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茅草根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2 18:31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安利蛋白粉的副作用)


茅草根

茅草根
(
《江苏植药志》
)
,白茅根

(
《本草经集注》
)

【异名】茅根、兰根、茹根
(《本经》
)
,地菅、地筋、兼杜
(
《别录》
)
,白花茅 根
(
《日华子本草》
)
,地节根
(
《青海药材》
)

茅草根
(
《江苏植药志》
)
,坚草根、甜草根
(
《河北药材》
)
,丝毛草根
(
《中药志》
)
,寒草 根
(
《闽东本草》
)
,白茅根

(
《本
草经集注》
)






【化学成分】含多量蔗糖、葡萄糖,少量果糖、木糖及柠檬酸、草酸、苹果酸等,又含
21%
的淀粉。




另有报道,从本品分离出白头翁素。





根茎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柠檬酸、苹果酸、薏苡素及芦竹素、印白茅素等


【炮制】干茅根:拣净杂质,洗净,微润,切段,晒干,簸净碎屑。




茅根炭:取茅根段,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色,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性味】甘、寒。





①《本经》:味甘,寒。





②《别录》:无毒。





③《本草正》:甘,凉。





④《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寒,无毒。




【归经】入肺、胃、小肠经。





①《滇南本草》:入胃、小肠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少阴,足太阴、阳明。





③《得配本草》:入手少阴、太阴,兼入足太阴、阳明经。





④《本草求真》:入胃、肝。




【功用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





①《本经》: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





②《别录》: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





③《日华子本草》:主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沥。





④《滇南本草》: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妇人崩漏下血。





⑤《纲目》: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疸,解酒毒。





⑥《本经逢原》:治胃反上气,五淋疼热及痘疮干紫不起。





⑦《动植物民间药》:治脚气。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
3

5

(
鲜者
1

2

)
;捣汁或研末。





【宜忌】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因寒发哕,中寒呕吐,湿痰停饮发热,并不得服。





②《本草从新》:吐血因于虚寒者,非所宜也。





【选方】①治吐血不止:白茅根一握。




水煎服之。




(
《千金翼方》
)
②治血热鼻衄:白茅根汁一台。




饮之。




(
《妇人良方》
)
③治鼻衄不止:茅根为末,米泔水服二钱。




《圣惠方》
)
④治喘:茅根一握
(
生用旋采
)
,桑白皮等分。




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后。




(
《圣惠方》如神汤
)
⑤治温病有热,饮水暴冷哕者:茅根、葛根
(
各切
)
半升。




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温饮之,啘止则停。




(
《小品方》茅根汤
)
⑥治胃反,食即吐出,上气:芦根、茅根各二两。








细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顿服之,得下,良。




(
《千金方》
)
⑦治小便热淋:白茅根四升。




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适冷暖饮之,日三服。




(
《肘后方》
)
⑧治小便出血:茅根一把。




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温频服。




(
《圣惠方》
)
⑨治劳伤溺血:茅根、干姜等分。




入蜜一匙,水二钟,煎一钟,日一服。




(
《纲目》
)
⑩治血尿:白茅根,车前子各一两,白糖五钱。




水煎服。




(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
⑾治乳糜尿:鲜茅根半斤。




加水
2000
毫升煎成约
1200
毫升,加糖适量。




每日分三次内服,或代茶饮,连服五至十五天为一疗程。




(
《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
⑿治肾炎:白茅根一两,一枝黄花一两,葫芦壳五钱,白酒药一钱。




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忌盐。




(
《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
⒀治阳虚不能化阴,小便不利,或有湿热壅滞,以致小便不利,积成水肿:白茅根一斤。




掘取鲜者,去净皮与节间小根,细切,将茅根用水四大碗,煮一沸,移 其锅置炉旁,候十数分钟,视其茅根若不沉水底,
再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须臾视其根皆沉水底,其汤 即成,去渣温服,多半杯,日服五、六次,夜服两、三次,使药力相
继,周十二时,小便自利。




(
《医学衷中参西录》白茅根汤
)
⒁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




水三升,煮干,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




(
《补缺肘后方》
)
⒂治黄疸、谷疸、酒疸、女疸、劳疸、黄汗:生茅根一把。




细切,以猪肉一斤,合作羹,尽啜食之。




(
《补缺肘后方》
)
⒃治血热经枯而闭:茅根、牛膝、生地黄,童便。




煎服。




(
《本草经疏》
)
⒄解曼陀罗中毒:白茅根一两,甘蔗一斤。




捣烂,榨汁,用一个椰子水煎服。




(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
⒅温病热哕
(
胃有伏热,令人 胸满,引起气逆,气逆发声称为哕
)





用茅根、葛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




每服一杯,温水送下。




哕止即停服。





⒆反胃,食肉即吐。




用茅根、芦根各二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一次服下。





⒇肺热气喘。




用生茅根一把,口咬细,加水二碗,煮成一碗,饭后温服。




三服病愈。




此方名如神汤。





(21)
体虚水肿
(
小便不利,但饮水很多
)





