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病毒性肝炎的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方法
研究儿童病毒性肝炎的病因与发
病机制 、临床特点,总结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结论
做好儿童病毒性肝炎
护理工作有助于患儿的及早康复。
【关键词】儿童
病毒性肝炎
护理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传染病,包括分别由甲、乙、丙、
丁、戊五型肝炎病毒 所致的甲型肝炎
(
又名甲肝
)
、乙型肝炎
(
又名乙肝
)
、丙型肝炎
(
又名丙肝
)
、丁型肝炎
(
又名丁 肝
)
和戊型肝炎
(
又名戊肝
)
,儿童以甲肝为多见。病毒性肝炎以消化道症状、有或无黄疸、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为特征。由于病原
不同,各型临床特点 、流行特点及转归各异,各型间无交叉免疫。本病临床分为
急性肝炎
(
包括急性黄疸型 和急性无黄疸型
)
、慢性肝炎
(
包括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
动性
)
、重型肝炎
(
包括急性重型、亚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
)
、瘀胆型 肝炎和肝炎后
肝硬化五型。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病毒
(HAV)
经口进入人体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引起病毒
血症,约
1
周后才达肝脏,随即通过胆 汗排入肠道并出现于粪便之中。
HAV
引起
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充分明了,一般诊断
HAV
可能通过免疫介导而不是直接引
起肝细胞损伤。
2.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HBV)
通过多种途径如皮肤、黏 膜、血液进入机体后,
迅速通过血流到达肝和其他器官
(
包括胰腺、胆管、肾小球基底 膜、皮肤等
)
。乙
型肝炎的组织损伤主要由于机体的免疫应答所致,但也不排除病毒本 身引起组织
损伤的可能。
3.
丙型肝炎
由于丙型肝炎病毒
(HCV)
的变异能力很强,在
HCV
感染过程中新< br>的突变株不断出现以逃避宿主的免疫清除作用,这可能是导致血清谷丙转氨酶波
浪式升高与肝炎慢 性化的原因之一。
二、临床特点
1.
潜伏期
甲型肝炎潜伏期平均为
30
日
(15-45
日
)
;乙型肝炎潜伏期平均为
70
日
(30-180
日
)
;丙型肝炎潜伏期平均为
50
日
(15-150
日< br>)
;戊型肝炎潜伏期平均为
40
日
(10-70
日
)
;丁型肝炎潜伏期尚未确定,可能与乙型肝炎相当。
2.
急性肝炎
急性甲型肝炎临床特点的阶段性较为典型,可分为
3
期,总病程
有
2-4
个月。
(1)
黄疸前期:起病急,有畏寒、发 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
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尿色逐渐加深,至本期末呈浓茶状 。本期持
续
1-21
日,一般
5-7
日。
(2)
黄 疸期:自觉症状可有所好转,发热减退,但尿色继
续加深,巩膜、皮肤出现黄染,约于
2
周内达高峰。肝肿大至肋下
1-3cm
,有压
痛和叩击痛。部分病例可有轻度脾肿大 。本期持续
2-6
周。
(3)
恢复期:黄疸逐渐
消退,症状减轻以至 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本期持续
2
周至
4
个月,平均1
个月。
3.
慢性肝炎
慢性肝 炎仅见于乙、丙、丁型肝炎。根据其临床症状的轻重和变
化特点,慢性肝炎可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 活动性肝炎。前者是指急性肝炎
迁延半年以上,反复出现疲乏、头晕、消化道症状、肝区不适、肝肿大、 压痛等;
后者是指病程超过半年,各种症状
(
如厌食、恶心、呕吐、乏力、肝区痛等< br>)
明显,
肝肿大,肝功能持续异常等。
4.
小儿肝炎特点
由于小儿免疫反应较低,感染肝炎病毒后多不表现症状而成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9:1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5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