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麦粒肿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3 13:41

-

2021年3月3日发(作者:中耳癌)
麦粒肿






麦粒肿

-
病理概念

麦粒肿

麦粒肿(睑腺炎)由感染所致通常 为葡萄球菌感染,一般可
累及睑缘或眼睑内一个或多个腺体。本病可形成脓肿,并有
穿破皮肤、 释放脓液的趋势。麦粒肿可自发形成,也可由脸
缘炎引起、
一个人一生中可能发生
l< br>—
2
次麦粒肿,
也有人反
复发生。麦粒肿初发期表现为局部充血,张力 增高,险缘疼
痛,然后形成一个小圆形有触痛感的肿胀区,眼泪增多,畏
光并有异物感。眼睑肿 胀多为局限性,有时也可累及整个眼
睑,后期在肿胀区中心可形成—一个小黄色脓点。虽然可采
用抗生素治疗,但效果不明显。最好的治疗方法是热敷。每
天热敷数次,每次
10
分钟 。热敷有助于麦粒肿局限和加速
脓肿破溃,使脓液得以引流。在眼睑深部腺体形成的麦粒肿
(< br>内麦粒肿
)
,疼痛和其他症状更重。

疼痛、充血、肿胀均局限在一个 小区域,一般位于脸缘。因
为这种麦粒肿很少自行穿破,有时需要医生切开引流脓液。
内麦粒肿 有复发趋势。外麦粒肿:睫毛的毛囊部的皮脂腺受
葡萄球菌感染,叫睑缘疖,俗称“针眼”,卫生条件差 、体质
弱或屈光不正的人,易得此病。得病时,眼睑局部红肿、充
血和触痛,近睑缘部位可触到 硬结,有时耳前淋巴结肿大并
有触痛,甚至有怕冷、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数日后毛囊
根部出 现黄色脓点,脓排除后症状逐渐好转而痊愈。外麦粒
肿化脓后如任其自破排脓,常因疤痕收缩而引起眼睑 变形、
外翻、上下睑裂闭合不全等后遗症,所以应引起注意。内麦
粒肿:又称睑板炎。开始眼睑 红肿,但因睑板较深,新的疼
痛较重。脓肿未溃破时在睑结膜上常露出黄色脓头,成熟后
可自行 穿破排脓而愈。无论内外麦粒肿,如果加压挤脓,细
菌、毒素容易倒流到颅内,引起眼眶蜂织炎、海绵栓 塞的严
重并发症,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长“针眼”时,切忌挤压。
麦粒肿初期或脓肿未形成时 ,都可局部湿热敷,每日
3
次,
每次
20
分钟。

热敷能加快眼部的血液循环,有消肿止痛的作用。结合膜囊
内涂
0.127

5
%金霉素药膏或其他抗生素药膏等。每日
2-3
次。
有全身症状者,
可服抗生素或磺胺药,
也或肌注青霉素。
外麦粒肿局部明显软化,但尚未溃破时,可不用麻醉 ,与睑
缘平行切开排脓;内麦粒肿结合膜面上有明显脓头时,可滴
0.5
%的卡因3
次,
待表面麻醉后,
用刀尖与睑缘垂直切开排
脓。治疗期间注意休息, 不吃刺激食物,多次水并保持大便
通畅。如果麦粒肿长期未退留下硬结,在急性炎症消退后,
可 在睑结合膜面切开刮除内容物,并剪除残囊及肉芽肿。


麦粒肿

-
病理病因

麦粒肿

睑腺位于眼睑深部,但开口于睑缘 ,细菌
(
主要是葡萄球菌
)
可由开口处进入睫毛根部的皮脂腺或眼睑深部的睑 板腺而
致急性化脓性炎症,前者叫外麦粒肿,后者叫内麦粒肿。健
康人的眼睑有极强的防御能力 ,它能抵御外界细菌的侵袭,
但是,
当身体抵抗力减弱时
(
如营养不良、睡眠不足或患糖尿
病等
)
容易发病。患脸缘炎、
沙眼、
慢性结膜 炎或过度用眼以
及有近视、远视、散光等眼病时,没有及时配镜矫正,并眼
睛疲劳时亦可发病。
不注意眼的卫生,
用不干净的手、
毛巾、
手帕等擦眼,细菌侵入眼睑腺内,可 直接引起麦粒肿。


