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中药用药经验MicrosoftWord文档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3 04:04

-

2021年3月3日发(作者:前列腺癌家庭防治手册)
中药用药心得

1.
五脏六腑用药经验

(一)肝





血:

当归

白芍

何首乌

枸杞

阿胶

桑椹子

经典方:四物汤、补
肝汤


四物汤加酸枣仁、木瓜、甘草









阴:

山萸肉

熟地

枸杞

女贞子

憋甲

经典方:一贯煎。





热:川楝子

桑叶

菊花

羚羊角

青箱子

密蒙花

决明



经典方:
栀子清肝汤



丹栀逍遥丸减白术,加川芎,牛蒡




平肝潜阳:石决明

珍珠母

代赭石

生龙骨

生牡蛎

灵磁石

经典方:镇
肝息风汤





火:

龙胆草

青黛

栀子

夏枯草

芦荟

丹皮

经典方:龙胆泻肝
汤,当归龙荟丸



栀子金黄汤加当

归、龙胆草、芦荟、青黛、木
香、麝香



熄肝风:

羚羊角

钩藤

天麻

僵蚕

全蝎

蜈蚣

地龙

经典方:羚角钩藤
汤,天麻钩藤饮

疏肝郁:柴胡

香附

郁金

青皮

川楝子

元胡

薄荷

橘叶





香橼

经典方: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四磨汤,五磨汤,乌药汤

伐肝瘀:

