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疗糖尿病常用西药
血糖升高的原因及对策
:
1
、胰岛素分泌不足-刺激胰岛素分泌
2
、胰岛素分泌迟缓-延缓胃肠道糖吸收
3
、周围胰岛素抵抗-抑制胰岛素抵抗
4
、肝糖输出过多-减少肝糖输出。
糖尿病治疗的口服降糖药有五类:
●磺脲类:适用于
II
型糖尿病,消瘦的患者
●双胍类:适用于
II
型、肥胖的患者
●格列奈类(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适应于基础血糖正常的患者
●
α
-糖苷酶抑制剂:适用于饭后血糖高
●噻唑烷二酮类
(格列酮类)
:适合肥胖患者
●新兴降糖药(肠促胰素)
:
用于新发的糖尿病人及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好
的糖尿病人
●胰岛素:
一、磺脲类
:
作用机制:通过与
β
-
细胞膜结合开始一系列生化反应,最后导致胰岛素释
放。
使患者已经减少的
β
-
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
效果依赖于残存的
β
-细胞
活性
。
适合对象:
2
型糖尿病,有胰 岛素分泌者;血糖,尤其是空腹血糖较高者;
体重较轻或正常者。
常用药物:
1
、D860(甲糖宁,甲苯磺丁脲)
2.
格列本(苯)脲
(
优降糖
)
3.
消渴丸
4.
格列吡嗪
(
美吡哒、优哒灵美
、迪沙、依必达、瑞易宁等
)
5.
格列齐特
(
达美康
)
6.
瑞易宁(格列吡嗪控释片)
7.
格列喹酮
(
糖适平
)
8.
格列美脲(迪北、万苏平、圣平、伊瑞、亚莫利)
副作用
⑴低血糖症。
这是磺脲类降糖药最重要,
也是最危险的一种副作 用。
任何一
种磺脲类降糖药都有可能引起低血糖症,作用越强引起低血糖的可能性就越大。从降糖的角度来说作用强者是好药,
但从引起低血糖的角度来看,
它又不那么好
1
了。
⑵体重增加。
磺脲类降糖药 使用后,
胰岛素分泌量增加,
糖分就能得到比较
充分的利用,
在血糖下降的同 时,
如不注意饮食调节和适当的运动,
可能使患者
的体重增加。
⑶其他问题。
如消化道反应、
皮肤过敏反应、
血细胞减少、
头晕、< br>视力模糊、
身体平衡功能发生障碍等神经系统反应,但均不常见。
二、双胍类
代表药:二甲双胍(降糖片、格华止、迪化糖锭、美迪康)
,苯 乙双胍
(
降糖
灵
)
。
作用机制:
抑制食 欲及肠壁对葡萄糖的吸收,
餐前服用为佳;
加强外周组织
摄取葡萄糖和无氧酵解,抑制 组织呼吸,生成乳酸;抑制肝和肾的糖异生作用;
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但能增强胰岛素与其受 体的结合及作用,
即一定的胰岛素
增敏作用。
适用对象:各型糖尿病,食欲较为旺盛者;体重较重者;年龄不太大,无乳
酸增高者。
副作用
⑴乳酸性酸中毒。
双胍类降糖药,
尤 其是降糖灵的最严重的副作用就是乳酸
性酸中毒。
当降糖灵的剂量大于每日
150毫克时,
就会使体内乳酸的生成量有所
增加。老年人,或者年龄虽然不太大,但心血管、肺 、肝、肾有问题的糖尿病病
患者,由于体内缺氧,乳酸的生成增多,而其代谢、清除发生障碍,容易发生 乳
酸性酸中毒,
这类患者如服用较大量的降糖灵,
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危险性就明显增大。
⑵消化道反应。
表现为食欲下降、
恶心 、
呕吐、
口干、
口苦、
腹胀、
腹泻等,
降糖灵引起胃肠道症 状的可能性比二甲双胍大,其程度也比二甲双胍严重。
⑶肝、肾损害。对于肝功能不正常,转 氨酶升高的糖尿病患者,或是肾功能
不好,尿蛋白持续阳性,甚至血中肌酐和尿素氮等堆积、升高的患者 ,双胍类降
糖药有使肝、肾功能进一步变坏的危险,最好不用。
⑷加重酮症酸中毒。
降糖灵能促进酮体的生成,
所以有酮症酸中毒或酮症酸
中毒倾向 的糖尿病患者不宜用之。
有以下病症的糖尿病患者,应禁用双胍类降糖药:
(1)伴有肝肾功能损害、慢性胃肠病、消瘦及有黄疸病的人
(2)孕期及产后的女性糖尿病患者
(3)服用双胍类药物后,有严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者
(4)有严重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等)的糖尿病患者
(5)嗜酒及长期服用西米替丁的患者。
2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06:4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7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