基积累的伤害作用,
可能是衰老的根本原因。它表现为对细胞核酸、脂质、蛋白质的破坏。
4
)、遗传。
(三)注意事项:
1
、保持充足的睡眠。
2
、禁烟防晒。因为烟所释放的尼古丁会滞 留在皮肤上,令皮肤脱水,细胞代谢置缓。日晒
时紫外线令皮肤早衰。
3
、饮食上要保持多种营养的平衡。
4
、保持恬静的心态,烦恼焦虑是美容的大敌。
三、色斑皮肤:
1
、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
紫外线
-----
一年四季防晒。
外在
大力按摩去角质
-----
尽量避免摩擦皮肤。
化学添加物刺激
-----
不适用含化学添加的产品。
形成原因:刺激:
活性氧
-----
适用抗氧化的产品
内在
心情
:
-----
保持好的心情。
疾病
:
内分泌失调
-----
内调外治。
2
、紫外线:
紫外线分为
UVA
、
UVB
、
UVC
。
1
)、
UVA
:长波紫外线又称损伤性紫外线。(
UVA320-4 00
纳米)。可侵至真皮层刺激
色素的增值,导致皮肤变黑,同时破坏真皮中的胶原纤维,加速 衰老。
-----
晒老化。
2
)、
UVB
:中波 紫外线又称晒斑紫外线。(
UVB280-320
纳米)。使皮肤变红有刺痛感,
刺激 色素细胞大量分泌色素,引起皮肤干燥。
-----
晒黑。
3
)、
UVC:
短波紫外线。
(UVC100-280
纳米
)
。最 具有破坏力的紫外线。致癌性强,但在
臭氧层即被吸收。
4
)
SP F:
即日光防护指数或防晒指数。如果在没有防晒下,在阳光中待上
20
分钟,肌肤开
始变红,那
20
分钟便为对紫外线的
MED
而
SPF15< br>可提高防晒
15
倍。
例:
20
分钟
2
0
×
15=300
分钟(
5
小时)
国家标准
:SPF
小于
2
不计
SPF2-30
之间可计
SPF
大于
30
为
SPF+
5)
、
PA
:表示
UVA
防护效果的方法。
PA+:
表示有效防护约四小时。
PA++
:表示有效防护约八小时。
PA+++
:表示强度防护。
目前国际上尚未有统一的
UVA
防护标准,我国正在研究之中。
注 :紫外线的强度与气温无关,
3
月份开始增加,
4-8
月份最强,到达地面的 量几乎一样,
另外春季皮肤对紫外线抵抗力差,故要注意防晒。
四、暗疮皮肤: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是由于皮脂腺分泌过 多导致毛孔阻塞产生。
中医学称为:“肺风粉刺”、“面疱”。
■发病原因:
(一)内在因素:
☆
1.
雄 激素分泌过盛:是最主要的原因。雄激素可直接刺激皮脂腺增多,促进毛囊的角化,
堵塞毛孔引起炎症,
造成粉刺,
面疱的产生。
女性在月经来临之前激素分泌改 变也易产生暗
疮。
☆
2.
消化系统的问题:如便秘、习惯性腹泻、 胃酸过多、溃疡等。会导致体内毒素堆积、废
物无法正常排出,此时消化系统的反射部位嘴周也会出现痤疮。
☆
3.< br>肌肤干燥,
造成的屏障机能降低所引起:
正常情况覆盖在毛孔周围的老化角质会随肌肤< br>的再生而发生周期性脱落,
但是当肌肤水分不足时,
肌肤就无法充分发挥原有屏障机能来 抵
御外界刺激,因此角质层为了保护肌肤而渐渐增厚,使得皮脂很难从毛孔中顺畅排出。
(二)外在因素:
☆
1.
清洁不当:致使毛孔堵塞,细菌感染引起。
☆
2.
乱挤、乱抠、针挑不当:引起细菌感染。
☆
3.
应用劣质化妆品,如两用粉饼、粉底等。
☆
4.
药物:
如
:
口服避孕药
,
减肥药
,
催经药 会引起内分泌失调或引发毒素堆积
,
形成所谓”毒
性暗疮”。
☆
5.
生活方式:
饮食习惯、睡眠质量、紧张压力
、疲劳过度、也会造成生理功能的失调。
☆
6.
