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酸
枣
仁
(
《本经》
)
酸
枣
仁
(
《本经》
)
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 干燥成熟种子。均系野生。主产
于河北、河南、陕西、辽宁等地。原植物生于向阳或干燥的
山坡 、山谷、丘陵、平原、路旁和荒地。喜温暖干燥气候,
耐旱、耐寒、耐碱。枣仁生用味甘,性平,功效清 肝胆虚热、
宁心安神;炒后增强醒脾补阴、敛汗宁心之功。临床用名有
酸枣仁、炒酸枣仁。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 br>:味酸,平。主治心腹寒热,邪结气,四肢
酸疼湿痹。久服安五脏。
《名医别 录》
:无毒。主治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
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 助阴气,令人
肥健。
《药性论》
:主筋骨风。炒末作汤服之。
《日华子本草》
:治脐下满痛。
《开宝本草》
:烦心不得眠,脐上 下痛,血转久泄,虚汗,
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大骨,助阴气,令人肥健。
《本草衍义》
:微热。
《经》不言用仁,仍疗不得眠。
《汤液本草》
:气平,味酸,无毒。
《本草》云: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 四肢酸疼湿痹,烦心
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
筋骨,助阴气, 令人肥健。久服安五脏。
胡洽治振悸不得眠,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生姜、酸
枣仁六物煮服。
《圣惠方》
:胆虚不眠,寒也。酸枣仁炒香,竹叶汤调服。
《济众方》
:胆实多睡,热也。酸枣仁生用,末茶、姜汁调
服。
《 本草纲目》
:枣仁,味酸性收,故主肝病,寒热结气,酸
痹久泄,
脐下满痛之症。其仁甘而润,
故熟用疗胆虚不得眠、
烦渴虚汗证;生用疗胆热好眠,皆足厥阴、少阳药也。 今人
专以为心家药,殊昧此理。
《本草经疏》
:酸枣仁得木之气而兼土化, 故其实酸平,仁
则兼甘,气味匀齐,其性无毒,为阳中之阴。入足少阳,手
少阴,足厥阴,太阴 之经。专补肝胆,亦复醒脾,从其淡也。
熟则芳香,香气入脾,故能归脾。能补胆气,故可温胆。母子之气相通,故亦主虚烦,烦心不得眠。其主心腹寒热,邪
结气聚,及四肢酸疼湿痹者,皆脾虚受邪 之病,脾主四肢故
也,胆为诸脏之首,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五脏之精气皆禀于
脾。故久服之,功 能安五脏,轻身延年也。
《别录》主烦心
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 ,坚
筋骨,助阴气,能令人肥健者,缘诸证悉由肝胆脾三脏虚而
发,胆主升,肝藏血,脾统血, 三脏得补,久而气增,气增
则满足,故主如上功能也。
简误:凡肝、胆、脾三经,有实邪热者勿用。以其收敛故也。
《本草蒙筌》
:味酸,气平。无毒。因肉味酸,故名酸枣。
能治多眠不眠,必分生用炒用,多眠胆实有热,生研末,取
茶叶姜汁调吞;不眠胆虚有寒,炒作散,采竹叶煎汤送下。
倘和诸药共剂,
却恶防己须 知。
宁心志,
益肝补中;
敛虚汗,
驱烦止渴。去心腹寒热,五脏能安。
《本草乘雅》
:味酸入肝,色赤入心,心之肝药也。棘刺外
出,无邪服此,反伤其 内。别录主烦心不得眠者,心腹邪结
气聚使然耳。服之结散聚消,心定烦息,故得睡眠。未有散
邪结气聚之物,
能使卫气入藏而就安寝者。
世人见不得睡眠,
便用枣仁,思之真堪绝倒 。
枣为脾果,味酸属木,脾之肝药。色赤属火,脾之心药也。
具春升夏出之机,脾之 阳分药也。盖心腹居中,即脾土之宫
位,
为寒热邪气,
结聚于中,
不能主持四 末,
致成湿痹酸痛,
而为凝闭之阴象者,枣能运行脾用,鼓舞脾阳,转凝闭为升
出,结 聚自散,痹闭自通矣。五藏居中,禀气于脾,亦仗以
轻安也。
《药性解》
: 酸枣仁,味酸,性平,无毒,入心、脾、肝、
胆四经。主筋骨酸疼,夜卧不宁,虚汗烦渴,安和五脏,大
补心脾。生者治嗜卧不休。恶防己。
按:枣仁味酸,本入肝经,而心则其所生者也, 脾则其所制
者也,胆又其相依之腑也,宜并入之。
