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防己茯苓汤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防己茯苓汤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防己茯苓汤
【方药】防己三两
( 9
克
)
黄芪三两
(9
克
)
桂枝三两
(9
克
)
茯苓六两
(18
克
)
甘草二两
(6
克
)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
现代
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
。
【原文】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
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二十四
)
【解说】本方主治皮水之证。以四肢浮肿,按之没指,
小便不利,或肌肉颤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主 要在脾,由
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所致。防己茯苓汤立方本意在于通阳化
气,表里分消。防己伍黄芪 ,走表祛湿,使水从外而解;桂
枝配茯苓,
通阳化气,
令水从小便而下。
本方 利水之势较缓,
可用于水肿兼有正虚之候,如慢性肾炎水肿、尿毒症、妊娠
期高血压及羊水过多 等病。
【运用】
一、水肿
秦伯未医案:男,
28
岁。病浮肿
1
年,时轻时重,用过
西药, 也用过中药健脾、温肾、发汗、利尿法等,效果不明
显:当我会诊时,全身浮肿,腹大腰粗,小便短黄, 脉象弦
滑,
舌质嫩红,
苔薄白,
没有脾肾阳虚的证候。
进一步观察,
腹大按之不坚,叩之不实,胸膈不闷,能食,食后不作胀,
大便每天
1
次,很 少矢气,说明水不在里而在肌表。因此考
虑到《金匮要略》上所说的“风水”和“皮水”
,这两 个证
候都是水在肌表,但风水有外感风寒证状,皮水则否。所以
不拟采用麻黄加术汤和越婢加术 汤发汗,而用防己茯苓汤行
气利尿。诚然,皮水也可用发汗法,但久病已经用过发汗,
不宜再伤 卫气。处方:汉防己、生黄芪、带皮茯苓各
15
克,
桂枝
6
克,炙甘 草
3
克,生姜
2
片,红枣
3
枚。用黄芪协助
防己, 桂枝协助茯苓,甘草、姜、枣调和营卫,一同走表,
通阳气以行水,使之仍从小便排出。服
2< br>剂后,小便渐增,
即以原方加减,约半个月证状完全消失。
(
《谦斋医学讲稿》
1964
:
132)
按语:本 案全身浮肿,腹大腰粗,小便短黄,但其腹按
之不坚,叩之不实,胸膈不闷,能食不胀,此水不在里,而
在肌表。
患者并无外感风寒证状,
故又决非风水,
而是皮水。
服用防 己茯苓汤通阳行水,小便渐增,证状亦随之渐消,洵
属良方。
二、臌胀
(
肝硬化腹水
)
海崇熙医案:周某某,男,
62
岁,农民,
1985< br>年
12
月
10
日诊。自诉患肝炎五年,近月余腹胀、纳呆、尿少、下肢
肿。刻诊:面色黧黑,左颧及前颈有血痣四枚,形体消瘦,
腹大有水,脉沉弦,舌淡紫苔薄白。 查肝功能:黄疸指数
6
单位,麝浊
>20
单位,麝絮
(+++ )
,锌浊
>20
单位,谷
丙转氨酶
<40
单位 ,
白、
球蛋白比值为
2
·
10
/
5
·20
。
}{BAg
阳性。尿检:尿蛋白
(+)
红细胞
( ++)
。
A
超探测:肝剑突下
4
厘米,肋缘下
2
厘 米,余
(
一
)
。西医诊断:肝性腹水,肝肾
综合征。此属脾失健运, 肾摄无权,气虚血滞,水湿停留。
治宜健脾益肾,活血导水。
拟防己、桂枝、红花各
10
克,黄芪、茯苓、泽兰各
30
克,灯芯
3
克,济生肾气丸
20
克
(
分
2
次以药汤送服
)
。上方
服
30
剂,腹水消失,仅两足微肿,饮食增加 ,二便如常,
精神明显好转。
继以归身、
熟地、
丹参、
巴戟天等加入 方内,
服药半载,诸症悉退,久病获痊。
1986
年
7
月
1 2
日复查肝
功能各项均达正常值,白球蛋白比值为
3
.
85
/
2
.
10
,尿检
无异常。停药观察
2
年,情况一 直良好。
(
国医论坛
1989
;
<2>
:18
~
19)
按语:
本例 患者为肝硬化并发腹水,
辨证属脾肾阳虚型。
防己茯苓汤合加味肾气丸,补先天益性命之根,培 后天养百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07:0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7067.html
-
上一篇:体检专家介绍体内维生素D不足有7个信号
下一篇:维生素D的研究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