气候变化:季节变 换时
,
温度骤然升高
,
皮脂腺分泌的传导密码一时调节失灵
,
也会造成
短发性的青春痘
,
如果处理得当
,
几天后便会消失。
■预防及治疗:
1
、清洁皮肤:坚持洁面,但不易过度清洁皮肤。因 为清洁过度会刺激细胞分泌更多油脂,
形成恶性循环。
2
、疏通毛孔:
3
、避免使用油性或粉质化妆品,尤忌浓妆。
4
、避免自行用手挤压。
5
、饮食:少吃脂肪、高糖、辛辣、油煎 的食品及白酒、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多吃蔬菜、水
果、多饮开水。
6
、坚运运动:促使体内的废物及时排出,使皮肤在不断的出汗过程中保持毛孔通畅。
■长痘“
三多三少
”饮食原则:
1.
多锌。锌可以增加 抵抗力,可从玉米、扁豆、黄豆、萝卜、蘑菇、坚果、肝脏等食物中
摄取。本病的机理研究,近年来也开 始引起重视,如进行了血清锌、铜及维生素
A
、
E
值的测定,结果发现,均比 健康人明显降低,提示了痤疮患者体内微量元素代谢均
呈紊乱现象。实验研究亦表明,患者的血粘度较正 常人为高,且较正常人产生过多的
皮脂。这些均显示皮脂代谢紊乱,血液循环不良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2.
多维他命。维
A
对肌肤有再生作用(红萝卜、菠
菜、生菜、杏子、芒果、动物肝脏)。
维
B2
及维
B6
则可
参与代谢蛋白质,促进脂肪代谢,平复暗疮。
3.
多粗纤维。促进胃肠蠕动,加快代谢,使多余油脂排出体外。(全麦面包、笋、大豆)
4.
少肥甘厚味。如动物油、芝麻、花生、蛋黄等油脂食物。
5.
少辛辣腥臊。辛辣食物易刺激神经和血管,容易引起痘痘复发。
而腥臊则容易起过敏反应,令皮肤恶化。
6.
少高碘饮食。如海带会加重内分泌失调,
使雄性激素及代谢产物增加,
刺激皮脂腺分泌、
角化过 度而造成栓塞,从而使痤疮患者长出更多的痘痘。
。除了海带,其他含碘量高的食 物也要少吃。比如,带壳的海鲜、海蛰、乌贼、紫菜、海白
菜、芦笋等。
五、敏感性皮肤:
1
、形成原因:
①皮脂膜破坏,天然防卫系统出了问题。使皮肤对外来的刺激失去了防御能力。
正常 情况下皮脂膜含有
5-7%
的油脂,
20-30%
的水分,呈弱酸性,它不但 能防止水分过
度蒸发,也能防止紫外线及空气污染的伤害,
,可以说是皮肤的一道天然屏障。而 皮脂膜一
旦遭到破坏,不但保水能力降低,皮肤变得干燥发痒甚至脱皮,起红疹,局部泛红等现象。
②角质层薄:看到红血丝。
③角质层空洞化:看不到红血丝但会发痒、起红疹。
2
、解决办法及注意事项:
①加快新陈代谢:
②避免刺激:如热喷、大力按摩、去角质、使用碱性清洁产品等等。
③避开过敏原:
④避免频繁更换化妆品。
ZAESTH
产品框架
家居单品系列
产品名称
洁肤类
小分子深层洁净水摩丝
柔肤类
Q10
清脂冰晶
Q10
清透细肤水
润肤类
多肽微晶冰凝乳
多肽微晶冰凝霜Ⅰ号
多肽微晶冰凝霜Ⅱ号
特色显效类
120
缓痘凝胶
高渗透淡痕调理露
靶向穿透净痘还颜喷雾
靶向穿透活肤修复喷雾
精华类
低温萃取纯植物控油精华
适用于油性、暗疮性肌肤
低温萃取纯植物保湿精华
适用于任何肌肤
低温萃取纯植物净白精华
适用于痘疤、晦暗肌肤
面膜类
超穿透缓痘净化膜
适用于油性、暗疮肌肤
6
片
/
盒
360
元
5m
l
×
6
支
5m
l
×
6
支
5m
l
×
6
支
1280
元
1280
元
1280
元
适用于暗疮肌肤
适用于痘疤肌肤
适用于油性、暗疮性肌肤
适用于任何肌肤
30 ml
30 ml
80ml
80ml
260
元
380
元
260
元
260
元
适用于油性肤质
适用于混合性及油性缺水性肌肤
适用于任何肌肤
30ml
30g
30g
380
元
380
元
380
元
适用于油性、超油性肌肤
适用于任何肌肤
120 ml
120ml
280
元
280
元
适用于油性、超油性肌肤
100ml
120 ml
260
元
260
元
小分子深层清脂洁面啫喱
适用于任何肌肤
产品定位
容量
价格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18:3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8327.html
-
上一篇:治未病科相关技术操作规范
下一篇:医学药理学模拟试卷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