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与预防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基础知识
1
、人体有多少个椎间盘?
人体脊 柱的结构非常复杂,脊柱的椎骨共有
32
块。因环推与枢椎之间,骶椎尾椎之间
不存在 椎间盘,所以全身的椎间盘只有
23
个。它们均位于两个椎体之间。腰部的椎间盘最
厚 ,约为
9
毫米。从腰
1
到骶椎之间都存在有腰椎间盘。人们常说的椎间盘突出 实际上指的
是腰椎间盘突出,其实颈椎、胸椎之间均有椎间盘,也同样可以突出,不过症状和体征,以及治疗方法不同而已。
2
、椎间盘有几部分组成?
椎间盘通常包括三个部分:①软骨板;③纤维环
:
③髓核。
椎间盘 实际上是一个密封的容器,上下有软骨板,它是透明软骨覆盖于椎体上、下面
能环中间的骨面。上下的软 骨板与纤维环一起将髓核密封起来。
纤维环由胶原纤维束的纤维软骨构成,位于髓核的四周。 纤维用的纤维束相互斜行交
叉重叠,
使纤维环成为坚实的组织,
能承受较大的弯曲和扭 转负荷
.
纤维环的前侧及两侧较
厚,而后侧较薄。纤维环的前部有强大的前纵韧带,后 侧的后纵韧带较窄、较薄。因此,
髓核容易向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
髓核是 一种弹性胶状物质,
为纤维环和软骨板所包绕。
髓核中含有粘多糖蛋白复合体、
硫酸软 骨素和大量水分,出生时含水量高达
90%
,成年后约为
80
%。
3
、腰椎间盘的结构会随年龄而改变吗?
< br>成人椎间盘组织无血液供应,
靠淋巴的渗透维持营养,
仅纤维环表层有少量血液供应。< br>椎间盘是身体负荷最重的部分。因此,
20
岁以后,腰椎间盘开始退行性变,髓核含水量 逐
步减少。由于脱水,髓核张力减低,椎间盘可变薄。同时髓核中的蛋白多糖含量下降,胶
原纤 维增多,髓核失去弹性。身体的剧烈运动,可引起纤维环的各层纤维互相摩擦,产生
玻璃样变,从而失去 弹性,最后导致纤维破裂。因此,随着年龄的线大,腰椎间盘的结构
老化,其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随之减 退。
4
、腰椎间盘的功能有哪些?
腰椎间盘与颈段、胸段椎间盘的功能基本相似,在介入脊柱承受躯干重量,联系肢体,
保持整个 身体正常的生理姿势,进行躯干的各种运动时,腰椎间盘发挥着特殊的功能,具
体的功能如下:
(
1
)保持脊柱的高度,维持身高,随椎体的发育,椎间盘增长,以此增加 了脊柱的长度。
(
2
)联结椎间盘上下两椎体,并使椎体间有一定活动度。
1
(
3
)使椎体表面承受相同的力,即使椎体间仍然有一定的倾 斜度,但通过髓核半液状的成
分使整个椎间盘承受相同的应力。
(
4
)缓冲作用。①由于弹性结构特别是髓核具有可塑性,在压力下可变扁平,使加于其上
的力 可以平均向纤维环及软骨板各方向传递;②是脊柱吸收震荡的主要结构,起着弹性垫
的作用,使由高处坠 落或肩、背、腰部突然负荷时,起着力传导的缓冲作用,起到保护脊
髓及脑部重要神经作用。
(
5
)维持侧方关节突一定的距离和高度。
(
6
)保持椎间孔的大小,正常情况下椎间孔的大小是神经根直径的
3
~10
倍。
(
7
)维持脊柱的曲度,不同部位的椎间 盘厚度不一,在同一腰椎间盘其前方厚,后方薄,
使腰椎出现生理性前凸曲线。
5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退行性改 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腰神经根或马
尾神经,而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等一系 列神经症状,称为腰椎间盘突(膨)出症或腰椎间
盘纤维环破裂症。
6
、腰椎间盘突(膨)出症好发于哪些位置?
