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肝炎健康教育处方集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3 06:43

-

2021年3月3日发(作者:医科大学总医院)
肝炎健康教育处方集

1.
肝脏的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大 的化工厂,承担着消化、
解毒、分泌等重要功能,
我们一日三餐吃进去的营养物质都必须依靠肝 脏进行加工,才能提供
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除了物质代谢外,肝脏还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
器官 ,体内产生的毒物、废物,吃进去的毒物、有损肝脏的药物等等
也必须依靠肝脏解毒。

2.
病毒性肝炎有哪几型?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 起的,
以肝





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根据 致病的病毒不





甲、乙、丙、丁、戊五型及非甲< br>-
非戊型肝
炎。
甲型和戊
型经粪一口途径传播,
病毒随粪便排 出,

染水源、
贝类
水产品和食具等可引起流行,乙型、丙型、
丁< br>型



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甲型和戊型多表现为急性感染 ;
乙型、
丙型、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

3.
肝炎的主要症状与体征有哪些?


于本病可能被误诊为流感 ,
或者由

一些病人没有任何症状,
致使许多

炎病例没能 被诊断出来,
常见的肝

症状有:



1
、食欲下降;
2


乏力;
3



烧;
4


肌肉或关节痛;
5


恶心、呕
吐;
6


腹痛。


体征:



1
肝脏轻度肿大,
可触及质地较软 或中等硬度的肝脏,
或有压痛、
叩击痛。有些病例可无任何体征。



2
有些病例可出现肝病面容,表现为面色黯黑、黄褐无华、
粗糙、
唇色暗紫等;还可引起颜面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及肝掌,有些病人
可有脾肿大。



3
巩膜或皮肤黄染,比消化道症状出现晚。


1
4.
肝炎的

治疗:



1
、急性肝炎:适当休息,给予易消化、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清淡饮
食,
忌饮
酒。口服肌苷 片、维生素
C
等。



2

慢性肝炎: 适当补充维生素,治疗乙、丙
型肝炎,
在用保护肝功能药物的同时可用抗病毒
药,如干
扰素、抗核糖核酸等。



3

中医治 疗以清热利湿、养阴柔肝、健脾和
胃,
温化
寒湿等治疗。

5.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不正常就是肝炎吗?

ALT
以前称谷丙转氨酶(
GPT


ALT
不仅存在于肝细胞中,也广泛
存在于心肌、肾脏、肌肉等细胞内,故心、肾、肌肉、皮肤的疾病时,
血中转氨酶含量也可能会 增加,
但不如肝病时显著。
许多儿童在入托、
入学体检时发现
ALT
异常,就认为得了肝炎,其实不全是,应到专科
医院进行系统检查,查找原因,进行治疗。

6.
怎样对待各种化验结果?


各种化验,如肝功能试验在 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也有一
定的局限性。某些肝功能试验缺乏一定的特异性,故在分析结果 时应
注意到各种因素,如
γ
-GT
(血清
γ
谷氨酸转肽酶) 在大多数肝胆疾病
都有不同程度增高;又如
AFP
(甲胎蛋白)
,原发性肝癌 可明显升高,
但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肝炎也可升高,
胚胎癌、
正常孕妇也会升高;< br>血清蛋白和球蛋白比例(
A

G

,正常值为
1.5

2

5

1
,慢性肝炎、
肝硬化时比例 可以接近,甚至倒臵,但并非为肝病特有,营养不良、
贫血、肾病综合症、慢性肾炎等均可使白蛋白减少 ,而血吸虫病、自
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球蛋白增高。
而且还需考虑到试验方法的灵敏性,
如用
A
方法阴法,而
B
方法阳性,用对流电泳法、反相凝血法、酶标
法、放射免疫法、基因扩增法分别检测向一病人的病毒标志,结果是
不一定会相同的,因为其检测的灵 敏度越是后者越高。有时还应想到
实验误差的影响。因此,患者不必为一次化验升高几个单位而担忧,< br>下降几个单位而满足。各种化验应结合病史、临应表现及其他检查综
合分析,看它的总的发展趋势 。只有这样得出来的结论才比较确切。

7.
怎样看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的检验报告
?




HBsAg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以前也称
HAA

是乙型肝炎病毒
的外壳蛋白,其本身不具传染性,因此不应将其作为传染性的标志。
HBsAg
仅表示有过或正存在乙肝病毒的感染。仅此一项不能说明乙肝
病毒目前是否仍在复制。放免法定 量检
>2.l
为阳性。




抗一
HBs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是对乙型肝
炎感染后获得免疫力的标志。是乙 型肝炎治愈或趋向治愈的象征。用
乙肝疫苗预防乙肝,也要产生抗
-HBs
,才能算是 预防成功。放免法定
量检测

>2.l
为阳性。

< br>③
HBeAg

e
抗原)
HBcAg
(核心抗原)< br>、
HBVDNA
,均是乙肝病毒内核
中的结构成份,它们的存在,表示血中仍有 乙肝病毒的存在和复制,
因此有传染性。放免法定量检测
e
抗原
2.1
为阳性,核心抗原
<0.5


