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胸部摄影操作及阅片规范
一、胸部
X
线摄影常用体位
一)胸部后前位
1.
摄影目的:观察胸廓、肺部、纵隔及膈肌的病变,同时了
解心及大血管的形态和大小。
2.
胶片及放法:
12
×< br>15
英寸,瘦长者暗盒竖放,矮胖者暗盒横放。
3.
摄影距离:150
㎝
(肺)或
180~200
㎝
(心)的焦片距。
4.
摄影体位:
①患者立于摄影影架前,面向胶片,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前 胸紧贴暗盒,身体
正中矢状面对准胶片中线且垂直;
②头稍向上仰,下颌置于暗盒上 缘,双手向内翻转
270
°,手背放在髂骨处,
双侧肘部向前移,将肩胛骨拉向外侧;
③肩部下垂使锁骨呈水平位,有发辫者将发结置于头上或暗盒背后;
④胶 片上缘超出锁骨
2
㎝
~
6
㎝
,两侧腋部皮肤与胶片边缘等距 ,
下缘包括第
十胸椎。
5.
中心线:
①观察肺部中心线对准第五胸椎,水平投照,垂直暗盒射入胶片中心。
②观察心、大血管时,中心线对准第七胸椎(肩胛下角)垂直暗盒射入胶片中
心。
6.
屏气方式:
①肺像深吸气后再屏气曝光。
②心像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7.
标准片显示:
(
1
)空气曝光区深黑,两侧膈肌以下透明;
(
2
)肩胛骨投影于肺野以外;
(
3
)第
1~4
胸椎显示清晰,其余胸椎隐约可见;
(
4
)肺门到肺外带纹理清晰,心脏边缘清晰;
(
5)
心脏边缘、
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及两侧膈肌边缘锐利,
肋骨骨小梁清晰可辨;
(
6
)锁骨与第
4
后肋重叠,胸锁关节左右对称,肺尖充分显 示;
(
7
)标记无误,排列整齐,照片内无伪影。
二)胸部侧位
1.
摄影目的:
①观察病变侧肺组织和心影后方肺组织及前后肋膈角的病变。
②观察左心室、右心室、主动脉、肺动脉的情况及心脏与食管之间的关系。
2.胶片及放法:
12
×
15
英寸,直放于摄影架上。
3 .
摄影距离:
150
㎝
(肺)或
180~200
㎝
(心)的焦片距。
4.
摄影体位:
①患者侧立于摄影架前,身体冠状面与胶片垂直;
②肺部摄影将病变侧贴近胶片,心脏摄影时将左侧胸部贴近胶片;
③双足轻度分开稳 定身体,
两臂上举屈肘前臂交叉抱头,
肘关节向前,
将肩胛
骨拉向上后方,前 胸壁及后背包入片内;
④暗盒竖放于摄影架上,
胶片上缘平第七颈椎,
下缘 达第十二胸椎的高度,
摄
取心大血管时,曝光时需口服硫酸钡使食管显影。
5.
中心线:
①水平投照,对准第五胸椎的高度侧胸壁的中点垂直暗盒射入胶片。
②摄取心大血管时,中心线经第七胸椎的高度侧胸壁的中点水平射入胶片。
6.
屏气方式:
①肺像深吸气后再屏气曝光。
②心像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7.
标准片显示:
①第
4
胸椎以下椎体清晰可见,无双边影。
②两侧后肋、两侧膈肌重叠良好,肺尖部清晰显示,胸骨两侧缘重叠良好。
③从颈部到气管分叉部可连续追踪到气管影像。
④心脏、
主动脉移行部及降 主动脉走向清晰显示,
如吞钡则钡剂充分显示在食
管上,边缘锐利。
⑤空气曝光区深黑,标记无误,排列整齐,照片内无伪影。
三)胸部右前斜位(第一斜位)
1.
摄影目的:用于观察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及肺动脉段的形态。
2.
胶片及放法:
12
×
15
英寸,直放于摄影架上。
3.
摄影距离:
180~200
㎝
的焦片距
4.
摄影体位:
①患者面向胶片站立,身体向左旋转至冠状面与暗盒呈45
°~
55
°角;
②右侧前胸壁紧贴暗盒,左臂上举屈肘抱头,右臂内旋,伸向后下方,手背置
于髋后;
③曝光时口服硫酸钡,以显示食管;
④暗盒竖放于摄影架上,胶片上缘超出锁骨上< br>5
㎝
~
6
㎝
,
下缘包括第十二胸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00:3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6312.html
-
上一篇:适合24-30个月的幼儿的游戏活动
下一篇:胸部体格检查考试考核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