腰椎间盘突(膨)出症,
90%
以上涉及最下两个椎间隙。国内外都以下位两个椎间隙多
见,这一方面是因下位两个间隙劳损重,退变多,易突出,另一方面是腰
5
及骶
1< br>神经在椎
管内分别跨越下位两个椎间盘,当椎间盘突出时,压迫牵拉神经根产生典型的临床症状,
易于被临床发现。
有人通过研究髂嵴间线高低 与下腰椎间盘退变的临床相关问题,证明腰
5
骶
1
或腰
4
~
5
椎间盘退变率与髂嵴间线的位置高低有关。髂嵴间线高者,腰
5
骶
1
退变差,而腰
4
~
5
退变
重;髂嵴间浅低者,腰
5
骶
1
退变重。
另外,多数统计资料 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容易发生在左侧,主要原因可能是多数人在
运动和劳动时,右手用力,右侧腰背肌肉 紧张力较强,椎间盘相应在右侧所受的压力较大,
挤压的力量传导至左侧,可使左侧纤维环撕裂,并将髓 核挤至左侧而造成突出。
7
、为什么腰椎间盘突出症容易复发?
腰椎间 盘突出症患者经过治疗和休息后,可使病情缓解或痊愈,但该病的复发率相当
高,不少患者虽不情愿,但 又时常成为
“
拜访
”
医生的
“
回头客
”
。 该病复发率高的原因有如
下几点:
(
1
)
腰椎 间盘突出症经过治疗后,
虽然症状基本消失,
但许多病人髓核并未完全还纳回去,
只是 压迫神经根程度有所缓解,或者是和神经根的粘连解除而己。
2
(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病情虽已稳定或痊愈,但在短时间内,一旦劳累或扭伤腰部可使
髓核再次突出,导致本病复发。
(
3
)在寒冷、潮湿季 节未注意保暖,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的患病部位,加之劳累容易诱发本
病的复发。
< br>(
4
)术后的病人虽然该节段髓核已摘除,但手术后该节段上、下的脊椎稳定性欠佳,故 在
手术节段上、下二节段的椎间盘易脱出,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8
、腰椎间盘突(膨)出症患者应采取什么样坐姿?
< br>由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可以看出,久坐或坐姿不正确是导致椎间盘突出的原因之一,
那么究竟采取 什么样的坐姿才能将这种风险减少到最低呢?
正确的坐姿应是上身挺直,收 腹,下颌微收,两下肢并拢。如有可能,最好在双脚下
垫一踏脚或脚凳,使膝关节略高出髋部。如坐在有 靠背的椅子上,则应在上述姿势的基础
上尽量将腰背紧贴并倚靠椅背,这样腰骶部的肌肉不会太疲劳。久 坐之后也应活动一下,
松驰下肢肌肉。另外,腰椎间盘突(膨)出症患者不宜坐低于
20cm< br>的矮凳,应坐有靠背的
椅子,因为这样可以承担躯体的部分重量,使腰背部相对处于松驰状态,减 少腰背劳损的
机会。
9
、卧床休息的腰椎间盘突(膨)出症患者怎样下床?
腰椎间盘突(膨)出症患者在卧床休息期间,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需要下床,怎样下
床才能避免 腰椎过度活动,减少腰部负担呢?
患者仰卧位下床时,先将身体小心地向健 侧侧卧,即健侧在下,两侧膝关节取半屈曲
位,用位于上方的手抵住床板,同时用下方的肘关节将半屈的 上身支起,以这两个支点用
力,患者会较容易坐起,然后再用手撑于床板,用臂力使身体离床,同时使半 屈的髋、膝
关节移至床边,然后再用拐杖等支撑物支持站立。按上述方法起床可使躯干整体移动,从而减少了腰部屈曲、侧屈、侧转等动作,不致引起腰部疼痛或不适。如病人难以单独下床,
可在家属 帮助下以同样方式下床。
10
、腰椎间盘突(膨)出症患者采取什么样的睡眠体位比较好?