用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加水三升煮干。




去茅食品。




水随小便排出。





(22)
五种黄病
(
黄疸、谷疸、酒疸、女疸、劳疸。




身体微胖,汗出如黄汁
)





用生茅根一把,切细,和猪肉一斤同煨汤吃。









(23)
小便热淋。




用白茅根四升,加水一斗五升,煮成五升,温服。




一天服一次。





(24)
劳伤尿血。




用茅根、干姜等分,加蜜一匙,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一天服一次。





(25)
鼻血不止。




用茅根研细,每服二钱,淘米水送下。





(26)
吐血不止。




用白茅根一把,水煎服。





(27)
竹木入肉。




用白茅根烧过研末,调猪油涂伤处。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肾炎有较好效果,可以缩短病程。




据数十例的观察,服药后通常在
1

5
天内小便即显著增多,每日可 达
1500

3000
毫升左右。




随之水肿即渐消失,高血压及尿检变化亦渐好转而趋正常。




据部分病例统计,水肿消失时间平均约
4

5
天或
1
周左右;血压恢复正常时间在
5

20
天,平均
7
9
天;尿检变化平
均消失时间,自
11
天至
26.4
天 不等。




用于慢性肾炎亦有利尿消肿及一定的降压作用。




但对肝脏病引起的腹水及心力衰竭所致的水肿,则无利尿消肿作用或作用不显著。




因此有人推测,白茅根的作用主要在于缓解肾小球血管痉挛,从而使肾血流量及肾 滤过率增加而产生利尿效果;同时肾
缺血改善,肾素产生减少,使血压恢复正常。




故对急性肾炎疗效良好,慢性肾炎疗效较差,而对肝病性及心病性的水肿几不奏效。




服药期间除个别有轻微头晕或恶心外,未见不良反应。




用法:一般以白茅根
(
干品
)
半斤,洗净切碎 ,水煎,每日
2

3
次分服。




连服
1

2
周或至痊愈。




亦有配合大蓟、小蓟、生地或麻黄组成复方治疗。




服药同时,须注意卧床休息,限制水、盐的摄入,保暖。




必要时可适当加用其它药物控制并发症及感染病灶等

②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用白茅根
(
干品
)2
两,水煎,每日两次分服。




治疗
28
例,结果临床治愈
(45
天内主要症状、体征消 失,肝功能恢复正常
)21
例,好转
(
临床症状好转,
45
天内各项肝功
能的数值下降超过半数,或
45
天后完全恢复正常
)7
例。




治疗后,主要症状大多在
10
天内消 失,肝脾肿大在
20
天左右消失;谷丙转氨酶经
45
天后有
80%< br>的患者降至正常,黄
疸指数平均
20.15
天全转正常。




未见副作用。





此外,白茅根曾用于治疗高血压病,配合仙鹤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均有一定效果。

【植物形态】白茅
(
《本草经集注》
)
,又名:白茅菅
(
陶 弘景
)
,丝茅
(
《纲目》
)
,万根草
(
《 铁岭县志》
)
,茅草。


多年生草本。


根茎密生鳞片。


秆丛生,直立,高
30

90
厘米,具
2

3
节,节上有长
4

10< br>毫米的柔毛。


叶多丛集基部;叶鞘无毛,或上部及边缘和鞘口具纤毛,老时 基部或破碎呈纤维状;叶舌干膜质,钝头,长约
1
毫米;叶片
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 渐尖,基部渐狭,根生叶长,几与植株相等,茎生叶较短。


圆锥花序柱状,长5

20
厘米,宽
1.5

3
厘米,分枝短缩 密集;小穗披针形或长圆形,长
3

4
毫米,基部密生长
10

15
毫米之丝状柔毛,具长短不等的小穗柄;两颖相等或第一颖稍短,除背面下部略呈草质 外,余均膜质,边缘具纤毛,背面疏
生丝状柔毛,第一颖较狭,具
3

4脉,第二颖较宽,具
4

6
脉;第一外稃卵状长圆形,长约
1. 5
毫米,先端钝,内稃缺如;




第二外稃披针形,长
1.2
毫米,先端尖,两侧略呈细齿状;内稃长约
1.2
毫米,宽约
1.5
毫米,先端截平,具尖钝划、不同
的数齿;雄蕊
2
,花药黄色,长约< br>3
毫米;柱头
2
枚,深紫色。


颖果。


花期夏、秋季。


多生长于路旁、山坡、草地上。


分布几遍全国。


本植物的叶
(
茅草叶
)
、初生花序
(
白茅针
)
、花穗
(
白茅花
)
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春、秋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洗净、晒干后,揉去须根及膜质叶鞘。


【药材】干燥的根茎,呈细长圆柱形,有时分枝,长短不一,通常长
30

6 0
厘米,直径约
1.5
毫米,表面乳白色或黄白色,
有浅棕黄色、微隆起的节 ;节距约
3
厘米。


质轻而韧,不易折断。


断面纤维性,中心黄白色,并有一小孔,外圈色白,充实,或有无数空隙如车轮状,外圈与中心极易剥离 。


气微,味微甘。


以粗肥、色白、无须根、味甜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①治疗急性肾炎有较好效果,
可以缩短病程。


