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什么是三焦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2 18:06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张玉麟)


什么是三焦








大道至简】

很多朋友都去看过中医,也经常听医生 说过这
样的话:“上焦有火,下焦有寒”。那什么是上焦,什么是下焦,火
和寒又是什么呢?< br>




前几天,
我带一个从广西来的会员随缘去 见昆叔,
昆叔在给她做
诊断时,就说出了我们经常听到的这句话:“上焦有火下焦有寒”。我观察着昆叔一番手法操作之后,
随缘立刻感觉通畅许多,
那昆叔到
底是如何做的 呢,这是后话,我们先来看看有关三焦的相关知识,这
对我们理解这句话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中焦堵住了,所以才会上焦有火下焦有寒





中医里说的上焦、下焦,都是从“三焦”引出来的。那什么 是三
焦呢?熟悉中医经络的朋友都知道手少阳三焦经。
而心、
肝、
脾、
肺、
肾五脏,和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当中,也提到了三
焦。那到底什么是“ 三焦”呢?又如何划分上中下三焦呢?





什么是三 焦?为六腑之一,
是上、
中、
下三焦的合称。
关于
“焦”
字 的含义,历代医家认识不一。有认为“焦”当作“

”者,

为体
内 脏器,是有形之物;有认为“焦”字从火,为无形之气,能腐熟水
谷之变化;有认为“焦”字当作“樵” 字,樵,槌也,节也,谓人体
上、中、下三节段或三个区域。





《内经》首先提出三焦的名称,作为六腑之一,并叙述了三焦的
部位和功能。由于《 内经》对三焦的某些具体概念的论述不够明确,
而且
《难经》
的二十五难和三十八难又 提出了三焦
“有名无形”
之说,
遂导致后世医家争论纷纭。争论的焦点是关于有无实质 形态的问题。





所谓有形和无形之争,
指 的是三焦到底是一个我们能看得到的有
具体形态的脏器呢?还是指看不见,
但又确实存的的功能 呢?近来有
人提出:三焦无形,并非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没有形质的意思。三焦具
有通行元气、< br>水谷和水液的功能,
功能的发挥是以一定的形质为基础
的。
但此形质并非是一个 具体的确定的脏器组织,
而是对一些脏器组
织及其功能的概括。因此,





我个人比较认同三焦是无形之说,形象地说,
“三焦”其实就 是
人体躯干的一个大通道。
和经络主要在四肢上走,
而且走的是双向两
车道相 比,三焦就是在人体的躯干上走的是双向八车道。因此,打通
三焦,
比打通任何一条经络都重要 。
因为三焦上包括了绝大多数的经
络。如果说经络是支线,那三焦就是干线。





既然知道了三焦的定义,那该如何划分三焦的区域呢?



三焦的划分





所谓“部位三焦”说,认为 三焦并非是一个独立的脏腑器官,而
是用以划分人体部位及内脏的特殊概念。根据三焦有上焦、中焦、下
焦之别,把人体划分成上、中、下三个生理病理区域,将人体重要内
脏器官分别辖于这三个区域 之中。
如何划分人体三个区域及其所辖内
脏器官,也存有不同观点。




①将胸腹部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内经》对上、中、下
三焦的位 臵及分界已有粗略描述。
原文大体指出了膈上为上焦,
胃部
为中焦,胃以下为下焦。《 难经〃三十一难》以膈作为上、中两焦的
分界处,以胃下口作为中、下两焦的分界处。对上、中、下三焦 的部
位划分已较明确:膈上胸中为上焦,膈下脐上腹部为中焦,脐下腹部
为下焦。





②将人体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东医宝鉴〃内景篇 〃三
焦腑》提出:“头至心为上焦,心至脐为中焦,脐至足为下焦。”近
年的一些期刊文献及中 医教材也沿用此观点。但根据《灵枢〃胀论》
所说的“脏腑之在胸胁腹里之内”的论述,以及临床对三焦 部位概念
的具体运用而言,拟不将头面、四肢归属于三焦部位为妥。





③对上、中、下三焦所属脏腑的认识,除肝的分属不统一外,其
余均较一 致。即上焦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中焦上腹部,从解剖部
位来说,应包括脾、胃、肝、胆;下焦下腹部 ,包括肾、膀胱、小肠、
大肠。




自《内经》以来 就有肝属中焦与肝属下焦两种说法。肝属中焦说
的如:《灵枢〃胀论》指出“肝大”、“肝偏倾”、“胁 下痛”,肝
居胁里,当位于中焦。《内经》的脉法和晋代王叔和的《脉经》中,
均以肝应左关,
而属于中焦。
《素问〃
金匮真言论》
王冰注明确指出:
“肝为阳脏, 位于中焦,以阳居阴,故为阴中之阳也。”从部位划分
而言,肝归属于中焦。肝属下焦说如:唐代孙思邈 在《干金要方〃卷
第二十〃三焦虚实》中说:“下焦……主肝肾病候也”,对其治疗,
“热则泻 于肝,
寒则补于肾。

