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滋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
导读:本文向 您详细介艾滋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艾
滋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艾滋病如何诊断鉴别,< br>艾滋病易混淆
疾病等方面内容。
*
艾滋病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
抗艾滋病
(AIDS)
抗体、
脑脊液
β
2
微球蛋白
(
β
2-MG
)
、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
ANGA
)
、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
受体、
抗心磷脂抗体
(
ACA
)
、
孕妇常规检查、
3.8s
α
2-
糖蛋白
*
一、检查
目前检测
HIV< br>的方法有
100
多种,
可以分为抗体检测和病毒
检测两大类。
病毒检测:包括细胞培养
(
病毒分离
)
、p24
抗原检测和病毒
核酸检测。早期对
HIV
的诊断主要是通过血清学 试验检测抗
HIV
的抗体
,
间接地诊断
HIV
感染。随着生 物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分
子生物学方法不断被应用到
HIV
的检测中,
尤其核 酸检测已经成
为了
HIV
实验室诊断的发展方向,它可直接检查
HIVRNA ,
可在发
现血清学变化之前检测
HIV
感染
,
而且比
P24
抗原检测方法更灵
敏。
抗体检测:
HIV
抗体一般在人感染后几周逐渐出现
,
可延续
第
1
页
至终生,
血清学试验分为初筛和确认试验。
最常用 的初筛试验和
确认试验分别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
(WB)
。
常 规实
验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印迹试验
(WestBlot)
、间接免
疫荧光法
(IFA)
。快速检测方法: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斑点免疫
结合试验、P24
抗原的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
RT?PCR
检测法、
荧光实时< br>PCR
检测技术、支链
DNA(bDNA)
、连接酶酶促链式反应
(L CR)
、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
(NASBA)
、转录介导的扩增
(TMA)< br>。
【病毒感染机制】
HIV
病毒侵入人体后,其表面糖蛋白
gp120
与细胞表面受体
蛋白
CD4
以高亲和力结合,吸附到宿主细胞上
;gp120
再与宿主
细胞表面 辅助受体相互作用,使病毒与宿主细胞膜更接近
;gp41
产生一系列构象变化,
其< br>N
端的融合肽片段插入宿主细胞膜,
导
致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最终融合,
病毒
RNA
进入细胞。
在
HIV
感
染后,
最先能 够监测到病毒
RNA
、
然后是
p24
抗原,
最后是抗体。< br>常见的检测如下:
1.
血液检查:
A)
血常规:常有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呈轻度正色素、正
细胞性贫血。 白细胞常降至
4.0
109/L
以下。分类中性粒细胞增
加,
有核 左移现象。
少数表现为粒细胞减少。
淋巴细胞明显减少,
多
1.0 109/ L
。有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含空泡的单核细胞出现。
血小板一般无变化,一旦有变化,血小板可 明显减少。
B) 2-
微球蛋白和新蝶呤
(neop terin)
用放射免疫法
(RIA)
测
第
2
页
定血清
2
微球蛋白和新蝶呤。
它们是被激活的巨噬细 胞的产物,
其血清水平的升高意味着免疫激活,
具有与
CD4T
细胞绝对计数 、
淋巴细胞百分率、
CD4/CD8
细胞比例下降同样的临床意义,即预
示病 情进展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
免疫系统检测:
(1)
淋巴细胞亚群检 查:
CD4T
细胞减少,
CD4/CD8
比例下降,
正常人
CD4/CD8
之比为
1.75
~
2.1
,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患
者常
1.0
。
(2)T
细胞功能 下降: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皮试阴性。体外非
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刺激时,淋巴细胞转化降低。
T< br>细胞的细胞毒
作用降低。
T
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
-2
和干扰素
减少。
(3)B
细胞功能失调:有不同程 度的免疫球蛋白及免疫复合
物升高。出现自身抗体,如产生
RF
、抗核抗体和抗淋巴细 胞抗
体等。
(4)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下降。
(5)
淋巴结活检
:
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高发地 区及高
危人群中,
对腹股沟以外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特别是持续性颈部
淋巴结 肿大的人普遍进行淋巴结活检是重要的措施,
可见到淋巴
结的反应性病变和肿瘤性病变等非特异 的、
但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的病理表现。
有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
表浅 淋巴结消失,
不易做活检。
3.