2
阳性。其中
HbcAg
因试剂质量并未过关,因此其结果并不一定正确。




HBC(
核心抗体
),
其主要成分为核心 抗体中
IgG
型。阳性是以往
或现在感染乙型病毒标志。和
HBsAg
一样,仅此一项不能说明乙肝病
毒是否繁殖复制。放免法定量检测
<0.5
为阳性。





HBCIgM(
核心抗体
I

gM

) ,
阳性可作为乙肝病毒新近感染或持
续复制的标志
,
有传染性
.放免法定量检测
>2.1
为阳性。
但因试剂并未
标准化,因此其结果并不 可靠。





HBe(e
抗体
)

阳性说明乙型肝病毒复制不活跃,
传染性低或很
少,是乙型病毒感染时间已 较长久的标志。放免法定量检测
<0.5
为阳
性。但如果
HBVDNA
阳性,说明血中仍存在乙肝病毒或病毒已变异,不
仅有传染性,而且对机体的危害可能更大。
?













8.

乙肝三系的化验中表面抗原(< br>HBsAg


e
抗原(
HBeAg
)和核
心抗体(抗
-HBc
)阳性,是否病情很重?


乙肝三系阳性与 肝损害是两回事,所提的三项阳性(俗称大三阳)只
能说明体内存在乙肝病毒,而且病毒数量也较多,但 不等于肝脏的炎
症和损害就重,肝脏有否损害及其程度要看肝功能的化验结果。而且
一般情况下 ,
HBsAg
的滴度与肝脏病变是呈反比的,滴度高肝脏可无
明显病变,滴度低肝脏可 能有严重损害,一般肝硬化病人的滴度并不
很高。







9.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中哪些是传染性强的指标?
?


传染性强弱并 不决定于
HBsAg
,而是由是否存在病毒复制标志,如
HbeAg

DNA-P
(聚合酶)活性、抗
-HBCIgM

HBVDNA

HBCAg
而定。当

HBsAg
滴度高的人常常伴随
Hb eAg
阳性,但二者不是绝对一致。必
须指出,乙肝病毒复制标志阳性的人,也不能认为是肝脏 损害重,更
不能认为是肝炎活动期。仅只说明血中病毒较多,有传染性。前已叙

Hb cAg
及抗
HbcIgM
二项化验,因试剂尚未标准化。因此,所得结果
并不 一定正确。





















10.

乙肝表现抗原携带者应注意的问题?

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一 般不必治疗,因为目前
所有的抗病毒疗法及免疫调节疗法对他(她)们都无明显疗效,盲目
的地 服用转阴药物,有时不仅达不到目的,反可诱发肝炎,使携带者
变为肝炎患者。但必须注意下列几点:< br>

l
)定期(

3

6
月)复 查,包括肝功能
,B
超、
AFP
(甲胎蛋白)及
白细胞、血小板。一 旦发现异常,就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治疗。虽然
肝功能检查正常,但肝、
脾肿大或白细胞、血小 板减少也应引起重视。
进行必要的治疗;


2
)忌酒;


3
)生活规律,勿过累;


4
)注意个人卫 生和月经卫生,防止唾液、血液污染周围环境,感染
他人,所用食具、刮刀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品应 与别人分开;


5
)如
HBeAg
阳性或
HB VDNA
阳性,则不宜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
食具和婴幼儿工作。
?
要知道无症状
HBsAg
携带者中有一部分人的肝
脏可能有炎症,实际上慢性肝炎 ;也有一部分携带者在某一时期可能

3
会发病,
母婴传染的携带者常常在 青春期前后发病。
一般认为
30
岁以
上携带者发病的可能性明显减少。
?






















11.


HBsAg
携带者升学、就业、结婚等有什么限制?


由于人们对
HBsAg
携带者的认识不够全面,以至一些
HBsAg
携带者 中
的青年在升学、就业、结婚、甚至出国等都发生了各式各样的问题。
其实有些问题并非那么严 重。
HBsAg
携带者约占我国总人口的
10
%,
除了某些学业,如 幼儿师范、护士、饮食服务行业等外,对升学、就
业,
甚至出国不应有太多的限制。
这 是因为乙肝的传染主要通过血液,
偶而通过唾液、精液传染,日常生活中一般接触是不太可能传染给别< br>的人。至于结婚,只要对方抗
HBs
阳性,或
HBsAg
阳性,就不存 在相
互传染的问题。如果对方乙肝标志全部阴性,建议注射乙肝疫苗后再
结婚。

12.

如果你是一位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将如何对待哪?