人的睡眠姿势大致可分为仰卧、侧卧和俯卧三种方式。仰卧时,只要卧具合适,四肢
保持自然伸展,脊柱曲度变化不大。侧卧一般不必过于讲究左侧还是右侧卧位,因为人在
睡眠中为了求 得较舒适的体位,总要不断翻身,一夜约
20-45
次。俯卧位时胸部受压,腰椎
前凸 增大,易产生不适感。所以,一般以采取仰卧和侧卧位为宜。有条件的患者,仰卧位
时应在双下肢下方垫 一软枕,以便双髋及双膝微屈,全身肌肉放松,椎间盘压力降低,减
小椎间盘后突的倾向,同时也降低髋 腰肌及坐骨神经的张力,这样能有效地防止腰椎间盘
突(膨)出症的复发,是腰椎间盘突(膨)出症患者 的最佳体位。
11
、腰椎间盘突(膨)出症患者使用腰围有什么好处?
腰椎间盘突(膨)出症患者卧床或牵引后,医生总要求患者佩戴腰围,那么,腰围对
3
治疗腰椎间盘突(膨)出症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腰椎间盘突(膨)出症患者佩戴腰围的主要目的是制动,就是限制腰椎间的屈
曲等运动,特别 是协助背肌限制一些不必要的前屈动作,以保证损伤的腰椎间盘可以局部
充分休息。特别是急性腰椎间盘 突(膨)出症患者,因局部的急性炎性反应和刺激,可有
不同程度的肌肉痉挛,佩戴腰围后,减少了腰的 活动,可起到加强保护的作用。合理使用
腰围,还可减轻背肌肉劳损,在松弛姿势下,减轻腰椎周围韧带 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和改善椎间隙内的压力。
经过 卧床和牵引后的患者开始下床时,每次时间较短,运动量较少,运动范围也不宜
太大,这时,佩戴腰围可 使腰椎曲线保持较好状态,对加强疗效很有好处。
12
、佩戴腰围的注意事项
腰椎间盘(膨)突出症及其他下腰部疾患的病人,在佩戴腰围时注意以下几点:
< br>(
1
)腰围的规格要与自身腰的长度、周径相适应,其上缘须达肋下缘,下缘至臀裂。腰 围
后侧不宜过分前凸,以平坦或略向前凸为好。不要使用过窄的腰围,以免腰椎过度前凸,
也不 要使用过短的腰围,以免腹部过紧。一般可先试戴半小时,以不产生不适感为宜。
(
2
)佩戴腰围可根据病情掌握时间,在腰部症状较重时,应经常戴用,不要随时取下,病情轻的患者,可以出外时,特别是要较长时间站立或一个姿势坐着时戴上腰围,在睡眠及
休息时再取 下。在症状逐渐消退、体征逐渐变为阴性以后,应去掉腰围,开始逐渐恢恢腰
的正常活动,一般整个使用 时间以
4
~
6
周为宜。
(
3
)佩戴腰围以后应注意腰部活动,由于腰围仅限制了屈曲等方面的活动,而不能减少重
力,所以戴上腰围 仍要注意避免腰部过度活动,一般以完成日常生活、工作为度。对于手
术后、严重腰椎骨折、脱位等患者 ,腰部活动要按医嘱进行,解除腰围也应经医生同意。
(
4
)< br>在使用腰围期间还应在医生指导下,
逐渐增加腰背肌锻炼,
以防止和减轻腰肌的萎缩。< br>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哪些人?
