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大肠癌应该做哪些检查,有什么常见的检查方法?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3 11:31

-

2021年3月3日发(作者:导致流产的原因)














/









大肠癌应该做哪些检查,有什么常见的检查方法?

大肠癌常见的检查方法

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检测、
癌胚抗原
CEA


p53
基因检测、
血红蛋白浓度

HGB


核磁共振成像
(MRI)
大肠癌一般都有哪些检查方法


一、检查

1

粪便隐血试验

粪便隐血试验是大肠癌早期发现的手段之一。
由 于大肠癌常
因粘膜糜烂溃疡而呈现不同程度的出血,
因此可利用简便易行的便潜血试验监测大肠癌。早期的便潜血试验为化学呈色方法,常用试剂为联苯胺或愈创木脂等,
近年来逐渐被特异性 更强的免疫潜血试剂所取代。
但由于便潜血试验并不能区分
癌性和非癌性出血,
故目前 多用于作为大规模人群大肠癌普查的初筛手段。
但少
数早期癌亦可呈假阴性结果而致漏诊。据统 计,大肠癌患者中
50%

60%
、大肠
息肉患者中
30%
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粪便隐血试验系非特异性诊断方法,任何情
况引起消化道出血时均可导致粪 便隐血试验阳性。
但作为一种简便、
快速的方法,
粪隐血试验可以从健康人群及高危人 群中检出可疑大肠肿瘤的患者,
为进一步检
查提供高危靶人群,
因此粪隐血试验仍是目 前大肠肿瘤普查和筛检的最常用的方
法。
结肠癌表面易出血。
一般的大便隐血试验只要 消化道内有
2ml
左右的出血就
可出现阳性。
Hardcastle
报道用大便隐血试验检查的方法在无症状的人群中普
查大肠癌,
阳性者再进一步做纤维结肠镜检 查,
结果在普查组中发现的大肠癌病

2/3
系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而检出,< br>但有
1/3
的病例因隐血检查阴性而漏诊,

日后出现症状后再检查发 现。文献中肠镜检出的腺瘤中大便隐血试验
65%

75%
呈阴性,检出的大 肠癌中大便隐血试验
38%

50%
呈阴性。可见大便隐血试验阴
性 不能除外大肠腺瘤或癌的可能。
Hardcastle
在无症状的人群中以大便隐血试
验筛查时,

2%
的人隐血阳性,
阳性者中进一步肠镜等检查,
其中
10%
发现患大
肠癌。
可见欧美国家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中大肠癌检出率颇高 。
因此欧美临床医
师对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很重视而作肠镜检查。
我国多数地区因胃癌 远比大肠癌
多见
(
约为
3∶1),
临床医师对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往 往可反复做胃镜或
GI
检查,
却忽视了肠镜检查的必要,
因此常导致大肠癌诊 断的延误。
国际上几个著名的普
查结果显示,采用粪便隐血试验的普查筛检可使大肠癌死亡率下 降
15%

43%


2

癌胚抗原
(CEA)
检查
CEA
不具有特异性诊断价 值,
既有假阳性又有假阴性。
早期病人阳性率较低,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中
50%
CEA
高于正常。因此不适宜
做普查或早期诊断用。
但对估计大肠癌的 预后和诊断术后复发方面有一定的帮助。
美国纽约纪念医院
Zeng
等报道,
114
例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病人术前血清
CEA5ng/ml
,根治性切除后有32
例复发,其中
44%
的病人在复发时
CEA
升高至
5ng/ml
以上。有远处转移者血清
CEA
升高远比局部复发时为多。复旦大学附属
肿瘤医院的临床资料显示,
虽然有相当的病人
(
包括Ⅲ期、
甚至部分 Ⅳ期的病人
)
术前
CEA
检查均属正常,但一旦术后随访过程中发现
CEA
持续性升高,则
90%

上和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有关。有时
C EA
升高可在临床症状发生前
5

7
个月即出
现,故此随访 时的
CEA
检测十分必要。类似的检测指标还包括
CA50

CA1 9-9















/









CA72-4

C A242
等。一般这些指标应同时检查,因为病人可几项同时出现异常,
也可仅一项出现异常。
为此,
有人主张在随访中如发现
CEA
等持续升高即可争取
行开腹探 查,
以提高复发灶的切除率与治愈率。
大多数大肠癌患者血清
CEA
水平常升高,超过
50mu;g/ml
。但该试验的特异性并不强,在一些非消化道肿瘤及良< br>性病变,
血清水平亦可升高。
此外,
CEA
对早期结肠癌和腺瘤性息肉 敏感性较差,
因此将其用于早期大肠癌检测,效果并不明显。
1982