川芎

桃仁

红花

三棱

莪术

乳香

没药

五灵脂

泽兰

益母草

川牛膝

经典方:鳖甲煎丸,复元活血汤

(二)胆



胆:柴胡

郁金

金钱草

青蒿

茵陈

经典方:茵陈蒿汤,蒿芩清胆汤



胆:龙胆草

黄芩

栀子

黄连

经典方:龙胆泻肝汤

(三)心

养心阴:柏子仁

酸枣仁

地黄

龙眼肉

丹参

麦冬

当归





龟板

浮小


经典方:天王补心丹。

助心阳:桂枝

甘草

附子

薤白

干姜

炙麻黄

补骨脂

经典方:保元汤


人参、黄芪、肉桂、甘草、生姜



,桂枝甘

草汤,桂枝去芍药
加附子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益心气:人参

黄芪

太子


五味子

炙甘草

经典方:七福




熟地、当归、人参、白术、炙
甘草、远志、杏仁



泻心火:黄连

木通

黄芩

栀子

生地

大黄

丹皮

天竺黄





竹叶


子心

经典方:导赤散

镇心神:朱砂

琥珀

珍珠母

灵磁石

经典方:朱
砂安神丸,磁朱丸



磁石、朱砂、神曲



开心窍:菖蒲

远志

郁金

冰片

经典方:安宫牛黄丸,冠心

苏合丸



苏合香、冰山、乳香、
檀香、青木香



(四)小肠

清小肠热:木通

泽泻

灯心

瞿麦

滑石

赤小豆

车前子



茯苓

小蓟


茅根

淡竹叶

经典方:小蓟饮子,八正散

(五)脾

补脾气:人参

白术

山药

黄芪

党参

扁豆

炙甘草

太子参

经典方:加
味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加黄芪、白扁豆



,补中益

气丸

温脾阳:干姜

吴茱萸

苍术

肉豆寇

半夏

砂仁

白寇仁





经典方:
附子理中汤

燥脾湿:苍术

白术

薏苡仁

半夏

草蒄

厚朴

茯苓

藿香





经典方:
平胃散

理脾气:陈皮

砂仁

白叩仁

香附

木香

厚朴

枳壳

经典方:厚朴温中




厚朴,陈皮,炙甘草,木香,草豆蔻

仁,干姜



六)胃

益胃阴:石斛

麦冬

天花粉

芦根

沙参

玉竹

经典方:益胃汤,麦门冬


清胃热:生石膏

知母

黄连

大黄

大青叶

芦根

经典方:清胃散

温胃寒:高良姜

生姜

干姜

丁香

草叩

毕澄茄

吴茱萸





白叩仁


典方:理中汤,良附丸,黄芪建中汤

消食积:山楂

神曲

麦芽

鸡内


炒卜子

谷芽

经典方:保和丸,枳实导滞丸

泻胃实:大黄

芒硝

枳实

厚朴

槟榔

经典方:承气汤类

降胃气:沉香

丁香

柿蒂

半夏

竹茹

旋复花

代堵石

经典方:旋覆代赭汤








滋肺阴:沙参

麦冬

天冬

阿胶

百合

川贝母

石斛

天花粉

黄精

玉竹


典方:沙参麦冬汤

补肺气:人参

黄芪

党参

炙甘草

紫河车、升麻

经典方:

补肺汤



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紫菀、桑白皮



敛肺气:五味子

白果

诃子

乌梅

五倍子

白芍

经典方:九仙散

止肺血:白芨

仙鹤草

三七

阿胶

经典方:咳血方

温肺寒:麻黄

苏叶

细辛

干姜

紫菀

冬花

经典方:苓甘五味姜辛汤

清肺热:石膏

知母

栀子

芦根

天花粉

白茅根

金银花



醒草

黄芩


白皮

地骨皮

经典方:泻白散

通鼻窍:辛夷

苍耳子

白芷

鹅不食草

宣肺气:杏仁

桔梗

前胡

射干

牛蒡子

桑叶

百部

麻黄

经典方:麻黄
汤,三拗汤

降肺气:前胡

枇杷叶

马兜铃

白前

莱菔子

苏子

冬花



复花

经典
方:苏子降气汤

清热痰:浙贝母

瓜蒌

天竺黄

胆南星

射干

黄芩

芦根

经典方:清气
化痰汤,清金化痰汤,桑白皮汤

温寒痰:白芥子

半夏

细辛

陈皮

旋复花

桔梗

苏叶

天南



经典方:
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

化痰核:夏枯草

浙贝母

昆布




经典方:消瘰丸

泻肺水:葶苈子

桑白皮

牵牛子

冬瓜皮

经典方:
葶苈大枣泻肺汤

止肺喘:麻黄

白果

桑白皮

苏子

五味子

经典方:定
喘汤

八)大肠

涩大肠:赤石脂

诃子

乌梅

秦皮

肉豆叩

五倍子

罂粟壳

五味子

经典
方:桃花汤,真人养脏汤

清肠热:黄连

黄柏

黄芩

白头翁

败酱草


齿苋

槐花





侧柏叶

连翘

大黄

秦皮

苦参

经典方:葛根芩连汤,
芍药汤,白头翁汤,槐角丸

涤肠实:槟榔

厚朴

大腹皮

枳壳

大黄




经典方:木香槟榔丸

润肠燥:火麻仁

郁李仁

桃仁

杏仁

瓜蒌仁

肉苁蓉

当归

经典方:五
仁丸,增液汤

(九)肾

补肾气:五味子

胡桃仁

金樱子

锁阳

紫河车

蛤蚧

经典方:大补元煎



人参、当归、熟地、炒山药、山


肉、杜仲、枸杞子、炙甘草



,寿胎丸



菟丝子,桑寄生,


断,阿胶



,归肾丸


地黄丸减丹皮、泽泻,加当归、枸杞

子、
杜仲、菟丝子


,固阴煎



三补
+
菟丝子,五味子,人参,


志,炙甘草



滋肾阴:熟地

龟板

阿胶

女贞子

旱莲草

玄参

天冬




黄精

紫河车

山萸肉

怀牛膝

何首乌

桑寄生

经典方:六味地黄
丸,左归饮



三补加枸杞子、茯苓、

炙甘草



温肾阳:鹿茸

鹿角


附子

肉桂

仙茅

仙灵脾

补骨脂



戟天

肉苁蓉

狗脊

续断

杜仲


丝子

经典方:肾气丸,十补丸



肾气丸加鹿茸、五味子



,右

归饮



左归饮加制附子、肉桂、杜仲,减茯苓



,温胞饮





子,肉桂,杜仲,巴戟天,菟丝子,补骨脂,芡实,人参,

白术,
山药



补肾精:鹿角胶

紫河车

阿胶

龟板胶

经典方:左归丸,右归
丸,龟鹿二仙胶

固肾精:金樱子

桑螵蛸

菟丝子

芡实

莲须

五味子

经典方:金索固精丸

(十)膀胱



水:猪苓

云苓

泽泻

木通

防已

车前子

冬瓜皮

经典方:五苓散



淋:萹蓄

瞿麦

海金沙

土茯苓

金钱草

石苇

滑石

泽泻

车前子

经典
方:八正散,石苇散,小蓟饮子

利湿热:茵陈

栀子

地肤子

黄柏


胆草

金钱草

经典方:八正散,小蓟饮子

1.
道地药材: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

的黄
芪,山西党参,山东阿胶,浙江贝母,江苏薄荷,云南

的三七、茯
苓,广东的陈皮、砂仁,东北的人参、细辛、五

味子,河南的地
黄、牛膝、山药、菊花,四川的黄连、川芎、

贝母、乌头等等。

2.
五味——酸:能收、能涩,即收敛、固涩

;
苦:能泄、能燥、能
坚,即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

燥湿、坚阴等

;
甘:能补、能和、能缓,即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


;
辛:能散、能行,即发散、行气行血

;
咸:能下、能软,即泻下通
便、软坚散结。此外还有涩和淡,

淡能渗、能利,即渗湿利小便,
涩与酸味作用相似。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
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短

肌,心气抑

;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
味过于

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
央。

《素问

~
生气通天论》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
多食辛,

则筋急
而爪枯

;
多食酸,则肉胝脍而唇揭

;
多食甘,则骨痛而

发落。《素问

-
五藏生成篇》

3~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

;
诸子皆降,苍耳独升。升者引以咸

寒,则
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

4.
甘遂、京大戟、芫花均具有泻水逐饮之效,但甘遂作用最

强,善
行经隧之水湿,其次为大戟,能泻脏腑之水湿,最弱

者为芫花,以
泻胸胁水饮,并以祛痰止咳见长。

5~
风四药:羌活,独活,荆芥,
防风。

通肠六味: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红藤,金荞麦





矢藤,扣子七





皮肤引经药:蝉蜕,龙衣。

既能温通,又能解毒药:露蜂房,蛇床
子。

藏精六药:杜仲,桑寄生,川续断,附子,龙骨,牡蛎。

降肺
气药:苏梗、杏仁、枇杷叶、竹茹。

颈椎病三药:葛根,威灵仙,
姜黄。

肩三药:姜黄,小伸筋草,防风。

膝三药:鹿衔草、小伸筋
草、透骨草。

引药到肛门:地龙,猪甲。

养筋二药:酸枣仁,巴戟天。

六味治皮肤瘙痒药:威灵仙,石菖
蒲,苦参,胡麻仁,何首

乌,甘草。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寒邪瘀在
骨头里面化热,

需要用风药透热,

同时活血通脉,

如羌活

5
,独活

5
,荆芥

6


防风

6
,柴胡

8
,黄芩

10
,葛根

30
,生甘草

10
,金毛
狗脊

15
,土鳖虫

15
,穿山甲

15
,金毛狗脊可以引药入督脉。

6 ~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

相交,
呼吸乃和。

降肺气药:苏梗、杏仁、枇杷叶、竹茹。

7.