(
1
)年龄方面:本病多发于25~50岁的人群,占整个发病人数的75 %以上。虽然这
个年龄段是人的青壮年时期,但是椎间盘的退化已经开始了。
(
2
)性别方面: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男性。这是由于男性在社会工作中从事体力劳动的
比例大于女性,腰椎负荷亦长期大于女性,从而导致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会也较多。
(
3
)职业方面: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广泛地存在于各行各业中,但仍以 劳动强度较大的
产业多见。此外,长期处于坐位工作的人员亦有相当大的比例患病。
4
(
4
)
环境方面:
长期工作或居住于潮湿及 寒冷环境中的人,
比较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
据统计长年从事矿井井下作业的人,患本病的 比例较高。
(
5
)其他方面: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与遗传因素有 关呢?目前尚没有最后结论,但可以肯
定的是某些腰椎先天性发育不良的人,如患脊椎侧弯、先天性脊椎 裂等疾病的人,同时并
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会也较多。此外,如孕期妇女,由于特殊的生理原因,导致 体重突
然增长,加之肌肉相对乏力及韧带松弛,亦是诱发本病的危险时期。
二、病因病理
1
、椎间盘突出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
1
)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在正常情况下,椎间盘经常受体重的 压迫,加上腰部又经常
进行屈曲、后伸等活动,更易造成椎问盘较大的挤压和磨损,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间 盘,从
而产生一系列的退行性改变。
(
2
)外力作用
有些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往往存在长期腰部 用力不当、过度用力、姿
势或体位的不正确等情况。例如装卸工作人员长期弯腰提举重物,驾驶员长期处 于坐位和
颠策状态。这些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轻微损伤。日积月累地作用于椎问盘,加重了退变
的程度。
(
3
)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1
)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也较差,尤其是在上述退变产生后,
修复能力更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2
)椎问盘后外侧的纤维环较为薄弱,而后纵韧带 在腰
5
、骶
1
平面时,宽度显著减少,对
纤维环的加强作用明显减弱 。
(
4
)诱发因素
1
)突然负重或闪腰:突然的腰部负荷增加,尤其是快速弯腰、侧屈或旋转,是
形成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
2
)腰部外伤:在暴力较强、未引起骨折 脱位时,有可能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此外,进
行腰穿检查或腰麻后也有可能产生椎间盘突出。
3
)姿势不当:起床、起立等日常生活和某些工作中,若腰部处于屈曲位时,突
然给予一个外加的旋转动作,则易诱发髓核突出。
4
)腹压增高:腹压与推间盘突出有一定的关系,有时甚至在剧烈咳嗽、打喷嚏、
大便秘结、用力屏气时也可发生髓核突出。
5
)受寒受湿: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推间盘的压力增加,
也可能造成退变的推间盘破裂。
2
、腰椎间盘突(膨)出症的病理分期有几种?
根据髓核的病理阶段分为三期:
5
(
1
)突出前期:髓核因退变或损伤可变成碎块状物或瘢痕样的结缔组织,变形的纤维环可
因反 复的损伤而变薄变软或产生裂隙。此期病人有腰痛或腰部不适。
(
2
)突出期:当椎间盘压力增高时,髓核从纤维环薄弱处或裂隙处突出。突出物压迫或刺
激神经 根而产生放射性下肢痛。压迫马尾神经时可出现大小便障碍。
(
3
)突出晚期:腰椎间盘突出后病程较长时,椎间盘本身和邻近结缔组织发生一系列继发
性病理改 变,如:椎间盘突出物钙化;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神经根损害变性;
继发性黄韧带肥厚;关 节突间关节增生;继发性椎管狭窄。
3
、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分型有哪几种
(
1
)根据髓核突出的形态分为三型:
1
)隆起型:突出物多呈半球状隆起,表面光滑。
2
)破裂型:突出物不规则,呈碎片状或菜花样,常与周围组织粘连。
3
)游离型:常因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碎片经破裂处突出,游离到后纵韧带下并进入椎
管。< br>
(
2
)
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五型:
目前 临床上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为前方
