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子宫颈病变和子宫颈癌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3 14:35

-

2021年3月3日发(作者:男士快速美白方法)
子宫颈病变和子宫颈癌

魏丽惠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子宫颈癌是威胁妇女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
尽管经过妇科 学家多
年的努力
,
但子宫颈癌仍为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第二位高发肿瘤
,且有
年轻化的趋势。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
,
上世纪
90
年代
,
人们发现人乳
头状瘤病毒
(HPV)
是引起子宫颈癌发生的 主要病因。
近年来
,
降低子宫
颈癌发病率已成为政府相关部门、
临床 医师、
妇女保健工作者的主要
任务。
WHO
提出让全球妇女终生接受一次健康 检查
,
以减少子宫颈癌
的发生率。当前不仅在全球对子宫颈病变的关注日益增加
,
在我国也
成为社会及妇产科医师关注的热点。


子宫颈病变重在筛查


筛查主要针对无症状的、有患子宫颈癌风险 的妇女
,
其目的是将癌
前病变尽早筛查出来
,
对发现有异常结果的妇 女
,
进一步检查治疗
,

病变阻断在癌前期或癌症早期。


筛查的主要方法包括细胞学检查
(
最好采用超薄液基细胞学检
)

高危型
HPV
检测、
阴道镜检查下取材进行病理 学检查
;
对阴道镜
检查不满意者还需进行宫颈管诊断刮宫、宫颈锥切、高频电刀切除< br>(LEEP)
取材进一步明确诊断。


1.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
是宫颈癌前病变。
CIN 1
级中 大部
分病变可在
2
年内自发逆转
,
只有
2%~30%
的患者进展为更严重的病
变。
CIN 2
级中大约
20%
的病变进 展为宫颈原位癌
(CIS)

CIS
进展为
浸润癌的几率为
5%
。在进展变化中
,
均包括细胞学改变。在筛查中大
多数医师采用细胞学做 为初筛方法
,
异常者再进一步筛查。此法因受
制片方法及其阅片者水平及主观原因制约
,
质控受到影响。组织病理
检查是诊断宫颈病变的金标准
,
但由于观 察者的主观因素与技术水平
的差异
,
存在细胞学与病理学诊断不一致。


韩国
Saw
等报告
,

5
位病 理学专家对细胞学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

,
两者一致率
,
正常
71%

CIN 1


52%

CIN 2


23%

CIN 3


37%< br>、宫颈癌
94%
。此结果显示了在宫颈病变的细胞学筛查中
,
正常及子宫颈癌符合率高
,
而对
CIN
则误差较大。


近年来
,
对高危型
HPV
的检测意义的研究较多
,
特别是
HPV-HC2(hybrid cupture

)
的应用。
该技术采用标准化试剂盒
,
人为主
观因素影响小
,
阴性预测值可高 达
98%
以上
,
并对辨别非典型鳞状细胞
(ASCUS)

35
岁以上首次筛查者及宫颈病变治疗后随访均有意义。

细胞学筛查中,

ASCUS
者可选择以下三种方法
:
重复细胞学检查、即行阴道镜检查或进行
HPV
检测。
HR-HPV
检测有助于
A SCUS

管理。也有学者以
HPV
做为初次筛查的主要方法
,但存在假阴性。
Jastania
等对
2306

CIN2/3
级者进行
HPV
检测
,
发现有
4.5% HPV


(10/2306

),
说明仅用
HPV
筛查< br>,
有可能漏掉高度病变者
,
值得注意。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 br>有学者仍建议行细胞学检查、
HPV
检测、阴道镜
及病理活检。
200 5
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
(
试行
)
提出
,
在 经济
不发达地区
,
可用肉眼观察方法进行筛查。对病变明显部位应取材活
检。


有学者提出
,
为防止妊娠期妇女子宫颈癌发生
,
应重视筛查。
筛查的
原则是
,
在妊娠前
1
年未筛 查者应在早孕期间接受细胞学筛查。对于
CIN,
原则是在严密随访下延迟至产后处理。
对宫颈癌
Ia1
期者
,
如患者
有迫切要求
,
在其 本人和家属充分理解下也可延迟至产后处理。我国
卞美璐等对
5296
名妊娠期妇女进 行细胞学检查
,
结果
8.72% (462/5296

