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编辑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
王建华
[
摘要
]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和生命 的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早
期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甚至达到治愈的效果。乳 腺钼靶
X
线摄影是乳腺癌诊断的常用方法,尤其对脂肪型乳腺,诊断价值较高。超声检
查无损伤性,可以反复应用,对乳腺组织较致密者应用超声检查较有价值,但
主要用途是鉴别肿块系囊性 还是实性。
CT
检查可用于不能扪及的乳腺病变活检
前定位,确诊乳腺癌的术前分期, 检查乳腺后区、腋部及内乳淋巴结有无肿大,
有助于制订治疗计划。
MRI
具有较高 的对软组织的对比性,它比
X
线、
CT
和
B
超能更好的显示 肿瘤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征,使其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
和特异性诊断价值较高。
[
关键词
]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钼靶
X
线摄影;
CT< br>;超声;
MRI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
少见于 男性。
发病率逐年上升,
平均年增长率为
2%
~
3
%。常见影像学检查方法有乳腺钼靶
X
线摄影、
超声、
CT
、
MRI
。几种检查方法各有各自特点及优势,清楚了解各种检查方法特点,合理使
用检查方法 ,能早期确诊乳腺癌的诊断,指导手术进行,适当减低患者经济负
担,具有明显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1-4]
。
1
病因及临床表现
乳腺癌多发在生活水 平和文化水平较高的妇女中,
其病因尚未明了。
多数学
者认为,与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当卵巢分泌雌激素过多时,长期慢性刺激敏感
的乳腺组织,可导致乳腺组织的增殖和癌变。
< br>乳腺癌多表现于无痛性肿块,
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而易被忽视。
外上象限乳
腺癌 发病率最高,约占
43
%。肿块边界多不清(但髓样癌与黏液癌界清)
,活动
度不大,质较硬。部分患者乳头可有溢液,多为血性或浆液性,乳头回缩,皮
肤呈橘皮样或酒窝样改变, 少数可破溃或增厚。乳腺癌常见淋巴结转移,可于
腋下触及结节,其次是锁骨上、内乳区淋巴结,可沿血 行转移至肺、胸膜、骨、
肝、脑、肾等部位,部分可直接侵及胸壁周围组织。
2
病理学分型
2.1
非浸润性癌
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
当癌瘤局限在乳腺导管或腺泡内,
未见突破其基底膜
时称非浸 润性癌。
包括:①导管内癌;②小叶原位癌;③乳头湿疹样腺癌,不
精品
可编辑
包括伴发浸润性癌者。
精品
可编辑
2.2
早期浸润性癌
包括①小叶癌早期浸润;②导管癌早期浸润。
2.3
浸润性特殊型癌
包括:①乳头状癌;②髓样癌(伴有大量 淋巴细胞浸润)
;③小管癌;④腺
样囊性癌;⑤大汗腺样癌;⑥粘液腺癌;⑦鳞状细胞癌;⑧乳 头派杰氏病,又
称乳头湿疹样癌。
2.4
浸润性非特殊型癌
包括:①浸润性小叶癌;②浸润性导管 癌;③硬癌;④髓样癌(无大量淋巴
细胞浸润)
;⑤单纯癌;⑥腺癌。
3
影像学诊断
3.1
钼靶
X
线摄影
[5-7]
钼靶
X
线摄影 一直是普遍认同的诊断乳腺癌的重要手段,
至今仍被认为是乳
腺筛查的首选方法。
Zo ndedand
等报道,钼靶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
83
%,特
异性为
97
%。一般认为钼靶
X
线摄片诊断的正确率约在
85
%~
95
%,其假阴性
约为
8
%~
10
%。造成钼靶假阴性原 因,一般认为与乳房腺体结构致密,脂肪组
织少
X