突出、后方突出、侧方突出、四周突出、椎体内突出,以后方 突出多见。后方突出又分为
旁侧型和中央型。
1
)旁侧型: 髓核突出后位于椎管后侧,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引起下肢根性放射痛。根据
突出物的顶点与神经根的关系 ,旁侧型又分为根肩型、根腋型、根前型。
2
)中央型:髓核从椎间 盘的后方中央突出,通过硬脊囊压迫神经根和马尾神经而引起神
经根或马尾经的损害。根据髓核的位置, 中央型又分为偏中央型和中央型。
三、症状及诊断
1
、腰椎间盘突(膨)出症的临床表现
(
1
)
腰背部疼痛:
这种疼痛出现在腿痛之前,
亦可同时出现。
疼痛主要在下腰部或腰骶部 ,
疼痛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椎间盘突出后刺激了纤维环外层和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所产
生。 疼痛部位较深,难以定位,一般为钝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
(
2
)下肢放射性疼痛: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腰
4
、
5
和腰
5< br>骶
1
椎间隙,而坐骨神经正
是来自腰
4
、
5
和骶
1-3
神经根,所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或先有臀部开始,
逐
渐放射到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足背及足底外侧和足趾。中央型的突出常引起双侧坐骨
6
神经痛。当咳嗽、打喷嚏及大小便等腹内压增高时传电般的下肢放射痛加重。腿痛重于腰
背痛是 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体征之一。
(
3
)麻木及感觉异常:腰椎间 盘突出后,可造成神经根接触区域的局部性压迫和牵扯性压
迫,使神经根本身的纤维和血管受压而导致缺 血缺氧,故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出现疼痛、
麻木等异常感觉。腰
4
、
5
椎间盘突出可累及腰
5
神经根并出现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足背外
侧及拇趾背侧感觉 麻木异常。腰
5
骶
1
椎间盘突出可累及
4
、
5趾背侧皮肤感觉异常。如果椎
间盘突出物压迫或刺激椎旁交感神经纤维,
可反射性引起下肢 血管壁收缩而出现下肢发冷、
发凉、足背动脉减弱等现象。
(
4
)肌肉瘫痪:腰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根时间较长者,可造成神经根缺血缺氧变性而出
现神经麻 痹、肌肉瘫痪。腰
4
、
5
椎间盘突出,可引起腰
5
神经根麻 痹所致胫前肌、腓骨长短
肌、伸拇长肌和伸趾肌瘫痪。腰
5
骶
1
椎间 盘突出后,骶
1
神经根受累麻痹而出现小腿三头肌
瘫痪。
(
5
)间歇性跛行:由于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根的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和< br>缺血,当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充血,加重了神经根的充血程度和脊髓血管的扩
张,同时 也加重了神经根的压迫而出现间歇性跛行及疼痛。
(
6
)脊柱姿 势改变:腰椎间盘突出后约有
90%
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脊柱侧凸,
多数凸 向患侧,少数凸向健侧,主要视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侧弯能使神经根松弛,减
轻疼痛。如果突出物在 神经根前外侧时,脊柱则凸向患侧;突出物在神经根内侧时,脊柱
则凸向健侧。侧弯是减轻突出物对神经 根压迫的一种保护性措施。
2
、腰椎间盘突(膨)出症常有哪些阳性体征?
(
1
)
脊柱运动受限:
腰部正常时,
其运动范围为前屈
90
度,
后伸
30
度;
左右侧屈各为
20-30
度;左右旋转各为
3 0
度。当椎间盘突出后,脊柱屈曲时,椎间盘前部受到挤压,后侧间隙
加宽,髓核后移,使突出 物的张力加大,同时髓核上移,牵拉神经根而引起疼痛。当腰部
后伸时,突出物亦增大,且黄韧带皱褶向 前突出,造成前后挤压神经根而引起疼痛。所以
疼痛限制了脊柱的活动。
(
2
)压痛点:若有腰间盘突出,其相应椎旁有明显的压痛点,疼痛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向下肢放射,亦称放射性压痛。
(
3
)腱反射改变:腰椎间盘突 出时,膝腱和跟腱反射出现减弱、消失和亢进。腰
3
、
4
椎间
盘突出 时,膝反射减弱或消失,足背伸、内翻力量减弱;腰
4
、
5
椎间盘突出时,膝 腱及跟
腱反射存在胫后肌腱反射改变,伸趾运动无力;腰
5
骶
1
椎间 盘突出时跟腱反射减弱、消失
或亢进,足外翻力量减弱。
(
4
)直腿抬高试验:腰部及小腿外侧有放射性疼痛为阳性。
7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23:5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6209.html
-
上一篇:一年四季适宜种植的水果
下一篇:睡眠时间身体器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