麦粒肿

-
鉴别方式

麦粒肿

麦粒肿俗称针眼,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
化脓性炎 症。是儿童常见的眼病。健康人眼睑有防御外界病
菌侵袭的能力,小儿无知,又常哭闹,经常用脏手揉眼 ,细
菌就会乘虚而入。引起麦粒肿的细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所以麦粒肿多为化脓性炎症。小 儿得各种全身性疾病时全身
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引起麦粒肿。麦粒肿又分两种,即内麦
粒肿及外 麦粒肿。外麦粒肿是睫毛根部的皮脂腺或毛囊的急
性炎症。表现为眼睑局部性红肿,有小硬结,自觉疼痛 及触
疼。
数日后,
毛囊根部出现脓头,
切开排脓或自行破溃出脓,
症 状很快消失痊愈。内麦粒肿是眼睑里面脸板腺的急性炎症,
其症状与外麦粒肿一样,但因炎症在较坚实的 脸板组织内,
所以疼痛较剧烈,
炎症持续时间也长,
严重时整个眼睑红肿,
患 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几天后,在眼皮里面出脓
头,排脓后即告痊愈,症状也会随之而消失。< br>

麦粒肿

-
临床表现

麦粒肿

1
.外麦粒肿:又名脸缘疖,初发时眼睑红肿、疼痛;近脸
缘部可触及硬结,并且有明显压痛,数日后硬结变软化脓,
在睫毛根部附近出现黄白色脓头.脓头破溃后 ,脓液排出,
红肿迅速消退,疼痛减轻。如果致病菌毒性剧烈或身体对致
病菌抵抗力减低时,炎 症由一个腺体扩散到其他腺体,而形
成多个脓点,眼睑高度红肿,邻近球结膜水肿,耳前淋巴结
出现肿痛。幼儿和老年体弱者甚至出现畏寒、发热等征象。

2
.内麦粒肿:病人表现 与外麦粒肿相同,但是,由于感染
的睑板腺位于较坚实的睑板组织内,所以眼睑红肿没打外麦
粒 肿那样显著,而病人自觉疼痛却较剧烈,炎症时间较长。
早期发炎的睑板腺开口处充血隆起,数日后睑结 膜面隐约可
见黄色脓头,最后穿破睑结膜,排脓于结膜囊内。


麦粒肿

-
家庭护理

麦粒肿

1
.家庭用药:

(1) 0.25%
氯霉素眼药水,
每日
4-6
次或
0.1%
利福平眼药水,
每日
2-4
次 ,点眼。
(2) 0.5%
四环素眼药膏或
0.5%
红霉素
眼药膏,每日
3-4
次,涂眼。

(3)
症状严重或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者,应全身使用抗菌素
或磺胺类药物,以控制炎症、防止扩散。如口服: 复方新诺
明,每次
2
片,每日
2
次,首次
4
片。麦 迪霉素,每次
O.2
克,每日
3
次。红霉素,每次
0.25
克,每日
4
次。

2
.中药及偏方:

(1) < br>蒲公英
30
克、菊花
9
克,水煎服,每日
2
次。
(2)
鲜蒲公英及白花蛇舌草,捣烂外敷。

(3)
银翘解毒丸,每次
l
九,每日
2
次,口服。

3< br>.眼部湿热敷:可以加快眼部的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早
期应用,有消肿止痛、促使炎症消退的作 用。如已化脓时应
用,则有缩短病程、促使早日穿破的作用。方法:取折叠多
层的纱布或毛巾浸 于开水之中或蒸煮,绞干后直接敷于患处,
数分钟更换,使高温保持
20
分钟左右,每 日
3
次,直至硬
结消失,脓肿开始波动为止。

