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义:
肝炎后肝硬化是指由于各同病因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病变,其特点是在肝细胞坏死的基础上发生纤维化,并代之以纤维包绕的异常肝细胞结
节
(假小叶 )
。
我国肝硬化的主要病因是病毒性肝炎,
一般认为乙型肝炎病毒
(
HBV)
、
丙型肝炎病毒
( HCV)
和丁型肝炎病毒的长期感染可引起肝硬化。
病理生理
(一)病理分类
1
.按病理形态分类:根据
WHO< br>制定的肝硬化形态学标准,按结节大小分为三
型:①小结节性肝硬化:结节大小均匀,一般
<3mm
,纤维隔较规则,再生结节较
少;②大结节性肝硬化:结节较粗大,大小不均,一般
>3mm
,最大可达数厘米,
纤维隔不规则,再生结节多见;③混合性肝硬化:小结节 和大结节两种形态混合
存在。
2
.病理分型:按结节内所含腺泡功能单位主要分为三型:①单腺泡性肝硬化:
至少
75%
的病变区是由单腺泡组成,其特征是结节内不含有或只含有一个汇管
区}②多腺泡性肝硬化:至少75%
的病变区是由多腺泡功能单位组成的,结节内含
有一个以上的汇管区;③混合腺泡性 肝硬化:单腺泡性及多腺泡性硬化性结节至
少各占病变区
25%
以上。
(二)病理发生过程
肝脏在慢性炎性病变的刺激下成纤维细胞 增生,
可合成大量的胶原纤维,
导
致弥漫性纤维增生及纤维束形成。
肝小叶< br>1
带碎屑状坏死时,
肝纤维化自汇管区
向另一汇管区延伸
'
形成汇管区至另一汇管区的桥架纤维隔,
称为主动隔口
肝小叶
3
带肝 细胞融合性坏死时,
形成肝小叶中央至汇管区的桥架纤维隔,
称为
被动隔。
两 种纤维隔分别或同时包绕残存肝小叶或再生结节,
导致肝小叶结构性
改建。
结节外周完 全被纤维隔包绕时,
称为完全性硬化性结节,
不完全包绕者称
为不完全性硬化性结节, 一旦出理硬化性结节,提示已进展至肝硬化。
(三)病理生理机制
1
.肝脏功能减退:发生肝炎后肝细胞大量坏死,可导致肝功能减退,肝脏
血浆白蛋白和凝血因子合成较少,
胆色素的代谢、
有害物质的解毒及内分泌激素
的灭能 等功能下降。
2
.门静脉高压:因肝小叶的结构破坏,纤维组织增生,门静脉血液减 少。同
时,由于门静脉与肝动脉分支之间直接交通,使门静脉压力升高。当门静脉压力
超过300mmH2O(2. 94kPa)
时,可出现胃肠道瘀血、脾大、腹腔积液形成及门静脉与腔静脉的侧支循环建立等临床表现。在建立的侧支循环中以食管静脉曲张出现
较早,其可能的原因 有:①食管静脉距门静脉近,易受门脉高压的影响;②食管
静脉位置甚浅,处于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中 ;③食管静脉位于胸腔,吸气时胸
内负压可使门静脉血液更易流人。
临床表现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不全表现及门静脉高压症,部分 患
者还可发生各种临床并发症。
(—)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1
.全身临床表现:表现有乏力、体重减轻及发热,其中乏力是失代偿期最常
见的表现,乏力的程度常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平行。部分病人患者可出现不规则
低热,一般不超过38. 5
度。
2
.消化系统症状:包括食欲减退、上腹不适、腹胀及 腹泻等,严重者可出现
厌食、恶心及呕吐等表现。
3
.出血及贫血:肝硬化 失代偿期患者出血倾向较常见,可出现皮肤瘀斑、鼻
出血、齿龈出血及月经过多等表现,约
2/ 3
的患者有轻或中度贫血。
4
.内分泌失调表现:男性患者睾丸萎缩、性功 能障碍、毛发脱落及男性乳房
发育等。部分患者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可出现面部、颈部、上肢及 黏膜
等处的色素沉着。
5
.皮肤表现
(1)
水 肿:常见下肢踝部,于夜间或卧床后水肿可消退。具有大量的患者可因
腹腔积液压迫下腔静脉影响静脉回 流,出现阴囊及会阴部的水肿。
(2)
肝病面容:是肝硬化患者比较特殊的临床表现 ,面色呈灰暗、黝黑,甚者
呈“古铜色”。
(3)
蜘蛛痣和毛细血管扩张: 直径范围为
1
~
10mm
,主要分布于上腔静脉引流
的区域(面部、 上肢、颈部、胸部及背部等),上腹部罕见。
(4)
肝掌:
红斑分布于掌面 的鱼际肌、
小鱼际肌、
手指末节掌面及手指基底部,
红斑压之可褪色。
(二)门静脉高压症
1
.腹水形成:腹水的形成除与 门静脉高压有关外,还有以下几种因素:①低
蛋白血症:当血浆白蛋白低于
25
~30g/L
时,易出现腹水和肢体浮肿。同时,约
5%
~
l0%
的肝硬化出现腹腔积液的患者可合并胸腔积液,且以右侧胸腔积液多见;
②肝淋巴液失衡:肝淋巴液生成 增多,每日可达
7
—
11L(
正常为
1
—
3L)< br>,淋巴液
自肝门淋巴管溢出至腹腔;③内分泌因素:抗利尿激素及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增
加对水、钠的重吸收;④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循环血容量不足可导致肾脏交感