其他小便检查常有蛋白尿。血中肌酸酐和尿素氮可升高。
第
3
页
4.
病原学检查
(1)HIV-1
的病原学检查:
A)HIV-1< br>血清抗体的检测:
包括抗
-gp120
及抗
-P24
,
大多数
HIV-1
感染者在
3
个月内血清抗体阳转。因而,测定血清抗体是
目前确定有无
HIV
感染的最简便、
快速而有效的方法。
常用方法< br>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
间接免疫荧光测定
(IFA)< br>,
放射免
疫试验
(RIA)
等。
一般多用
ELISA
法作初查,
其灵敏性为
99.5%
。
但由于它是用
HIV- 1
作为抗原进行检测,
与淋巴细胞抗原有交叉
抗体,可有假阳性出现。故对初查阳性者 ,再用硝酸纤维膜免疫
印迹试验
(Westenblot
,
WB)
确 认。
硝酸纤维膜杂交试验特异性强,
假阳性率极低。
其诊断标准
是:如
ELISA
连续两次阳性,且
WB
检测出现
p24
,
gp41
,
gp120
或
gp160
条 带中任何两条条带阳性者,
则可确认为
HIV
感染。
如
没有两条条带 阳性者,则只能诊为
未定型
。
这时可用聚合酶链反应
(PC R)
检测其
特异的病毒核酸,或继续密切观察,反复作上述检测,以明确诊
断。
B)
检测病毒抗原:
由于抗体出现晚于抗原,
因而 不能早期诊
断。
如果在抗
HIV-1
阳转之前的窗口期筛选献血员,
就会出现假
阴性,
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因此,
筛选献血员最好加测病毒抗原。
通常检测
P24
,其灵敏性及特异性均较高。既有助于早期诊断,
也可用于献 血员筛选、药物疗效考核等。
第
4
页
C)
检测病毒核酸:
在抗
HIV-1
阳转之前 的窗口期,
还可用反
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技术检测
H IVRNA
。
此法灵敏度更高,
检测周期短,
也有助于早期发现、
献 血员筛选、
药物疗效考核等。
但操作必须十分小心,防止污染,以避免假阳性。
D)
病毒分离和培养:从患者的淋巴细胞、血液、精液及其他
体 液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阳性率较高,
反复多次分离阳性率可达
100%
。分离的病毒可用
CD4T
细胞培养。
但方法复杂,
成本较高,
一 般只用于实验室研究。分离或培养到
HIV
均为确诊的依据。
(2)HIV-2
的病原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发现约
80%
的
HIV-1
和
HIV-2
感染之间存在交叉反应。故用于检测
HIV-1< br>感染的
ELISA
和
RIBA
法难以确定
HIV-2
感染。特别是发生了
HIV-l
和
HIV-2
双重感染时,使诊断更为困难。 不过,
HIV-2
特异的
ELISA
及
WB
法药盒现已有商 品出售。
在
HIV-2
流行区,
可在检测
HIV-1
的基< br>础上,先用
HIV-2
特异的
ELISA
药盒区别
HIV-1
和
HIV-2
感染,
再用
HIV-2
特异的
WB< br>法作确认试验。在非流行区,当
HIV-1
试
验阳性或弱阳性,而
WB
法不明确或阴性,或临床怀疑获得性免
疫缺陷综合征,
而
HIV-1
试验弱阳性、
WB
法阴性时,
也要用
HIV-2
特异的
EL ISA
药盒检测,以明确诊断。
近来为了节省时间和经费,大 部分试剂盒厂家和血库采用
HIV-1
和
HIV-2
抗体联合测定。联合测定 的
ELISA
模式与
HIV-1
抗体测定相同,
不同的是在包被固相 载体时用
HIV-1
和
HIV-2
二
种抗原的混合物替代单一的HIV-1
抗原。
第
5
页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11:3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7562.html
-
上一篇:骨髓穿刺术的详细操纵步骤
下一篇:十二指肠溃疡应该做哪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