)
为细胞学阳性
,
其中宫颈癌

0.02%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0.64%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2.74%
、非典型腺细胞
(AGC)0.09 %
、高度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ASC-H)0.26%


ASCUS
4.97%

6
个月以后随访
,
细胞 学与组织学一致仅
29
例。
于是研究者提

,
妊娠期细胞学 检查存在假阳性
,
应对其密切随访
,
可延迟至产后
6
月复查、处理。


美国学者对妊娠期细胞学为
不典型鳞状细胞
(
ASCUS)
、低度鳞状上皮
内病变
(LSIL)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

,
进行产前及产后细胞学
与 活检对照
,
证实
ASCUS

LSIL
发生
CIN 2
级以上病变的几率低于
HSIL

因此
,
对妊娠期中细胞 学为
LSIL

ASCUS

,
可延迟至产后复

,
对高度病变在妊娠期至产后应严密随访。


2.
宫颈糜烂

随着学术界对宫颈组织病理解剖认识的不断加深
,
前人们认为宫颈

糜烂

不是炎症
,
即不是病理学意义 的上皮缺失和炎
症反应
,
而是宫颈管柱状上皮外移。在阴道镜下观察到的宫颈

糜烂

是在鳞柱交界转化区。在雌激素的影响下
,
先天性宫颈柱状 上皮外移
,
形成临床所见的

糜烂


组织病理学 上
,
可见到鳞状上皮、
柱状上皮以
及化生上皮
,
可能有少量 或中等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只有当炎症细胞浸润很密集
,
才被认为是 病理学意义的慢性宫颈炎。
因此对于生理学变化的宫颈

糜烂
”,
不 必治疗。
当无病原微生物感染时
,
宫颈

糜烂

可 无临床症状
,
或仅表现为分泌物增多
,
不需进行治疗。尽


糜烂

常伴随炎症
,
但也多由于柱状上皮防御能力低所致
,
针对病
因、病原体治疗后
,
患者症状多可自行消失。由于宫颈柱状上皮抵抗
力较差
,
常有纵沟和隐窝形成
,
病原体不易清除
,
导致部分患者阴道炎
反复发作甚至上行感染至盆腔。
对于此类患者的宫颈糜烂可酌情予以
物理治疗。目前
,
在临床治疗中
,
对无炎症的宫颈

糜烂

存在过度治疗
的问题
,
应引起注意。


宫颈病变即筛即治策略


由于
CIN
要经过
CIN 1
级、
2
级、
3
级的发展
,
经过将近
8~10
年时

,
才可能变为宫颈癌
,
那么
,
针对不同级别的
CIN,
应采取 不同的治疗
方法。对
CIN 1
级可以观察
,
但如果没有随访条件的
,
仍建议治疗。对
CIN 2
级、
CIN 3
级需进行治疗
,
并在治疗后定期随访。不少国外文献
提出

即筛即治
”( screen and treat)


即查即治
” (see and treat)
两个概
念。


南非
Denny < br>等提出即筛即治。所有患者均接受
HPV
检测和肉眼
检查
(VIA),
然后将患者分为三组
——
HPV
阳性、
VIA
阳性与未治疗
组。前两组同时进行冷冻治疗
,6~12
个月后行阴道镜下活检对其进行
评估
,
并与未治疗组比较。
6
个月后
,CIN 2/3
级在HPV
阳性组是
0.80%

VIA

2.23%、未治疗组为
3.55%;12
个月后
,CIN 2/3
级在
H PV
阳性
组是
1.42%

VIA

2.91%< br>、未治疗组为
5.41%
。两种即筛即治方法
是安全的
,
并且 与未治疗组比较发展为
CIN 2/3
级及癌变率低。


美国
Numnum
等用即查即治
,
排除明显为子宫颈癌患者后,
在阴道
镜下对细胞学为
HSIL
者诊断同时进行
LEEP手术
,
切除全部移行带。
结果显示
,
所有经过即查即治者
85% (43/51

)
为满意的阴道镜检

,Reid
评分为
3.5,84% CIN 2/3

, 16%

CIN 1
级或更低
;