神经活动增强、前列腺素 活性降低,循环血容量不足使致肾脏血流量、排钠及排
尿量减少。
2
.脾大 :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多见脾大,常伴有脾功能亢进,表现为
血细胞的三系不同程度下降,一般以 血小板减少明显,其次为白细胞及红细胞减
少,网织红细胞不增加,血细胞比容很少减至
0. 30
以下。
3
.侧支循环开放:侧支循环开放是门静脉高压症的特征性临床 表现,包括食
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腹壁和脐周静脉曲张及痔核形成等。
(三)主要并发症
1
.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引 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凶险
的并发症之一,其他病因还包括有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急性胃黏膜糜烂 、消化性
溃疡及异位静脉曲张等。
2
.感染:肝硬化常见的严重感染为自 发性腹膜炎及败血症。感染可能与下列
因素有关:①肠道菌群紊乱肠道菌丛紊乱、细菌过度生长及细菌移 位;②门体静
脉分流使病原微生物可直接绕过肝脏进入体循环;
③Kupffer
细胞 功能及巨噬细胞
功能减退。
3
.电解质平衡紊乱:以低钠、低钾、低氯血 症为常见,当血钠低于
120mmol/L
(多为稀释性低钠血症)时,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预后极差。低钾,低氯血症
常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是导致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此外,低钙、低镁血症 亦
较为常见。
4
.肝性脑病
5
.肝肾综合征
6
.肝细胞性肝癌:肝硬化患者若出现下列报警征象时,应 高度怀疑肝细胞性
肝癌的可能:①不明原因的发热(排除感染因索)者;②乏力、消瘦及体重进行
性下降者;③肝区及右上腹疼痛进行性加重,经一般治疗难以缓解者;④肝脏短
期内进行性肿大者。< br>
7
.肝肺综合征:肝硬化患者因肺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的出现肺功能异常称为
肝肺综合征。约
50%
的肝硬化失代偿性患者可见出现动脉氧分压降低及肺通气
/灌
流比失衡,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临床卜有杵状指体征,但明显的发绀或
呼吸困难 较为少见。肝硬化患者门一体静脉分流术后,约有
1%
的患者出现肺动脉
高压,引起呼 吸困难、晕厥、咯血、心前区痛及右心增生性肥大等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断
慢性肝炎诊断依据主要包括: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或乙肝表面抗原
( HBsAg)
阳 性史超过
6
个月,现
HBsAg
和(或)
HBV DNA
仍 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
HBV
感染;②HCV
感染超过
6
个月,或 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
查符合慢性肝炎者,可诊断为慢性
HCV
感染。肝组织活检病理做免疫组织化学法
检测,可显示肝细胞中有无
HBsAg
和< br>HbcAg
的表达。
HBsAg
胞浆弥漫型与胞膜型,
以及
H BcAg
胞浆型与胞膜型表达,提示
HBV
复制活跃。
HBsAg
包 涵体型与周
边型
及
HBcAg
核型表达则提示肝细胞内存在
HBV
。
早期肝硬化诊断比较困难,许多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肝硬化 的患者,常可无任何
症状或仅出现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代偿性肝硬化的临床诊断要点主要包括:①可有轻度乏力、食欲减少或腹胀症状,但无明显肝功能不全表现;②肝脏储备
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 ,血清胆红素
<2mg/dl(35umol/L)
,血清白蛋白正常或偏低,
但仍≥ 35g/L,凝血酶原活动度>60%;③可有门静脉高压症,如表现有轻度食管静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9:1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5604.html
-
上一篇:晨尿黄色当心是肝病 教你如何判断
下一篇:慢性肝病的皮肤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