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鼻喉知识点
1
、鼻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局部疼痛、肿胀、鼻出血、鼻及鼻骨周围畸形
2
、鼻骨骨折应在外伤后
2-3
小时内尽早处理,此时组织尚未肿胀。一般不宜超
过
10
天,以免发生畸形愈合。
3
、鼻疖是鼻前庭或鼻尖部的毛 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金
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的治病菌。
多因挖鼻、拔鼻毛使鼻前庭皮肤损伤所致,
也可
继发于鼻前庭炎。
4
、鼻疖的并发症:
1
、鼻翼或鼻尖部软骨膜炎
2
、颊部及上唇蜂窝织炎
3
、眼
蜂窝织炎
4
、海绵窦栓塞
5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 床表现以鼻腔黏膜肿
胀、
分泌物增多、
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
病程持续数月 以上或反复发作为特征。
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病。
6
、慢性鼻炎的临床类型分为:
1
、慢性单纯性鼻炎
2
、慢性肥厚性鼻炎
7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 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
鼻粘膜肿胀、鼻塞、嗅觉减退等为其主要特点。
8
、变应性鼻炎,采用阶梯式治疗方法,主要治疗原则:
1
、避免接触过敏原;
2、
药物治疗
(
非特异性治疗
)
;
3
、免疫治疗
(
特异性治疗
)
;
9
、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黏膜 的常见慢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粘膜在中鼻道形
成单发或多发息肉的临床特征。
10
、鼻息肉的并发症:
1
、支气管哮喘
2
、鼻窦炎
3
、分泌性中耳炎
11
、鼻出血出血部位 多在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
(
即利特尔动脉丛或克氏静脉
丛
)
,儿 童、青少年的鼻出血多数或几乎全部发生在该部位,中、老年者的鼻出
血则发生在鼻腔后段,鼻腔后段的 鼻出血多较凶猛,不易止血。
12
、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
1
、全身症状:
轻重不等,时有时无。较常见为精神不振、易倦、头痛头昏 、记
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2
、局部症状:流浓涕、鼻塞、头痛、嗅觉减退或消失、视功能障碍。
13
、慢性鼻窦炎的临床分型分期:
Ⅰ型:单纯性慢性鼻窦炎
1
期:单发鼻窦炎;
2
期:多发鼻窦炎;
3
期:全组鼻窦炎
Ⅱ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1
期:单发鼻窦炎伴单发性鼻息肉;
2
期:多发鼻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
3
期:
全组鼻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
Ⅲ型:多发性鼻窦炎或全组鼻窦炎伴多发 性鼻息肉和
(
或
)
筛窦骨质增生
14
、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原则:
1
、鼻腔内应用减充血剂和糖皮质激素,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
2
、鼻腔冲洗
3
、上颌窦穿刺冲洗
4
、负压置换法
15
、急性咽炎是咽黏膜、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多累及咽部淋巴组织。
16
、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
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
常为上呼吸道 慢性
炎症的一部分,多见于成年人。病程长,症状顽固,较难治愈。
17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是慢性扁桃体炎的主要致病菌。
18
、扁桃体切除术的适应证:
1
、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或多次并发扁桃体周脓肿。
2
、扁桃体多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及发声功能。
3
、慢性扁桃 体炎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官病变的病灶,或与邻近器官的病变有关
联。
4
、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时。
5
、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可连同扁桃体一并切除;对恶性肿瘤则应慎重。
19
、扁桃体切除术的禁忌证:
1
、急性炎症时,一般不施行手术 ,宜在炎症消退
2-3
周后切除扁桃体。
2
、
造血系统疾 病及有凝血机制障碍者,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等,一般不手术。
若扁桃体炎症会导致血液病恶化,
必须手术切除时,
应充分准备,精 心操作,并在整个围手术期采取综合治疗。
3
、严重全身性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 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关节炎、
肾炎、高血压病、精神病等。
4
、 在脊髓灰质炎及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或流行地区,以及其他急性传
染病流行时,或患上呼吸道感 染疾病期间,不宜手术。
5
、妇女月经期前和月经期、妊娠期,不宜手术。
6
、
患者亲属中免疫球蛋白缺乏或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率高,
白细胞计数特别低 者,
不宜手术。
2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OSA HS)
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
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
伴有打鼾、< br>睡眠结构紊乱,
频繁发生血氧饱和