王冰在注释
《素问〃
至真要大论》
“ 诸
厥固泄,皆属于下”时又说:“下,谓下焦肝肾之气也。”至于清代
吴鞠通《温病条辨》将温 病后期出现的一系列肝的病症,归于下焦的
病变范围后,则肝属下焦又成为辨证概念,现在临床辨证中, 仍多从
之。
因此,
肝属下焦之说,
主要是辨证上的概念,
不是说肝位 于脐下。





我个人比较赞同第三种对三焦的划分: 即上焦胸部,包括心、肺
两脏;中焦上腹部,从解剖部位来说,应包括脾、胃、肝、胆;下焦
下 腹部,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





曲黎敏对三 焦的看法比较特别,
她认为三焦就相当于汽车的悬挂
系统。
你也可以理解为解剖学上的 人体的淋巴系统。
那三焦的功能是
什么呢?





三焦总功能




①通行元气。三焦通行元气 之说,首见于《难经》。如三十一难
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十八难说:“所以
腑有六者,
谓三焦也,
有原气之别使,
主持诸气。

六十六 难说:
“三
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原文明确地说
明三焦 是人体元气
(
原气
)
升降出入的道路,
人体元气是通过三焦而到达五脏六腑和全身各处的。




元气,为人体最根本的气, 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根于肾,
通过三焦别入十二经脉而达于五脏六腑,
故称三焦为元气之 别使。
《中
藏经〃
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
对三焦通行元气的生理 作
用作了更为具体地描述:
“三焦者,
人之三元之气也,
号曰中清之府,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
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 灌体,和内调外,营左养右,导上宣
下,莫大于此也。”因为三焦通行元气于全身,是人体之气升降出入
的通道,亦是气化的场所,
故称三焦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
化的功能。如果元 气虚弱,
三焦通道运行不畅或衰退,就会导致全身
或某此部位的气虚现象。





②运行水谷。
《素问〃
金匮真言论》
称三焦 为六腑之一,
《素问〃

藏别论》称三焦为传化之府,其具有传化水谷的功能。
《素问〃六节
藏象论》说:“三焦……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
转味而入出 者也。”指出三焦具有对水谷的精微变化为营气,以及传
化糟粕的作用。
《难经》明确提出三焦 的运行水谷作用,如三十一难
说:
“三焦者,水谷之道路,
气之所终始也。上焦者,在 心下,下膈,
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
水谷。……下 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水谷
在人体运行道路及气之所终始,
包括饮食 物的消化、
精微物质的吸收、
糟粕的排泄全部过程,

“三焦者,
水 谷之道路”
来概括。
并根据上、
中、下三焦所处部位不同,对水谷运行过程中所起的作 用也就不同,
而有上焦主纳,中焦主腐熟,下焦主分别清浊、主出的具体描述。这
是以三焦运行 水谷来概括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排泄的功能。




③运行水液 。三焦为人体水液运行的主要通道,这在《内经》中
有多处论述,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 ,决渎之官,水
道出焉。”《灵枢〃本输》说:“三焦者,中渎之腑,水道出焉,属
膀胱,是孤之腑也。

说明三焦是人体管理水液的器官,
有疏通水道,
运行水液 的作用。




人体水液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是 多个脏腑的一系列生理
功能的综合作用。
如《素问〃
经脉别论》说:
“饮入于 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
五 经并行。”水液代谢虽由胃、脾、肺、肾、肠、膀胱等脏腑共同协
作而完成,但人体水液的升降出入,周 身环流,则必须以三焦为通道
才能实现。
因此,
三焦水道的通利与否,
不仅影 响到水液运行的迟速,
而且也必然影响到有关脏腑对水液的输布与排泄功能。
也可以说,

焦运行水液,是对脾、肺、肾等脏腑主管水液代谢作用的综合概括。






如果三焦水道不利,则脾、肺、肾等脏腑调节水液的功能将难以
实现,引起水液代谢的失常,水液输布与排泄障碍,产生痰饮、水肿
等病变。正如《类经〃藏象类》所 说:“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
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





三焦分功能




< br>前面,我们详细说明了三焦的总体功能和作用,下面,我们将详
细说明三焦的各“焦”的功能。< br>



①上焦如雾。根据三焦部位划分,上焦主要指胸中,包括心肺二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8:0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5418.html

什么是三焦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