据数十例的观察,
服药后通常在
1

5
天内小便即显著增多,< br>每日可达
1500

3000
毫升左右。



随之水肿即渐消失,
高血压及尿检变化亦渐好转而趋正常。



据部分病例统计,
水肿消失时间平均约
4

5
天 或
1
周左右;血压恢复正常时间在
5

20
天,平均
7

9
天;尿检变化平均消失时间,自
11
天至
26.4
天不等。



用于
慢性肾炎亦有利尿消肿及一定的降压作用。



但对肝脏病引起的腹水及心力衰竭所致的水肿,则无利尿消肿作用或作用不
显著。



因此有人推测,白茅根的作用主要在于缓解肾小球血管痉挛,从而使肾血流量及肾 滤过率增加而产生利尿效果;
同时肾缺血改善,肾素产生减少,使血压恢复正常。



故对急性肾炎疗效良好,慢性肾炎疗效较差,而对肝病性及心病性
的水肿几不奏效。



服药期间除个别有轻微头晕或恶心外,未见不良反应。



用法:一般以白茅根
(
干品
)
半斤,洗净切碎,
水煎,每日
2

3
次分服。



连服
1

2
周或至痊愈。



亦有配合大蓟、小蓟、生地或麻黄组成复方治疗。



服药同时,
须注意卧床休息,限制水、盐的摄入,保暖。



必要时可适当加用其它药物控制并发症及感染病灶等

②治疗急性传染性肝
炎 用白茅根
(
干品
)2
两,
水煎,
每日两次分服。



治疗
28
例,
结果临床治愈
(45
天 内主要症状、
体征消失,
肝功能恢复正常
)21
例,好转
(
临床症状好转,
45
天内各项肝功能的数值下降超过半数,或
45
天后完全恢 复正常
)7
例。



治疗后,主要症状大
多在< br>10
天内消失,肝脾肿大在
20
天左右消失;谷丙转氨酶经
45
天后有
80%
的患者降至正常,黄疸指数平均
20.15
天全转
正 常。



未见副作用。




此外,白茅根曾用于治疗高血压病,配合仙鹤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均有一定效果。【植物形
态】白茅
(
《本草经集注》
)
,又名:白茅菅
(
陶弘景
)< br>,丝茅
(
《纲目》
)
,万根草
(
《铁岭县志》
)
,茅草。

多年生草本。

根茎
密生鳞片。

秆丛生,直立,高
30

90
厘米,具
2

3
节,节上有长
4

10
毫米的柔毛。

叶多丛 集基部;叶鞘无毛,或上
部及边缘和鞘口具纤毛,老时基部或破碎呈纤维状;叶舌干膜质,钝头,长约< br>1
毫米;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
基部渐狭,根生叶长,几与植株相等,茎生 叶较短。

圆锥花序柱状,长
5

20
厘米,宽
1 .5

3
厘米,分枝短缩密集;小穗
披针形或长圆形,长
3

4
毫米,基部密生长
10

15
毫米之丝状柔毛,具长短 不等的小穗柄;两颖相等或第一颖稍短,除背
面下部略呈草质外,余均膜质,边缘具纤毛,背面疏生丝状 柔毛,第一颖较狭,具
3

4
脉,第二颖较宽,具
4
6
脉;第一
外稃卵状长圆形,长约
1.5
毫米,先端钝,内稃缺如;第二 外稃披针形,长
1.2
毫米,先端尖,两侧略呈细齿状;内稃长约
1.2
毫米 ,宽约
1.5
毫米,先端截平,具尖钝划、不同的数齿;雄蕊
2
,花药黄色, 长约
3
毫米;柱头
2
枚,深紫色。

颖果。

花期夏、秋季。

多生长于路旁、山坡、草地上。

分布几遍全国。

本植物的叶
(
茅草叶
)
、初生花 序
(
白茅针
)
、花穗
(
白茅花
)
亦供药用 ,各详专条。

【采集】春、秋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洗净、晒干后,揉去须根及膜质叶鞘。

【药材】干燥
的根茎,呈细长圆柱形,有时分枝,长短不一,通常长
30

6 0
厘米,直径约
1.5
毫米,表面乳白色或黄白色,有浅棕黄色、
微隆起的节 ;节距约
3
厘米。

质轻而韧,不易折断。

断面纤维性, 中心黄白色,并有一小孔,外圈色白,充实,或有无数
空隙如车轮状,外圈与中心极易剥离。

气微,味微甘。

以粗肥、色白、无须根、味甜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茅草根
(
《江苏植药志》
)
,白茅根

(
《本草经集注》
)
【异名】茅根、兰根、茹根
(
《本经 》
)
,地菅、地筋、兼杜
(
《别录》
)

白花茅根
(
《日华子本草》
)

地节根
(
《青海药材》)

茅草根
(
《江苏植药志》
)

坚草根、< br>甜草根
(
《河北药材》
)

丝毛草根
(
《中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8:3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5470.html

茅草根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