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糖尿病肾病(DN)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3 06:52

-

2021年3月3日发(作者:性病感染)

糖尿病肾病(
DN




糖尿 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随着糖尿病治疗的
不断改进,患者的 生命明显地延长,然而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包括
糖尿病肾病
的发生率却
明显增高 。

西医学名:

糖尿病肾病

所属科室:

内科
-
肾内科

发病部位:

肾脏

主要症状:

蛋白尿

主要病因:

糖尿病

多发群体:

糖尿病患者



其发病机理包括:

①高蛋白饮食加剧糖尿病肾病的恶化:糖尿病病人由于严格限制碳 水化合物的摄入,而以高
蛋白纤维食物供给为主,顾此失彼,致使蛋白分解产物及磷的负荷过度和积聚, 进而加剧了
DN
的病理损害。

②高血压的影响:糖尿病病人由于脂质代谢紊 乱,动脉粥样硬化等诸多原因,合并高血压者
为数不少,这些病人中几乎都可见到尿微量蛋白,表明肾损 害普遍。

③高血糖:长期与过度的血糖增高,可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引起 毛细血
管基底膜损害,肾小球硬化和肾组织萎缩。


糖尿病肾病可分为
5



Ⅰ期: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期。肾 体积增大,肾血流量、肾小球毛细血管灌注压及内压增高。
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正常。经适当治疗可恢复 。

Ⅱ期:即正常白蛋白尿期。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增高,尿白蛋白排出率正常(小于
20
微克
/
分或
30
毫克
/24
小时),运动或应 激后排泄增加,祛除诱因后恢复正常。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系膜基质增加。血压多正常。
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率大致正常,尿白蛋白排出率持续高于正常,血压轻度
升高。肾 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明显增加,已有肾小球结节型和弥漫型病变及小动脉玻璃样
变,并已开始出现 肾小球荒废。这一期患者血压轻度升高,降低血压可部分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
排出。

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大量白蛋白,尿蛋白定量持续大于每
24
小时
0.5
克为非选择性蛋
白尿,严重者尿蛋白大于每
24
小时
3.5
克,出现 低白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血压,往往伴不同程
度的氮质潴留和糖尿病眼底病变。肾小球基底膜进一步增厚 ,系膜基质进一步增加,肾小球荒
废。


Ⅴ期: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尿蛋 白排泄量因肾小球荒废而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小于
10


/
分钟, 伴高血压、低白蛋白血症、水肿,血肌酐、尿素氮升高,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贫
血,代谢性酸中毒,低 血钙和高血钾,可继发尿毒症性神经病变和心肌病变。


预防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糖尿病病史,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 与
肾小球硬化
的程度呈正相关,出现微
量蛋白尿时,糖尿病病史多已
5

6
年,临床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无任何临床表现。约
80%
的患者在
10
年内发展为
临床糖尿病肾病
,即尿蛋白定量大于
0.5g/24 h
,通常无明显血尿,临床
表现为水肿,高血压。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伴有食欲减退,恶心 和呕吐,贫血,提示已出

慢性肾功能不全。

二,体检发现不同程度高血压 ,浮肿,严重时可出现腹水,胸水等,多合并
糖尿病性视网膜
病变。

三,辅助检查

(一)尿糖定性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但在糖尿病肾病可出现 假阴性或假阳性,故
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二)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

20

200
μ
g/min
,是诊断早期 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当
UAE
持续大于
200
μ
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
尿蛋白定量大于
0.5g/24h
),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
原因 所致的血尿。

(三)糖尿病肾病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
肌酐增高

(四)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
GFR
)增加和
B
超测量
肾体 积增大
,符合
早期
糖尿病肾
病,在
尿毒症

GFR
明显下降,但肾脏体积往往无明显缩小。

(五)眼底检查,必要时作眼底荧光造影,可见
微动脉瘤
等糖尿病眼底病变。


并发症

本病的早期预防十分重要,常见的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①所有的糖尿病人病程超过
5
年以上者,要经常查肾功能,尿蛋白定性,
24
小时尿蛋白定
量,并注意测量血压,做眼底检查。