线缺乏自然对比、小乳腺、病变部位 及组织学类型及照片质量有关。钼
靶检查对老年人或脂肪多,乳腺肥大的女性尤为适用,但对于非脂肪性 腺体不
宜使用,容易掩盖肿瘤影像。钼靶能发现具有微小钙化的临床早期乳腺癌
(T0
期
)
,因而对早期和隐匿性乳腺癌钼靶检查是首选。在所谓临床隐性乳腺癌中,
至少有
50
%~
60
%是单独凭借钙化而做出诊断的。
且其中有
30%
左右是原位癌,
70
%左右是管内癌、早期浸润癌或浸润癌。陈正挺等认为,在
1 cm
区域内有
5
个直径
0.5 mm
的钙化灶即可定为 簇状钙化而提示乳腺癌。而钼靶
X
线片对钙化
极其敏感,可发现直径
50 < br>μ
m
钙化点,可发现临床触诊没有任何异常或仅有局
部增厚的早期癌,若肿块位 置过偏或近胸壁,钼靶片则难以摄入。且钼靶摄片
为二维影像,故有时肿块可能会因重叠而未能全部显示 ,或因为腺体致密而掩
盖病灶,钼靶片见到的分叶,有的时候可能是多个肿物重叠的结果。
< br>乳腺癌钼靶
X
线摄影能直接显示乳腺内肿块,
肿块多为高密度,
可显示 以肿
块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的索条状致密影,毛刺形状不一。毛刺可以由癌
组织向外扩散 形成,也可由周围淋巴管、乳腺导管的癌浸润形成,此外供瘤血
管也可形成该影像。肿块
精品< br>
可编辑
边界可凸凹不平,
其形成与肿瘤中心生长和增长不均有关。
乳腺癌易合并钙
化,表现为叉状、泥沙状及簇状钙化等,主要是由于肿瘤代谢活跃,于腺泡和< br>导管中有钙盐沉积。恶性钙化在诊断乳腺癌中具有特征性意义。部分病例可显
示导管变形、增粗、 扭曲,不光滑。为导管原发癌所致的导管扩张或癌细胞浸
润所致。漏斗征主要为乳头内陷,变形,乳晕处 皮肤增厚,形态不规则。异常
血管表现为肿瘤周边出现粗大的血管,迂曲扩张。厚皮征表现为肿块相对应 处
皮肤局限性增厚,主要由于淋巴回流障碍、基底层细胞增生,胶原堆积所致。
牛角征,为乳房
cooper
韧带增生、扭曲、上翘、密度增高。塔尖征为淋巴管癌
栓,发生在乳腺顶 尖部的粗大淋巴管形成癌栓时产生的笔直的杆状致密影,形
似塔尖状。本征有助于判断肿块的性质以及有 无淋巴转移。乳房形态失常,指
俩侧乳房不对称,患侧增大,可以伴随出现厚皮征、漏斗征等,多由于肿 块大
并出现局部的癌性浸润而造成。腋下淋巴结肿大及融合,表现为圆形及类圆形
的高密度影, 密度均为均匀,融合者表现为花瓣状。
3.2 CT
检查
[8-10]
CT
能从肿块的形态学改变、内部结构和间 接征象的表现来确定诊断。表现
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多数可见到毛刺征,部分同时伴有皮肤和库伯 韧带
受累。
CT
诊断乳腺癌的正确
率为
86
%。乳腺肿块的
CT
增强扫描,
对乳腺 癌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价值,可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根据肿块增强的快
慢,增强前后的
CT
值变化来确
定。钱民提出“速升—平台—缓降型”为乳腺
癌所 特有。
Chang
研究结果显示,增强前后的
CT
值差超过
50Hu
,可做为恶性病
变的诊断标准。
作者赵晶提出淋巴结短径>
0
.5cm
为
CT
判断淋巴结增大的诊断
标准,
与病理的符合率为< br>76
%,
即
CT
上无腋窝淋巴结增大并不能排除显微镜下
淋巴 结转移。单从形态学上做出准确诊断是困难的。从整体结果看,
CT
对乳腺
癌腋窝淋巴 结有转移的诊断是可靠的。
但阴性的诊断结果并不能排除淋巴结的
转移。
CT
具有高密度分辨率,空间定位准确,同时能改变窗宽窗位来观察病灶情
况。特别是 对毛刺征,皮肤浸润及胸壁粘连与否的观察更清晰。对于不适合做
钼靶检查的病例,
CT
是更为理想的检查手段。对术后病例的追随观察,不但能
观察局部有无复发的情况,还能观察有无淋巴 结的转移及邻近其它组织的浸润,
这也是钼靶检查所不能及的。
精品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01:0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6359.html
-
上一篇:局部解剖大体标本
下一篇:标准手臂围大腿围小腿围胸部腰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