4
.有条件者也可以到附近医院进行理疗。

5

营养和饮 食:
患病期间应加强营养,
多食蔬菜,
多饮水,
少食糖果,忌食刺激件食物, 少食煎炸食物,不食过于油腻
的食物,可适当服用鱼肝油。

6.
家庭护理:
(1)
保证患者充分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2)
保持
大便通畅,对 大便干燥的患者应给予药物治疗。



麦粒肿

- 小儿护理要点
1
.在脓头未形成之前可作热敷,以
促进化脓,轻的炎症也可在热敷 后完全消失。全身及局部使
用抗生素也可促进炎症的消失,抗生素口服、肌注或静脉注
射均可, 它对化脓菌的作用都很好。


2
.一旦脓头出现就应及时切开排脓,不要等 到自行破溃,
这样可以减少病儿的疼痛,并可缩短疗程。

3
.当脓头出现时 切忌用手挤压,因为眼睑血管丰富,眼的
静脉与眼眶内静脉相通,又与颅内的海绵窦相通,而眼静脉没有静脉瓣,血液可向各方向回流,挤压会使炎症扩散,引
起严重合并症,如眼眶蜂窝织炎、海绵窦 栓塞甚至败血症,
从而危及生命。

4
.局部可点眼药,一般使用
0

25
%氯霉素眼药水即可,
如分泌物多用利福平眼药水效果好。小儿入睡后 可涂金霉素
眼膏。

5
.不要用脏手揉眼睛,以免将细菌带入眼内,引起感染。


麦粒肿

-
治疗方法

麦粒肿

1

早期湿热敷或旋磁理疗,
促进浸润吸收或硬结迅速化脓。
2
、手术切开:当脓点形成后可切开排脓。但要注意外麦粒
肿的切口应与睑缘平行,内麦粒 肿的切口庆与睑缘垂直。切
忌不适当的挤压,以防炎症向眶内、颅内扩散,引起眶蜂窝
织炎、海 绵窦静脉炎、脑膜炎、及脓肿等而危及生命。

3
、对顽固的经常发作的病例,可用自 体免疫疗法。伴全身
发烧,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者可给抗生素及磺胺类的药物
的应用。

西医药治疗

(1)
局部湿热敷,
用干净毛巾或纱布,
每日
2-3
次,
每次
15

30
分钟。

(2)
抗菌素眼药水如氯霉素或利福平或氧氟沙星点眼,每日
4

6
次。抗菌纱眼膏如金霉素或红霉素涂眼,每日
1-2
次。
一般不需要全身使用 抗生素。个别重症,可肌注青霉素或口
服抗生素。

(3)
脓肿成熟,
出现黄色脓头,
可切开排脓。
但切忌挤压局部。

中医治疗
麦粒肿是生于眼睑边缘的局限性小结,
形如麦粒,
眼睑肿胀,
按之疼痛剧烈,3

4
天后睑缘毛根或眼睑内出现黄白色脓点,
脓成溃破,排脓始愈。现 代医药认为,麦粒肿是睑腺组织受
细菌感染行成睑腺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外感风热型麦粒肿兼
有 恶寒,发热,头痛,苔薄白,脉浮。取穴:攒竹,鱼腰,
太阳,丝竹空,行间。恶寒发热加外关;头痛加 风池。

方法:眼区各穴毫针刺或点刺出血,每日
1
次,不计疗程,
直至痊愈。脾胃薀热型:麦粒肿兼见口臭,口干,心烦,苔
黄腻,脉数。取穴:承泣,四白,瞳子髎,合 谷,三阴交。
方法:同外感风热型。也可同时加刺阿是穴。方法:在红肿
处酒精消毒后,用0.5

