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CC
置管后患者局部皮肤发生接触性皮炎的危险因素
PICC
已在临床广泛使用,
成功留置并尽可能延长保留时间是每一位接受
PICC
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共同愿
望。
然而,
PICC
在疾病治疗中发挥积 极作用的同时,
可发生相关并发症而影响导管正常留置及使用。
PICC
置管后患者 局部皮肤发生接触性皮炎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临床特点为皮肤接触敷贴部位发生边缘鲜明的
损害,轻者 为水肿性红斑,较重者有丘疹、小水疱甚至大水疱,更严重者可有表皮松解甚至坏死
[
1
]
,少数
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须拔除导管。使用
3M
敷贴接触性皮炎发生率为
5.39%~19.00%
[
1
]
,其他敷贴接触
性皮炎发生率未见相关报道。目前,
PICC
置管后患者 局部皮肤接触皮炎的研究更多关注于透明敷贴的应
用和发生后的处理,有关接触性皮炎危险因素的研究较 少且均为描述性研究,其危险因素尚不明确。
为了减少
PICC
置管后患者局部皮肤接触性皮炎的发生,有必要了解其发生率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研究。
本研究对
PICC
留置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探讨
PICC
置管 后患者局部皮肤接触性皮炎的发生率及其相
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接触性皮炎的发
生。
本研究仅选取了
1
所三级甲等医院
244
例
PICC
置管患者、
观察时间为
90 d
,
: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
的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静脉导管护理门诊
2016
年
6
—
8
月
PICC
置管患者。纳入标
准:(
1
)首次留置
PICC
;(
2
)
18
周岁以
上;(
3
)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积极配合;(
4
)由
PICC
专< br>职护士在超声引导下采取改良塞丁格技术于患者肘上部位置管;
(
5
)
患者在我院由经统一培训的注册护士
进行导管维护。排除标准:(
1
)患有中毒性表皮 坏死松解症;(
2
)患精神及心理疾病;(
3
)酒精、碘
伏及粘胶类 敷料过敏。退出标准:
PICC
留置时间<
3
个月。
250
例患者参与研究,其中有
6
例患者因导
管留置时间少于
90 d
按退出处理,最终
244
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白血病
8
例,鼻咽癌
4
例 ,肠癌
66
例,胆囊癌
4
例,肺癌
13
例,宫颈癌
5
例,骨髓瘤
3
例,淋巴瘤
13
例,卵巢癌
5
例, 前列腺癌
3
例,
乳腺癌
14
例,食管癌
18
例,胃 癌
67
例,胰腺癌
10
例,其他肿瘤
11
例。未能将季节因 素纳入分析,可
能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采用“PICC
置管后患者 局部皮肤接触性皮炎调查表”进行资料收集,调查表
分为
4
部分。
(
1
)
第
1
部分为一般情况调查表,
研究者根据调查目的参考相关文献 资料
[
2-3
]
及临床经验自
行设计,经院内静脉治疗专科小组和伤 口专科小组讨论后确定,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付费方式、配偶情
况、
BMI
、糖尿病 、口腔黏膜炎、恶心呕吐、药物性皮炎、皮肤感染病灶、鱼鳞病、内分泌紊乱、睡眠质
量、疲乏、过敏史 等。(
2
)第
2
部分为
PICC
置管情况调查,包括置管上肢、导管材质。(
3
)第
3
部
分为
PICC
维护情况,包括敷贴种类、其他并发症。(
4
)第
4
部分接触性皮炎现况调查,包括接触性皮
炎的诊断、分度、类型。
接触性皮炎诊断:皮损主要发生于
PICC
导管及敷贴接触部位,有一定 形态,边界清楚;通常情况下,经
积极处理缓解后,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
[
7
]
。临床分度
[
1
]
:轻度仅有局部轻微的皮肤瘙痒及红斑(面积
约为
5 cm×5 cm
以内);中度表现为皮肤瘙痒感明显,透明敷料 下穿刺点周围皮肤出现散在红斑、丘疹、
潮湿(面积约为
5 cm×5 cm 以上),部分散在粟粒状皮疹;重度表现为瘙痒难忍,还出现水疱、糜烂、
渗出(面积在
10 cm×10 cm
以上),抓痒后可使发红的面积增大,夜间不能入睡或睡眠差,影响 其生活
质量甚至治疗效果。
接触性皮炎类型
[
4
]
:
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为长期反复接触较弱刺激物引起,
表现为
皮肤干燥,继之皮肤红肿、发 热,并出现丘疹、水疱、糜烂和苔藓样变。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为接触致敏原
后,经过一定潜伏期,在接触 部位发生边缘清楚的皮损,轻者为红斑、丘疹和丘疱疹,重者局部红肿明显
并有水疱、大疱、糜烂和渗出 ,皮损仅限于被接触部位,其大小、形态与接触物一致,但亦可因搔抓或其
他原因将接触物带至身体其他 部位而发病,甚至可泛发至全身。
PICC
携管患者置管局部皮肤接触性皮炎发生情况:
244
例患者中
PICC
置管后局部皮肤接触性皮炎发生
24
例,发生率为< br>9.84%
。其中轻度
4
例(
16.67%
),中度
12
例(
50.00%
),重度
8
例(
33.33%
);
30 d
内发生
11
例(
45.83%
),
31~60 d
发生
7
例(
29.17%
),
61~90 d
发生
6
例(
25.00%
)。
通过对 不同的观察项目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过敏史、敷贴种类、导管材质与接触性皮炎的
发
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其他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23:4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6168.html
-
上一篇:部分皮肤科常用药(一)过敏
下一篇:疹子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