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资料
症状
糖尿病症
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
“三多”是指“多食、多饮、
多尿”,< br>“一少”指“
体重减少”。
(1)
多食:由 于大量尿糖丢
失,如每日失糖
500
克以上,
机体处于半饥饿状
糖尿病环境因
素
态,能量缺乏
需要补充 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
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
素分泌,
因而病人易产
生 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
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
六次饭,主食
达
1~
1.5
公斤,副食也比正常
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
(2)
多饮:由于多尿,水分
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
渴多饮
,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
,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 多,饮水也越多
,形成正
比关系。
(3)
多尿:
尿量增
多,
每昼夜尿量达
3000
~
5000
毫升
,
最高可达
10000
毫升以上
。
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
1
次
,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
30
余次。
糖尿病人血糖
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
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
不 能完全被肾小
管重吸收
,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
,出现多尿。血糖越
高,排出的 尿糖越多
,尿量也越
多。
(4)
消瘦(
体重减少
)
:由于
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
用葡萄糖,使 脂肪和蛋
白质分解加速
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
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
蛋白质被大量消
耗,再
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
体重减轻、形体消瘦
,严重者体 重可下降数十
斤,以致
疲乏无力
,精神不振。同样
,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
;
病情
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
病理病因
常见病因
1
、与
1
型糖尿病有关的因
素有关:
自身免疫
系统缺陷:因为在
1
型糖尿病患
者的血液中可查 出多种自身免
疫抗体,
如谷氨酸脱羧
酶抗体(
GAD
抗体)、胰岛细胞抗体(
ICA
抗体
)等。这些异常的自身
抗体可以损
胰腺结构
伤人体胰岛分
泌胰岛素的
B< br>细胞,使之不能正
常分泌胰岛素。
遗传因素
: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
1
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
种遗传缺陷表现
在人第 六对染
色体的
HLA
抗原异常上。科学家
的研究提示:
I
型 糖尿
病有家族性发病
的特点——如
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
此家族史的 人相比,你更易患
上此病。
病毒感染
可能是诱因:
也许令
你惊奇,
许多科学
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
I
型糖尿病< br>。
这是因为
I
型
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
内常常得过病 毒感染,
而且
I
型糖尿病
的“流行”,往往出现
在病毒流行之后。病 毒,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
腺炎和风疹的病
毒,以及能引
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
,都可以在
I
型糖尿病中起作
用。
2
、与
2
型糖尿病有关的因
素
< br>遗传因素
:和
1
型糖尿病类似,
2
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 点
。因此很可能与
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
传特性
2
型糖尿病比
1
型糖尿
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
一个患了
1
型
糖 尿病,另一个有
40%
的
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
2
型
糖尿 病,则另一
个就有
70%
的机会患上
2
型糖尿病。
肥胖:
2
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可能就是肥胖症。遗 传原因可
引起肥胖,同样
也可引起
2
型
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 br>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
集中在臀部与
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
2
型糖尿
病。
年龄:年
龄也是
2
