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病毒性肝炎教案教学文案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2 19:12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下腹疼痛)













病毒性肝炎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
、熟悉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辅助检查。

3
、了解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能正确接待患者并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

素质目标:

1.
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2.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3.
具有博大爱心和高度责任心。

4.
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时

2
能力训练任务与案例


任务
1
: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任务
2
:分析案例中患者,能正确接待患者

任务
3
:熟悉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辅助检查

任务
4
:能运用所学知识能正确接待患者并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难点:
1.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

解决方案
:
从临床案例入手,引出本次工作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完
成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提问式、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资源



教材《内科护理学》、《内科学》、课程网站教学资 源:习题、作业、课
件、课程录像等


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教学总计(时间:
90
分钟)

【步骤一】内容引入,案例导入

(时间:
5
分钟)

演示病例
1
:患者男性,
24
岁,发热、尿黄、皮肤巩膜黄染
6
天入院。患者于
6
天前受凉 后发热
,
头痛、咽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
隐痛,伴尿黄,渐 呈浓茶样。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肝肋下
1.5cm

质软,压痛。实验室检 查:尿胆红素
(+)


尿胆原
(+)
。肝功能:
TB84
μ
mol/L

DB 60
μ
mol/L

ALT

200u/L
。入院诊断:急性肝炎(典型)。

【步骤一】简述讲授病毒性肝炎的概念、病原学

(时间:
10
分钟)

教师:
1.
讲授:自实行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后,我国乙肝 感染率已经由过去
10%
下降到
7.4%
,按我国人口
13
亿计算感染人群下降率是非常明显的。这要归功
于计划免疫政策的实施,崔然发病率有明显下降,但我国 人口基数大,乙肝发
病人数众多,仍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学习病毒性肝炎的护理知识是非常重要
的。

一、概述:


(一)定义:

1
、病毒性肝炎:是指多种嗜肝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确定的肝炎病毒有甲、乙、 丙、丁、戊共五型。

2
、病原体不同行,但临床症状基本相似,以疲乏、无力、食欲 不正、肝肿大、
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

乙型和丙型、丁型易转为慢性。

(二)病原学:

1
、甲肝(
HAV

:
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在体外抵抗力 较低,低温下可长期
存活,传染性高于
HEV,
发病有家庭聚集现象。在
10 0
℃加热
5
分钟可使病毒灭
活,
70%
酒精
25< br>℃
3
分钟均可有效灭活
HAV


HAV
仅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HAV- IgM
:是诊断
HAV
急性感染的指标抗
HAV- IgG
:是保护性抗体,是
产生免疫力的标志。

2
、乙肝(
HBV
):血清中抗原抗体的临床意义

1

HBsAg
:出现时间:在
HBV
感染后
2~6个月(潜伏期),持续时间:急
性自限性肝炎,
6
个月内可消失;慢性肝炎或慢性
HbsAg
携带者:可持续阳
性。

抗—
HBs:
为保护性抗体,期出现标志着
HBV
感染进入恢复期,对
HBV
再感染
有免疫力。但对不同亚型
HBV
保护力不完全。

2

HBeAg
: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


抗< br>-

HBe
:出现时间:随着)
HbeAg
消失而出现。
3

HbcAg
:主要存在于
HBV
感染的肝细 胞内或者
DANE
颗粒核心中,到血
液中被降解为
HbeAg



-HBc
:抗
-HBc- lgM
:是
HBV
近期感染或者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抗
-HBc- lgG
:凡有过
HBV
感染者均可阳性。

4

HBV DNA
:是病毒复制和有传染性最直接的证据。

3
、丙肝:

传染源:主要为急慢性丙肝患者和慢性丙肝携带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输血、血透、注射、针刺等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HCV
感染的母亲所生婴儿感染率高。

4
、简述丁戊肝炎的病原学


学生:思考并理解乙肝(
HBV
):血清中抗原抗体的临床意义


【步骤二】任务一:

理解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时间:
30
分钟)

教师:

二、发病机制: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较复杂,不同 类型的病毒引起疾病的机制
也不尽相同。

1
、甲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由
HAV

HEV
感染引起,
HAV/HEV
经口进入
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并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粪便中。
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 脏。
HAV
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
HAV
不直接引起肝细 胞病变,肝脏损害是
HAV
感染肝细胞的免疫病理反应所
引起的;戊型肝炎早期肝脏的 炎症主要有
HEV
直接致细胞病变,而在病毒清除
期肝细胞的病变主要由
HE V
诱导的免疫反应引起。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9:1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5589.html

病毒性肝炎教案教学文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