1
例子
宫颈癌发生。
因细胞学提示为
HSIL
的患者多为
CIN 2
级或
CIN 3

,
因此应用即查即治治疗细胞学为
HSIL (CIN 2
级< br>)
者是可行的
,
减少了
患者再次就诊治疗。这种新的尝试目的是减少患 者反复就诊的不便
,
特别对于资源缺乏地区有其经济价值。
因为目前尚缺乏对于治疗癌 前
病变远期效果的数据
,
所以无法作出确切评估。我国也缺乏这方面的
资料。 笔者建议
,
在有条件情况下
,
在进行细胞学和
HPV
检测后
,
金标
准是阴道镜下活检的组织病理学结果。有了明确诊断后
,
再进 行治疗
是恰当的。


疫苗防治子宫颈癌临床试验


对青少年女性
,
及早使用疫苗
,
预防
HPV
感染也 成为当前一种积极
的探索。美国默克和英国葛兰素史克两家公司已经研制成功
GARDASIL TM,
这是一种四价体
HPV(6/11/16/18

)L1
类病 毒微粒
(VLP)
疫苗
,
在酵母菌中及铝辅助下表达。上述公司预防
HPV
感染的
疫苗在三期临床试验中都显示了良好的结果。

默克公司支持的临床试验将
1.2
万名
16~26
岁未感染
HP V
的女青
年分成两组
,
一组每间隔半年分别注射疫苗
3
次< br>,
另一组注射
3
次安慰
剂。
2
年后
,
在未用疫苗组发现了
21
例子宫颈病变。疫苗组仅发现了
1
例子宫癌病例< br>,
成功率为
97%

葛兰素史克公司支持的临床试验是在
俄罗 斯和欧洲完成的。
试验共涉及
158
名身体健康的
10~14
岁的少 女

458

15~25
岁的女性
,

6
个月中
,
接种
3
次子宫颈癌疫苗。结果
显示
,在接种宫颈癌疫苗后
,10~14
岁少女组其体内产生的免疫反应强

1 5~25
岁组接种疫苗的女性
,
前者的免疫反应强度是后者的
2
倍。
另一项研究对
2391
位妇女进行
40
个月的随访
,
结果显示
,
预防持续性
HPV16
感染有效率为
94.3%,预防
HPV16
相关
CIN

100%
。疫苗产
生的抗体反应高于自然感染者
,
并持续至少
3.5
年。研究者同时发

,GARDASIL
可减少约
90%
与持续感染
HPV6

HPV11

HPV16

HPV18
相关的联合发病 率或相关生殖道疾病
,
说明预防
HPV
感染的子
宫颈疫苗在临床试验 中显示了良好结果。


此外有研究显示
,
对抗
E 6

E7
基因的治疗性疫苗可为控制
HPV
相关的恶性肿瘤提供最佳 选择
,
于是研究者将
E6

(

E7)
转 染至载体
(
如肽或蛋白、
核酸
)

,
制成为类似病 毒颗粒成分或在细胞基础上的治
疗性疫苗。一些预防性和治疗性
HPV
疫苗目前已在进 行临床试验。
台湾学者已研发出以重组腺病毒为载体的子宫颈癌治疗性疫苗
,
其效果尚在评估中。


随着人们对子宫颈癌的认识
,
已有 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重视子宫
颈病变的筛查。
2006

,
我国将要 建立子宫颈病变筛查规范
,
并规范对
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的诊治进展








子宫颈癌的发生率仍居妇癌之首,近年,年轻宫颈癌患者有明
显上升的趋势,其发病以每年
2%

3%
的速度增长。




国内外学者认为主要与人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增加、
性因素、
性传播性疾病(
STD
)等高危因素有关。可以说,宫 颈癌在某种意义
上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从宫颈 癌前病变发展为宫颈癌,有一个较漫长的时间,大约
10
年。因此,宫颈癌是可预防、可治愈的 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的癌前
阻断至关重要,
关键是要进行防癌普查,
不仅可早期发现 宫颈癌癌前
病变和宫颈癌,而且经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治愈率接

10 0%
,从而减少了宫颈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这一事实已被大量
资料证明。


宫颈病变的几个概念和范畴


1.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CIN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14:3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7879.html

子宫颈病变和子宫颈癌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