《圣惠方》云胆虚不
眠,寒也,炒熟 为末,竹叶汤调服,盖以肝胆相为表里,血
虚则肝虚,肝虚则胆亦虚,得熟枣仁之酸温,以旺肝气,则< br>木来克土。脾主四肢,又主困倦,所以令人多睡,又《济众
方》云胆实多睡,热也,生研为末,姜 茶汤调服,亦以枣仁
秋成者也,生则得全金气,而能制肝木,肝木有制,则脾不
受侮,而运行不 睡矣。
《药鉴》
:气平,味甘酸,无毒。能安和五脏,大补心脾。
故血不归 脾,而睡卧不宁者,多用之。盖血不归脾,则五脏
不安和,而睡卧自不宁矣。今既大补心脾,则血归脾而 五脏
和,睡卧岂有不宁者哉?然心家有实热者,生研为良,心家
若虚寒者,炒研才妙。
《景岳全书》
:味微甘,气平。其色赤,其肉味酸,故名酸
枣。其仁居中,故性主收敛 而入心。多眠者生用,不眠者炒
用。宁心志,止虚汗,解渴去烦,安神养血,益肝补中,收
敛魂 魄。
《本草备要》
:补而润,敛汗宁心。
甘酸而润。
凡 仁皆润。
专补肝胆,
炒熟酸温而香,
亦能醒脾。
故归脾汤用之。助阴气,坚筋 骨,除烦止渴。敛阴生津。敛
汗《经疏》曰:凡服固表药而汗不止者,用枣炒研,同生地、
白芍 、五味、麦冬、竹叶、龙眼肉煎服多效。汗为心液故也。
宁心。心君易动,皆由胆怯所致。经曰:凡十一 官皆取决于
胆也。疗胆虚不眠。温胆汤中或加用之,肝虚则胆亦虚,肝
不藏魂,故不寐;血不归 脾,卧亦不安。
《金匮》治虚劳虚
烦不眠,用酸枣仁汤。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炙,知母、茯苓、
川芎各二两,
《深师》加生姜二两,此补肝之剂。经曰:卧
则血归于肝。苏颂曰:一方 加桂一两,二方枣仁并生用,治
不得眠,
岂得以煮过便为熟乎?酸痹久泻。
酸收涩,< br>香舒脾。
生用酸平,疗胆热好眠。时珍曰:今人专以为心家药,殊昧
此理。昂按:胆热必 有心烦口苦之证,何以反能好眠乎?温
胆汤治不眠,用二陈加竹茹、枳实,二味皆凉药,乃以凉肺
胃之热,非以温胆经之寒也,其以温胆名汤者,以胆欲不寒
不燥,当温为候耳,胆热好眠四字,不能无 疑也。恶防己。
《本经逢原》
:酸枣仁味甘而润,熟则收敛津液,故疗胆虚
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生则导虚热,故疗胆热好眠,神昏
倦怠之证。足厥阴、少阳本药,兼入足太阴脾 经。按:酸枣
本酸而性收,其仁则甘润而性温,能散肝、胆二经之滞,故
《本经》治心腹寒热, 邪气结聚,酸痛血痹等证皆生用,以
疏利肝脾之血脉也。盖肝虚则阴伤而烦心,不能藏魂,故不
得眠也。伤寒虚烦多汗,及虚人盗汗,皆炒熟用之,总取收
敛肝脾之津液也。归脾汤用以滋养营气,则脾 热自除。单用
煮粥,
除烦益胆气,
胆气宁而魂梦安矣。
今人专以为心家药,< br>殊昧此理。
《本草崇原》
:枣肉味酸,肝之果也。得东方大味,能达肝
气上行,食之主能醒睡。枣仁形圆色赤,禀火土之气化。火
归中土,则神气内藏,食之主能寤寐。《本经》不言用仁,
而今时多用之。心腹寒热,邪结气了聚者,言心腹不和,为
寒为热,则 邪结气聚。枣仁色赤象心,能导心气以下交,肉
黄象土,
能助脾气以上达,
故心腹之寒 热邪结之气聚可治也。
土气不达于四肢,则四肢酸痛。火气不温于肌肉,则周身湿
痹。枣仁禀火 土之气化,故四肢酸痛,周身湿痹可治也。久
服安五脏,轻身延年。言不但心腹和平,且安五脏也。
《本草求真》
:
[批]收肝胆虚热不眠。
酸枣仁专入肝、胆 ,兼入脾。甘酸而润,仍有生熟之分,生
则能导虚热,
故疗肝热好眠,
神昏躁倦之症;
熟则收敛津液,
故疗胆虚不眠,烦渴虚汗之症。志曰:按《五代史》后唐刊
《石药验》 云,酸枣仁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陶云:食之
醒睡,而经云疗不得眠,盖其子肉味酸,食之使不思睡; 核
中仁服之,疗不得眠,正如麻黄发汗;根即止汗也。本肝胆
二经要药,因其气香味甘,故又能 舒太阴之脾。时珍曰:今
人专以为心家药,殊昧此理。按肝虚则阴伤而心烦,而魂不
能藏,肝藏 魂。是以不得眠也。故凡伤寒虚烦多汗,及虚人
盗汗,皆炒熟用之,取其收敛肝脾之津液也。如心多惊悸 ,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17:4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8248.html
-
上一篇:酸枣仁的副作用
下一篇:男性服用雌激素的效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