首先应当正确认识,不必过渡恐慌,以免造成极大心理压力,影响
工作、学习和生活。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免疫是处于一种耐受状态,对于肝脏内感染
的乙肝病毒 并不攻击,因此肝功能一般正常。虽然以后有可能发展成
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但那只是少数病 人。


其次应当正确对待。由于携带有乙肝病毒,所以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进行定期动态监测,每半年检查一次肝功能、乙肝五项、乙肝
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定量、甲胎蛋 白和肝胆脾B超,以便及时发现病情
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慢 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不需要治疗,但是出现以下情况时则需要
去看医生:明显的全身乏力,食欲不振; 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
B超发现脾脏增大,门静脉增宽。出现上述情况可能预示您的肝脏发
生了进一步的变化,不可不与重视。


掌握住这几点,
慢性乙肝病 毒携带者就能很好地工作、
学习和生活,
对自己的疾病也能做到有的放矢。

13.
怎样预防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血 液传染疾病的一
种,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
1
)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HBV< br>可通过各种分泌液排至体外。其中血液,唾液,
精液,阴道分泌物最为常见。性传播在乙肝发生中 占
有一定的地位。

2
)医源性传播:主要通过输血或血
制品传播, 或被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传
播。

3
)母婴围产期垂直传播:宫 内传播的主要危险
因素是母亲血液中
HBeAg

HBVDNA
以及 前
S1
阳性。母血中三者同时
存在,宫内传播的危险度增加。


慢性乙型肝炎目前仍无特效的根治方法,
因此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和其他血源性传染 病一样,其预防措施包括防止医源性传播,加强献
血员和血液制品的管理等一些非特异性预防措施如
1

小心清洁伤口
及包扎妥当。

2
)处理 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地方或用具时,都应戴橡
胶手套;用一份漂白水加四份水消毒带有病毒的物件。
3
)不要与人

4
共用剃刀、牙刷、指甲钳等容易令皮肤受 损的器具。亦不要与人共用
针筒、针头注射毒品。

4
)避免纹身、针灸或纹 眉、脱痣等手术,如
有需要,尽量使用一次性的即

用后即弃

的器 具,或确保器械彻底消
毒。

5
)减少性伴侣的数目,采取安全性行为和正确 使用安全套,如
知道性伴侣为带病毒者,应尽快接受疫苗注射等特异性免疫预防。

14.
预防乙型肝炎的特异性免疫措施有哪些?

预防乙型肝炎的特异性免 疫措施有(
1
)乙肝疫苗:

控制乙肝的根本途径。乙肝疫苗可提供主动免疫 ,

于接触前后的预防。接受乙型肝炎预防疫苗之前,

该预先检验血液,只 有从未被乙型肝炎感染过的
人,
才需要接受疫苗注射。
以下人士特别需要接受疫苗

:
新生婴儿;
带病毒者的家人及性伴侣;静脉吸毒者;经常接受血液
或血液制品的人士;肾透析患者;工作上需要接触病人血液或体液的
医护人员。
2
)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


HBIG
能 提供暂时性
的被动免疫保护作用,用于某些接触后人群的紧急预防。它是专门针
对乙肝病毒的表 面抗体。它可以在血液或细胞外液中,或在粘膜表面
与侵入体内的乙肝病毒起中和作用,并逐渐清除病毒 。乙肝病毒侵入
人体后在肝细胞内繁殖,

HBIG
只能在体液中不能进入肝 细胞。
因此,
它只能在病毒进入肝细胞之前与病毒中和而发挥作用。所以,乙肝免
疫球 蛋白的注射时间非常重要,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
6

时以内注射,
注射越早效果越好。
出生
48
小时后注射则预防作用明显
减小;超过
7
天则无效,因为乙肝病毒已侵入宿主肝细胞,即使大量
注射也无济于事有下列情况者应考虑注 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HBsAg

性(特别是同时伴有
HBeAg
阳 性者)母亲所生婴儿;意外的医源性接
触者,如被带有
HBsAg
血液污染的注射针、 穿刺针刺伤皮肤粘膜或输

HBsAg
阳性的血液制品者;同
HBsAg阳性者发生性接触者;受急性
乙肝患者照料的
12
月龄以下的婴儿。


为了能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
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孕妇,
一定要切记在孕期去正规的大医院进行全程的母婴阻断治疗,可防止乙肝病毒
的宫内及产道感染,确保婴儿健 康。

15.
体检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就有传染性吗?就需要治疗
吗?

日常生活中常 会有一些健康人在查体中发现自
己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便以为自己得了乙肝,心
情非常沮丧,而 其周围的人也非常紧张,害怕自
己被传染,尤其是未婚青年更为自己的前途担
忧。实事求是地讲 ,凡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都有
一定的传染性,但传染性的强弱不同。它主要取
决于病毒在肝内的 复制程度。如果病毒的复制很
活跃,大量的病毒颗粒释放到血液中去,这个人的血液就有很强的传
染性。反之,病毒复制低下时,血液中很少或几乎见不到病毒颗粒,
那么传染性就很弱,传染别人的可 能性极低。另外还有的人认为,只
要转氨酶正常就没有传染性,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乙型肝炎的传染< br>
5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06:4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6994.html

肝炎健康教育处方集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