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
有一半的
2
型糖尿患者多在
55
相关图书
岁以后发病。
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
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现代的生
活方式:吃高热量的食物和
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 病
,有人认为这
也是由于肥胖
而引起的。肥胖症和
2
型糖
尿 病一样,在那些饮食和活
动习惯均已“西
化”的美籍亚
裔和拉丁美商人中更为普遍。< br>
3
、与妊娠型糖尿病有关的
因素
激素异常
:妊娠时胎盘会产生多种供
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这些
激素对胎儿的健
康成长非常重
要,但却可以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此引发糖尿 病。妊娠第
24
周到
28
周期是这些激素的高峰
时期,也是妊娠型糖 尿病的常
发时间。
遗传基础
: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患 者将
来出现
2
型糖尿病的危险很大(但与
1
型糖
尿病无关< br>)。因此有人认为引起妊娠
糖尿病的基因与引起
2
型糖尿病
的基因可能 彼此
相关。
肥胖症:
肥胖症不仅容易引起
2
型糖尿病
,同样也可引起妊娠糖尿病。
4
、其他研究结果
青岛某研
究所声称已经 发现了糖尿病的致
病主要原因,
并解释了
产生并发症的原
因。其研究结
果是:
解剖学证
明糖尿病可能是弓形虫引起的
。
大量的弓形虫寄生于大
脑细胞内和神经
细胞内。使人的各种腺
体的分泌都有可 能发生紊乱,其中也
包括胰岛素的分泌。如果
弓形虫同时寄
生于胰脏,就直接破坏胰脏 的细
胞。当
β
细胞受到破坏时,胰岛素的
分泌就会受到
影响。认为弓 形虫的破坏导
致神经系统的失调和胰腺细胞的
破坏,是糖
尿病的主要原
因。该 所认为糖尿病之所以
出现遗传性,是因为这属于
器官易感性遗传
疾病。
2
型糖尿病发
病机制
大量研究
已显 示,人体在高血糖和高游离
脂肪酸(
FFA
)
的刺激下,自由基大量
生成
,
进而启动氧化应激。氧化
应激信号通路的激活会导致胰
岛素抵抗(IR
)、胰岛
素分泌受损和
糖尿病血管病变。由此可见
,氧化应激不仅参 与了
2
型
糖尿病的发病过
程,也构成糖
尿病晚期并发症的发病机制。 氧
化应激与糖尿病相互促进
,
形成一个难
以打破的怪圈
。
胰岛素抵
抗可以先于糖尿病发生
,
在其作用下,疾病早 期
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加
以保持正常糖
耐量。当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
素代偿 性分泌减少或二者共同
出现时,
疾病逐渐向糖
耐量减退和糖尿病进展,血糖开
始升高。高血糖和高
FFA
共同
导致
ROS
大量生成和氧
化 应激,也激活应激敏感信号途径,从而又加
重胰岛素抵抗,临床上表
现为糖尿病持
续进 展与恶化。体外研究显示,
ROS
和氧化应激可引起
多种丝氨酸激酶
激活的级 联反
应。最近的抗氧化剂改善血糖控
制试验也证实,
ROS
和
氧化应 激会引起
胰岛素抵抗。
氧化应激成为
糖尿病发病的核心
β
细胞也是氧化应激
的重要靶点
β
细胞内抗氧化酶水平较
低,故对
ROS
较为敏感。
ROS
可
直接损伤胰岛
β
细胞,促进
β
细胞凋亡,还可通过影响胰岛
素信号转导通路
间接抑 制
β
细胞功能。
β
细胞受损,
胰岛素分泌水平降低、分泌高
峰延迟,血糖波
动加剧,因而
难以控制餐后血糖的迅速上升,
对细胞造成更为显著的损 害。
2004
年
Ceriello
教授提 出共同土
壤学说,即氧化应激是胰岛素
抵抗(
IR
)、糖
尿病和心血 管
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
2004
年是学
说,
2009
年已 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
低密度脂
蛋白
(L DL)
在动脉
内膜的沉积是动脉粥样硬化(
AS
)始动因素在血管细
胞分泌的
ROS
作用下,“原始”
LDL
成为氧化型
LDL(ox- LDL)
,
刺激内
皮细胞分泌多种
炎性因子,诱
导单核细胞黏附、迁 移进入动脉
内膜
,
转化成巨
噬细胞。
ox-LDL
还能诱< br>导巨噬细胞表
达清道夫受体,
促进其摄取脂蛋白形成
泡沫细胞。
同时,
ox-LDL
是
NADPH
氧化酶激活物
,
能增强其活性< br>、
促进
ROS
产生,
也更有
利于
LDL
氧化 为
ox-LDL
。
另外
,
ox- LDL
能抑制
NO
产生及其生物学活性
,使血管舒张功能异常。
糖尿病加
强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又促进糖
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 发生、
发展
,
由
此形成恶性循
环。
总之,糖尿病患者
主要是葡萄糖的氧化发生障碍,机体
所需能量不足,故患者感
到饥饿多食;多食进一
步使血糖升高,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
时出现尿糖,糖的大量排
出必然带走大
量水分故引起多尿;多尿失水
过多,血液浓缩引起口渴,因而多饮;由
于 糖氧化供能
发生障碍,大量动员体内脂肪及
蛋白质的氧化功能,严重时因
消耗多,身体逐渐消瘦
,体重减轻。这就形成
了糖尿病的“三多一少”即多食
.
多 饮
.
多尿和体
重减轻。
病理改变
(一)胰岛病
理
胰岛病理
Ⅰ型与Ⅱ
型中病理变化不同。Ⅰ型中
大多呈胰岛炎。胰岛数量和
β
细胞数大减
,
提示绝对性胰
岛素缺乏。
Ⅱ型
中尤其是肥胖者 早期胰小岛大于
正常,
β
细胞多于正常
;
呈特殊染色,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06:3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6954.html
-
上一篇:糖尿病讲义
下一篇:糖尿病知识讲座(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