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
21< br>、
慢性喉炎是指喉部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将其分为慢性单纯性喉炎、
肥< br>厚性喉炎和萎缩性喉炎。
22
、声嘶是慢性喉炎的主要症状。
22
、喉癌的转移途径:
1
、直接扩散;
2
、淋巴转移;
3
、血行转移;
23
、喉阻塞的临床表现:
1
、吸气性呼吸困难;
2
、吸气性喉喘鸣;
3
、吸气性
软组织凹陷;
4
、声嘶;
5
、发绀。
24
、气管切开术的术后护理:
1
、保持套管内管通畅是术后护理的关键;
2
、室
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
、
维持下呼吸道通畅;
4
、
保持颈部切口清洁;
5
、
防止套管阻塞或脱出;
6
、拔管
25
、气 管切开术的术后并发症:
1
、皮下气肿
(
最为常见
)
; 2
、纵隔气肿;
3
、
气胸;
4
、出血;
5
、拔管困难
26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 耳非化脓性炎性疾
病。
27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
1
、听力减退;
2
、耳痛;
3
、耳鸣;
4
、耳闷。
28、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首选非手术治疗
3
个月,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病
因治 疗,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清除中耳积液为本病的治疗原则
1
、非手术治疗⑴
抗生素
⑵
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
⑶
促纤毛运动及排泄
通畅
⑷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或泼尼松等口服,做辅助治疗。
2
、
手术治疗⑴
咽鼓管吹张⑵
鼓膜穿刺抽液⑶
鼓膜切开术⑷
鼓膜置管术⑸
积
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
29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中耳化脓性炎症病程超过
6-8
周时,
病变侵及中耳
黏膜、
骨膜或深达骨质,
造成不可逆损伤,
常合并存在慢性乳突炎。
反复耳流脓、
鼓 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特点。
病理分型为单纯型
(
多呈中央性穿孔
)< br>、
肉
芽骨疡型
(
多呈鼓膜边缘性穿孔、紧张部大穿孔或完全缺失
)
和胆脂瘤型
(
多呈鼓
膜松弛部穿孔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
)
。
30
、
颅内并发症:
1
、
硬脑膜外脓肿;
2
、
耳源性脑膜炎;
3
、
耳源性脑脓肿;
4
、
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31
、颅外并发症:
1
、耳后骨膜下脓肿;
2
、颈部贝佐尔德脓肿;
3
、迷路炎
(
局
限性迷路炎、浆 液性迷路炎、化脓性迷路炎
)
;
4
、耳源性面瘫
32< br>、梅尼埃病是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基础,反复发作性眩晕、听觉障碍、耳
鸣和耳胀满感为典型 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其临床表现为:
1
、眩晕;
2
、耳
鸣;
3
、耳聋;
4
、其他症状
(
耳闷胀感或压迫感等等
)
【临床表现】
1
.眩晕
多呈突发旋转性。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物体沿一定的方向与平而旋 转,
或感摇晃,
升降或漂浮。
眩晕均伴有恶心、
呕吐、
面色苍白、< br>山冷汗、
脉博迟缓、
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反射症状。上述症状在睁眼转头时加剧.闭日静 卧时减轻。
患者神志清醒。眩晕持续短暂,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后自然缓解,转入间歇期,间
歇期 长短因人殊异。少则数日,多则几年。眩晕常反复发作.复发次数越多.持
续越长,间歇越短,本病眩晕 程度多较剧烈,但个体差别较大,各次发作亦不尽
相同,然所伴发的植物神经反射症状
的程度总是与之相应。
2
.
耳鸣
多出现在眩晕 发作之前。
初为持续性低音调吹风声或流水声,
后转为高
调蝉鸣声或气笛声。耳鸣在眩 晕发作时加剧,间歇期自然缓解.但不消失。
3
.耳聋
患病初期 可不自觉耳聋,多次发作儒始感明显。一般为单侧,偶呈双侧
发作期加重,间歇期减轻,明显波动。听力 丧失轻微或极度严重时无波动。听力
丧失的程度随发作次数的增加而每况愈下,但极少全聋。
患者听高频强声时常感刺耳难忍,
有时健患两耳能将同一纯音听成音凋与音色截
然不同 的两个声音,临床称为复听
(diplacusis)
。
4
.
头脑胀满感
发作期患侧头部或耳内有胀满、
沉重或压迫感.
有时耳周围灼痛。
33
、耳聋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
34
、颈淋巴结清扫术分类:
1
、根治性颈清扫术
2
、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
3
、
择区性颈清扫术
4
、扩大颈清扫术
35
、根治性颈清扫术
适应症:
1
、已发现原发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在行原发癌切除的同时行根治性颈清扫术。
2
、尚未发现原发灶的颈淋巴结转移癌。
3
、经放疗或手术治疗后原发癌已控制的颈淋巴结转移癌。
4
、< br>颈部虽未发现转移淋巴结,
但原发癌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如喉声门上型癌、
喉 咽癌等在行原发癌切除的同时行择区性颈清扫术。
5
、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行足量 放疗后
3
个月,颈部肿块仍不消退者。
禁忌症:
1
、晚期肿瘤患者,原发灶不能控制,或已发生全身转移者。
2
、颈部皮肤放射线损伤,组织血供差,估计伤口难以愈合者。
3
、颈部淋巴结固定,与颈部血管、神经、颈椎等重要组织器官粘连,估计不能
切除者。
4
、患者全身情况差,有严重心血管等内脏器质性病变,不能耐受手术者。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8:0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5401.html