1.0
寸毫针,斜向刺进红肿处
2

5
毫米(视肿物大小,大者深刺,小者浅刺)
,不捻转,留针

10

15
分钟。
耳穴疗法取穴:
眼,
肝,
耳尖,
神门,
肾,
皮质下,心。

方法:
耳尖放血,
余穴贴压王不留籽。
贴压时耳部常规消毒,
按摩耳部发红为好,贴压完毕按压
2

3
次 。嘱患者每日自
行按压
3

4
遍,
每遍按压
15< br>—
20
次,
小儿由家长帮助按压。
3
天后复查,如麦粒未消, 再做第二次治疗。梅花针疗法取
穴:麦粒肿在上眼睑,叩打上睑与眉毛间;在下睑者,叩打
下睑 与承泣,球后之间。用梅花针叩击以局部出现灼热感或
红晕为度。每日
3
次,
3

5
次一疗程。点刺疗法取穴:在第
1

2
胸椎 至腋后线上找阳性反应点。婴幼儿如无反应点时,
取第
3

5
胸椎刺 突外两横指处。方法:用圆利针点刺,小
儿用
28
号毫针即可,使出血
2
3
滴。针灸治疗本病,对早
期未化脓者疗效最好,可促其吸收,消肿,并有止痛 作用。
对已化脓者可促其排脓。注意脓成未溃者严禁挤压,用无菌
热毛巾拧干后,敷患处
15

20
分钟,每日
2
次。禁服辛辣
有刺激性食物。< br>
(1)
外治法:外涂玉枢丹或清火眼丸。取药研磨成汁,涂于
结肿部位。

(2)
内治法:


风热外侵:
睑部肿物初起,
局部微有红肿痒 痛,
伴头痛,
发热,全身不适等,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方 药:金银花、连翘
15
克、桔梗
12
克、
薄荷
6

(
后煎
)
、淡竹叶
10
克、甘草
6
克、防 风,
O
克、天
花粉
12
克、牛蒡子
10
克、芦根< br>10
克。

中成药:银翘解毒丸。



热毒壅盛:眼睑红肿痛难睁。兼有口干,头痛,发烧,
尿黄,便秘,舌苔黄、舌质红,脉数有力。



治法:泻火解毒。方药:穿山甲
12
克、栀子
10
克、连翘
15
克、
黄连
10
克、
黄芩
10
克、
白芷
10
克、
天花粉
12
克、
皂角刺
12
.克、归尾
12
克,甘草
6
克、赤芍
12克、金银
花各
15
克、大黄
5
克、芒硝
10
克 。

中成药:连翘败毒丸或牛黄解毒丸。


麦粒肿

-
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

(

)
麦粒肿中医治疗

组成甲珠
12
克僵蚕
9
克全蝎< br>(
酒洗
)6
克金银花
12
克白芷
9
克生地< br>15
克北辛
6
克天丁
12
克丹皮
9
克甘草< br>6
克功用祛风
清热,解毒散结。主治针眼、胞脸赤肿。加减风热重加连翘
12< br>克、牛蒡子
9
克;口渴加花粉
15
克、葛根
12
克; 大便
干结加大黄、枳实各
6
克;小便赤烫加栀子、木通各
9
克。
(

)
麦粒肿中医治疗

组成银花
15< br>克野菊花
15
克紫花地丁
15
克蒲公英
15
克连翘< br>12
克白芷
6
克制用法水煎,
煮沸
20
分钟,取药液 约
150

升,加水再煎,取药液
150
毫升,将
2
次药液混合备用。每

1
剂,分
2
次服。主治麦粒肿。加减若病性 严重,加大银
花、蒲公英剂量;大便秘结,加大黄、元明粉。如脓已成,
加穿山甲、皂角刺以促 使破溃排脓。若配合九一丹外敷,效
果尤为明显。

(

)
麦粒肿扎线治疗

晚上用红线扎手掌的中指,左眼生麦粒肿扎右手中指,右眼
生麦粒肿扎左手中指。最好在麦粒肿初发时使用,则很快解
毒散结消肿。

(四)麦粒肿民间秘方疗法

请慢慢观察,麦粒肿患者的脊柱两侧会出现芝麻般大的红 点。
右眼患病,脊柱左侧有红点;左眼患病,脊柱右侧有红点。
数量通常在1-4个不等。用已 消毒的针头对着脊柱旁边已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13:4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7667.html

麦粒肿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