②有条件时,应做尿微量 蛋白测定和
β
2-
微球蛋白测定,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肾病,如果
尿微量白蛋 白增加,要
3

6
个月内连测
3
次以确定是否为持续性微量 白蛋白尿。

③如果确定为微量白蛋白增加,并能排除其他引起其增加的因素,如泌尿系感染, 运动,原
发性高血压者,应高度警惕,并注意努力控制血糖,使之尽可能接近正常,若血压>
1 8.7/12kPa
,就应积极降压,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同时,还应强调低盐,低蛋白饮食,以优
质蛋白为佳。


疾病简介

广义的糖尿病肾脏病变包括:
感染性病变

血管性病变



感染性病变
:肾盂肾炎和肾乳头坏死。

血管性病变
: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

大血管病变包括肾动脉硬化(累及主干 及分支)和
肾小动脉硬化
(累及人球和
出球小动脉)。

微血管病变 是指肾小球硬化分:结节性、渗出性和弥漫性三种,三者可单独可
合并存在,上述改变中,最典型的是< br>结节性肾小球硬化



我们通常说的糖尿病肾病是
肾小球硬化



发病率和自然病史









糖尿病肾病是成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中最重要的单一因素。在美国每年进入血液 透析
的患者中,约
50%
为糖尿病肾病。
1
型糖尿病(
T1 DM
)和
2
型糖尿病(
T2DM
)均可发生糖尿
病肾病,< br>T1DM
患者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较高,为
30%

40%
。在
T2DM
患者中约有
20%
发生
糖尿病肾病。少数患者尽管病程 已达
20

25
年,仍不发生糖尿病肾病,其原因不太清楚,可能与
家族或遗传因素有关,与血糖控制和血压水平高低也有很大关系。









早期糖尿病肾病最重要的现象是尿白蛋白排出量 稍高于正常人,称微量白蛋白尿,尿白
蛋白排出量为
20
–200μg//
分 钟或
30

300mg//24h
或尿
Alb/Cr30

300mg/g










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尿蛋白
>0.5g//24h
),肾小球 功能呈进行性不可逆转地下降。美

Joslin
临床报告发生蛋白尿的平均病程为< br>17
年,出现蛋白尿后平均生存期为
10
年左右,
6

内约
25%%

10
年内约
50%%

15年内约
75%%
的患者发生终末期肾衰。


发病机理









糖尿病肾病的 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不是每个糖尿病患者都会发生糖尿病肾病,因
此,人们主要寻找发生糖尿病肾病 的危险因素,目前已知的危险因素简述如下。

1.
肾血液动力学异常,在糖尿病肾 病的发生中,肾血液动力学异常起着关键的作用,甚至可能
是始动因素。另外,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 高血压会明显地加快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2.
糖化终产物形成,长期高血糖 导致糖化终产物生成增多,糖化终产物能引起细胞外基质,如
Ⅳ型胶原,层粘蛋白和玻璃体结合蛋白,发 生质和量的改变,基质产生过多。在肾脏能使肾小球
合成Ⅳ型胶原,内皮、系膜和平滑肌细胞增殖。
3.
遗传因素,有人发现患糖尿病肾病的
T1DM
同胞一旦患糖尿病 ,则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明显
增高。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肾病的危险性增大,有人发 现高三倍,显示糖尿
病肾病家族聚集发病现象。而有的患者糖尿病病程很长也不出现糖尿病肾病,这也提 示糖尿病肾
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综上所述,发生糖尿病肾病的机理较为复杂,有多种因素参与。


病理改变









在糖尿病早期,肾脏体积增大,用超声波或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显示肾脏体积比正常人大
30%%
左右,肾小球和肾小管均有不同程度的代偿性增大。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06:5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7036.html

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