外风:指风邪外袭人体,留着于肌表、经络、肌肉、骨节

等所致
的病证。主要表现为头痛,恶风,肌肤瘙痒,肢体麻

木,筋骨痛
挛,关节屈伸不利,或口眼歪斜,甚则角弓反张

等。方剂:川芎茶
调散,大秦艽汤,小





活络丹,牵正散,

玉真散,消风散。

内风:是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风病,如热极生风、肝阳化

风、阴
虚风动以及血虚生风等。主要表现为眩晕,震颤,四

肢抽搐,口眼
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甚或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等。

方剂:

羚角钩藤汤,

镇肝息风汤,

天麻钩藤饮,

大定风珠,阿胶鸡子黄
汤等。

8
、脾胃病证

呕吐:半夏,生姜,吴茱萸,高良姜

;

代赭石,旋覆
花,竹

茹,枇杷叶,芦根

呃逆:丁香,柿蒂,竹茹,刀豆子

9
、痹证

上肢:片姜黄、羌活、桂枝,桑枝,续断。

下肢:独活,
牛膝,木瓜,海桐皮。

颈椎:葛根,伸筋草,桂枝,羌活,威灵仙。

腰部:桑寄生,杜
仲,巴戟天,仙灵脾,蛰虫。

膝关节肿胀:土茯苓,车前子,薏苡仁,猫爪草。

四肢小关节:土
贝母,猫眼草,蜂房,威灵仙。

治风宜重视养血活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
治寒


结合温阳补火,阳气并则阴凝散

;
治湿宜结合健脾益气,

脾旺能胜
湿,气足无顽麻。

4~
唐代孙思邈用药习惯

温病:注意用清热解毒


失血:多用犀角、地黄、侧柏、蒲黄,黄芩,阿胶,大黄

驱肠
虫:多用雷丸,芜夷,狼牙,贯众

消渴:枸杞,天花

粉,麦冬,知
母,黄芪,人参

10
、麦芽、谷芽

麦芽补脾,主升,谷芽入胃,主降,能使脾胃开
合,升降有

序。二芽性平和,禀天地升发之气,开发脾胃而无升腾
伤阴

之弊,

《本草述》

“开发胃气,宣五谷味”,其功用不在破,


在于开胃健脾,脾开胃健,则能运载药力,以达病所,使

药效发
挥,功收倍蓰。现代研究发现,二芽含有多种有益人

体的酶与微量
元素,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11
、见血青

医药:

【佤药】我然:茎治急性胃痛,慢性结

肠炎,
肺结核《滇药录》。

全草

见血清



:苦,寒。清热,

凉血,止
血。用于肺热咯血,吐血,肺热咳嗽,风湿痹痛,

小儿惊风,

附骨
疽;

外用于创伤出血,

疮疖肿毒,

跌打损伤,

皮炎,毒蛇咬伤。

12
、黑蚂蚁

【性味】咸,平,有毒。

【功用主治】治蛇咬

伤和疔
毒肿痛。

选方①治蛇咬伤:黑蚂蚁春绒涂。

②治疔

毒肿痛:黑蚂
蚁、苍耳虫共春绒涂。

主要功效

①风湿、类

风湿关节炎、肩周
炎、强直性脊柱炎、半身不遂、颈椎病;

②胆囊炎、脂肪肝、乙型
肝炎、酒精肝等;③滋阴壮阳、填

精固髓、增强性功能,阳萎、遗
精、前列腺炎;④坐骨神经

痛、痛风、骨痛、股骨头坏死;⑤调整
血压、软化血管、改

善动脉硬化;⑥肾积水、冠心病、Ⅱ型糖尿
病、肺结核、慢

性哮喘;⑦痔疮、便秘;⑧月经不调、子宫寒冷、
女子性冷

淡、产后风、产后缺乳;⑨红斑狼疮、病后脱发、少白
头;

⑩调节免疫功能、防癌、抗癌、抗衰老等。蚂蚁“异病同治” 的
神奇疗效,主要是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相互作用。

14
、急性子


透骨草



:微苦、辛,温;有小毒。归脾、肝经。

【功能与主治】败毒抗癌、散淤消肿。破血软坚,消积。用

于癓瘕
痞块,经闭,噎膈。

15
、党参:补脾肺气,补血生津。补脾而不燥,养胃而不湿,

润肺
而不寒凉,养血而不滋腻。

16
、刺猬皮

性味:苦涩,平

功用:固精缩尿,收敛止血,

化瘀止


用量:

6.5g


13g
制成粉末状后又称“刺茄散”。

[
主治

]
胃脘疼
痛、反胃呕吐、便血、血痢、痔疮等症

作用

本品有止血作用和促进平滑肌蠕动作用。

药理

验方

1
、用

于遗精,遗尿,尿频。刺猬皮、益智仁各等分,研末。每服

3g
,日


2-3
次。方中刺猬皮固精止遗,为君药。

2
、用于

痔疮肿痛,出
血。刺猬皮、槐花各

9g
,地榆、黄芪各

15g


水煎服。方中刺猬皮
收涩止血,化瘀止痛,为君药。

3
、用

于血瘀气滞之胃脘疼痛。

刺猬皮研末。

每服

3g
,日服

2-3
次。


中刺猬皮收涩止血,化瘀止痛,为君药。

选方

①治反胃

吐食:猬
皮烧灰,

酒服或煮汁,

或五味淹炙食。

(《普济方》



②治肠风
下血:白刺猬皮一枚(于铫子内煿针焦,去皮,只

用针),木贼半
两(炒黄)。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酒调

下,空心食前。(《杨
氏家藏方》猬皮散)

③治痔:猬皮、

穿山甲等分,烧存性,入肉豆


-
半,末之,空肚热米饮调

二钱服。(《本草衍义》)

④治肠痔
下部如虫啮:猬皮烧

末,生油和敷之。(《简要济众方》)

⑤治肛
出:猬皮一

枚,磁石四两,桂心一尺。上三味,治下筛。饮服方寸
匕,

日一服。(《千金方》)

⑥治五色痢疾:猬皮烧灰,酒服


钱。(《寿域神方》)

⑦治遗精:炒刺猬皮研末。每次

二钱,日服
二次。(《吉林中草药》)

⑧治前列腺炎、肾

结石:猬皮

2
个,焙
干研末。分

40
包,早晚用米汤各送服

1
包。服药过程中可有尿道灼
痛感,勿顾虑。(内蒙古《中草

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⑨治鼻
衄:猬皮一枚,烧为灰,

细研,每用半钱,绵裹纳鼻中,数易之。
(《圣惠方》塞鼻

散)

⑩治鼻中息肉:猬皮炙末,绵裹塞之三日。
(《千金

方》)

17
、徐长卿

【功能主治】

镇静止痛,祛湿解毒。用于风湿

性关节
痛、头痛、牙痛,跌打损伤,头晕,皮肤湿疹,蛇虫

咬伤。

【用法
与用量】

内服
,
煎汤
, 3

9g;
入丸剂或浸酒

.
外用

:
捣敷或煎水洗

.
【选方】

1.
治疗风湿痛

:
徐长卿根

八钱至一两

,
猪精肉四两

,
老酒
二两

.
酌加水煎成半碗

,


前服

,
日二次

.


《福建民间草药》


2.
治疗皮肤瘙痒

:


长卿适


.
煎水洗

.


《吉林中草药》



配伍效用

:
徐长卿配

伍安息香


长卿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
安息香行气活血止痛

二者伍用

,
有祛风
活血、散寒止痛之功效

,
用於治疗

`
恶疮

心痛、闷绝欲死

'


.


《太平圣惠方》



【临床应用】

具有

镇痛、镇静、抗菌、解
热、松驰平滑肌作用,尤其对心血管

系统,有降低血压、减慢心
率、降低血脂等作用

;
并发现除

丹皮酚为主要成分外,去除丹皮酚后仍能降压,这初步说明

徐长卿
尚有其他降压成分

;
还发现徐长卿似有增加冠脉血流

量、改善心肌
代谢、缓解心脏缺血作用,对痢疾杆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
作用。

丹皮酚还有防治肝癌的作用。

1.
用于风湿痹痛。本品善于祛
风,功能通络止痛,用于风湿关

节疼痛,可配合虎杖等同用。

2.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04:0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6606.html

中药用药经验MicrosoftWord文档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