Ma gagi
等利用人结肠癌
细胞系免疫小鼠制备的
CA19-9
,可以识别有高 度癌特异性的唾液神经节苷脂,
结果发现
19%

49%
结直肠肿瘤 水平升高。但它对胃胰肝胆管的敏感性更强,作
为大肠癌血清学检测,
并不比
CEA< br>敏感。
其他如大肠癌相关抗原的检测、
鸟氨脱
羧酶及血清唾液酸含量的测定,< br>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等等,
研究表明有一定效果,
但应用于临床,其特异性、敏感性尚待 进一步提高。

微信:
39
健康百科(微信
号:
jibin gbaike39

,可了解该疾病更多治疗方法,发病原因,护理知识。

3

细胞与组织学诊断

病理学诊断是用以明确诊断以及拟订治疗方案所必需 的
依据,
包括脱落细胞学检查和活检组织标本病理检查。
肠道脱落细胞学检查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较高特异性。
由于正常肠黏膜每
24
小时有
1010个上皮细胞脱落,
而肿瘤上皮细胞更新率更快,大约有
1%
的肿瘤细胞脱落进入粪 便,并随其排出
体外,
因此收集这些脱落的上皮细胞,
对大肠病变性质的判断有重大意 义。
其方
法包括直肠冲洗、肠镜直视下刷取、线网气囊擦取以及病灶处指检涂片法,经
Papanicolaou
染色后进行光镜检查,发现恶性细胞则有诊断意义,如属可疑恶
性或 核略大、
染色质增多诊断核异质细胞者,
不足以做出最终诊断,
提示应做复
查 或活组织检查以确诊。有报道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达
93%
,特异性可达
100%

近年来,
分子生物学技术为病理诊断方面提供了较广阔的前景,
对微量组< br>织标本进行扩增、原位杂交技术或
Southern
印迹法等手段的应用,预计对鉴别< br>大肠癌前期病变及早期发现大肠癌会提供可行的分子水平的检测方法。
如将肠道
脱落细胞 学检查方法和脱落细胞中
K-ras
基因的突变、
CD44
基因的异常表达等
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可能对发现早期大肠癌或癌前病变有一定意义。


活检组织病理检查是最理想的肿瘤诊断方法。
对较小的肿瘤,
应尽量将其全部
切取送 检,
并应包括蒂部
(
如无明显瘤蒂,
则应将肿瘤基底部黏膜一并切下送检)

对较大的肿瘤进行活检时,
应注意避免钳取肿瘤表面的坏死组织,
如 有可能应尽
量钳取肿瘤基底部与正常黏膜交界处的组织。当疑有腺瘤癌变时,宜多处取材。

4
、遗传学检查


10
余年来分子遗传学揭示了许多 与肿瘤发生有关的基因,
人们越来越对分子遗传学与肿瘤的发生有了更多的关注和了解。
例如已 知遗传性
非息肉性结肠癌
(HNPCC)
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
80%

85%
的患者可于中青
年时即发生大肠癌,有的还可发生其他器官恶性肿瘤 。在这种家族中已知
5

DNA
错配修复基因
(hMSH2

hMLH1

hPMS1

hPMS2

hMS H6)
有很高的突变率
(60%

70%)

检测其高危家 族成员的错配修复基因对预示大肠癌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外,
基因测序等其他相关研 究也为具有遗传倾向的大肠癌高危人群的诊断提供了
更多有广泛前景的方法。
5
直肠粘液
T
抗原试验

又称半乳糖氧化酶试验,
是检
测 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特异标记物的简便方法,
只要将直肠指套上沾液涂抹在特制
的纸膜或玻片上,
经半乳糖氧化酶反应及雪夫氏试剂显色,
便可判断患者肠粘膜
是否有
T
抗原表达。
经临床及普查验证该法对大肠癌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11:3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7560.html

大肠癌应该做哪些检查,有什么常见的检查方法?的相关文章

大肠癌应该做哪些检查,有什么常见的检查方法?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